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状神经节离断对脊髓损伤大鼠中枢性疼痛行为及CREB SGK1 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邓莉丽 毛冬梅 +1 位作者 廖泽青 姚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离断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中枢性疼痛行为及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GK1)、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离断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中枢性疼痛行为及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GK1)、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治疗组(Treat组)各6例。Model组、Treat组构建SCI模型,Sham组未使用铁球砸脊髓,其他步骤相同。Treat组在脊髓损伤后予星状神经节离断,通过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学,通过机械痛阈试验和热痛阈试验测量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WL),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REB、SGK1、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Sham组大鼠脊髓组织结构完好,细胞呈正常形态,神经纤维分布均匀且行走规则。与Sham组相比,Model组脊髓组织及细胞完整性破坏严重,形成大量空洞,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BB运动功能评分、PWT、PWL值显著下降(P<0.05),IL-1β、TNF-α、PGE2水平、细胞凋亡数量、CREB、SGK1、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Treat组脊髓组织结构形态明显改善,脊髓组织空洞化有所好转,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神经纤维排列趋于正常,BBB运动功能评分、PWT、PWL值显著增加(P<0.05),IL-1β、TNF-α、PGE2水平、细胞凋亡数量、CREB、SGK1、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离断可减轻SCI大鼠中枢性疼痛行为,降低CREB、SGK1、NF-κB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离断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行为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 核因子-κB 大鼠
下载PDF
脑电图和MR弥散加权成像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 被引量:7
2
作者 曹化 仲玲玲 孙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CJ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亚急性起病,出现智能、意识障碍及锥体柬、小脑损害的症状。腰穿CSF检查常规...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CJ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亚急性起病,出现智能、意识障碍及锥体柬、小脑损害的症状。腰穿CSF检查常规、生化均正常。早期头颅CT或常规MRI检查无异常各1例。3例患者(1例在发病7d后第3次)EEG检查均表现为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或周期性脑波。头部MRDWI示人脑皮质或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丘脑呈高信号。1例患者行右额颞部脑组织活检确诊。3例患蕾在发病后1~3个月死亡。结论EEG和MRDWI对CJD有重要的诊断作用,尤其MRDWI对早期CJ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脑电图 MR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董艳玲 薛富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雅病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CJD 诊断 病因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特征性脑电图是周期性脑波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芷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9-299,共1页
最近几年多次见到有关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的临床研究报道上有这样的描述:“CJD的脑电图特征是周期性三相波”。将脑电图出现周期性三相波作为诊断CJD的一项依据,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脑电图特征 周期性 特征性 脑波 临床研究 三相波 CJD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骞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CT 诊断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超微结构观察
6
作者 吴义方 吴炜涛 +4 位作者 吴强 周胜利 李章旺 方莹莹 方燕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2-915,共4页
目的 :探讨皮质 纹状体 脊髓变性 (CJD)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4例经临床诊断为CJD的病例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分析。结果 :4例光镜均见神经细胞变性死亡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无炎症性改变。电镜检查除上述改变外 ,还可见部分神经细胞浆... 目的 :探讨皮质 纹状体 脊髓变性 (CJD)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4例经临床诊断为CJD的病例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分析。结果 :4例光镜均见神经细胞变性死亡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无炎症性改变。电镜检查除上述改变外 ,还可见部分神经细胞浆中有杆状纤维束样的结构。结论 :CJD除了引起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外 ,还可损害轴突 ,部分胞体中出现杆状纤维束样结构 ,是否为羊瘙痒病相关纤丝 (SAF)的组织学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海绵状脑病 散发性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雅病 CJD 临床诊断 朊蛋白病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像诊断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价值分析
7
作者 马晓红 程远芳 李振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5期37-39,共3页
目的提高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确诊的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及头颅磁共振弥散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磁共振弥散像皮层"彩带样"密度增高影早期即可出现,较脑电图及... 目的提高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确诊的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及头颅磁共振弥散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磁共振弥散像皮层"彩带样"密度增高影早期即可出现,较脑电图及脑脊液改变更具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头颅磁共振弥散像检查提高了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检出率,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磁共振弥散像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的周期性脑电图
8
作者 逯恒东 陈芷若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2期72-78,83,共8页
