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脑血管反应性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舒敏 章军建 +2 位作者 高永哲 张洪 吴光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37-273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局部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及认知功能的损害,探讨SIVD局部CVR的改变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定SIVD患者与对照组吸入5%CO2前后... 目的:通过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局部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及认知功能的损害,探讨SIVD局部CVR的改变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定SIVD患者与对照组吸入5%CO2前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皮质和白质局部血流量(rCBF),CVR采用前后2次各兴趣区rCBF的增加率表示。结果:(1)SIVD组额叶皮质及白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的CVR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SIVD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和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相比额叶皮质、额叶白质CVR下降明显(P<0.01)。结论:SIVD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并且额叶皮质、白质的CVR下降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脑血管反应性 动脉自旋标记 认知功能损害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常璐 吴天娇 +3 位作者 李梓浩 徐丹 尹昌浩 赵维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引起的认知障碍是血管性痴呆最为常见的亚型。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BPV)可反映血压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程度,可能是SIVD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SIVD的进展及认知损害。本文就BPV在SIVD患者...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引起的认知障碍是血管性痴呆最为常见的亚型。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BPV)可反映血压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程度,可能是SIVD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SIVD的进展及认知损害。本文就BPV在SIVD患者认知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予以综述,以期寻找一种能够预测SIV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监测指标,及早发现、诊断和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SIVD患者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障碍 白质高信号 腔隙脑梗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与脑梗死分型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俞志刚 方邦江 +3 位作者 孙丽华 曹敏 郭全 屠亦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22期1933-1944,共1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与脑梗死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07—2020-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220例患者分为TACI(n=54)、PACI(n=6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与脑梗死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07—2020-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220例患者分为TACI(n=54)、PACI(n=60)、POCI(n=32)和LACI(n=74)4种亚型,对比各亚型患者的基础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比不同分型患者血小板表达水平及NIHSS评分,通过Spearman法分析患者的OCSP分型与血小板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的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对患者随访半年,探讨血小板高反应性对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分型各组患者在收缩压、TC、Hcy、梗死体积、高血压史、脑血管狭窄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I型患者中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亚型(P<0.05)。NIHSS评分随着血小板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TACI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在4种亚型中最高,为(361.67±23.52)×10^(9)个/L;PACI型患者血小板水平在4种亚型中最低,为(314.27±10.14)×10^(9)个/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CSP分型中TACI型与血小板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史、Hcy、梗死体积以及血小板高反应性均为脑梗死OCSP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建立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对脑梗死OCSP分型预测模型进行评价,预测模型1的AUC为0.806(95%CI0.782~0.814),模型灵敏度为0.725,特异度为0.736。预测模型2的AUC为0.814,预测灵敏度为0.749,特异度为0.764,表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半年随访,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的复发、意识障碍以及死亡的风险显著大于血小板水平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水平与其OCSP分型密切相关,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较好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血管病 血小板高反应 脑梗死分型 预后 NIHSS评分
下载PDF
