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觉皮质诱发电位平均阈值与言语识别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弘毅 李洋 +4 位作者 查诗华 晏小惠 涂磊 王永华 史文迪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觉皮质诱发电位(CAEP)平均阈值与言语识别阈(SRT)的相关性,为临床通过客观检测预估主观言语测试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7月收治的平均年龄为(31.2±22.7)岁的22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分... 目的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觉皮质诱发电位(CAEP)平均阈值与言语识别阈(SRT)的相关性,为临床通过客观检测预估主观言语测试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7月收治的平均年龄为(31.2±22.7)岁的22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分别检测0.5、1、2、4 kHz频率处的CAEP反应阈和SRT,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AEP平均阈值和SRT显著相关(r=0.764,P<0.01);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显示,CAEP平均阈值与SRT的相关性无耳间、性别间差异。结论CAEP平均阈值和SRT显著相关,对无法配合言语测试的患者,CAEP阈值可用于预估S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觉皮质诱发电位 言语识别阈
下载PDF
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由彩云 刘平 高维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研究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特征,探讨应用mVEP预测其术后视功能的新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04年2月至4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白内障患者共52例60眼... 目的研究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特征,探讨应用mVEP预测其术后视功能的新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04年2月至4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白内障患者共52例60眼,对其行mVEP检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7例30眼,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25例30眼(青光眼均为慢性闭角型缓解期或慢性进行期),正常对照组30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mVEP检测正常对照组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82.86±10.87)nV、(94.59±8.45)ms,老年性白内障组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76.95±10.37)nV、(95.59±8.45)ms,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组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38.15±6.88)nV、(98.90±6.44)ms,与正常对照组及老年性白内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组中心4位点振幅(214.65±7.28)nV、(193.83±6.01)nV、(239.77±8.42)nV、(212.69±7.06)nV和潜伏期(101.39±6.60)ms、(103.58±6.76)ms、(103.86±6.78)ms、(109.66±7.16)ms与正常对照组4位点振幅(290.73±10.95)nV、(258.40±10.09)nV、(272.26±10.87)nV、(295.34±11.62)nV,潜伏期(97.86±8.18)ms、(98.28±7.86)ms、(94.96±8.46)ms、(94.20±8.39)ms及老年性白内障组振幅(286.96±11.02)nV、(254.84±9.81)nV、(268.72±10.37)nV、(291.61±11.25)nV,潜伏期(98.08±6.41)ms、97.98±6.25)ms、(97.14±6.61)ms、(96.28±6.76)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8者,无明显眼底病变,其mVEP中心平均振幅(276.33±10.87)nV和潜伏期(93.43±8.31)ms,与正常对照组(279.21±10.09)nV、(92.32±8.22)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者眼底检查有明显改变(术后检查证实),其mVEP中心平均振幅(221.29±5.62)nV和潜伏期(104.62±6.82)m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检测mVEP,可作为预测术后视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 白内障 青光眼 视功能
下载PDF
皮质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杰文 索爱琴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皮质诱发电位 (CorticalEvokedpotentials CEP)正常值并观察其离散系数 (CofficientofDispersion CD)变化。方法 :分离并刺激坐骨神经 ,暴露硬脑膜 ,记录电极记录 ,丹麦产CouterpointMK2型诱发电位仪分析。结果 :波形多... 目的 :探讨大鼠皮质诱发电位 (CorticalEvokedpotentials CEP)正常值并观察其离散系数 (CofficientofDispersion CD)变化。方法 :分离并刺激坐骨神经 ,暴露硬脑膜 ,记录电极记录 ,丹麦产CouterpointMK2型诱发电位仪分析。结果 :波形多以PN型为主 ,反映CEP的基本指标 :潜伏期、波宽、波幅的 x±s为 :潜伏期 6 6 3± 1 33ms ,波宽 31 8± 13 11ms ,波幅 2 9 19± 18 11μv ,各指标的离散系数 (CofficientofDispersionCD)为 :潜伏期 2 0 0 0 % ,波宽 44 375 % ,波幅 6 2 0 4% ;同时将左右两测的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求出t值、P值 ,潜伏期t =0 .40 91,P >0 .0 5 ,波宽t =2 .6 36 4,P <0 .0 5 ,波幅t=1.76 6 5 ,P <0 .0 5。结论 :潜伏期是反映大鼠CEP稳定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皮质诱发电位 正常参考值
下载PDF
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检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预测(英文)
4
作者 由彩云 刘平 高维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检查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白内障患者共52例6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7例30眼,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25例30眼(青光眼均为慢性闭角型缓解期... 