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子宫颈癌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昱婧 于平年 +2 位作者 杜鹏飞 崔原 孙永雷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20年第3期50-50,共1页
目的分析对子宫颈癌进行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和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活检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些患者进行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两... 目的分析对子宫颈癌进行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和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活检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些患者进行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两种扫描方法均接近于病理活检结果,其中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准确性更高。结论针对疑为子宫颈癌的患者可接受盆腔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 动态增强扫描 子宫颈癌
下载PDF
盆腔磁共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毛锐 张宗贤 +1 位作者 陈萍 陈桂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0期361-362,共2页
对比盆腔磁共振、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对 (PCS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0例术前做过盆腔磁共振及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的病例,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盆腔磁共振与阴道二维超声对PCSD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8% 和88%... 对比盆腔磁共振、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对 (PCS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0例术前做过盆腔磁共振及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的病例,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盆腔磁共振与阴道二维超声对PCSD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8% 和88%,诊断准确率96% 和84%。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可作为PCSD的首选筛查和随访观察手段,盆腔磁共振无检查“时间窗”问题,可直观的了解憩室形态,对盆腔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为PCSD 的诊治提供详尽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 阴道二维超声 盆腔磁共振
下载PDF
盆腔磁共振成像与HE4、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牛巍巍 姚岩峰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3年第5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磁共振成像与人附睾蛋白4(HE4)、癌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9例。术前患者均接受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临床病理特征;采集... 目的探讨盆腔磁共振成像与人附睾蛋白4(HE4)、癌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9例。术前患者均接受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临床病理特征;采集外周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HE4、CA125水平。对手术切除的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记录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情况。结果6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5例为弥漫性增大,21例为子宫内膜片状增厚,13例为子宫内膜形态不规则。盆腔磁共振成像与术后病理结果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情况的一致性均较为理想(均P<0.05)。血清HE4、CA125水平在不同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情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着宫颈受累程度的增加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升高。ROC曲线分析显示,盆腔磁共振、HE4、CA125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盆腔磁共振、HE4、CA125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943),灵敏度也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术前盆腔磁共振成像与HE4、CA125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盆腔磁共振成像 人附睾蛋白4 癌抗原125 诊断
原文传递
术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联合术中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对肛瘘内口定位的影响
4
作者 翁和语 陈启 +2 位作者 夏文豪 张伟伟 黄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联合术中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定位肛瘘内口的准确性及其对肛瘘手术疗效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肛肠外科86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盆... 目的探讨术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联合术中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定位肛瘘内口的准确性及其对肛瘘手术疗效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肛肠外科86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盆腔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评估瘘管走形。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瘘探条结合术中肛门指检定位肛瘘内口,观察组术中采用经肛瘘外口缓慢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定位肛瘘内口。比较2组患者术中肛瘘内口定位准确情况、复杂肛瘘病例内口定位准确性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于术后1周评估患者创面疼痛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肛瘘例数、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肛瘘内口定位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肛瘘患者中,观察组准确定位内口10例,多于对照组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1.53±0.91)分,低于对照组的(2.28±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创面并发症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5.37±3.86)d,短于对照组的(29.05±2.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术中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对肛瘘内口定位准确,能够减轻患者创面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益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盆腔磁共振成像 过氧化氢溶液 肛瘘内口 创面疼痛 并发症 创面愈合