神经心理测试及P300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娜 邓建中 齐进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研究神经心理测试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P300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伴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2例SIVD患者,其中血管性无痴呆型认知损... 目的研究神经心理测试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P300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伴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2例SIVD患者,其中血管性无痴呆型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4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47例,同时选取45例未发生脑梗死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住院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测试认知评估量表MMSE、MoCA评分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入院治疗前,VCIND组、Va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正常组偏低(P<0.05),VCIND组较VaD组偏低(P<0.05),P300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潜伏期(318.689±16.123)ms相比,VCIND组患者潜伏期(360.667±16.082)ms,VaD组患者潜伏期(420.333±21.149)ms,各组间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V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ERP-P300测试能客观反映VCIN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300潜伏期与MMSE及MoCA有相关性,有利于VCIND早期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 脑小血管病 P300 血管无痴呆型认知损害(VCIND) 血管痴呆(VaD)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孙丽鹏 杨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84-386,389,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病变血管反应性(vasomotor reactivity,VMR)的变化。[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90例ICV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并测定血管反应性...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病变血管反应性(vasomotor reactivity,VMR)的变化。[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90例ICV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并测定血管反应性,将各项超声指标进行成组设计的T检验。[结果]90例ICVD患者中轻、中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指标(除中度ICA狭窄患者的MFV增高)PSV、EDV、MFV及其相关指标RI、PI均无明显改变;重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PSV、EDV、MFV、RI、PI明显增高(P<0.01)。ICVD患者VM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颈动脉狭窄分级程度的加重VMR有降低的趋势。[结论]VMR是早期ICVD判定的敏感指标。通过对VMR的检测来判断脑血管舒缩功能的储备能力并对ICVD的发病风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血管病 颈动脉狭窄 血管反应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6
作者 饶子龙 郑华光 +17 位作者 王菲 王安心 刘丽萍 董可辉 曲辉 龚浠平 张倩 赵性泉 陆菁菁 鞠奕 方瑞乐 王文娟 杨中华 温淼 魏娜 濮月华 王伊龙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进一步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进一步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 d后进行TEG检测。根据TEG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正常血小板反应组和高血小板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小板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随访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性缺血事件,分析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与复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374例患者,与正常血小板反应性组(287例)患者相比,高血小板反应性组(87例)患者血凝块成形时间水平低(P=0.047),血凝块形成速率(P=0.026)、最大振幅水平高(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OR 1.723,95%CI 1.037~2.863,P=0.036)、血凝块形成速率(OR 1.090,95%CI 1.008~1.180,P=0.032)与高血小板反应性独立相关。共有355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其中有47例发生复发缺血事件,复发缺血事件组(47例)与无复发缺血事件组(308例)相比,在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成形时间、血凝块形成速率、最大振幅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TEG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有助于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但在预测复发缺血事件方面的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缺血性血管病 高血小板反应 复发缺血事件
下载PDF
健康教育与预防性治疗干预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栓前状态:10年随访(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跃 来平 +3 位作者 周元潮 乔晓芝 郑晓红 岳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382-5383,共2页
背景:健康教育与预防性治疗能减少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但少见将两者结合使之成为新预防模式,用于干预血栓前状态。目的:探讨新预防模式对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实际预防效果。设计:采用组群干预试验。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 背景:健康教育与预防性治疗能减少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但少见将两者结合使之成为新预防模式,用于干预血栓前状态。目的:探讨新预防模式对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实际预防效果。设计:采用组群干预试验。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来自于1993-02/2002-03杭州铁路分局305名离退休干部,年龄61~75岁。高血压平均患病率18%,心脑血管梗死率平均7.2%。干预:干预组给予心血管健康教育,每半年一次预防性检测(预检)血液流变学,对发现的高血压综合征者给予以改良型血液稀释综合疗法为主的预防性治疗(预治),直至复检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上述干预措施。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跟踪监测血液流动特性指标和心血管复合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干预组145例,对照组148例,完成10年随访。持续干预后干预组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谱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犤低切粘度(10.29±1.66)mPa·s,(12.39±1.54)mPa·s,P<0.05犦;血液稀释疗法干预后的血细胞比溶较前有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心血管复合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44%,37%。结论:相结合的新预防模式能有效改善血栓前状态的血液异常流动性,明显降低老年人心血管复合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预防治疗 老年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血栓前状态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沈春子 吴有丽 +3 位作者 周霞 张宏 游梦哲 孙中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40例SIVD患者(SIV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0例,根据头颅MRI将SIVD组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n=124)和脑白质疏松(LA)组(n=216),按...