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9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71
1
作者 闫义 夏斌 +3 位作者 林舸 刘宝明 阎贫 李忠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61,共9页
南海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全面揭示南海北缘形成演化及与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南海北缘新生代裂陷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多幕性和旋转性的特点。在从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下,东、西段裂陷过程也... 南海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全面揭示南海北缘形成演化及与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南海北缘新生代裂陷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多幕性和旋转性的特点。在从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下,东、西段裂陷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西部裂陷活动及海侵时间明显早于东部,裂陷中心由西向东呈雁列式扩展。晚白垩世-早始新世裂陷活动应是东亚陆缘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的延续,始新世中、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导致裂陷中心南移,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效应是南海中央海盆扩张方向顺时针旋转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沉积 地球动力学背景 新生代 南海 北缘 构造演化 构造-岩浆演化 大地构造单元 顺时针旋转 相互作用 形成演化 沉积盆地 特征分析 早始新世 晚白垩世 板块俯冲 碰撞效应 欧亚板块 裂陷 旋转性 中生代 太平洋 活动 邻区
下载PDF
盆地沉积动力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28
2
作者 林畅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5-700,共16页
盆地沉积动力学或称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分析,即强调盆地沉积特征与形成过程的响应关系及控制机制的研究,是沉积盆地分析和油气地质研究的一个前缘领域。文中结合中国沉积盆地的特色和研究实践,阐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 盆地沉积动力学或称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分析,即强调盆地沉积特征与形成过程的响应关系及控制机制的研究,是沉积盆地分析和油气地质研究的一个前缘领域。文中结合中国沉积盆地的特色和研究实践,阐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分析的主要热点方向包括:①盆地的沉积层序结构、沉积体系(域)构成和演化及其响应机制研究;②盆地构造沉积学或构造地层学分析;③源-汇系统与盆地沉积物分散体系研究;④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过程的模拟分析等。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分析将不断为地球动力学系统研究提供高分辨的沉积记录,并继续为难度日益增大的沉积地质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的理论支撑。盆地沉积动力学研究预示了深远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地层结构 盆地构造-沉积分析 源-汇系统 沉积过程模拟 沉积体系 盆地沉积动力学 沉积盆地分析
下载PDF
伊通地堑下第三系的有机相组合及其与盆地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郝芳 陈建渝 刘耀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0-19,共10页
一、引言近年来,由于各种先进仪器的应用,有机地化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何与其它学科结合,使有机地化在地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各国有机地化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作为盆地充填物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 一、引言近年来,由于各种先进仪器的应用,有机地化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何与其它学科结合,使有机地化在地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各国有机地化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作为盆地充填物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不仅是决定盆地油气潜能的最重要因素并与一些重要层控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密切相关,而且是沉积盆地的背景特征和发展演化的综合反映。因此,有机地化分析不仅是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亦可成为盆地分析的有用工具。本文试图将有机与无机分析结合起来,在确定源岩的生烃潜能的同时,通过有机相反映盆地的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第三系 伊通 构造演化 盆地沉积 地堑 有机相 油气资源评价 有机质丰度 盆地油气 干酪根类型
下载PDF
从盆地沉积和古构造分析鲁西中新生代地壳伸展史 被引量:13
4
作者 燕守勋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4年第1期46-51,共6页
鲁西处于差异性升降活动的古构造基础之上,其地壳伸展史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晚第三纪一第四纪,共五个发育阶段。各个阶段的古地理环境,反映了伸展构造的几何样式:如晚侏罗世的断陷湖盆地,构成左行斜列... 鲁西处于差异性升降活动的古构造基础之上,其地壳伸展史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晚第三纪一第四纪,共五个发育阶段。各个阶段的古地理环境,反映了伸展构造的几何样式:如晚侏罗世的断陷湖盆地,构成左行斜列的平面组合格局;白圣纪是以沂沭裂谷主干的“入”字形断陷格局,并发生自北西向南东方向的迁移活动;早第三纪是以东西向、北西向、南北向断陷共存的组合形式,并发生由南东向北西的迁移活动;晚第三纪以来,转入伸展后的调整阶段,鲁西南断陷区,发育较厚的披盖沉积物,而鲁中块隆则仍为有幔源岩浆活动的热穹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地壳 伸展史 盆地沉积 鲁西