目的:评价术前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检查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白内障患者共52例6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7例30眼,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25例30眼(青光眼均为慢性闭角型缓解期或慢性进行期),术前对其行mVEP检查,另取正常对照组30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于术后1wk;1,3mo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结果:正常对照组mVEP检测平均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83±11nV、95±8ms,老年性白内障组平均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77±10nV、96±8ms,2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组平均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38±7nV、99±6ms,与正常对照组及老年性白内障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BCVA≥0.8者,无明显眼底视功能改变,其mVEP中心位点主波振幅276±11nV和潜伏期93±8ms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BCVA<0.3者,眼底视功能检查有明显改变(术后检查证实),其mVEP中心位点主波振幅221±6nV,潜伏期105±7ms,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术前mVEP振幅和潜伏期的改变可用来客观判断眼底视功能损害及预测术后视力。术前mVEP正常者高度提示术后视力预后良好,而mVEP检查结果变化显著,提示伴有眼底视功能损害,术后BCVA差。因此术前mVEP检查可作为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一种有效、客观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 白内障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邹多武 杨敏 +5 位作者 李兆申 许国铭 徐晓蓉 屠振兴 房殿春 孙振兴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84-686,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扩张刺激-脑诱发电位(OD-CEP)的改变,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生机制,旨在进一步获得NERD患者食管-中枢内脏感觉传导通路失调的客观依据。方法10例正常健康自愿者和21例NERD患者参与试...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扩张刺激-脑诱发电位(OD-CEP)的改变,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生机制,旨在进一步获得NERD患者食管-中枢内脏感觉传导通路失调的客观依据。方法10例正常健康自愿者和21例NERD患者参与试验;采用Synectics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和带有低顺应性气囊的导管给食管以时相性扩张刺激;利用食管气囊扩张术检测受试者食管最大耐受痛阈,用75%最大疼痛耐受容积作为诱发刺激的强度(刺激频率为12次/分,连续64次);采用OD-CEP系列技术记录并分析NERD患者和正常人CEP的变化。结果食管气囊扩张刺激能诱发出可识别、可重复的、多峰的CEP波形,以NP型为主。与正常对照者比较,NERD患者CEP波形变异性大,其N1、P1、N2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值分别为0·016,0·003,0·031),且NERD患者CEP的P1-N2峰间波幅明显增加(P=0·03)。结论NERD患者经食管时相性扩张后产生的特征性CEP改变证实其食管内脏高敏感性及食管-中枢内脏感觉传导通路的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食管失弛症 诱发电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皮质诱发电位 患者参与 内脏高敏感性 气囊扩张术 NERD
原文传递
基于癫痫患者皮质-皮质诱发电位的双侧岛叶功能连接研究(附四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冰清 王亮 +3 位作者 王海祥 阮静 李佳 周文静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2-1237,共6页
目的通过立体脑电图电极皮质电刺激的方法探讨岛叶或岛叶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双侧岛叶之间的功能连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4例岛叶或岛叶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 目的通过立体脑电图电极皮质电刺激的方法探讨岛叶或岛叶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双侧岛叶之间的功能连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4例岛叶或岛叶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于双侧岛叶植入立体脑电图电极进行皮质电刺激,通过视觉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确定每个触点有无诱发电位响应。采用刺激一侧的对侧岛叶的电极记录诱发电位响应,明确刺激响应率及解剖分布情况。结果4例患者共植入28根SEEG电极(98个触点),其中植入左侧岛叶12根电极(47个触点)。4例患者的双侧岛叶之间有皮质-皮质诱发电位(CCEP)响应。刺激一侧岛叶时,对侧岛叶CCEP的响应率为39.8%,峰潜伏期为15.5~196.0ms。此外,在双侧岛叶等位脑回间存在双向CCEP联系。结论岛叶或岛叶相关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双侧岛叶之间存在双向功能连接,特别是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患者,其双侧岛叶之间的连接更为广泛。但这一结果尚需更多病例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岛叶 立体脑电图 皮质电刺激 皮质-皮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术中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电刺激术定位脑功能区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天栋 白红民 +5 位作者 蒋晓星 林健 高寒 李建亭 王国良 王伟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手术中利用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0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手术,利用皮质SEP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手术中利用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0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手术,利用皮质SEP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7例病人利用SEP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4例利用SEP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3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病人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术中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最大程度地保护功能,切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 电刺激术 脑功能区 手术入路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肌电图监测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汪鑫 廉海平 +5 位作者 何百祥 寇惠娟 祁磊 王伟 鲍刚 王茂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60-26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椎管内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6例,E级10例。术中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与肌电图(EMG)监测脊髓和神经根功能,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椎管内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6例,E级10例。