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1
作者 翁建英 杨新玲 +1 位作者 蒋雨平 陈朝伦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 脊髓变性 C-J病 蛋白病毒病
下载PDF
脑电图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诊断价值4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美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脑电图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病患者的脑电图及磁共振改变
3
作者 赵静 胡纪源 +3 位作者 韩永升 程楠 韩咏竹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0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病(CJD)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和磁共振检查的改变情况,寻求CJD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散发性CJD患者的临床病程、脑电图(EEG)和磁共振(MRI)资料。结果 6例CJD患者病程早期EEG均呈现出... 目的探讨散发性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病(CJD)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和磁共振检查的改变情况,寻求CJD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散发性CJD患者的临床病程、脑电图(EEG)和磁共振(MRI)资料。结果 6例CJD患者病程早期EEG均呈现出α波解体,θ、δ波增多;MRI均表现为脑内多灶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以皮层、额叶、颞叶、基底节区多见。随着病程进展,所有患者脑电活动进行性减慢,最终发展为持续性的双侧或偏侧、对称、同步明显的周期性三相波(PSD);部分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皮层呈现"花边征"。结论 CJD患者EEG、MRI改变与临床表现具有高度一致性。EEG及MRI检查在CJD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病 脑电图 磁共振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附1例脑组织活检报告)
4
作者 邵会全 廖志敏 +1 位作者 张艳蕉 赵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reutzfeldt—Jakob病CJD)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变性的疾病,病原体属中枢神经系统慢病毒病的一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及临床医生重视,现将我们遇到1例及脑组织活检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 脊髓变性 海绵状脑病
下载PDF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超微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曹学兵 孙圣刚 +3 位作者 王岚 徐岩 童萼塘 袁光雷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levodopainduceddyskinesias ,LID)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6 羟多巴胺 (6 O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大鼠模型 ,复方左旋多巴 (L dopa)甲酯腹腔...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levodopainduceddyskinesias ,LID)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6 羟多巴胺 (6 O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大鼠模型 ,复方左旋多巴 (L dopa)甲酯腹腔注射治疗 4周 (2 0mg·kg-1·d-1,每天 2次 )诱发LID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方法对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界面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并观察单次地佐环平 (MK 80 1,0 1mg/kg)治疗后突触前谷氨酸 (Glu)释放量的变化。结果 透射电镜证实皮质Glu能纤维与纹状体神经元的树突棘构成不对称突触 ,与PD大鼠比较 ,LID大鼠Glu能非对称性突触中穿孔性突触进一步增加 (P <0 0 1) ,且突触间隙变窄 ,突触后致密物质 (post synapticdensity ,PSD)厚度增加 (P <0 0 5 )。同时伴有突触前Glu释放量的增多 ,但可被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所抑制。结论 慢性L dopa治疗使皮质纹状体突触功能进一步活化 ,其中涉及突触后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突触前活性的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异动症 大鼠 皮质纹状体 LID 突触 超微结构 6一羟多巴胺 6-OHDA 帕金森病
原文传递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柏华 颜振瀛 丁铭臣 《临床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1-2,共2页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即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亚急性海绵体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SSE),是一种由朊病毒(prions)感染引起的、以大脑皮层、基底节、小脑和脊髓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和胶质细胞海绵...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即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亚急性海绵体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SSE),是一种由朊病毒(prions)感染引起的、以大脑皮层、基底节、小脑和脊髓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和胶质细胞海绵状增生为主的朊病毒病。1920年creutzfeldt首次报道一例该病,此后国内外有数百例报道。我们试就宣武医院最近5年诊治的6例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1~62岁(51.2±11.5岁),病程50天~4个月(2.83±0.98月);职业:农民3人,工人1人,工程师1人,医生1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D病 蛋白病毒病 皮质纹状体 脊髓变性
原文传递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附1例临床与脑活检报告)
7
作者 翁建英 杨新玲 +1 位作者 蒋雨平 陈朝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0年第4期292-294,共3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诊断 治疗 CTD
原文传递
脑电图和MR弥散加权成像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曹化 仲玲玲 孙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CJ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亚急性起病,出现智能、意识障碍及锥体柬、小脑损害的症状。腰穿CSF检查常规...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CJ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亚急性起病,出现智能、意识障碍及锥体柬、小脑损害的症状。腰穿CSF检查常规、生化均正常。早期头颅CT或常规MRI检查无异常各1例。3例患者(1例在发病7d后第3次)EEG检查均表现为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或周期性脑波。头部MRDWI示人脑皮质或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丘脑呈高信号。1例患者行右额颞部脑组织活检确诊。3例患蕾在发病后1~3个月死亡。结论EEG和MRDWI对CJD有重要的诊断作用,尤其MRDWI对早期CJ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脑电图 MR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董艳玲 薛富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克-雅病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CJD 诊断 病因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特征性脑电图是周期性脑波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芷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9-299,共1页
