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德勇 蔡雪桃 +4 位作者 李洁华 皮肖冰 董东 何小亮 覃俊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了解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优势。方法:对98例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患者研究,用硬币投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和试验组(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 目的:了解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优势。方法:对98例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患者研究,用硬币投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和试验组(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比较治疗前、治疗后(7 d)两组患者溃烂面积、生活质量的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生肌时间、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临床疗效构成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患者溃烂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生肌时间、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治愈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30,P=0.030)。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有助于加速溃疡愈合,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 皮肤难愈性溃疡
下载PDF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兴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7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3月福建省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70例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 目的研究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3月福建省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70例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共35例),研究组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共35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溃烂面积比对照组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生肌时间、祛腐时间、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患者实施治疗,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 糖尿病 皮肤难愈性溃疡
下载PDF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闫晓航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对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患者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8年2月—2020年2月该院治疗的78例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 目的对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患者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8年2月—2020年2月该院治疗的78例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9例,创面深度均为深二度。常规组患者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临床指标、溃烂愈合情况、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1,P=0.007);观察组溃烂面积、生活质量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溃疡愈合速率、平均祛腐时间、平均生肌时间、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分别为(3.54±1.76)cm^(2)、(82.98±10.62)分、(4.25±0.73)mmol/L、(5.36±1.62)mmol/L、(60.13±2.14)%、(13.84±4.80)d、(15.15±7.03)d、(26.66±7.28)d、(18.82±3.80)次,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30、8.138、10.706、8.246、82.288、8.462、10.623、8.307、8.693,P<0.001)。结论为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患者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且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溃疡愈合状况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 皮肤难愈性溃疡 愈合疗效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4
作者 卢海松 姬卫国 +6 位作者 刘学伟 禹欢欢 尚舒琪 李伟明 李薇薇 方玉甫 朱小会 《国医论坛》 2024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研究组给予PRP和康复新液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微生物培养阳性率,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溃疡面愈合率为85.00%(34/40),优于对照组的62.86%(22/35),研究组溃疡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5%(3/40),低于于对照组的25.7%(9/35)(P<0.05);两组患者WBC计数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疗效明显,能促进溃疡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可通过抑制溃疡表面细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皮肤溃疡 PRP 康复新液 重组牛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报道
下载PDF
水胶体敷料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的效果与初步机制分析
5
作者 张小艳 黄雪丽 文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37-0040,共4页
探究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治疗中选择水胶体敷料的效果。方法 病例选取皮肤溃疡(难愈性)患者,选取来源:我院收治,选取数量共70例,选取时间起始于2022.06,终止于2023.06,将选取患者分组,方法 按照双色球法,组别包括蓝色-FD组(常规治疗)、红... 探究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治疗中选择水胶体敷料的效果。方法 病例选取皮肤溃疡(难愈性)患者,选取来源:我院收治,选取数量共70例,选取时间起始于2022.06,终止于2023.06,将选取患者分组,方法 按照双色球法,组别包括蓝色-FD组(常规治疗)、红色-SJT组(FD组+水胶体敷料治疗),35例/组,比较如下指标:治疗效果、创面面积、瘙痒疼痛、氧化应激反应、满意度。结果 ①治疗效果:SJT组94.29%高于FD组71.43%(=6.437,P<0.05);②创面面积:治疗前(t=0.282),两组差异不显著(P均>0.05),治疗后第3天(t=11.183),第7天(t=11.882),第14天(t=13.878),均是SJT组<FD组(P均<0.05);③瘙痒疼痛(BRS、VAS):BRS评分治疗前(t=0.301),VAS评分治疗前(t=0.275)差异不显著,BRS评分治疗后(t=5.583)SJT组<FD组,VAS评分治疗后(t=8.732)SJT组<FD组(P均<0.05);④氧化应激(SOD/MDA):SOD治疗前(t=0.045),MDA治疗前(t=0.140),SOD治疗后(t=7.625)SJT组>FD组,MDA治疗后(t=3.988)SJT组<FD组(P均<0.05);⑤满意度:SJT组97.14%(十分满意40.00%+基本满意57.14%)高于FD组77.14%(十分满意31.43%+基本满意45.71%)(=6.248,P<0.05)。结论 在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治疗中选择水胶体敷料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体敷料 难愈皮肤溃疡 效果 初步机制
下载PDF
回阳生肌膏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44