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40例SIVD患者(SIV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0例,根据头颅MRI将SIVD组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n=124)和脑白质疏松(LA)组(n=216),按照Fazekas的评分标准将LA组LA严重程度分为3级;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所有受试者MPV值,比较SIVD组及其亚组与对照组之间MPV水平的变化,并分析MPV与LA程度的相关性。结果SIVD组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校正年龄因素后,LI组和LA组MP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A组MPV水平显著高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LA组进一步分组后显示,LA等级越高者,MPV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PV水平与LA等级呈显著正相关性(r_s=0.596,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后,MPV水平与SIVD的发病仍密切相关(OR=3.461,95%CI:2.653~4.515,P<0.01)。结论 MPV增高可能是SI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PV水平与LA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腔隙脑梗死 脑白质疏松症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项亚娟 廖莉 +3 位作者 彭晓江 李奕贵 吴祥如 孙中武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SIVD患者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头颅MRI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胶乳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SIVD患者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头颅MRI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胶乳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SIVD患者血清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CysC显著升高[(1.18±0.15)mg·L-1 vs(1.04±0.13)mg·L-1,P<0.001];回归分析显示CysC和舒张压可能为SIVD的危险因素。76例SIVD患者包括单纯脑白质疏松(LA)组25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LI)组23例,脑白质疏松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LI)组28例;LA+LI组CysC水平最高[(1.24±0.13)mg·L-1],LA组最低[(1.13±0.16)mg·L-1],LA+LI组与LA组、LA+LI组与LI组间Cys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9,P=0.043),LA组与LI组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SIVD中存在LA神经影像学表现53例,其中1级13例,2级16例,3级13例,4级11例;其4个不同等级间CysC差异有显著性(χ2=16.00;χ2=22.19;χ2=33.88;χ2=37.77,P<0.01),且以LA损害严重的3级、4级CysC升高最为显著。结论 CysC可能参与了SIVD脑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CysC水平升高,SIVD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更为丰富,脑白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血清胱抑素C 脑白质疏松 腔隙脑梗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寒 王龙 +2 位作者 周霞 江婵娟 孙中武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6例SIVD患者,其中Mets患者104例,代谢综合征倾向(R-Mets)68例,非代谢综合征(No-Mets)54例。Mets的诊断标准采用NCEP-ATPⅢ标准;应用简易智能精...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6例SIVD患者,其中Mets患者104例,代谢综合征倾向(R-Mets)68例,非代谢综合征(No-Mets)54例。Mets的诊断标准采用NCEP-ATPⅢ标准;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对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lennow量表,按照脑损害程度分为4个亚型(Ⅰ~Ⅳ型,0~3分)。结果 Mets组和R-Mets组MMSE、CAMCOG-C均显著低于No-Mets组(均P〈0.05);Mets组CAMCOG-C显著低于R-Mets(P〈0.05)。腰围、空腹血糖(IG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与SIVD患者总体认知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HDL-C与MMSE、CAMCOG-C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No-Mets组中Ⅰ、Ⅱ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1.6%、27.8%,R-Mets组和Mets合并组中Ⅲ、Ⅳ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6%、30.8%,No-Mets组与R-Mets组和Mets合并组Ⅰ、Ⅱ、Ⅲ、Ⅳ各亚型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ets及其各因子加重SIVD认知损害,其中腹型肥胖、IGT、SBP、DBP、TG、HDL-C是其重要危险因素;随着RMets、Mets发生率增高,SIVD脑损害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功能 脑白质病变 腔隙脑梗死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锐利 魏晓珊 +2 位作者 田志松 乔志永 吴洋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遵化市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329例HR-NIC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患者的复发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遵化市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329例HR-NIC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患者的复发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发组(30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狭窄是导致丁苯酞治疗老年HR-NICE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丁苯酞治疗的老年HR-NICE患者,应加强对NLR、hs-CRP水平升高和血管狭窄者的临床观察,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血管病 复发 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岩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0期61-63,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颈动脉斑块、狭窄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病变血管反应性的变化与ICVD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90例门诊及住院的ICVD患者,按照颈动脉狭窄的有无、轻度、中度、重度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流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颈动脉斑块、狭窄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病变血管反应性的变化与ICVD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90例门诊及住院的ICVD患者,按照颈动脉狭窄的有无、轻度、中度、重度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脉动指数、血管反应性等各项超声指标,以及颈动脉斑块的大小、部位、性质及形态学特点,进行成组设计的t检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包,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颈动脉斑块的分型按照GRAY-WEALE法分为四型,以Ⅰ型、Ⅱ型斑块多见(占63.1%),Ⅲ型、Ⅳ型则较为少见(占36.9%)。