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黄腔的个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3,共9页
文章就旋律线、调式、男女与行当分腔、腔式、结构、伴奏过门等六个方面 ,分别剖析了西皮二黄腔的形态特征。尤其是西皮的男女与行当分腔 ,二黄女腔上下句特殊的调性变化 ,西皮的一泄式与二黄腔四截式两种不同的板式变化体结构 。
关键词 皮黄腔 一泄式 四截式
下载PDF
湖北民歌将京剧皮黄腔推向“三色”制高点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92,共14页
我国传统音乐的万紫千红靠徵羽宫三色"三音列"调配;纵观汉族的"三色"分布,北、中、南唯湖北"三色俱融"。正是她的"三级跳",催生了襄阳腔,再生了汉调皮黄腔,更使京剧皮黄腔得以优化,登上"... 我国传统音乐的万紫千红靠徵羽宫三色"三音列"调配;纵观汉族的"三色"分布,北、中、南唯湖北"三色俱融"。正是她的"三级跳",催生了襄阳腔,再生了汉调皮黄腔,更使京剧皮黄腔得以优化,登上"三色"制高点,成了戏曲音乐的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民歌 三色论 三级跳 皮黄腔 京剧
下载PDF
论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5,共5页
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融合了南、北方音乐风格 ;二是形成了新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 ;三是解决了男、女分腔及行当分腔问题 ;四是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上是南、北戏曲腔调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 戏曲声 皮黄腔 男女分 行当分 “四截式”板式变化体 多声系统
下载PDF
京剧皮黄腔生旦分腔的音乐手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复声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83-89,共7页
京剧皮黄腔的生旦分腔妥善地解决了大小嗓(或男女声)音区差异的矛盾,形成生旦两类既有区别又相统一的唱腔。探讨这种分腔的音乐手法,对那些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男女分腔的剧种无疑是有益的。
关键词 皮黄腔 手法 调式 旋律 京剧唱 句式 上下句 音乐 移宫 借字
下载PDF
皮黄腔在现代京剧音乐中的新发展
5
作者 张斌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7-52,共6页
在京剧现代音乐中,皮黄腔的运用上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既有成套唱腔西皮二黄的混合连用;又有各腔及其反调之间的吸收融合,实际上就是调式的复杂多变;还有各种行当之间相互吸收的新创唱腔。本文拟从京剧现代戏皮黄腔的唱腔旋律、调式分析... 在京剧现代音乐中,皮黄腔的运用上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既有成套唱腔西皮二黄的混合连用;又有各腔及其反调之间的吸收融合,实际上就是调式的复杂多变;还有各种行当之间相互吸收的新创唱腔。本文拟从京剧现代戏皮黄腔的唱腔旋律、调式分析等入手,找出现代戏与传统戏的差异,从而窥见现代戏中皮黄腔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黄腔 京剧现代戏 调式 吸收 发展 成套唱 转换 单一板式唱段 新创唱
下载PDF
皮黄腔的遗传基因
6
作者 刘正维 《戏剧之家》 2005年第2期4-13,共10页
有一篇束文寿先生《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的文章,引述了齐如山、程砚秋等老先生的遗论,证明京剧的西皮二黄腔源于陕南。大体相同内容的文章发表在好几个刊物上,而且获得了一等奖。于是,西皮二黄腔的形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有一篇束文寿先生《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的文章,引述了齐如山、程砚秋等老先生的遗论,证明京剧的西皮二黄腔源于陕南。大体相同内容的文章发表在好几个刊物上,而且获得了一等奖。于是,西皮二黄腔的形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京剧声腔是从哪里来的,等等,又一次让人们重新进行思考与议论,这也体现了百家争鸣的良好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基因 皮黄腔 文章发表 百家争鸣 京剧 齐如山 程砚秋 一等奖 先生 二黄 西皮
下载PDF
浅析京剧“皮黄腔”的板式
7
作者 王珊珊 《戏剧之家》 2011年第12期15-15,共1页
节奏,是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的灵魂。在我国的戏曲音乐中,我们习惯把节奏称之为"板式"。 一、京剧板式的概述 京剧——作为板式变化体的代表剧种,在板式的运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民间艺人、戏曲音乐理论家及表演艺术... 节奏,是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的灵魂。在我国的戏曲音乐中,我们习惯把节奏称之为"板式"。 一、京剧板式的概述 京剧——作为板式变化体的代表剧种,在板式的运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民间艺人、戏曲音乐理论家及表演艺术家的长期努力下,京剧的板式艺术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变化体 京剧 皮黄腔 表演艺术家 音乐语言 戏曲音乐 音乐理论家 民间艺人
下载PDF
皮黄腔音乐浅论
8
作者 刘国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0年第1期93-101,共9页