6
作者 贾连城 盛巡 +5 位作者 孙明杰 孙宇建 杨焕杰 张洪海 范建雷 赵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考察回阳生肌膏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难愈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在细胞、分子层次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用回阳生肌膏纱条)、对照组(外用洗必泰油纱条),2组均服用温补脾肾的玉肾胶囊,6周后总结疗... 目的考察回阳生肌膏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难愈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在细胞、分子层次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用回阳生肌膏纱条)、对照组(外用洗必泰油纱条),2组均服用温补脾肾的玉肾胶囊,6周后总结疗效。取治疗前后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创面边缘组织,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Ⅰ型/Ⅲ型胶原,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纤维连接蛋白(Fn)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0.00%,对照组愈显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阳生肌膏可以改善慢性溃疡创面的局部炎症状态,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可促进胶原合成,尤其是Ⅰ型胶原形成;可使慢性皮肤溃疡边缘组织FGF-2表达和VEGF的表达有上升的趋势。结论回阳生肌膏对慢性难愈性溃疡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是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阳生肌膏 难愈皮肤溃疡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回阳生肌散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1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广宇 董建勋 +4 位作者 徐旭英 李勇 丁毅 康煜冬 董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45-2048,共4页
目的:中医外治药物回阳生肌散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伴酮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临床上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慢性难愈性属阴证疮面31例。入选标准:疮面色晦褐污秽,疮形平塌,无新生肉芽;疮周皮色淡黯,遇凉有酸痛、抽痛... 目的:中医外治药物回阳生肌散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伴酮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临床上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慢性难愈性属阴证疮面31例。入选标准:疮面色晦褐污秽,疮形平塌,无新生肉芽;疮周皮色淡黯,遇凉有酸痛、抽痛,分泌物清稀,或如粉浆,或干涸。应用回阳生肌散或膏剂、纱条治疗,疮面分泌物增加稠厚或有肉芽组织生长或10~15天时再次行分泌物培养。结果:治疗后分泌物培养为杆菌的有9例,其中仍为铜绿假单胞菌1例,大肠埃希氏菌(2)、肺炎克雷伯菌(2)、阴沟肠杆菌(2)、奇异变形杆菌(1)、鲍曼不动杆菌(1);球菌的有1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2)、表皮葡萄球菌(3)、屎肠球菌(2)、鹑鸡肠球菌(1),无细菌生长4例。治疗前抗菌素敏感率平均为52.82%,治疗后杆菌为50.23%,球菌为54.87%,与治疗前比较P=0.32。结论:回阳生肌散不仅可以杀菌、抑菌,对病原菌抗药性影响较小或无影响,而且能促进疮面失活组织去除、肉芽增生、细胞激活,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辨证论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阳生肌膏 难愈皮肤溃疡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吕培文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经验总结 被引量:23
8
作者 贾连城 吕培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8期85-88,共4页
吕培文认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大多属阴证疮疡,根据局部辨证处于脾肾阳虚阶段,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可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中医外科临床对于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局部辨证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疮面肉芽、渗出、疮周表现... 吕培文认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大多属阴证疮疡,根据局部辨证处于脾肾阳虚阶段,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可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中医外科临床对于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局部辨证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疮面肉芽、渗出、疮周表现,可以判断慢性阴证溃疡气血、脾肾、正邪交争情况。通过局部辨证分析指导辨证运用内服及外用药物。慢性溃疡是动态变化过程,脾肾阳虚阶段可能持续一段时期,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也要通过局部情况判断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调和气血,顾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难愈皮肤溃疡 回阳生肌法 局部辨证 学验传承
下载PDF
长皮膏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88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迎春 丛培夫 时秋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长皮膏 难愈皮肤溃疡 疮面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吕培文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思路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苍 吕培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71-72,共2页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形成内因在于人体正气不足。卫气、营气、肾精是人体正气由浅入深的三个不同层次 ,也对应着邪气内侵、疾病发展的三个阶段。以扶正驱邪为治则 ,指导不同阶段皮肤溃疡的辨治 ,有助于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关键词 吕培文 难愈皮肤溃疡 中医药疗法 扶正驱邪 中医病理 正气损伤
下载PDF
水胶体敷料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的效果与初步机制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丽君 赵欣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的效果与初步机制。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现在在我院诊治的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72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的效果与初步机制。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现在在我院诊治的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72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水胶体敷料治疗,2组都治疗观察21 d。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2组创面面积都呈现缩小的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第3、7、14与21天的创面面积都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瘙痒与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瘙痒与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6.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SOD值高于治疗前,MDA值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SOD与MDA值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治疗难愈性皮肤溃疡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缓解瘙痒与疼痛症状,加快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患者机体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体敷料 难愈皮肤溃疡 瘙痒 疼痛 氧化应激作用