不规则斑块较规则斑块发病率高。(2)颈动脉狭窄程度以正常及轻、中度狭窄占绝大多数(占93.33%)。轻、中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指标(除中度ICA狭窄患者的MFV增高)等各项超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重度狭窄组患者则明显增高(P<0.01)。(3)ICVD患者VM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颈动脉狭窄分级程度的加重VMR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1)ICVD的发生与同侧颈动脉斑块、狭窄密切相关。对于早期筛选ICVD的高发人群有着积极的作用。(2)VMR是早期ICVD判定的敏感指标。(3)血流动力学指标须结合形态学指标对颈动脉狭窄进行分级。(4)CDFI是诊断颈动脉病变的有价值手段,可提高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并可作为ICVD高危人群的首选普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血管病 斑块 颈动脉狭窄 血管反应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临床护理
13
作者 牟立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5期184-184,共1页
1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Bendixen等对1606例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进行了综述,15~35岁青年人群的病因多为动脉夹层分离、心源性栓塞、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高凝状态,而35岁以上的成人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则是其主... 1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Bendixen等对1606例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进行了综述,15~35岁青年人群的病因多为动脉夹层分离、心源性栓塞、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高凝状态,而35岁以上的成人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则是其主要原因。Szapary等对84例青年卒中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占33.3%,高凝状态占15%,心源性栓塞占8.5%,原因不明占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血管病 病因多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 临床护理 心源栓塞 青年卒中 动脉夹层分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琳 王超 +3 位作者 王红 马文平 齐伟哲 杜会山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013-2016,2021,共5页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83例SIVD患者...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83例SIVD患者根据认知能力分为血管性痴呆组(VaD组)41例和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组(VCIND组)42例,另取25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C组)。比较3组血清sICAM-1、hs-CRP、IGF-1、sCD40L、IL-6水平变化,分析SIVD患者认知功能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组的高血压病史、教育年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VCIND组sICAM-1、sCD40L、IL-6水平高于NC组,IGF-1水平低于NC组(均P<0.05)。SIVD患者血清IGF-1与认知功能评分相关(P<0.05)。结论 SIVD患者血清sICAM-1、sCD40L、IL-6水平升高,IGF-1水平降低,其中血清IGF-1水平对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功能损害 可溶细胞间黏附分子1 超敏C反应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可溶CD40配体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影像学特点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红琏 尹雪 +1 位作者 贾俊栋 岳卫东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影像学特点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99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结果,根据基底...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影像学特点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99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结果,根据基底节和丘脑区腔隙性脑梗死(LI)数目及脑白质病变(WML)患者的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S)的评分进行分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作为认知评估工具,分析WML和LI病变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根据MoCA和ADAS-Cog评分,LI和WML的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认知功能均没有受到影响(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均显著受到影响(P<0.05)。基底节和丘脑区多发性LI数目<7时,轻、中度WML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没有受到影响(P>0.05);基底节和丘脑区多发性LI数目≥7时,轻中度WML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显著受到影响(P<0.05)。结论严重WML或基底节和丘脑区多发性LI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轻、中度WML同时伴有基底节和丘脑区多发性LI的老年人认知功能也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功能 脑白质病变 腔隙脑梗死
下载PDF
炎症标记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16
作者 简崇东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9期6637-6639,共3页
在脑缺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扮演着重的角色.多年来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对炎症生物标记的研究,以发现卒中、预测卒中.至今因炎症生物标记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一直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本文主要对炎症标记物与... 在脑缺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扮演着重的角色.多年来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对炎症生物标记的研究,以发现卒中、预测卒中.至今因炎症生物标记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一直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本文主要对炎症标记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血管病 炎症标记物 生物标记物 临床研究 炎症反应 缺血 特异 敏感