下载PDF
3.0 T盆腔MRI联合增强CT成像在结直肠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王二君 林涛 杜灵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33-2037,共5页
目的 探讨3.0 T盆腔磁共振(MRI)联合增强CT成像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3.0 T盆腔MRI及增... 目的 探讨3.0 T盆腔磁共振(MRI)联合增强CT成像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3.0 T盆腔MRI及增强CT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0 T盆腔MRI、增强CT成像对结直肠肿瘤单独、联合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分析其对结直肠肿瘤临床分期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结果 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中,阳性72例,经3.0 T盆腔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60例,经增强CT成像结果显示,阳性58例,经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71例;3.0 T盆腔MRI、增强CT成像联合检查对结直肠肿瘤诊断灵敏度为94.44%、准确度为94.93%,高于单独3.0 T盆腔MRI(灵敏度80.56%、准确度88.41%)及增强CT成像(灵敏度76.39%、准确度85.51%),漏诊率为5.56%,低于单独3.0 T盆腔MRI漏诊率(19.44%)及增强CT成像漏诊率(23.61%)(P<0.05);3.0 T盆腔MRI、增强CT成像及联合诊断结直肠肿瘤临床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18、0.772、0.923(P<0.05)。结论 3.0 T盆腔MRI联合增强CT成像可用于结直肠肿瘤诊断中,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评估临床分期提供方案,以制定后续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盆腔磁共振 增强CT成像 结直肠肿瘤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症磁共振影像特征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思邈 杨宇萍 +4 位作者 郁琦 孙爱军 田秦杰 陈蓉 邓姗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876-882,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子宫磁共振影像特征与生育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就诊的子宫腺肌症(AM)合并不孕症且具备本院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信息的患者70例,...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子宫磁共振影像特征与生育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就诊的子宫腺肌症(AM)合并不孕症且具备本院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信息的患者70例,随访妊娠结局至2021年7月,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和“妊娠失败”两组,针对年龄、病史时间、症状程度、CA125水平、MRI影像相关的变量(包括子宫径线、子宫体积、宫腔形态、MRI分型等)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组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0例AM合并不孕症患者中6例失访,最终64例纳入统计学分析。患者年龄26~44岁,总体妊娠率为26.6%。宫腔形态正常的病例妊娠率为43.3%(13/30),而宫腔形态失常的病例妊娠率仅为11.8%(4/3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4);子宫肌层厚度对称的患者中妊娠率为56.3%(9/16),肌层厚度不对称患者妊娠率为16.7%(8/4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7);子宫体积正常(≤60 ml)的患者中妊娠率为53.8%(7/13),子宫体积明显增大(>60 ml)者妊娠率为19.6%(10/5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3)。妊娠组子宫前后径显著低于妊娠失败组[(45.2±9.0)mm vs.(56.8±18.2)mm,P=0.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前后径过大、子宫形态异常及Bazot A~K分型中的D/E型为AM合并不孕患者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壁增厚、子宫体积增大(≥60 ml)和宫腔形态异常的AM合并不孕患者妊娠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盆腔磁共振影像学检查 子宫腺肌症亚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磁共振技术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倬 张治宁 +1 位作者 马洁 陈兵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宫颈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包括局部蔓延和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是评估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愈后情况的独立因素,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拟通过对比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磁共振征象显示以及术后病检对淋巴结转移诊断... 目的宫颈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包括局部蔓延和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是评估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愈后情况的独立因素,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拟通过对比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磁共振征象显示以及术后病检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一致性,寻找一种无创的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供临床术前评估参考。方法选取妇瘤外科宫颈恶性肿瘤患者,Ia2~IIa期,术前已行盆腔磁共振检查、常规行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淋巴结常规送病检患者共49例,对比分析磁共振结果提示及术后病检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MRI提示,49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及肿大者23例,术后病理证实有31例淋巴结转移或肿大,正确预测23例,预测淋巴结的敏感度80.6%,特异度66.7%,诊断总的准确率75.5%。结论盆腔磁共振能很好地评估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及手术中清扫淋巴结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腔磁共振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直肠腔内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在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8