最近几年多次见到有关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的临床研究报道上有这样的描述:“CJD的脑电图特征是周期性三相波”。将脑电图出现周期性三相波作为诊断CJD的一项依据,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脑电图特征 周期性 特征性 脑波 临床研究 三相波 CJD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骞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CT 诊断
下载PDF
1例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病人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志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6年第3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防护 护理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刘玉 李鸣皋 +2 位作者 刘浩 蒙果 马贵喜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500-501,共2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诊断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超微结构观察
14
作者 吴义方 吴炜涛 +4 位作者 吴强 周胜利 李章旺 方莹莹 方燕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2-915,共4页
目的 :探讨皮质 纹状体 脊髓变性 (CJD)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4例经临床诊断为CJD的病例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分析。结果 :4例光镜均见神经细胞变性死亡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无炎症性改变。电镜检查除上述改变外 ,还可见部分神经细胞浆... 目的 :探讨皮质 纹状体 脊髓变性 (CJD)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4例经临床诊断为CJD的病例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分析。结果 :4例光镜均见神经细胞变性死亡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无炎症性改变。电镜检查除上述改变外 ,还可见部分神经细胞浆中有杆状纤维束样的结构。结论 :CJD除了引起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外 ,还可损害轴突 ,部分胞体中出现杆状纤维束样结构 ,是否为羊瘙痒病相关纤丝 (SAF)的组织学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海绵状脑病 散发性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克-雅病 CJD 临床诊断 朊蛋白病
下载PDF
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异常的研究
15
作者 李洪鹏 白旭东 +1 位作者 川野仁 佟晓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探讨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的异常,本研究选取妊娠14d(E14)大鼠接受X线(剂量为1.0Gy)照射。照射前2h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不同时期(E14-E18)胚脑用于HE染色、BrdU免疫组... 为探讨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的异常,本研究选取妊娠14d(E14)大鼠接受X线(剂量为1.0Gy)照射。照射前2h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不同时期(E14-E18)胚脑用于HE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及Fluoro Jade B(FJB)染色观察。结果显示:HE染色观察到E14大鼠受X线照射后背侧端脑有大量细胞脱落入侧脑室并在2d后被完全清除,而腹侧的皮质-纹状体区在照射后2d形成空洞并于4d后修复。BrdU标识显示腹侧端脑的外侧节隆起的神经细胞移动类似于正常对照组,2d后阳性细胞分布在皮质-纹状体区形成的空洞周围,4d后移动到腹侧皮质板。Fluoro Jade B染色显示照射后1d在皮质-纹状体区有大量阳性细胞,2d后显著减少。本实验结果提示:E14大鼠受X线照射引起外侧节隆起的神经细胞在移动过程中死亡并导致皮质-纹状体区形成空洞,从而引起内囊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照射 外侧节隆起 皮质-纹状体 5-溴-2-脱氧尿嘧啶 FLUORO JADE B 大鼠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1例报告
16
作者 孟军 冯宝珍 +1 位作者 侯迎会 张丽萍 《吉林医学》 CAS 1999年第5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 变性 脊髓变性 病理诊断 CT 治疗
下载PDF
脑脊液14-3-3蛋白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诊断价值的研究
17
作者 崔俐 吕晓民 吕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3期212-213,共2页
关键词 脑脊液 14—3—3蛋白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像诊断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价值分析
18
作者 马晓红 程远芳 李振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5期37-39,共3页
目的提高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确诊的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及头颅磁共振弥散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磁共振弥散像皮层"彩带样"密度增高影早期即可出现,较脑电图及... 目的提高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确诊的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及头颅磁共振弥散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磁共振弥散像皮层"彩带样"密度增高影早期即可出现,较脑电图及脑脊液改变更具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头颅磁共振弥散像检查提高了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检出率,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磁共振弥散像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1例
19
作者 周大明 刘凤吉 王立华 《吉林医学信息》 2002年第4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脑脊液病毒 朊病毒抗体 脑电图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误诊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同聚 杨红亚 常晓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05年第11期854-855,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克-雅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