下载PDF
醒脑开窍联合五门十变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疗效及对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健辉 黄慧仪 +1 位作者 吕苏好 庄礼兴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联合五门十变针法对缺血性中风后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及脑血管反应性影响。方法:将66例缺血性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予以醒脑开窍联合五门十变针刺疗法治疗,均持...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联合五门十变针法对缺血性中风后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及脑血管反应性影响。方法:将66例缺血性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予以醒脑开窍联合五门十变针刺疗法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以TCD检查测量大脑中动脉平静呼吸、屏气后平均血流速度、屏气指数,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价睡眠质量,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平静呼吸、屏气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屏气指数显著升高(P<0.05),PSQI评分、AI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屏气指数显著较高(P<0.05),PSQI评分、AIS评分均显著较低(P<0.05),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联合五门十变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临床疗效理想,可能与调节脑血管反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失眠 醒脑开窍 五门十变 脑血管反应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下载PDF
脑血管反应性对缺血性脑卒中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袁福才 郭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633-634,637,共3页
脑血管反应性(CVR)是指机体各种因素刺激作用下颅内血管的代偿性舒缩能力,是脑血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CVR对调节脑血流量有着重要作用,是脑血管在低灌注状态下重要的代偿机制。CVR是反映人类脑血管功能的最有价值的指标。有研究显示... 脑血管反应性(CVR)是指机体各种因素刺激作用下颅内血管的代偿性舒缩能力,是脑血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CVR对调节脑血流量有着重要作用,是脑血管在低灌注状态下重要的代偿机制。CVR是反映人类脑血管功能的最有价值的指标。有研究显示,CVR受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反应 预测价值 独立危险因素 低灌注状态 脑血管功能 CVR 颅内血管
下载PDF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嵇朋 屈雪萍 +5 位作者 江利敏 郭向东 孙根 刘松灿 孟凡超 李小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0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17年10月-2020年8月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 目的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17年10月-2020年8月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2周内完善多导睡眠监测,根据是否合并OSAHS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将患者分为非OSAHS组、轻度OSAHS组(AHI 5~15次/小时)和中重度OSAHS组(AHI>15次/小时)。在完成多导睡眠监测后24 h内对患者进行TCD检查,检测CVR指标包括平静呼吸时、屏气后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计算屏气指数(breath holding index,BHI)。比较三组间CVR指标的差异,并在中重度OSAHS组中分析CVR指标与入院时和发病3个月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140例(61.4%),其中非OSAHS组49例,轻度OSAHS组42例,中重度OSAHS组137例。中重度OSAHS组BMI、高血压比例、3个月时NIHSS评分均高于非OSA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OSAHS组平静呼吸时Vm低于非OSAHS组(57.4±10.6 cm/s vs 62.1±12.2 cm/s,P=0.010)和轻度OSAHS组(57.4±10.6 cm/s vs 59.6±11.2 cm/s,P=0.007),BHI低于非OSAHS组(1.4%±0.6%vs 1.7%±0.7%,P=0.002)和轻度OSAHS组(1.4%±0.6%vs 1.5%±0.6%,P=0.001)。中重度OSAHS组发病3个月时NIHSS评分与平静呼吸时Vm(r=-0.696,P<0.001)和BHI(r=-0.832,P<0.001)呈负相关。结论伴中重度OSAH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VR明显下降,而且CVR的下降可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缺血性卒中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速度 脑血管反应 预后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脑血管反应性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单薪宇 李成豪 +1 位作者 姜美子 金美善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0期46-50,共5页
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CD)结合屏气试验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为干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进展及预防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 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CD)结合屏气试验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为干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进展及预防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者150例,分为脑梗死组110例,对照组(无颅内外血管狭窄及脑梗死者)4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及有无临床症状进行组别比较。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屏气试验前后的血流速度,计算平均血流速度变化值(change value of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ΔVm)和呼吸抑制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结果脑梗死组ΔVm及BHI值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依据是否合并颈动脉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狭窄组ΔVm及BHI值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轻、中度分别与重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与患侧BHI值呈负相关。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CVR具有可行性,BHI可作为评价CVR指标之一。脑血管的反应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指标之一。脑血管反应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CVR逐步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反应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