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皱膝蝗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长仲 冯光翰 +3 位作者 王俊梅 吴栋国 马隆喜 智华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46-50,共5页
1989~1995年在甘肃省夏河县对红翅皱膝蝗和鼓翅皱膝蝗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两种皱膝蝗1年均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当平均气温达6.5℃左右时开始孵化出土,6月上旬至中旬... 1989~1995年在甘肃省夏河县对红翅皱膝蝗和鼓翅皱膝蝗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两种皱膝蝗1年均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当平均气温达6.5℃左右时开始孵化出土,6月上旬至中旬为孵化出土盛期,7月上旬始见成虫,7月下旬或8月上旬开始产卵。红翅皱膝蝗若虫期平均约为68d,成虫寿命平均为47d左右,平均每雌产卵25.7枚。鼓翅皱膝蝗蝗蝻期约为72d,成虫寿命54d左右,平均每雌产卵32.6枚。红翅皱膝蝗的取食量随龄期增大而增大,蝗蝻期平均食量为1.62g左右,成虫期约为5.20g。应用历年6月上旬5cm土温建立了发生高峰期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翅皱膝蝗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鼓翅皱膝蝗生态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刘长仲 王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32-635,共4页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鼓翅皱膝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鼓翅皱膝蝗 1a发生 1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翌年 5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 ,6月上旬达到出土高峰 ,此期蝗虫种群仅由 1龄和 2龄蝗蝻组成 ,其中 1龄蝗蝻占 81...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鼓翅皱膝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鼓翅皱膝蝗 1a发生 1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翌年 5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 ,6月上旬达到出土高峰 ,此期蝗虫种群仅由 1龄和 2龄蝗蝻组成 ,其中 1龄蝗蝻占 81.8% ,2龄蝗蝻占 18.2 % .成虫于 7月上旬开始羽化 ,8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 ,此期的成虫数量达6 1.3 % ,而蝗蝻仅占 38.7% .蝗蝻期约为 72d ,成虫寿命 5 4d左右 ,每雌平均产卵 32 .6粒 .鼓翅皱膝蝗在草地上属聚集分布 ,蝗蝻发生期种群的空间动态主要表现出扩散趋势 ,但初孵化出土时有短暂的聚集行为 .取食量随龄期增大而增大 ,每头鼓翅皱膝蝗取食牧草量蝗蝻期平均约为 1.5 g ,成虫期约为 5 .8g ,成虫期的食量是蝗蝻期的 3 .7倍 .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翅皱膝蝗 生态学特性 空间格局 种群动态 食量 草地
下载PDF
红翅皱膝蝗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螺旋与轴结构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建 何孟元 郝水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用低渗处理和苯酚品红染色,在经过卡诺液(甲醇3∶冰醋酸1)固定和未经固定的红翅皱膝蝗减数分裂染色体上都看到了螺旋结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每条染色单体都是由430nm左右的染色线螺旋形成的。由染色线到染色体的压缩率为4∶1。低渗... 用低渗处理和苯酚品红染色,在经过卡诺液(甲醇3∶冰醋酸1)固定和未经固定的红翅皱膝蝗减数分裂染色体上都看到了螺旋结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每条染色单体都是由430nm左右的染色线螺旋形成的。由染色线到染色体的压缩率为4∶1。低渗处理后固定的材料经过银染,则显示了染色体轴结构。同样,未经低渗处理直接固定的材料银染时也出现了轴结构。银染的轴结构位于每个染色单体的中央,并贯穿整个染色单体。在光镜下,这个轴并不是直径均一的棒状结构,而似乎是由许多大小相近的颗粒相连而成。本文对染色体结构的有关模型、骨架和轴结构的真实性以及轴和螺旋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翅皱膝蝗 减数分裂 染色体 结构
下载PDF
红翅皱膝蝗减数分裂染色体轴的形成与联会复合体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建 何孟元 郝水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文通过延长低渗处理、压片和硝酸银染色技术,对红翅皱膝蝗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轴的形成过程及其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与染色体轴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中期Ⅰ染色体轴是在晚双线期到终变期的过程中... 本文通过延长低渗处理、压片和硝酸银染色技术,对红翅皱膝蝗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轴的形成过程及其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与染色体轴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中期Ⅰ染色体轴是在晚双线期到终变期的过程中逐渐在染色体中形成的。染色体轴形成的动态行为,一方面暗示了这种结构在染色体集缩和维持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方面起某种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说明了轴是染色体中存在的一种真实结构。同时,本文的结果还指出,SC在早双线期到中双线期就解体了,而中期Ⅰ染色体轴是在晚双线期才开始形成。这两种轴结构之间很明显不是连续的。染色体轴的形成与SC的侧轴无直接的相关性。它们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的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轴 减数分裂 红翅皱膝蝗
下载PDF
天峻县草地土蝗种群结构调查与虫情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侯秀敏 刘晓建 拉毛 《青海草业》 1995年第2期19-21,共3页
天峻县草地土蝗种群结构调查与虫情预测侯秀敏,刘晓建,拉毛(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8)1调查区自然概况1994年8月2日至12日我们在天峻县块尔玛乡及毗邻地区进行蝗虫种群结构调查,该地区海拔3250m左右,年均气温为... 天峻县草地土蝗种群结构调查与虫情预测侯秀敏,刘晓建,拉毛(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8)1调查区自然概况1994年8月2日至12日我们在天峻县块尔玛乡及毗邻地区进行蝗虫种群结构调查,该地区海拔3250m左右,年均气温为一1.2℃,最热月(7月)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草地土 天峻县 宽须蚁 鼓翅皱膝蝗 高寒草甸 红翅皱膝蝗 草地类型 生境型
下载PDF
典型草原三种蝗虫种群竞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惠惠 徐云虎 +6 位作者 曹广春 格希格都仁 刘朝阳 贺兵 额尔登巴图 王广君 张泽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39,共5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优势蝗虫种内、种间竞争模式,以及栖境对蝗虫种间竞争的影响,设计田间罩笼及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优势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 为探讨典型草原优势蝗虫种内、种间竞争模式,以及栖境对蝗虫种间竞争的影响,设计田间罩笼及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优势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的种群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和毛足棒角蝗的种内竞争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加大,并随着栖境食物量的减少而加大;鼓翅皱膝蝗由于栖境不适,种内竞争与密度没有相关性;混合种群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亚洲小车蝗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而栖境对毛足棒角蝗竞争能力的影响较大。表明栖境和种群密度影响蝗虫群落动态。栖境适合时,亚洲小车蝗种间竞争力大于其他两种蝗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 毛足棒角 鼓翅皱膝蝗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栖境
下载PDF
甘宁地区蝗虫二新种──(直翅目:斑翅蝗科)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哲民 任国栋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4年第4期249-253,共5页
本文记述采自甘肃和宁夏地区班翅蝗科2新种,即小垫束颈蝗Sphingonotusmicronacroliussp:nov.及暗翅皱膝蝗Angaracrismorulipennissp.nov.