术中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与肌电图(EMG)监测脊髓和神经根功能,分析手术过程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1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另有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术中完全松解黏连病变。术后10 d 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22例,加重2例;术后1年Frankel分级:改善14例,无变化15例,加重1例。术前Frankel分级3组病人进行比较,术后10 d和1年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椎管内手术中联合应用CSEP与EMG监测可以更好地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 肌电描记术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胎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孔令胜 靳峰 +2 位作者 郭强 张浩 胡亚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NSCs组、NSCs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电控SCI打击装置制...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NSCs组、NSCs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电控SCI打击装置制作模型,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CSEP监测神经电生理的恢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以及NSE的表达。结果 4组间各时间点皮质体感诱发电位-P波(CSEP-P)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am组和SCI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du+NSCs组和NSCs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CI组、NSCs组和Brdu+NSCs组各时间点CSEP-P潜伏期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s组和Brdu+NSCs组除第1天外余各时间点与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NSCs组与NS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各时间点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am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I组、Brdu+NSCs组和NSCs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CI组、NSCs组和Brdu+NSCs组各时间点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s组和Brdu+NSCs组除第1天外余各时间点与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NSCs组与NS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与CSEP-P潜伏期均呈负相关(r=-0.937,P<0.001;r=-0.956,P<0.001)。结论体外培养的NSCs移植到SCI区域后可存活、迁移,且能明显上调SCI后NSE的表达,并能通过促进NSE的表达而缩短CSEP-P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后肢功能障碍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干细胞移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技术应用于评价脊柱手术患者脊髓功能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成亮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3期4408-4409,共2页
分析比较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评价脊柱手术患者脊髓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236例,同时进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分别对其检... 分析比较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评价脊柱手术患者脊髓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236例,同时进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分别对其检测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观察。结果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灵敏度为86.20%,特异度为97.97%;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的灵敏度为42.00%,特异度为95.48%,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结论经颅电刺激诱发电位较皮质体感诱发电位能够更为理想地监测脊柱手术中患者的脊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脊髓功能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皮质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在脑中央区病变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樊友武 茅磊 +5 位作者 王汉东 孙康健 唐勇 林超 赵鑫 田蕾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84-1886,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诱发电位技术在脑中央区病变手术中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15例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的病变患者。术中采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和运动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切... 目的探讨皮质诱发电位技术在脑中央区病变手术中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15例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的病变患者。术中采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和运动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组织。结果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15例,12例能记录到位相倒置波形或主波渐变波形;直接皮层刺激记录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共5例,2例能引发肢体运动和/或肌电反应。术毕病变全切9例,近全切6例。术后有4例患者症状改善,10例症状无恶化,1例症状恶化;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例。结论在脑中央沟区病变手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可在术中精确定位重要感觉运动功能区,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 皮质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可乐定对麻醉下大鼠皮质体感诱发电位N20波的影响
12
