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晋语盂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考察
被引量:
12
1
作者
史秀菊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3-560,共8页
盂县方言指代方位/处所、人/物、时间的指示代词是四分的,即"近指,较远指,更远指,最远指",指代方式、性状的是三分的。盂县方言指示代词首先是由"这、兀"和"这、那"两套系统叠置成的三分系统,第四指应是...
盂县方言指代方位/处所、人/物、时间的指示代词是四分的,即"近指,较远指,更远指,最远指",指代方式、性状的是三分的。盂县方言指示代词首先是由"这、兀"和"这、那"两套系统叠置成的三分系统,第四指应是在三分系统形成之后,系统内部不同方音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的叠置,这种叠置最早出现在指代方位/处所的指代词中,后来又向指代人/物和时间的指代词类推,从而形成了如今复杂的指示代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盂县方言
指示代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语兴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特点——兼与晋语盂县方言四分现象比较
被引量:
1
2
作者
史秀菊
尹国梁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0-93,共4页
兴县方言指示代词有比较复杂的分类系统,一般语境中三分,在特定语境中有四分甚至五分现象。四分或五分大多是利用"那"与"兀"或"那"的不同音变形式相区别。经过全面系统的考察,发现兴县方言这种四分或五...
兴县方言指示代词有比较复杂的分类系统,一般语境中三分,在特定语境中有四分甚至五分现象。四分或五分大多是利用"那"与"兀"或"那"的不同音变形式相区别。经过全面系统的考察,发现兴县方言这种四分或五分现象是一种临时分类,与盂县方言的四分系统有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方言
兴县
方言
盂县方言
指示代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盂县方言的动词“抬”
被引量:
2
3
作者
史秀菊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8-100,共3页
山西盂县方言的动词"抬"与普通话差异较大,可以表示普通话"抬、端、做、说、干、学、写、收拾、安顿、养育"等多种动作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弄",但比"弄"的表义更宽泛,"抬"的意义已...
山西盂县方言的动词"抬"与普通话差异较大,可以表示普通话"抬、端、做、说、干、学、写、收拾、安顿、养育"等多种动作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弄",但比"弄"的表义更宽泛,"抬"的意义已经泛化。从共时和历时角度考察,盂县方言的动词"抬"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应是自成系统、具有排他性的特征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县方言
动词
抬
特征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盂县方言的“圪”字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韩东
《语文知识》
2011年第2期78-80,共3页
本文主要对山西盂县方言中"圪"字进行研究。盂县方言中的"圪"字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词汇意义,主要起表音作用,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圪"作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词头时有其各自的语法意义。
关键词
晋语
盂县方言
“圪”字
构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盂县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及教学对策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彦霞
《吕梁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7-29,共3页
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对比分析盂县地区外语学习者的英语发音可以发现,山西盂县方言对英语元音[i:]、[■]和[u]以及辅音[w]、[r]、[η]、[∫]、[■]和[t∫]的习得存在负迁移影响。在英语语音教学中,需突出对英语与盂县方言语音系统的差异...
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对比分析盂县地区外语学习者的英语发音可以发现,山西盂县方言对英语元音[i:]、[■]和[u]以及辅音[w]、[r]、[η]、[∫]、[■]和[t∫]的习得存在负迁移影响。在英语语音教学中,需突出对英语与盂县方言语音系统的差异对比,注重英语语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的讲解和示范,加大地道英语的输入,从而帮助当地学生有效减少方言的负迁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县方言
英语语言
负迁移
教学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盂县方言补语研究
6
作者
李文珍
《汉字文化》
2019年第24期7-8,29,共3页
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其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本文以盂县南娄镇方言为研究对象,将其补语分为七大类,分别是:状态、趋向、程度、可能、结果、数量、处所补语。状态补语常用形容词的重叠式表达。趋向补语常用"起来、起(哩)、过"...