下载PDF
万安盆地沉积物充填演化及其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贺清 仝志刚 胡根成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2期80-83,88,共5页
万安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裂后两大阶段,盆地幕式构造沉降特征明显。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和幕式构造沉降控制了盆地沉积物充填,而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对区内烃源岩、储盖组合及圈闭等成藏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时空配置起控制作用。
关键词 盆地沉积 油气藏形成 充填 万安 盆地构造演化 幕式构造 沉降特征 沉降控制 沉积演化 控制作用 时空配置 成藏要素 储盖组合 阶段性 烃源岩 裂陷 圈闭
下载PDF
米兰凯维奇事件与河南中、新生代盆地沉积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白宙 王长文 张占全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9-43,共5页
通过对河南中、新生代盆地地层进行旋回划分及统计,发现其旋回周期与米兰凯维奇事件的周期基本吻合,证实了这些盆地沉积过程中米兰凯维奇事件的存在;分析了这些盆地沉积过程中米兰凯维奇旋回的多样性;利用米兰凯维奇旋回进行了地层... 通过对河南中、新生代盆地地层进行旋回划分及统计,发现其旋回周期与米兰凯维奇事件的周期基本吻合,证实了这些盆地沉积过程中米兰凯维奇事件的存在;分析了这些盆地沉积过程中米兰凯维奇旋回的多样性;利用米兰凯维奇旋回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盆地 沉积旋回 米兰凯维奇事件 盆地沉积
下载PDF
燕辽造山带东段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盆地沉积物热年代学记录
7
作者 闫义 林舸 +2 位作者 夏斌 李自安 李忠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6-286,共1页
关键词 燕辽造山带 盆地沉积 热年代学 构造环境 中生代 新生代 锆石U-PB
下载PDF
茶卡盆地上新世以来地貌演化过程:盆地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8
作者 金庆花 吕苑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72-273,共2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作为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前缘之一,盆岭地貌发育特征显著,对区内盆岭构造的新生代构造变形以及地貌演化研究,及认识青藏高原整体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背景资料(图1)。
关键词 地貌演化 演化过程 地球化学记录 盆地沉积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上新世 动力学机制 发育特征
下载PDF
沉积盆地沉积-剥蚀过程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盆地波动分析应用之一 被引量:56
9
作者 刘国臣 金之钧 李京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31,共9页
本文在概述了确定剥蚀厚度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沉积盆地沉积-剥蚀过程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法。该方法从钻井地层厚度资料入手,通过沉降史的研究,恢复地层的原始沉积厚度,结合各组段地层年代框架的标定,计算出... 本文在概述了确定剥蚀厚度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沉积盆地沉积-剥蚀过程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法。该方法从钻井地层厚度资料入手,通过沉降史的研究,恢复地层的原始沉积厚度,结合各组段地层年代框架的标定,计算出各组段的沉积速率,引入数理方法建立盆地演化的波动方程。并进行剖面和平面上的分析对比,实现对沉积-剥蚀过程的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微动过程 沉积-剥蚀过程 沉积盆地
下载PDF
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新月 李永林 +3 位作者 何明喜 田纳新 南红丽 陈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从中生代沉积古气候、古地势、古沉积边界、湖泊沉积基准面、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体系等6个方面的变化,论述了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湖泊沉积基准面于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两次升高,形成了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期... 从中生代沉积古气候、古地势、古沉积边界、湖泊沉积基准面、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体系等6个方面的变化,论述了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湖泊沉积基准面于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两次升高,形成了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三大旋回。从三叠纪到中侏罗世早期,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体系基本为冲积扇或河流(潮湿扇)—辫状河—曲流河—滨浅湖沉积体系;中侏罗世中期为河流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中生代 沉积盆地 演化 古气候 古地势
下载PDF
松辽盆地沉积层结构的短周期地震背景噪声成像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仁涛 李志伟 +2 位作者 包丰 谢军 赵建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85-3399,共15页