作者 贺赛琳 张英民 +4 位作者 孙雪峰 胡清刚 郭正纲 丛冰蕾 岳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640-64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异丙酚麻醉中α2-NA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对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波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20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单纯异丙酚A组:微量泵以10mg/(kg·h),60mg/(kg·h)的速度依次各静注45min,停止静注异丙酚... 目的:探讨大鼠异丙酚麻醉中α2-NA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对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波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20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单纯异丙酚A组:微量泵以10mg/(kg·h),60mg/(kg·h)的速度依次各静注45min,停止静注异丙酚直至动物清醒。B组除在输注异丙酚的同时腹腔内注射可乐定0.5mg/kg外,余和A组相同。分别监测麻醉前、中及苏醒期的皮层SEPN2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与基础值相比,两组药物对SEPN20波潜伏期均无显著影响;A组对SEPN20波的波幅无影响,B组降低SEPN20波的波幅。结论:异丙酚麻醉下α2-NA受体激动剂所引起SEPN20波波幅变化可能与镇痛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定 麻醉 大鼠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 SEF N20波 多巴胺
下载PDF
术中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对脊髓功能及预后判定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南平 陈景云 +1 位作者 周立明 沙彦妮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监测对客观评价脊髓功能及完整性并判断神经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6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中、后CSEP监测,观察并分析其潜伏期及波幅,波幅降低≥50%或潜伏期延长≥10%为明显...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监测对客观评价脊髓功能及完整性并判断神经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6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中、后CSEP监测,观察并分析其潜伏期及波幅,波幅降低≥50%或潜伏期延长≥10%为明显改变,即报警标准。结果真阴性71.43%(40/56),术中潜伏期及波幅均无异常变化,术后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假阴性1.79%(1/56),术中CSEP无明显变化,但术后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真阳性26.79%(15/56),手术过程中CSEP出现短暂潜伏期延长〈10%、波幅下降〈50%,暂停操作或改变操作方向后波形恢复或改善。结论在脊柱手术中,CSEP对脊髓的牵拉、缺血以及损伤很敏感,术中及时干预,可使CSEP恢复或改善;CSEP能较好地反映脊髓功能及完整性,对防止术中脊髓损伤、判定神经功能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干预 脊髓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大鼠诱发电位检测法及正常值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善纯 张茂悦 +1 位作者 张杰文 包敏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9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皮层诱发电位正常值。方法 :对 4 0只 Wistar大鼠进行 BAEP及CEP检测。结果 :BAEP的 I至 V波潜伏期 ( X± S)分别为 1 .5 9± 0 .2 ,2 .4 0± 0 .2 6 ,3.1 7± 0 .36 ,4 .2 5± ... 目的 :探讨大鼠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皮层诱发电位正常值。方法 :对 4 0只 Wistar大鼠进行 BAEP及CEP检测。结果 :BAEP的 I至 V波潜伏期 ( X± S)分别为 1 .5 9± 0 .2 ,2 .4 0± 0 .2 6 ,3.1 7± 0 .36 ,4 .2 5± 0 .37及 5 .2 5± 0 .36 ms波峰间期分别为 I- 1 .5 8± 0 .2 8ms、 -V 2 .0 9± 0 .3ms及 I-V3.6 7± 0 .31 ms、CEP主反应呈先正后负的 PN型 ,部分出现后发放 ,主反应潜伏期为 6 .6 3± 1 .33ms。结论 :用这种方法检则大鼠诱发电位 ,方法可靠 ,图形清晰 ,重复性好 ,数据相对较稳定 ,为今后大鼠脑诱发电位异常判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正常值 皮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诱发电位在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功能障碍评价中的应用
15
作者 高洁 王永堂 +3 位作者 龙在云 曾琳 伍亚民 邵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78,共2页
脑缺血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由于其病因、发病和干预机制较为复杂。导致该疾病的治疗困难。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可反映皮质感觉系统的功能状态,其潜伏期变化可能与脑缺血程度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关于脑缺血损伤后诱... 脑缺血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由于其病因、发病和干预机制较为复杂。导致该疾病的治疗困难。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可反映皮质感觉系统的功能状态,其潜伏期变化可能与脑缺血程度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关于脑缺血损伤后诱发电位的动态观察报道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反映大脑皮质神经元电活动和白质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躯体感觉诱发也位(somato 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nl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某些成分潜伏期的变化,来进一步地了解和比较脑缺血后功能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 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 功能障碍评价 大鼠脑 急性脑血管疾病 潜伏期变化 神经元电活动 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的影响
16
作者 陶晓琳 李红 +2 位作者 马将 史万英 赵青青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7—2023-07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速... 目的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7—2023-07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2组患者运动皮层兴奋性[患侧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手力量、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结果训练4周后,2组患者MEP、CMCT较训练前降低,观察组MEP[(14.57±1.25)ms]、CMCT[(8.29±1.03)ms]低于常规组[(15.86±1.32)ms、(8.96±1.06)ms](P<0.05);2组患者握力及MBI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观察组握力[(22.42±2.38)kg]、MBI评分[(62.78±6.33)分]高于常规组[(20.15±2.24)kg及(60.17±6.21)分](均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改善运动皮层兴奋性,增强手力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手力量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血铅水平与儿童HB、MCHC及SEP的关系