目的:观察研究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脑电图周期波特征.方法:对9名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25份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我们发现:(1)7名患者出现了周期性三相波,2名出现了周期性双相尖波;(2)6名患者的周期性脑波出现在起... 目的:观察研究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脑电图周期波特征.方法:对9名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25份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我们发现:(1)7名患者出现了周期性三相波,2名出现了周期性双相尖波;(2)6名患者的周期性脑波出现在起病后的第5周到第13周; (3)多数周期性脑波的出现是短暂的.其中2名患者的周期性脑波在出现1周后就减少解体;(4)周期性脑波消失后,在慢波背景上,会出现持续2 ~4s的爆发抑制.结论:周期性脑波的出现对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的诊断意义重大,对疑似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的患者每周进行脑电图检查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 脑电图 周期脑波 三相波 双相尖波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误诊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同聚 杨红亚 常晓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05年第11期854-855,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雅病
下载PDF
垂体、脊髓在电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少军 谭连红 +1 位作者 张娇娇 朱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CRH、ACTH及CORT分泌的调控与垂体及脊髓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针刺对脊髓损伤及垂体摘除模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水平的影响。结果:针刺可下调脊髓... 目的:探讨针刺对CRH、ACTH及CORT分泌的调控与垂体及脊髓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针刺对脊髓损伤及垂体摘除模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水平的影响。结果:针刺可下调脊髓损伤模型CRH水平,上调CORT水平;下调垂体摘除模型CRH及CORT水平。结论:针刺调节HPA轴的功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室旁核分泌CRH,调控CORT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脊髓损伤 垂体摘除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及纹状体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金深辉 刘俊伟 +2 位作者 罗亮 王均炉 陈必成 《浙江中医杂志》 2012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及纹状体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24小时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S组);大脑中动脉阻断组(MCAO组)...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及纹状体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24小时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S组);大脑中动脉阻断组(MCAO组);电针预处理组(EA组):缺血再灌注前行电针刺激百会穴预处理30min,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断头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梗死区及正常组织的大体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皮质、纹状体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组脑组织大体形态正常,细胞结构完整。MCAO组脑组织出现梗死灶,组织出现空泡状坏死。S组皮质、纹状体表达少量炎症因子IL-1β,与S组比较,MCAO组各脑区炎症因子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MCAO组比较,EA组皮质、纹状体IL-1β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但高于S组(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下调皮质、纹状体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可能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 皮质 纹状体 白介素- 大鼠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误诊2例
12
作者 辛爱华 陈莹 孙家君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7,共2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误诊 -雅病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脊髓炎患者血清NMO-IgG抗体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文勇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30-132,136,共4页
目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血清中NMO-IgG抗体检测研究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汉口医院中临床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的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肾上... 目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血清中NMO-IgG抗体检测研究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汉口医院中临床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的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肾上腺皮质激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底物为稳定表达人源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人胚肾293(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HEK293)细胞株,患者血清NMO-IgG水平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30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NMO-IgG阳性19例(63.3%),血清抗体滴度为1砄115~1砄6355。肾上腺皮质激素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NMO-IgG阳性率(86.7%)高于对照组患者(40.0%)(χ2=7.03,P<0.05)。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NMO-IgG抗体的检测,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 脊髓 NMO-IGG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异常的研究
14
作者 李洪鹏 白旭东 +1 位作者 川野仁 佟晓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探讨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的异常,本研究选取妊娠14d(E14)大鼠接受X线(剂量为1.0Gy)照射。照射前2h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不同时期(E14-E18)胚脑用于HE染色、BrdU免疫组... 为探讨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的异常,本研究选取妊娠14d(E14)大鼠接受X线(剂量为1.0Gy)照射。照射前2h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不同时期(E14-E18)胚脑用于HE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及Fluoro Jade B(FJB)染色观察。结果显示:HE染色观察到E14大鼠受X线照射后背侧端脑有大量细胞脱落入侧脑室并在2d后被完全清除,而腹侧的皮质-纹状体区在照射后2d形成空洞并于4d后修复。BrdU标识显示腹侧端脑的外侧节隆起的神经细胞移动类似于正常对照组,2d后阳性细胞分布在皮质-纹状体区形成的空洞周围,4d后移动到腹侧皮质板。Fluoro Jade B染色显示照射后1d在皮质-纹状体区有大量阳性细胞,2d后显著减少。