关键词 斑翅 束颈 皱膝蝗 新种
下载PDF
青海三种土蝗(直翅目:蝗总科)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淑娟 严林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6期4-7,共4页
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青海高山草地三种土蝗即青藏雏蝗、红翅皱膝蝗和大垫尖翅蝗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结果 :青藏雏蝗的染色体数目为 2n( ) =1 7=1 6 +XO ;常染色体类型为中着丝点染色体 (m ,6条 )和端着丝点染色体 (T ,1 0条 ) ... 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青海高山草地三种土蝗即青藏雏蝗、红翅皱膝蝗和大垫尖翅蝗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结果 :青藏雏蝗的染色体数目为 2n( ) =1 7=1 6 +XO ;常染色体类型为中着丝点染色体 (m ,6条 )和端着丝点染色体 (T ,1 0条 ) ;性染色体类型为端着丝点染色体 ;核型公式为 :K(2n , ) =1 7=6m +1 1T =6L +6M +4S +XO。红翅皱膝蝗和大垫尖翅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2n( ) =2 3 =2 2 +XO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点类型 ;核型公式为 :K(2n , ) =2 3 =2 3T =4L +1 2M +6S +XO。结果表明 :不同科蝗虫的重要区别在于染色体数目与核型的差异 ,同科内不同属之间的蝗虫在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相对长度上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核型 青藏雏 大垫尖翅 红翅皱膝蝗 青海
下载PDF
两种同域分布的草原蝗虫对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湖海 赵云鲜 康乐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1-428,共8页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barabensis Pall)为内蒙古草原同域分布、生活时间重叠、但食性不同的两种蝗虫,亚洲小车蝗为禾草专食者,鼓翅皱膝蝗为蒿草专食者。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比较...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barabensis Pall)为内蒙古草原同域分布、生活时间重叠、但食性不同的两种蝗虫,亚洲小车蝗为禾草专食者,鼓翅皱膝蝗为蒿草专食者。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比较研究了这两种蝗虫的雌雄个体对37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反应,结果发现,这两种蝗虫的雌雄个体对绿叶挥发化合物的EAG反应要高于对萜类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其中6个碳原子的醇(1-己醇、反-2-己烯-1醇、顺-2-己烯-1-醇、顺-3-已烯-1-醇)、醛(顺-2-己烯-1-醛)、酯(反-3-己烯基乙酸酯),以及7个碳原子的1-庚醇引起的EAG反应最强;对具有醇、醛功能团的单萜类化合物的反应高于其他单萜类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引起的嗅觉反应较低;在所实验的芳香族化合物中,苯甲醛引起的反应最强,对绿叶挥发化合物的反应,亚洲小车蝗高于鼓翅皱膝蝗,亚洲小车蝗雄虫的反应高于其雌虫,鼓翅皱膝蝗无性别差异。测定两种蝗虫的雌虫对6种化合物的剂量反应曲线,两种蝗虫对所测化合物的EAG反应浓度为10(-3)~10^(-2)mol/L,只有鼓翅皱膝蝗对松油醇的反应阈浓度为10^(-2)mol/L。对苯甲醛与正己醛的反应随浓度增加EAG反应增强。比较触角不同部分对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 鼓翅皱膝蝗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 嗅觉反应 触角电位 同域种
原文传递
草原蝗灾的"元凶"
10
作者 王立霞 《人与生物圈》 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
编者:其实每次草原蝗灾暴发、造成严重危害,都不是一种蝗虫引起的,而是几种模样迥异、习性不同的蝗虫共同泛滥为害的结果。在内蒙古草原可引起蝗灾的蝗虫包括有毛足棒角蝗、褐色雏蝗、宽须蚁蝗、皱膝蝗、白边痴蝗、小翅雏蝗、宽翅曲背... 编者:其实每次草原蝗灾暴发、造成严重危害,都不是一种蝗虫引起的,而是几种模样迥异、习性不同的蝗虫共同泛滥为害的结果。在内蒙古草原可引起蝗灾的蝗虫包括有毛足棒角蝗、褐色雏蝗、宽须蚁蝗、皱膝蝗、白边痴蝗、小翅雏蝗、宽翅曲背蝗、红腹牧草蝗、条纹鸣蝗、异爪蝗、狭翅雏蝗等等。本文中的所有图片都是中国科学院康乐研究员所拍摄,这是他在草原上十多年研究期间积累下来的,是研究草原蝗虫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刊为首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草场退化 毛足棒角 宽须蚁 褐色雏 皱膝蝗 小翅雏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