17
作者 麦静仪 饶晓林 林舜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1990-1993,1998,共5页
目的 研究血铅水平与儿童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体检及因疾病就诊的儿童1 0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血铅值>100μg/L范围选... 目的 研究血铅水平与儿童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体检及因疾病就诊的儿童1 0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血铅值>100μg/L范围选取伴有厌食、睡眠障碍、多动及注意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儿童104例为症状组;不伴上述症状且血铅值50~100μg/L儿童102例为非症状组,另选取血铅值<50μg/L的儿童101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铅水平在各年龄段(分为1~3岁,4~6岁,7~10岁)的分布情况;对比三组FEP、Hb、MCHC值变化;对比三组SEP测定结果;对比三组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采用Pearson分析血铅与HB、MCHC、SEP(包括P45、N35、N60波)的相关性。结果 1~3岁儿童血铅水平比较:对照组>非症状组>症状组,4~6岁儿童血铅水平比较:非症状组>症状组>对照组,7~10岁儿童血铅水平比较:症状组>对照组>非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P值比较:症状组>非症状组>对照组,Hb、MCHC值比较:对照组>非症状组>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15、P25、N20三波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45、N35、N60波值比较:症状组>非症状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200波幅、P300波幅值比较:对照组>非症状组>症状组,N200潜伏期、P300潜伏期值比较:症状组>非症状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血铅水平与HB、MCHC呈负相关,与P45、N35、N60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MCHC、SEP值与儿童体内血铅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可通过检测HB、MCHC与SEP值为临床诊疗儿童体内铅中毒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血铅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 血红蛋白
下载PDF
脑外科术中唤醒麻醉手术的巡回配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卓宏 吴治敏 曾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1012-1012,共1页
关键词 麻醉手术 术中唤醒 脑外科 巡回配合 神经功能障碍 皮质诱发电位 脑内病变 功能区定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孟祥民 赵宇阳 +2 位作者 杨传美 陈曦 李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完成研究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刺激组(14例)、假rTMS组(14例)和高频刺激组(1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完成研究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刺激组(14例)、假rTMS组(14例)和高频刺激组(1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低频刺激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进行1Hz的rTMS治疗;高频刺激组及假rTMS组则在患侧M1区给予10Hz的rTMS治疗;所有患者接受2周治疗,每周5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患侧上肢MAS量表,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治疗前,3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3组患者的MEP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1Hz组和10Hz组较前明显缩短且优于假r TMS组(P<0.05);1Hz组和10Hz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上肢功能改善:治疗2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1Hz组和10Hz组与假rTMS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1Hz组和10Hz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3组患者患侧上肢MAS量表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及低频rTMS治疗均有利于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且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上肢功能影响
下载PDF
儿童血铅水平测定及其对血红蛋白和脑诱发电波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饶晓林 麦静仪 +1 位作者 苏光辉 曾碧仪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血铅水平在1~10岁儿童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探讨不同血铅值对儿童血红蛋白分布及脑诱发电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行入托体检及因疾病门诊就诊的儿童1 020例,检测其血铅水平,分析血铅水平在其各年龄段分布... 目的 观察不同血铅水平在1~10岁儿童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探讨不同血铅值对儿童血红蛋白分布及脑诱发电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行入托体检及因疾病门诊就诊的儿童1 020例,检测其血铅水平,分析血铅水平在其各年龄段分布,并按血铅水平分为<50 μg/L组、50~100 μg/L组、>100 μg/L组,观察三组儿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及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水平。结果 血铅水平≥50 μg/L的儿童占所研究儿童的23.0%,其中以50~100 μg/L最多,4~6岁年龄段的儿童占比最大。血铅水平>100 μg/L组FEP明显高于50~100 μg/L组及<50 μg/L组,Hb、MCHC则明显较其他两组低(P<0.05);血铅水平50~100 μg/L组FEP明显高于<50 μg/L组,Hb、MCHC则明显低于<50 μg/L组(P<0.05)。与晚期皮质电位相关的N35、P45及N60波在>100 μg/L组明显高于<50 μg/L组(P<0.05),50~100 μg/L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100 μg/L组事件相关中位的N200及P300潜伏期明显高于<50 μg/L组,N200及P300波幅明显低于<50 μg/L组(P<0.05)。结论 血铅水平在50~100 μg/L范围主要分布于4~6岁年龄段,并且此范围血铅水平对儿童Hb合成有影响,并且对部分儿童神经系统及认知能力产生影响。故当儿童血铅水平在50~100 μg/L时就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铅 血红蛋白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诱发电波 皮质体感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