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侵染菜豆的花生矮化病毒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宗义 陈坤荣 +2 位作者 许泽永 方小平 晏立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72,共5页
对从北京郊区菜豆皱缩花叶病株上获得的一个病毒分离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该分离物的寄主范围、传播特性、病毒颗粒形态、血清学性质和理化特性等,确定为花生矮化病毒(PeanutStuntVirus,PSV),并称为PSV菜... 对从北京郊区菜豆皱缩花叶病株上获得的一个病毒分离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该分离物的寄主范围、传播特性、病毒颗粒形态、血清学性质和理化特性等,确定为花生矮化病毒(PeanutStuntVirus,PSV),并称为PSV菜豆分离物,即PSVBeanIsolate,简称PSV-B。这是国内从菜豆上分离PSV的首次报道。在测定的5科28种植物中,PSV-B侵染5科21种。PSV-B致死温度60~65℃,稀释限点10-4~10-5,存活期限6d以上。PSV-B能被豆蚜(AphiscracivoraKoch)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提纯病毒颗粒球形,直径30nm。制备的PSV-B抗血清,采用琼脂双扩散法测定效价为1128。在血清学关系上,PSV-B与已报道的中国PSV-Mi株系相近,与美国PSV-E株系差异明显。PSV-B外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5000道尔顿;含有4个R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皱缩花叶 生矮化病毒 鉴定
下载PDF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贾长盛 《青海农技推广》 1999年第1期36-36,共1页
六、马铃薯副皱缩花叶病毒马铃薯副皱缩花叶病毒普遍发生,严重时可减产40%.(一)症状植株地上部症状的严重程度因病毒株系,马铃薯品种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异,可以很轻微,也可能很严重.叶片症状有斑驳、花叶、皱缩或卷叶,小叶畸形,叶尖扭... 六、马铃薯副皱缩花叶病毒马铃薯副皱缩花叶病毒普遍发生,严重时可减产40%.(一)症状植株地上部症状的严重程度因病毒株系,马铃薯品种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异,可以很轻微,也可能很严重.叶片症状有斑驳、花叶、皱缩或卷叶,小叶畸形,叶尖扭曲,叶尖脉间花叶,有时叶柄、叶脉坏死.植株矮化,顶部有些卷曲.在24℃以上症状消失.植株年龄较大,接种常不产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轻 马铃薯黄斑 皱缩花叶 防治方法 初侵染源 环境条件 侵染循环 流行规律 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奥古巴病毒
下载PDF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3
作者 贾长盛 《青海农技推广》 1998年第3期33-34,共2页
一、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传播最广,通常导致减产10—20%,因病毒株系、马铃薯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一)症状 最常见的病状是叶片产生轻微的叶肉褪绿的斑驳花叶或局部褪绿,平展不变形,叶脉不坏死,尤其植株顶端心叶最明显... 一、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传播最广,通常导致减产10—20%,因病毒株系、马铃薯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一)症状 最常见的病状是叶片产生轻微的叶肉褪绿的斑驳花叶或局部褪绿,平展不变形,叶脉不坏死,尤其植株顶端心叶最明显;基部遮前叶片呈绿色脉带.病状在16—22℃下比在22℃以上明显,严重程度因病毒株系或马铃薯品种而异.严重程度从外观上无肉眼可见病状(潜伏侵染)到植株矮化、叶片严重皱缩花叶,甚至植株顶端坏死,整株或部分主茎死亡,块茎坏死.若与马铃薯轻花叶病毒或马铃薯重花叶病毒混合侵染,病株皱缩、坏死或叶片皱缩,高原4号的叶片有时产生局部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普通病毒 马铃薯轻 防治方法 皱缩花叶 马铃薯卷病毒 侵染循环 流行规律 病毒株系 初侵染源
下载PDF
马铃薯脱毒及其应用技术
4
作者 王玉娥 《青海农技推广》 1998年第2期23-26,44,共5页
马铃薯是我省山区群众喜爱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山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我省马铃薯生长期间,由于受病毒病危害,严重地影响产量提高,过去曾一度造成高产作物不高产,相对变低产,甚至绝对变低产的局面。实践证... 马铃薯是我省山区群众喜爱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山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我省马铃薯生长期间,由于受病毒病危害,严重地影响产量提高,过去曾一度造成高产作物不高产,相对变低产,甚至绝对变低产的局面。实践证明,通过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去马铃薯病毒,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和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的极为有效的措施,也是恢复古老品种的唯一可能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脱毒 病毒病 应用技术 马铃薯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病毒 种薯生产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皱缩花叶 微型薯
下载PDF
大豆化控增产技术
5
作者 夏英三 《山东农机化》 1997年第6期29-29,共1页
一、喷多效唑。在大豆分枝至初花期,每亩喷200~2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可使产量提高20%左右,并兼治大豆皱缩花叶病和防止倒伏。 二、喷助壮素。在大豆开花期每亩用助壮素40毫升,对水50公斤,叶面喷洒,可使株高及结荚部位降低,有效... 一、喷多效唑。在大豆分枝至初花期,每亩喷200~2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可使产量提高20%左右,并兼治大豆皱缩花叶病和防止倒伏。 二、喷助壮素。在大豆开花期每亩用助壮素40毫升,对水50公斤,叶面喷洒,可使株高及结荚部位降低,有效分枝增加8%~10%,百粒重增加8.8%~10%,增产率在13%~15%。 三、喷矮壮素。在开花期或结荚期叶面喷洒0.125%~0.25%的矮壮素溶液每亩50~75公斤。可控制茎叶徒长,减少花荚脱落,提高产量。 四、喷增产灵。在大豆盛花至结荚期,用20~30ppm增产灵溶液喷2次,间隔7~10天,每次亩喷50~75公斤,能增产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增产技术 结荚期 增产灵 助壮素 面喷洒 矮壮素 皱缩花叶 位降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