作者 石雨松 张铁民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4期2731-2735,共5页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准确定义直肠癌的肿瘤浸润深度对于治疗和评估预后非常重要。直肠腔内超声、盆腔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对直肠癌进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常用方法,它们在判断肿瘤方面有各有优势。直肠腔内超声可清晰显示直...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准确定义直肠癌的肿瘤浸润深度对于治疗和评估预后非常重要。直肠腔内超声、盆腔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对直肠癌进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常用方法,它们在判断肿瘤方面有各有优势。直肠腔内超声可清晰显示直肠壁的解剖结构,便于确定病灶下缘距肛缘距离,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盆腔磁共振成像可通过分辨肠壁各层及周围脂肪间隙,确定肿瘤大小,辨别直肠系膜有无侵犯,有利于环周切缘的判定。低位直肠癌在外科治疗上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术中术式的选择、能否实现保肛、患者是否能够接受造瘘以及远期的生活质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术前精准肿瘤分期非常重要,而直肠腔内超声和盆腔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明确低位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直肠腔内超声 盆腔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术前分期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壁重建新尿道的术后早期影像学特点及功能评价
9
作者 官正辉 赵杰 +1 位作者 沈晓颖 王江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07-611,共5页
目的 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及排泄性尿道造影(VCUG)技术评价膀胱壁重建新尿道(BWN)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早期影像学特点及功能。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6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采用BWN技术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 目的 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及排泄性尿道造影(VCUG)技术评价膀胱壁重建新尿道(BWN)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早期影像学特点及功能。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6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采用BWN技术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的36例患者,术后通过MRI测量其新尿道长度、尿道壁厚度及管腔形态,其中19例患者继续在VCUG下观察新尿道在储尿期、排尿期及排尿中断时的形态特点。结果 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73.00(68.00,76.25)岁,前列腺体积为(45.01±7.18)cm^(3),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中位数为10.77(7.30,14.86)ng/mL。T1期患者2例,T2期25例,T3期9例。Gleason评分为≤6分、7分、≥8分的患者分别有7例、21例及8例。危险分级中低危、中危、高危分别有2例、26例及8例。术后拔除尿管后患者1、3、6个月尿控率分别为91.67%、97.22%及100%。36例患者均行MRI检查,测得新尿道长度中位数为15.13(12.71,20.26)mm,尿道壁厚度中位数为6.84(6.18,8.20)mm,管腔具有完整的肌层和黏膜层,黏膜层形似花瓣状,尿失禁患者可见新尿道及吻合口有尿液残留。19例行VCUG的患者中16例尿控患者的新尿道在储尿期关闭,排尿期开放,排尿中断期可关闭,3例尿失禁患者新尿道在储尿期和排尿中断期不能较好地闭合。结论 MRI和VCUG直观地显示了BWN技术可成功建立新尿道且功能良好,提示该技术有助于提高RALP术后的早期尿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盆腔磁共振 排泄性尿道造影 膀胱壁重建新尿道 尿控
下载PDF
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前后的MRI动态评估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丽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5期124-12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agan prolapse.POP)患者手术MRI表现。方法病例选取科室2012年9月-2014年9月确诊为POP患者47例作为POP组,选取同期医院体检正常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静态、动态核磁共振扫描(MRI),对比2组相关参数... 目的对比分析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agan prolapse.POP)患者手术MRI表现。方法病例选取科室2012年9月-2014年9月确诊为POP患者47例作为POP组,选取同期医院体检正常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静态、动态核磁共振扫描(MRI),对比2组相关参数值及POP患者手术前后MRI表现。结果 POP手术前后静息位提肛肌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OP手术前后动态位PRT-L、PRT-R、ICT-L、ICT-R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但2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OP术前动态位LHS、ICA-L、ICA-R、LPA、M线、H线均显著高于术后和对照组(P<0.05);术后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前后均行MRI扫描,横断上提肛肌形态无差异,但术后矢状位上,MRI显示膀胱颈位置上移,膀胱角度缩小,盆腔器官为最低点位于耻骨线以上。结论 MRI是POP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估的影像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盆底重建手术 盆腔磁共振 表现
下载PDF