使用位于松辽盆地内部的NECESSArray台阵连续两年背景噪声数据,通过波形互相关和多重滤波方法提取到2~14s较短周期的Rayleigh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曲线,基于快速行进(FMM)面波成像方法得到群速度和相速度成像结果,并采用最小二乘迭代线... 使用位于松辽盆地内部的NECESSArray台阵连续两年背景噪声数据,通过波形互相关和多重滤波方法提取到2~14s较短周期的Rayleigh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曲线,基于快速行进(FMM)面波成像方法得到群速度和相速度成像结果,并采用最小二乘迭代线性方法反演获得了松辽盆地深至12km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本文成像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内部S波速度分布的横向不均匀性与该区域的构造单元呈现出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从地表至下方的6km深度,盆地北部比南部表现出更加强烈的低速异常,这一特征可能与盆地南北的沉积构造差异有关.中央坳陷区低速异常的边界与嫩江断裂走向相互平行,表明盆地基底断裂对盆地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垂直速度结构剖面中,2.9km·s^-1的S波速度等值线与地震反射剖面显示的盆地基底深度大致对应.基于S波速度模型和盆地基底速度(2.9km·s^-1),我们获得精细的松辽盆地沉积层厚度模型,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的沉积层厚度分布呈现出中间厚、四周薄的特征,中央坳陷区的沉积层厚度范围大约在3~6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短周期面波 S波速度结构 沉积盆地 沉积基底
下载PDF
沉积盆地沉积物天然水力压裂理论及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梅廉夫 徐思煌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5,共7页
在阐明沉积盆地沉积物天然水力压裂机制后,重点讨论了天然水力压裂及幕式排液理论和意义;以断裂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压力仓封闭层的破裂问题;并以北海盆地及松辽盆地为例,重点阐述了天然水力断裂系统的特征、规模及意义。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沉积 天然水 水力压裂
下载PDF
加拿大西部盆地沉积Presqu'ile障壁岛粗晶热液白云岩储层的成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Hairuo Qing 邓礼正 +1 位作者 张子枢 张哨楠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5年第2期27-45,共19页
中泥盆统由西南部Pine Point延伸至不列颠哥伦比亚东北山麓之下的Presqu′ile障壁岛的中、晚期粗晶交代白云石伴随着异形白云石胶结物形成了一个广泛分布的成岩相带,分布在加拿大本土的西北部和不列颠哥伦比亚东北地区以及在Pine Point... 中泥盆统由西南部Pine Point延伸至不列颠哥伦比亚东北山麓之下的Presqu′ile障壁岛的中、晚期粗晶交代白云石伴随着异形白云石胶结物形成了一个广泛分布的成岩相带,分布在加拿大本土的西北部和不列颠哥伦比亚东北地区以及在Pine Point地区的密西西比型矿床的围岩层中,这些白云石构成了烃类储层,反之则为致密灰岩。粗晶交代白云石和异形白云石胶结物是在埋藏过程中形成的,因为它们交代了块状亮晶方解石胶结物,并且连续穿过Watt山组不整合面、晚期缝合线和早期交代白云石以及叠加在硫化物的结晶之后,交代和异形白云石的δ^(18)O值沿Presqu′ile障壁岛上倾方向向东增加,在不列颠哥伦比亚东北部的地下深处为—16‰PDB,在Pine Point为—7‰PDB,而异形白云石流体包裹体的相应均一温度由178℃变化到92℃。粗晶和异形白云石的^(87)Sr/^(86)Sr值沿Presgu′ile障壁岛向东由不列颠哥伦比亚东北部地下的0.7106降低到Pine Point地区的0.7081,这些地球化学趋势表明了热液,放射性成因的白云石化流体向东沿Presqu′ile障壁岛上倾方向在盆地范围内迁移的可能性。如此大规模流体运动很可能与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的构造挤压和沉积负载有关,这种运动至少有两期:在晚泥盆和早石炭世时期的早期埋藏期间和晚休罗和早第三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西部 盆地沉积 白云岩 热液成因 包裹体 同位素组成 储集层
下载PDF
基于重力勘探成果的罗北凹地深部钾盐盆地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牛雪 明圆圆 +1 位作者 李秋辰 谢兴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83-87,共5页
罗布泊地下卤水大规模开采,后备资源缺乏,需增大钾盐勘探的范围和深度。2009年重力方法首次应用到罗布泊钾盐勘探,对盆地结构取得了新认识。在前人基础上对罗北凹地西部重点区域进行了1∶5万高精度重力勘探,结合地质与钻探资料,确定了... 罗布泊地下卤水大规模开采,后备资源缺乏,需增大钾盐勘探的范围和深度。2009年重力方法首次应用到罗布泊钾盐勘探,对盆地结构取得了新认识。在前人基础上对罗北凹地西部重点区域进行了1∶5万高精度重力勘探,结合地质与钻探资料,确定了库鲁克塔格山前断陷盆地中心位置,计算出第四系沉积厚度在1 800 m左右,推断为深部隐伏钾盐矿床储存的有利区域。在研究区利用重力解译出断裂12条,主断裂3条,其中两条主断裂与罗北西2号断陷带边界吻合,可作为富钾卤水的主要勘探区,同时也证明了高精度重力勘探在局部范围内对断裂发育解译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北凹地 重力勘探 沉积盆地中心 富钾区域
下载PDF
三角洲在坳陷盆地沉积中所占比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美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4-51,共8页
在对全球现代三角洲体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坳陷盆地沉积体系简化为河流-三角洲-湖泊,建立沉积体系模型。后期沉积体系叠置在前期沉积体系之上,同时也对前期沉积体系进行改造。每期沉积体系体系均发育有河流-三角洲-湖泊,将其作为整体... 在对全球现代三角洲体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坳陷盆地沉积体系简化为河流-三角洲-湖泊,建立沉积体系模型。后期沉积体系叠置在前期沉积体系之上,同时也对前期沉积体系进行改造。每期沉积体系体系均发育有河流-三角洲-湖泊,将其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假设盆地规模不变,沉积基准面下降-进积过程表现为河流沉积在盆地中所占比例增大,沉积基准面上升-退积过程表现为湖泊沉积在盆地中所占比例增大。变化过程中,三角洲在盆地中所占的比例变化较小;相对于沉积盆地,三角洲体系不占主体地位,而是处于一定的比例范围(三角洲总面积/盆地面积在0~10%之间)。因此三角洲的规模,取决于沉积盆地的规模,开展沉积相研究必须考虑宏观盆地尺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河流 湖泊 沉积盆地 规模 比例关系
