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盆岭格局及其构造—岩浆作用 |
董长春
舒立旻
舒良树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2
|
川渝地区构造动力学演化与盆岭-盆山耦合构造分析 |
李忠权
麻成斗
应丹琳
李洪奎
李应
万双双
席云飞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3
|
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
张炜斌
杜建国
周晓成
陈志
谢超
崔月菊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4
|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岭构造特征 |
徐汉林
沈扬
丁晓
徐嘉炜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0
|
|
5
|
北美西部与中国东南部盆岭构造对比研究 |
舒良树
王德滋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8
|
|
6
|
豫西元古宙盆岭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
任富根
丁士应
李增慧
高亚东
赵嘉农
|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
1996 |
10
|
|
7
|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盆岭耦合成矿过程与成矿动力探讨 |
祁家明
刘斌
刘文泉
叶永钦
徐争启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8
|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盆岭耦合成矿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制约 |
祁家明
赖静
刘斌
吴建勇
徐争启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9
|
张广才岭岩石圈结构及盆岭构造 |
孙加鹏
张兴洲
杨宝俊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
1999 |
9
|
|
10
|
东北亚断陷盆地系与北美西部盆岭省伸展作用对比 |
任建业
李思田
|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11
|
华北东部盆岭区的地幔热柱成因及其成矿作用 |
牛树银
张训华
孙爱群
李慧军
张建珍
马宝军
陈超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江苏盆岭构造探讨 |
刘志平
徐宁玲
蒋梦林
徐雪球
朱志远
|
《地质学刊》
CAS
|
2014 |
2
|
|
13
|
北淮阳盆岭带的构造演化与铀成矿 |
郭福生
辜骏如
梁鼎新
林银山
张宝友
|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
1998 |
1
|
|
14
|
华北东部盆岭区的形成与演化 |
牛树银
史中华
张国军
高昌杰
孙爱群
王宝德
|
《河北地质矿产信息》
|
2004 |
1
|
|
15
|
京西盆岭构造区积累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强震的影响 |
陈丹
郝平
|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6
|
辽西中生代盆地特征及盆岭构造 |
江淑娥
刘晓林
张国仁
潘玉启
鲁红峰
|
《地质与资源》
CAS
|
2009 |
6
|
|
17
|
美国盆岭省快速拉伸期对火山作用的抑制 |
章大港
周瑶琪
|
《世界地质》
CAS
CSCD
|
1999 |
0 |
|
18
|
造山期后盆岭伸展作用的运动学模式 |
J.Malavieilla
A.Taboada
熊清华
|
《地质科学译丛》
|
1992 |
0 |
|
19
|
长沙金盆岭晋墓与太阴炼形——以及墓葬器物群的分布逻辑 |
姜生
|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20
|
张盆压岭型地洼盆地的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演化─—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德令哈地洼的实例研究 |
杨明慧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
199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