本实验结果提示:E14大鼠受X线照射引起外侧节隆起的神经细胞在移动过程中死亡并导致皮质-纹状体区形成空洞,从而引起内囊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照射 外侧节隆起 皮质-纹状体 5--2-脱氧尿嘧啶 FLUORO JADE B 大鼠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基因修饰脊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存活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燕青 曾园山 +2 位作者 曾湘 丁英 李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7-581,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TrkC)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红核和背核受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临床...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TrkC)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红核和背核受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含有NT-3-SCs和TrkC-MSCs的PLGA高分子支架移植到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在术后第67天,取其大脑和脊髓进行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CI处SCs和MSCs的存活及其外源性基因的表达,并计算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中脑红核和L1脊髓背核的神经元数量。结果:2个月后,可见SCI处有移植的SCs和MSCs,其中转染的外源性基因NT-3和TrkC可在移植细胞内表达。NT-3-SCs+TrkC-MSCs移植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中脑红核和L1脊髓背核的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NT-3基因修饰SCs和TrkC基因修饰MSCs联合移植能够促进全横断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中脑红核和脊髓背核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雪旺细胞 神经营养素-3 神经营养素-3受体 脊髓损伤 大脑皮质 红核 背核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脑内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琳 李跃华 +4 位作者 季晓辉 李菁 阙玲俐 李玉华 张颖冬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青藤碱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否与核因子 κB的活性有关。方法 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为免疫异常模型 ,观察青藤碱对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改变 ,检测了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 κB的活性及血浆中皮质醇、泌乳素水平的改变... 目的 研究青藤碱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否与核因子 κB的活性有关。方法 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为免疫异常模型 ,观察青藤碱对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改变 ,检测了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 κB的活性及血浆中皮质醇、泌乳素水平的改变。结果 青藤碱可降低EAE大鼠临床评分 ,改善病理变化 ,抑制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 κB活性 ,增加血浆中皮质醇水平 ,降低血浆泌乳素水平。结论 青藤碱的免疫抑制作用与抑制脑组织核因子 κB活性有关 ,其对核因子 κB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增加皮质醇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 核转录因子-ΚB 皮质 泌乳素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刘玉 李鸣皋 +2 位作者 刘浩 蒙果 马贵喜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500-501,共2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诊断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1例报告
18
作者 孟军 冯宝珍 +1 位作者 侯迎会 张丽萍 《吉林医学》 CAS 1999年第5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 变性 脊髓变性 病理诊断 CT 治疗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19
作者 于常晓 占江龙 +3 位作者 沈斌 周俊鸿 徐琳峰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对H-反射和M-波的调控效果,为HD-tDCS减轻神经肌肉疲劳的实际应用提供方向。方法招募20名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 目的探究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对H-反射和M-波的调控效果,为HD-tDCS减轻神经肌肉疲劳的实际应用提供方向。方法招募20名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各10名。对受试者采取连续5 d的单盲HD-tDCS干预(时间20 min;强度2 mA;靶点Cz),干预前1天采集受试者安静条件下的H-反射和M-波,跖屈肌最大自主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MVIC)时的M-波,跖屈肌和背屈肌MVIC力矩,并进行一次踝关节跖背屈运动性疲劳任务,以确定受试者达到该任务疲劳的时间。干预后1天进行与第1次疲劳任务相同的运动时间,并进行后测的数据采集。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刺激方案×疲劳前后)方差分析其自变量对受试者肌肉力学特性、α运动神经元传导特性各指标的影响。结果相较于疲劳前,两组疲劳后的自主激活值(voluntary activation,VA)、H-反射最大值(maximal H-reflex,H_(max))、M-波最大值(maximal M-wave,Mmax)、跖屈肌和背屈肌MVIC力矩均显著降低(P<0.05),但相比于真刺激组,假刺激组的VA和背屈肌MVIC力矩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连续5 d的HD-tDCS干预有助于提高脊髓节段α运动神经元的活性,且能抑制跖背屈疲劳诱发的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信息传递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大自主收缩 神经冲动 皮质-脊髓通路 α运动神经元活性 肌肉疲劳
下载PDF
Creutzfeld-Jakob病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附4例病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玉莲 刘静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224-1226,共3页
Creutzfeld-Jakob病(CJD)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形或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是由朊蛋白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可传播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对于预防本病的传播非常重要。由于CJD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需依靠病理结果,... Creutzfeld-Jakob病(CJD)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形或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是由朊蛋白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可传播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对于预防本病的传播非常重要。由于CJD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需依靠病理结果,加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早期准确诊断十分困难。本文分析4例散发性CJD患者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就CJD临床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在诊断CJD作用方面做一总结,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形 CJD 临床特点 辅助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