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表面肌电及肌力的影响
1
作者 黄建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9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肌力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6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盆底肌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电刺激治疗。比...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肌力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6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盆底肌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电、盆底肌肌力、性功能、尿失禁情况、漏尿量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及盆底肌肌力分级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及盆底肌肌力分级分别为(18.59±4.51)μV、(20.15±6.01)μV、(4.31±0.35)级,高于对照组的(13.26±2.15)μV、(17.15±5.11)μV、(4.11±0.25)级(P<0.05)。治疗后,两组性欲低下、阴道湿润障碍、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满意度障碍、性交障碍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性欲低下、阴道湿润障碍、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满意度障碍、性交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漏尿量少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ICI-Q-sF评分(7.46±0.71)分低于对照组的(10.90±1.11)分,漏尿量(1.95±0.51)ml少于对照组的(4.51±1.06)ml(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χ^(2)=4.286,P=0.038<0.05)。结论电刺激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改善经阴道分娩经产妇的盆底肌表面肌电及肌力,同时改善其性功能,减少漏尿状况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盆底功能锻炼 盆底表面 阴道分娩
下载PDF
腹式呼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焦子珊 王娜娜 +1 位作者 邱金花 沙凯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行腹式呼吸...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干预2个疗程。于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盆底肌触诊时疼痛程度、产后腰背肌疼痛程度,采用生物反馈刺激仪检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盆底肌触诊时疼痛评分,腰背肌疼痛评分,盆底肌前、后静息肌电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干预结束1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以有效降低产后盆底肌紧张程度,缓解盆腔痛、腰背痛,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分娩 盆腔筋膜痛 腰背疼痛 腹式呼吸 盆底表面 刺激 生物反馈
下载PDF
不同年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电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盼盼 邢文龙 +2 位作者 李晶晶 魏霞 张桂青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的肌电差异,以期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PFD患者580例,按年龄将其分为A组(≤29岁)163例、B组(30~39岁)161例、C组(40~49岁)114例、D组(5...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的肌电差异,以期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PFD患者580例,按年龄将其分为A组(≤29岁)163例、B组(30~39岁)161例、C组(40~49岁)114例、D组(50~59岁)128例和E组(≥60岁)14例。对5组患者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查,采集和分析指标包括:前、后静息阶段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平均值和变异性;快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的最大肌电波幅值及其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慢肌阶段收缩时的平均肌电波幅值及变异性。对所采集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前静息阶段,5组患者的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平均值和变异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肌阶段,5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的最大值、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肌阶段,5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的变异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静息阶段,5组患者的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FD患者的年龄与前静息阶段的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变异性(r=0.20)、快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达到最大肌电波幅值的上升时间(r=0.18)和恢复时间(r=0.22)、慢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的变异性(r=0.37)、后静息阶段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变异性(r=0.10)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慢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的平均值成负相关(r=-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D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盆底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逐渐变差,激活速度和恢复速度变慢,募集时间延长、反应变慢、兴奋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年龄 盆底表面 协调性
原文传递
产后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郁舒雯 瞿秋婵 +3 位作者 高红菊 吴鸿云 万春花 荣蓉 《交通医学》 2023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妇女盆底功能状况及影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产后6~8周行盆底功能检查的2030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盆底表面肌电检测。结果:2030例产后妇女中阴道前壁膨...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妇女盆底功能状况及影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产后6~8周行盆底功能检查的2030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盆底表面肌电检测。结果:2030例产后妇女中阴道前壁膨出371例(18.28%),阴道后壁膨出36例(1.77%)。多因素分析显示,阴道分娩是产后阴道前壁膨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prolapsed,SUI)发生515例(25.37%),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BMI>25 kg/m^(2)、产次>1次是产后S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盆底Ⅱ类肌肌力异常发生率92.9%,明显高于Ⅰ类肌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分娩、孕期体质量增长>14 kg是I类肌肌力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阴道分娩是II类肌肌力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盆底肌电生理改变是反映早期盆底损伤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盆底功能异常。应加强盆底疾病知识宣教,指导孕妇定期产检和盆底功能锻炼,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功能检查,预防PF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 分娩方式 盆底表面肌肌电
下载PDF
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大肠俞穴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惠瑜 周蔚 +2 位作者 明小红 刘海潮 吴秀香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501-507,共7页
目的:观察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大肠俞穴联合口服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大肠俞穴联合口服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电(ICT)穴位刺激,穴位选择双侧“八髎穴”和“大肠俞穴”,频率(4000±10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0 min/次,1次/d,持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测量盆底肌表面肌电;采用Laycock评分体系评估盆底肌力;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便秘症状积分评定表评估其便秘症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盆底肌表面肌电、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盆底肌表面肌电值: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前基线平静期肌电、后基线平静期肌电降低,快肌收缩期肌电、综合肌收缩期肌电及慢肌收缩期肌电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前基线平静期肌电、后基线平静期肌电明显降低,快肌收缩期肌电、综合肌收缩期肌电及慢肌收缩期肌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盆底肌力: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疗效:与治疗前比较,2组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状、排便困难/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阻塞感等便秘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便秘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电刺激“八髎穴”和“大肠俞穴”联合口服莫沙必利能有效加快糖尿病便秘患者胃肠道蠕动、松弛肛门括约肌、激活盆底肌,改善糖尿病便秘患者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便秘 干扰刺激 八髎穴 大肠俞穴 盆底 盆底表面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