下载PDF
MEBT/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EGF、EGF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唐乾利 付军 +6 位作者 韩珊珊 李杰辉 狄钾骐 代波 冯婧 李利青 何晓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2年第6期470-480,共11页
目的探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及配套产品湿润烧伤膏(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45只,参照付小兵大鼠慢性性皮肤溃疡创面模型... 目的探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及配套产品湿润烧伤膏(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45只,参照付小兵大鼠慢性性皮肤溃疡创面模型制作方法制作模型,成模后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MEBO组(15只)、贝复剂组(15只),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药,观察用药后各组创面愈合情况、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创面炎症、成纤维细胞数量、血管改变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及其线粒体形态结构;换药后第7、14天取创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观察MEBO对创面肉芽组织EGF、EGFR表达的影响。结果 MEBO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与贝复济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及贝复济组(P<0.05;P<0.01);病理学观察:MEBO组与贝复剂组及模型组比较,炎症反应轻、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纤维增生程度低;换药后第7、14天,MEBO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EGF和EGFR蛋白表达阳性染色指数分别较模型组和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EGF和EGFR蛋白表达阳性染色指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BO能增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中EGF、EGFR的表达量,从而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BT MEBO 难愈皮肤溃疡 EGF EGFR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吕培文以肾精虚衰立论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经验 被引量:13
13
作者 贾连城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9期717-719,共3页
吕培文主任认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大多属阴证溃疡,根据局部辨证属脾肾阳虚且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当责之于肾,最终可导致肾精虚衰,回阳生肌法是治疗脾肾阳虚型阴证溃疡的主要方法。吕老师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侧重于辨证,整体辨证与局... 吕培文主任认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大多属阴证溃疡,根据局部辨证属脾肾阳虚且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当责之于肾,最终可导致肾精虚衰,回阳生肌法是治疗脾肾阳虚型阴证溃疡的主要方法。吕老师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侧重于辨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侧重于局部辨证,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侧重于外治,强调调和气血,顾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肾精虚衰 难愈皮肤溃疡 回阳生肌法 学验传承
下载PDF
鱼鳞膏调节IL-6/STAT3信号通路对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14
作者 王晋军 王品一 +3 位作者 黄贤明 张中旺 陈啸 李强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953-95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鱼鳞膏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手术剪去背部皮肤构建难愈性皮肤溃疡大... 目的初步探讨鱼鳞膏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手术剪去背部皮肤构建难愈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鱼鳞膏组、激活剂组,每组12只,另外取12只大鼠作对照组(模型对照),各组贴敷和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1 d;给药结束后测量大鼠创面愈合情况;HE染色观察创面损伤及新生毛细血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胎盘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IL-6与STAT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IL-6/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新生血管数及bFGF、CD31、VEGF、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6、IL-1β、TNF-α水平、IL-6、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鱼鳞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新生血管数及bFGF、CD31、VEGF、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6、IL-1β、TNF-α水平、IL-6、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鱼鳞膏组比较,激活剂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鱼鳞膏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难愈性皮肤溃疡大鼠血管形成及创面愈合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膏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难愈皮肤溃疡 创面愈合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从“气虚毒损”论治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被引量:2
15
作者 申艳 王可彬 +1 位作者 杜雅薇 吴圣贤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50-554,共5页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多处于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临床多从实邪(热、毒、痰、瘀等)论治,易忽略正气虚损之本质,往往久治不愈,疗效不甚理想。百病始于正虚,其终亦为虚。正气亏虚是慢性难愈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毒邪”损害导致其病情加...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多处于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临床多从实邪(热、毒、痰、瘀等)论治,易忽略正气虚损之本质,往往久治不愈,疗效不甚理想。百病始于正虚,其终亦为虚。正气亏虚是慢性难愈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毒邪”损害导致其病情加重,治疗可从补气养血、扶正固本、祛邪解毒、化腐生肌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毒损 难愈皮肤溃疡 扶正祛邪 补气解毒 敛疮生肌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立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96.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时间2周,对照组需3~6个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效果较好,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下肢 难愈皮肤溃疡 效果