皮黄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个不同来源的声腔,以及由西皮、二黄派生出来的反西皮和反二黄。它是继高腔、昆腔、梆子腔以后出现的重要戏曲声腔,在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至今仍表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我国戏曲音乐领域中,皮黄腔... 皮黄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个不同来源的声腔,以及由西皮、二黄派生出来的反西皮和反二黄。它是继高腔、昆腔、梆子腔以后出现的重要戏曲声腔,在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至今仍表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我国戏曲音乐领域中,皮黄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的流传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约有三十多个剧种用它作为主要或次要的声腔;许多剧种的音乐受到它的影响。它是我国人民爱好的戏曲声腔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黄腔 剧种 反西皮 皮簧 说唱音乐 汉剧 二黄慢板
下载PDF
皮黄腔音乐浅论
9
作者 刘国杰 《南艺学报》 1980年第1期93-101,共9页
皮黄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个不同来源的声腔,以及由西皮、二黄派生出来的反西皮和反二黄。它是继高腔、昆腔、梆子腔以后出现的重要戏曲声腔,在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至今仍表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我国戏曲音乐领域中,皮黄腔... 皮黄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个不同来源的声腔,以及由西皮、二黄派生出来的反西皮和反二黄。它是继高腔、昆腔、梆子腔以后出现的重要戏曲声腔,在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至今仍表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我国戏曲音乐领域中,皮黄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的流传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约有三十多个剧种用它作为主要或次要的声腔;许多剧种的音乐受到它的影响。它是我国人民爱好的戏曲声腔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黄腔 剧种 反西皮 皮簧 说唱音乐 汉剧 二黄慢板 京剧音乐
下载PDF
从音乐的遗传基因为皮黄腔寻宗探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正维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57,64,共16页
关键词 戏曲音乐 遗传基因 皮黄腔 旋律线 音阶 调式 伴奏 音乐结构 起源
原文传递
皮黄腔的流布与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际洲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5-38,共4页
历史悠久的皮黄腔涉及多少剧种?其传播地域有哪些?对这一声腔系统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学术界一直看法不一。文章根据新的资料对此问题进行了重新梳理 。
关键词 皮黄腔 剧种 传播地域 戏曲声乐研究
原文传递
核心承继·多元并置·融合重构——广东汉剧声腔源流考证
12
作者 罗钢芹 《音乐探索》 2023年第3期73-84,共12页
从传播媒介与历史传播路径来看,湖北汉剧向粤东的传播并非直接传播,而是以“外江戏”中的湖南祁剧班为媒介,分两条路径进行:一是沿着客家人的“南迁之路”将汉调传入粤东;二是沿着广州商帮的“经商之路”将汉调带到粤东。从声腔比较与... 从传播媒介与历史传播路径来看,湖北汉剧向粤东的传播并非直接传播,而是以“外江戏”中的湖南祁剧班为媒介,分两条路径进行:一是沿着客家人的“南迁之路”将汉调传入粤东;二是沿着广州商帮的“经商之路”将汉调带到粤东。从声腔比较与分析中,发现广东汉剧不仅承继了湖北汉剧声腔的核心基因,而且还吸收了“外江戏”中的徽剧、祁剧、昆曲等外来剧种声腔和客家本土声腔的部分表演成分,是一种多元并置、融合重构下生成的地方性剧种文化,具有典型的承继性与变异性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汉剧声 湖北汉剧 皮黄腔 传播路径 承继性 变异性
下载PDF
为皮黄腔的“认亲”欢呼
13
作者 周育德 《广东艺术》 1999年第1期12-13,共2页
广东汉剧院推出一台京剧、汉剧“两下锅”的《蝴蝶梦》,由北京京剧院著名的小生李宏图饰演庄周和楚王孙,广东汉剧著名旦角李仙花饰演田氏与扇坟女。此举很有实践意义,很有学术价值。 所谓“两下锅”是说两个剧种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 广东汉剧院推出一台京剧、汉剧“两下锅”的《蝴蝶梦》,由北京京剧院著名的小生李宏图饰演庄周和楚王孙,广东汉剧著名旦角李仙花饰演田氏与扇坟女。此举很有实践意义,很有学术价值。 所谓“两下锅”是说两个剧种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各自保持原状不相混合;或者是同一个剧目里使用两个不同的剧种的声腔。从前,梆子班和皮黄班有过这种作法。比如《翠屏山》前半场唱“皮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黄腔 广东汉剧 《蝴蝶梦》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长江中下游 皮黄腔 实践意义 北京京剧院 学术价值 自保持
原文传递
京剧皮黄腔非程式性创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霞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0-143,共14页
京剧皮黄腔非程式性创造研究徐霞引论京剧唱腔的非程式性创造是本文相对中国传统京剧唱腔的程式化而提出的。程式化是指对程式广泛而严格的遵循。然而,根据事物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具有强大约束力的程式在被严格遵循的过程中,由于典... 京剧皮黄腔非程式性创造研究徐霞引论京剧唱腔的非程式性创造是本文相对中国传统京剧唱腔的程式化而提出的。程式化是指对程式广泛而严格的遵循。然而,根据事物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具有强大约束力的程式在被严格遵循的过程中,由于典型形象创造的需要,必然会在某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式性 京剧唱 现代京剧 典型音调 皮黄腔 戏曲音乐 六要素 统计表 民族音乐学 西皮
原文传递
皮黄声腔的形成及流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静 《大舞台》 2002年第5期74-75,共2页
影响广泛,最负盛名的皮黄腔,由西皮和二黄两个特性不同但彼此互补的声腔汇合而成,所以统称为皮黄腔.但西皮和二黄的来源大不相同,而且众说纷纭.