PFD患者及正常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的MRI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华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5期114-116,12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患者及正常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的MRI表现。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PFD的患者40例。同时选取健康同龄女性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行静动态核磁共振扫描(... 目的对比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患者及正常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的MRI表现。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PFD的患者40例。同时选取健康同龄女性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行静动态核磁共振扫描(MRI)评价两组的肛提肌指标、盆腔各器官脱垂情况、尿道长度和尿道周围支持结构指标。结果PFD组耻尾肌面积、髂尾肌面积和耻直肌面积的静/动态测量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FD组提肌板角、盆膈裂孔横径、LH线和M线的静/动态测量值分别为,显著高于正常组的。PFD组静态和动态期的膀胱颈、子宫颈和肛直肠连接均显著重于正常组,P<0.05。结论 PFD患者在MRI所成图像中盆底解剖结构和正常女性差异较大,盆腔动静态磁共振在PFD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 重建 盆腔磁共振
下载PDF
卵巢颗粒细胞瘤内分泌特点分析:附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鹏菲 陈捷 +2 位作者 孙艳丽 陆小燕 顾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21期108-111,共4页
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AGCTs)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早期表现隐匿、包块小,因此易被延迟诊断。由于AGCTs常伴有内分泌功能紊乱,故患者往往会因“月经不调”就诊。报告例1为育龄期女性出现促黄体生成... 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AGCTs)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早期表现隐匿、包块小,因此易被延迟诊断。由于AGCTs常伴有内分泌功能紊乱,故患者往往会因“月经不调”就诊。报告例1为育龄期女性出现促黄体生成素(LH)异常升高,例2为围绝经期女性出现LH、抗缪勒管激素(AMH)异常升高。2例患者既往月经周期规律,均无诱因出现月经周期延长,而性激素分泌水平与同年龄段女性激素分泌规律明显不同。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后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因此,对于月经周期异常的女性,应结合性激素水平检测和盆腔MRI进一步排查分泌性激素的肿瘤,以期提高AGCTs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 抗缪勒管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 雌二醇 盆腔磁共振
下载PDF
TUEA治疗妇科良性疾病对卵巢功能及子宫肌层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竹强 马淑一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2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TUEA)后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及子宫的影响。方法:对67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TUAE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TUEA)后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及子宫的影响。方法:对67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TUAE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孕酮(P)的水平变化,并采用磁共振加权成像对治疗前后子宫肌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的E2、LH、FS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69、15.54、20.89,P<0.001),治疗后各个时期的E2、LH、FSH均显著的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MRI检测发现肌瘤部位的ADC值在b=0、350 s/mm2和b=0、700 s/mm2分别为(1.84±0.13)×10-3mm2/s和(1.72±0.15)×10-3mm2/s,与周围正常肌层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9、18.92,P<0.001);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3.60、16.49,P<0.001);治疗后各个时期的AD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01)。结论:TUEA治疗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对患者的卵巢及子宫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卵巢功能 盆腔磁共振
原文传递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合并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患者盆底功能改变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际伟 王欢 +5 位作者 王文红 顾程 赵雨蒙 冯玲玲 秦佳明 王俊逸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48-2252,共5页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患者的肛门直肠形态学及动力学变化并探究LARS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搜集术后发生LARS患者22例并纳入实验组,所有患者于手术前后均行盆腔动态MRI及3D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HR-ARM)检...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患者的肛门直肠形态学及动力学变化并探究LARS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搜集术后发生LARS患者22例并纳入实验组,所有患者于手术前后均行盆腔动态MRI及3D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HR-ARM)检查;选取22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亦行盆腔动态MRI及3D HR-ARM检查,比较实验组术前、术后及与对照组的盆腔动态MRI及3D HR-ARM各观测指标间差异,分析两项检查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术前动态MRI测得静息相和力排相M线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三个时相的肛直角均大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三个时相的肛直角、H线、M线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前3D HR-ARM压力性指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前3D HR-ARM感觉性指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觉性指标进一步降低。术前部分盆腔动态MRI指标与3D HR-ARM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LARS患者术前即有盆底松弛及直肠感觉脱敏的趋势,经过手术对肠管及盆底肌群的损伤后,这一趋势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盆腔动态磁共振 肛门直肠压力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