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其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本文以盂县南娄镇方言为研究对象,将其补语分为七大类,分别是:状态、趋向、程度、可能、结果、数量、处所补语。状态补语常用形容词的重叠式表达。趋向补语常用"起来、起(哩)、过"等表达。程度补语一般用"杀"表达。可能补语主要有"动词+了+了、能+动词+了+了"两种形式。结果补语与普通话类似,但也有特殊的用法,如"着"跟在某些动词后,可表示"使通电"义,可与"开"互换。数量补语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处所补语的介词常常被弱化为"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盂县方言
补语
原文传递
盂县方言的人称代词探究
7
作者
付佳玮
《汉字文化》
2018年第5期30-33,共4页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盂县方言人称代词显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三身代词在领属位置上存在两套形式,二者在领属标记的隐现、单复数意义、所跟名词的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别,根据合音式的特性,可推断出三身代词发展演变的速度与顺序...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盂县方言人称代词显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三身代词在领属位置上存在两套形式,二者在领属标记的隐现、单复数意义、所跟名词的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别,根据合音式的特性,可推断出三身代词发展演变的速度与顺序。本文还对其他有地方特色的人称代词进行了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盂县方言
人称代词
探究
原文传递
题名
晋语盂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考察
被引量:
12
1
作者
史秀菊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3-56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晋方言语法史研究"(05BYY05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盂县方言指代方位/处所、人/物、时间的指示代词是四分的,即"近指,较远指,更远指,最远指",指代方式、性状的是三分的。盂县方言指示代词首先是由"这、兀"和"这、那"两套系统叠置成的三分系统,第四指应是在三分系统形成之后,系统内部不同方音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的叠置,这种叠置最早出现在指代方位/处所的指代词中,后来又向指代人/物和时间的指代词类推,从而形成了如今复杂的指示代词系统。
关键词
晋语
盂县方言
指示代词
Keywords
Jinyu Yuxian dialect demonstrative pronoun
分类号
H172.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语兴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特点——兼与晋语盂县方言四分现象比较
被引量:
1
2
作者
史秀菊
尹国梁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0-93,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类型学视野下的晋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3BYY047)
文摘
兴县方言指示代词有比较复杂的分类系统,一般语境中三分,在特定语境中有四分甚至五分现象。四分或五分大多是利用"那"与"兀"或"那"的不同音变形式相区别。经过全面系统的考察,发现兴县方言这种四分或五分现象是一种临时分类,与盂县方言的四分系统有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
山西
方言
兴县
方言
盂县方言
指示代词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盂县方言的动词“抬”
被引量:
2
3
作者
史秀菊
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8-100,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晋方言语法史研究>(05BYY052)
文摘
山西盂县方言的动词"抬"与普通话差异较大,可以表示普通话"抬、端、做、说、干、学、写、收拾、安顿、养育"等多种动作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弄",但比"弄"的表义更宽泛,"抬"的意义已经泛化。从共时和历时角度考察,盂县方言的动词"抬"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应是自成系统、具有排他性的特征词。
关键词
盂县方言
动词
抬
特征词
分类号
H07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盂县方言的“圪”字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韩东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知识》
2011年第2期78-80,共3页
文摘
本文主要对山西盂县方言中"圪"字进行研究。盂县方言中的"圪"字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词汇意义,主要起表音作用,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圪"作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词头时有其各自的语法意义。
关键词
晋语
盂县方言
“圪”字
构词
分类号
H17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盂县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及教学对策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彦霞
机构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吕梁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7-29,共3页
文摘
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对比分析盂县地区外语学习者的英语发音可以发现,山西盂县方言对英语元音[i:]、[■]和[u]以及辅音[w]、[r]、[η]、[∫]、[■]和[t∫]的习得存在负迁移影响。在英语语音教学中,需突出对英语与盂县方言语音系统的差异对比,注重英语语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的讲解和示范,加大地道英语的输入,从而帮助当地学生有效减少方言的负迁移影响。
关键词
盂县方言
英语语言
负迁移
教学对策
Keywords
Yuxian dialect
English pronunciation
negative influences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分类号
H178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盂县方言补语研究
6
作者
李文珍
机构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19年第24期7-8,29,共3页
文摘
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其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本文以盂县南娄镇方言为研究对象,将其补语分为七大类,分别是:状态、趋向、程度、可能、结果、数量、处所补语。状态补语常用形容词的重叠式表达。趋向补语常用"起来、起(哩)、过"等表达。程度补语一般用"杀"表达。可能补语主要有"动词+了+了、能+动词+了+了"两种形式。结果补语与普通话类似,但也有特殊的用法,如"着"跟在某些动词后,可表示"使通电"义,可与"开"互换。数量补语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处所补语的介词常常被弱化为"唠"。
关键词
晋语
盂县方言
补语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盂县方言的人称代词探究
7
作者
付佳玮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18年第5期30-33,共4页
文摘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盂县方言人称代词显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三身代词在领属位置上存在两套形式,二者在领属标记的隐现、单复数意义、所跟名词的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别,根据合音式的特性,可推断出三身代词发展演变的速度与顺序。本文还对其他有地方特色的人称代词进行了描写。
关键词
晋语
盂县方言
人称代词
探究
分类号
H172.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晋语盂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考察
史秀菊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晋语兴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特点——兼与晋语盂县方言四分现象比较
史秀菊
尹国梁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山西盂县方言的动词“抬”
史秀菊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山西盂县方言的“圪”字研究
韩东
《语文知识》
201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山西盂县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及教学对策
刘彦霞
《吕梁学院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山西盂县方言补语研究
李文珍
《汉字文化》
2019
0
原文传递
7
盂县方言的人称代词探究
付佳玮
《汉字文化》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