关键词 剧种 湖北 安徽 旋律 黄陂 皮黄腔 皮簧 戏曲音乐 二黄
下载PDF
汉调进京传播皮黄腔
16
《湖北文史》 1998年第Z1期165-198,共34页
关键词 皮黄腔 余三胜 程长庚 京剧 特点 演员 剧目 舞台艺术 徽班进京 台班
原文传递
全国湘版义教音乐课堂教学大赛教学案例精选(九) 《梨园百花——走近京剧之皮黄腔》教学设计
17
作者 毛静 《儿童音乐》 2015年第11期56-57,55,共3页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感受、体会京剧艺术的美,通过学习能对戏曲产生兴趣。 2.聆听感受《男起解》和《女起解》两个京剧唱段,体验学唱《苏三起解》。 3.了解京剧中的声腔和节拍“西皮流水”的特点。
关键词 京剧艺术 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 教学大赛 音乐课堂 皮黄腔 梨园 精选
原文传递
从声腔形态的比较为广东汉剧寻根溯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东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7,共10页
文章以音乐形态学的研究角度为出发点,以广东汉剧、汉剧、徽剧的皮黄腔为对象,从板式特点、腔式结构、行当唱法、上下句落音与伴奏乐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广东汉剧确认亲缘关系,寻根溯源。作者认为,广东汉剧的根在湖北,广东汉剧源于... 文章以音乐形态学的研究角度为出发点,以广东汉剧、汉剧、徽剧的皮黄腔为对象,从板式特点、腔式结构、行当唱法、上下句落音与伴奏乐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广东汉剧确认亲缘关系,寻根溯源。作者认为,广东汉剧的根在湖北,广东汉剧源于汉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汉剧 皮黄腔 汉剧 徽剧 渊源 比较 中国传统音乐
下载PDF
南北之声 正反之腔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6-40,共5页
文章运用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谱例分析,论证了皮黄腔系的个体特征即南北一体唱腔的地方色彩影响和母体衍生正反腔的调性色彩影响;剖析了皮黄腔系的唱腔构成特征即不同声腔和不同板式的多向选择和复合形态,阐述了皮黄腔系音乐广泛... 文章运用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谱例分析,论证了皮黄腔系的个体特征即南北一体唱腔的地方色彩影响和母体衍生正反腔的调性色彩影响;剖析了皮黄腔系的唱腔构成特征即不同声腔和不同板式的多向选择和复合形态,阐述了皮黄腔系音乐广泛的适应性和丰富的戏剧性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黄腔 反调
下载PDF
弋阳腔在陕西的传承与创新
20
作者 刘泽桢 朿文寿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3,共2页
迄今为止.在我国戏曲舞台上仍流传着我国古老的四大戏曲声腔:高腔(弋阳腔)、昆腔、梆子腔和皮黄腔。在陕西,梆子腔——现在的秦腔即属这一声腔系统的剧种.并且流传极为广泛;皮黄腔——陕西的二黄戏.现称汉调二黄,经过多年研究... 迄今为止.在我国戏曲舞台上仍流传着我国古老的四大戏曲声腔:高腔(弋阳腔)、昆腔、梆子腔和皮黄腔。在陕西,梆子腔——现在的秦腔即属这一声腔系统的剧种.并且流传极为广泛;皮黄腔——陕西的二黄戏.现称汉调二黄,经过多年研究考证.它是皮黄腔系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京剧的先声、母体;昆腔——昆曲,虽无单独剧种戏班流行的记载.但在汉调二黄剧种中有部分的使用与保留;高腔(弋阳腔)——在此之前的材料中.并无明确的文字记载与班社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弋阳 陕西 传承 戏曲声 文字记载 皮黄腔 二黄戏 戏曲舞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