下载PDF
鹤岗盆地沉积模式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剑虹 《东北煤炭技术》 1996年第3期2-8,18,共8页
在对上侏罗统主要含煤岩组——石头河子组3个岩段、5个亚段的垂向充填序列、相的空间配置、沉积古地理环境演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鹤岗煤田成煤古地理景观为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模式,进而指出了煤的聚积场所是扇前湿地... 在对上侏罗统主要含煤岩组——石头河子组3个岩段、5个亚段的垂向充填序列、相的空间配置、沉积古地理环境演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鹤岗煤田成煤古地理景观为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模式,进而指出了煤的聚积场所是扇前湿地、河流泛滥平原与湖泊三角洲,富煤带和富煤中心主要展布在同沉积隆起与坳陷的斜坡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聚煤规律 盆地沉积 煤矿床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中新生界前陆盆地沉积演化与充填模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晓萍 顾家裕 +1 位作者 贾进华 张宝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我国中西部发育大量中新生代前陆盆地, 它们多数都属于特提斯碰撞造山带后缘部分上的类前陆盆地。根据它们的沉积建造特征可将其分为 5个演化阶段, 其中T3 -J1一2时期主要形成河湖、沼泽含煤沉积建造, 是整个中西部地区烃源岩的主要形成... 我国中西部发育大量中新生代前陆盆地, 它们多数都属于特提斯碰撞造山带后缘部分上的类前陆盆地。根据它们的沉积建造特征可将其分为 5个演化阶段, 其中T3 -J1一2时期主要形成河湖、沼泽含煤沉积建造, 是整个中西部地区烃源岩的主要形成期; J3 -K1时期为氧化宽浅湖与红色磨拉石建造期, 是中西部地区有利储集层的发育时期; K2 -E时期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形成的红色含膏盐砂泥岩建造期, 是区域性盖层的发育期。另外, 根据中西部中新生代各个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将其归纳为 3种类型充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模式 沉积演化 中新生界 中西部地区 中新生代 类前陆盆地 区域性盖层 碰撞造山带 磨拉石建造 沉积建造 发育时期 演化阶段 建造特征 演化特征 盆地沉积 发育期 砂泥岩 储集层 形成期 特提斯 烃源岩 红色 含煤 膏盐
下载PDF
盆地沉积土的动参数试验分析
18
作者 杨沧生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4期77-77,共1页
在重大工程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土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是最为基础性的数据。该文以昆明滇池湖盆地区的重大工程为例,对该地区的多种新近沉积土进行了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为该地区经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建重大工程提供抗... 在重大工程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土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是最为基础性的数据。该文以昆明滇池湖盆地区的重大工程为例,对该地区的多种新近沉积土进行了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为该地区经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建重大工程提供抗震设计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沉积 动剪切模量比 阻尼比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中小型盆地沉积和演化特征与下一步铀矿找矿方向的探讨
19
作者 王联社 《华南铀矿地质》 2003年第2期18-25,47,共9页
本文从中西部地区中小盆地沉积与演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区域沉积和沉积体系特征,总结了区域沉积体系组合和沉积模式与铀矿化的关系,指出了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找矿目的层和主要盆地的下一步找矿方向。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找矿方向 演化特征 盆地沉积 找矿目的层 体系特征 沉积模式 沉积体系 铀矿化 组合和
下载PDF
扬子地台北缘南郑马元—宁强阳平关沉积盆地沉积构造事件与海平面变化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永忠 石尊应 +3 位作者 高荣虎 朱增伍 刘利民 马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64,共13页
位于扬子地台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南郑—阳平关一带古生代沉积盆地,发育一套早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沉积构造及岩相清晰。通过对区内沉积盆地地层特征及侧向变化分析,初步划分出了6个层序,识别出若干个沉积体系域和... 位于扬子地台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南郑—阳平关一带古生代沉积盆地,发育一套早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沉积构造及岩相清晰。通过对区内沉积盆地地层特征及侧向变化分析,初步划分出了6个层序,识别出若干个沉积体系域和层序界面。盆地沉积演化与构造体制、区域性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构造活动控制了海平面变化。近几年来,在南郑马元一带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了近百千米的"马元型"铅锌矿带,因此,通过区域地层格架分析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一步研究区域构造活动历史,恢复海平面变化细节,建立岩石地层格架,从微观上准确了解区域海平面敏感变化,从而更好地预测沉积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北缘 沉积盆地 构造活动 海平面变化 马元铅锌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