下载PDF
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卫增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0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究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洗必泰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橡皮... 目的:探究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洗必泰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橡皮生肌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比值以及创面分泌物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比值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纤维连接蛋白(Fiber Connection,Fn)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能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并促进Ⅰ型胶原合成,加快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皮肤溃疡 橡皮生肌膏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水胶体敷料对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氧化应激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龙琼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究水胶体敷料对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氧化应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院接受治疗的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60例纳入试验序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 目的探究水胶体敷料对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氧化应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院接受治疗的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60例纳入试验序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加用水胶体敷料治疗,治疗21 d后对比分析创面面积、瘙痒与疼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值的组间差异性。结果两组的创面面积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步缩小,自治疗的第3天开始,观察组的创面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与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幅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SOD值明显升高,而MDA值明显降低,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SOD与MDA值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将水胶体敷料应用于难愈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中可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患者瘙痒及疼痛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临床疗效显著,该药可通过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体敷料 难愈皮肤溃疡 氧化应激作用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仿生双层敷料复合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修复 被引量:2
19
作者 颜青龙 王文平 +4 位作者 黄书鹏 李乐 葛良鹏 李世荣 曹川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9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IS)仿生双层敷料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大鼠难愈性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SIS修复组(SIS组)、PRP修复组(PRP组)、SIS复合PRP修复组(SIS+PRP组),对大鼠背部直径3 cm的...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IS)仿生双层敷料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大鼠难愈性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SIS修复组(SIS组)、PRP修复组(PRP组)、SIS复合PRP修复组(SIS+PRP组),对大鼠背部直径3 cm的区域进行25 Gy的辐照后,于辐照区制作1 cm×1 cm全层皮肤缺损,SIS+PRP组创面予以滴加了0. 2 m L PRP的SIS仿生双层敷料覆盖后外贴手术贴巾,SIS组创面予以滴加了0. 2 m L PBS的SIS仿生双层敷料覆盖后外贴手术贴巾,PRP组创面予以滴加0. 2 m L PRP后外贴手术贴巾,对照组创面予以滴加0. 2 m L PBS后外贴手术贴巾。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第3,7,11,15天的创面愈合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术后15 d时大鼠难愈性皮肤创面的MDA含量及SOD活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IS+PRP组在术后第3,7,11,15天的愈合率均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5 d,SIS+PRP组皮肤创面的MDA含量(5. 58±0. 86)μmol/g显著低于对照组(13. 71±2. 04)μmol/g、SIS组(11. 26±1. 79)μmol/g、PRP组(10. 18±1. 73)μmol/g,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 SIS+PRP组皮肤创面的SOD含量(17. 60±3. 89) U/m L显著高于对照组(5. 02±2. 05) U/m L、SIS组(7. 10±2. 41) U/m L、PRP组(11. 37±2. 96) U/m L,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与对照组、SIS组和PRP组相比较,SIS+PRP组皮肤创面Nrf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 <0. 01),p-AKT及p-GSK-3β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 <0. 01),而Fyn的表达量则下降(P <0. 05)。结论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修复,可能与Akt/GSK-3β/Fyn信号通路介导的Nrf2/ARE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 富血小板血浆 难愈皮肤溃疡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下载PDF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建 刘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0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诊断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均采用自拟敛疮散外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溃疡创面大小、深度、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经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90%... 目的探讨自拟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诊断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均采用自拟敛疮散外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溃疡创面大小、深度、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经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90%。结论自拟敛疮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敛疮散 难愈皮肤溃疡 中医药疗法 外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