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霸姬盤、盉“報”字釋義——兼釋“復”字
1
作者 梁月娥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11-24,共14页
霸姬盤、盉“報厥誓”的“報”的詞義,至今未有定論。有反復、重申、加强、擴大、孚信、擔保、判罪斷决、答對、答覆上述之誓辭、覆命報告等説法。本文認爲反復、重申之説最爲恰當,但是研究者多認爲“報”“復”只在報復、報告、回答義... 霸姬盤、盉“報厥誓”的“報”的詞義,至今未有定論。有反復、重申、加强、擴大、孚信、擔保、判罪斷决、答對、答覆上述之誓辭、覆命報告等説法。本文認爲反復、重申之説最爲恰當,但是研究者多認爲“報”“復”只在報復、報告、回答義上同源,本文加以補充,指出“報”“復”在反復義上,也屬同源。本文還討論了金文、竹簡、古書裏部分“復”字的釋義,並就相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誓辭 霸姬盤 霸姬
下载PDF
山西青铜博物馆倗国青铜盉纹样艺术特征的探析
2
作者 马俊楠 《天工》 2023年第36期6-8,共3页
以西周时期倗国墓的青铜盉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分析其纹样艺术特征。通过对青铜盉的形制、纹饰、装饰工艺等方面的详细观察和研究,展现青铜文物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西周青铜礼器纹样演变背景下,对山西青铜博物馆内收藏的倗国青铜盉运用... 以西周时期倗国墓的青铜盉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分析其纹样艺术特征。通过对青铜盉的形制、纹饰、装饰工艺等方面的详细观察和研究,展现青铜文物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西周青铜礼器纹样演变背景下,对山西青铜博物馆内收藏的倗国青铜盉运用直接观察法以及文献综述法,得出关于青铜器纹样艺术特征的共性与个性,更全面地认识山西青铜文化的演变、古代审美观念的变化,从而以新的视角探析其对现代美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纹样 艺术特征 现代美学
下载PDF
春秋战国青铜盉器纹饰造型流变探赜
3
作者 张远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期43-45,共3页
青铜盉作为一种酒器和礼器,伴随青铜文明的兴起和青铜冶炼工艺的发展,经历了由早商至西周的早期造型演变时期和春秋战国纹饰造型全面发展时期,在考古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盉的历代考古、训诂释义入手,简要论述青铜盉在早商至西... 青铜盉作为一种酒器和礼器,伴随青铜文明的兴起和青铜冶炼工艺的发展,经历了由早商至西周的早期造型演变时期和春秋战国纹饰造型全面发展时期,在考古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盉的历代考古、训诂释义入手,简要论述青铜盉在早商至西周时期的造型流变,重点通过对若干馆藏青铜盉器的赏析,探究春秋战国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域青铜盉器的纹饰造型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青铜器 礼器 春秋战国
下载PDF
彝盉源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宋静 赵晓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00-605,共6页
通过植物形态学与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的互证,发现薏苡文化,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统一化趋势的推动下以中原先进的青铜革命为领袖一步一步地缔造了华夏大统一,其顶峰就是夏王朝的建立。
关键词 薏苡 夏王朝
下载PDF
试释翼城大河口鸟形盉铭文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学勤 《文博》 2011年第4期3-4,共2页
山西翼城大河口2002号墓出土的鸟形盉,盖内有长51字的铭文,内容为器主乞关于遵行君命的誓言,表明自己的谋画如系私自策划,不合君命,甘受刑罚。这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首见,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大河口墓地 鸟形 誓辞
下载PDF
三足酒器在远古中国的文化和美学内蕴——基于对鬶盉-鬶鷷-盉-鸡彝演进历程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7,共11页
远古中国东、西、南、北地域文化的最初融合,在考古器物上,三足酒器的演进最具代表性。文章将考古研究成果与文字-文献结合起来,互证地呈现出三足酒器的演进历程:从东南太湖地区的鬶与盉,到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的鬶鷷和江南地区屈家岭-... 远古中国东、西、南、北地域文化的最初融合,在考古器物上,三足酒器的演进最具代表性。文章将考古研究成果与文字-文献结合起来,互证地呈现出三足酒器的演进历程:从东南太湖地区的鬶与盉,到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的鬶鷷和江南地区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的盉,鬶鷷和盉在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的酉尊互动,形成二里头文化的三足酒器,文献称之为鸡彝,考古学称之为封顶盉。三足酒器的演变,象征了各族群的大融合,这一复杂演进历程,内蕴着丰富的文化和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鬶鷷--鸡彝 三足酒器 远古融合 文化-美学内蕴
下载PDF
气盉“某”字献疑 被引量:3
7
作者 鞠焕文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3期89-96,共8页
本文对气盉中旧释为"某"的字从字形到辞例上进行了检讨,认为它不是"某"字,而是"求"字的一种异体,在铭文中应当读为"苟",是一个表假设的连词。
关键词 誓辞
下载PDF
浅谈紫砂壶中的青铜文化基因——以紫砂壶“吉金·盉”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龚杰 《江苏陶瓷》 CAS 2021年第3期42-42,44,共2页
紫砂壶"吉金·盉"将青铜元素与传统紫砂文化巧妙结合,既突出四方之纯、刚、内敛、浑厚之意味,同时表现紫砂之文人气息;既秉承青铜器敦厚凝重的造型特点,又不局限于表现其沉穆古拙之气,将对历史、文化、艺术和生活的见解... 紫砂壶"吉金·盉"将青铜元素与传统紫砂文化巧妙结合,既突出四方之纯、刚、内敛、浑厚之意味,同时表现紫砂之文人气息;既秉承青铜器敦厚凝重的造型特点,又不局限于表现其沉穆古拙之气,将对历史、文化、艺术和生活的见解巧妙融入作品中,虚实相映、气息丰盈。无论构思、泥料、工艺还是雕刻,都具有独特的唯一性,是一次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创作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金· 青铜文化 提梁式三足
下载PDF
西周匍雁盉与邢公簋的再研究--兼评袁广阔等以铭文“丼”定王臣说
9
作者 杨文山 《文物春秋》 2022年第6期32-36,共5页
根据相关文献和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匍雁盉铭文中的“邢公”是应国使臣对邢侯的尊称,邢公簋铭文中的“邢公”不是王臣,而是邢侯的自称。以铭文中的邢字作“丼”则定为王臣,这一说法是不准确、不能成立的。
关键词 西周 匍雁 邢公簋 邢公 邢侯 王臣
下载PDF
长治学院博物馆馆藏青铜盉综合研究
10
作者 杨宝 任鹏 《文物世界》 2020年第6期30-34,共5页
文章从形制上对长治学院博物馆馆藏青铜盉的定名与分期定式进行判定,根据所得信息对该盉的出土地、纹饰及功用进行综合研究,探讨该盉在战国晚期青铜盉发展序列中的样本作用。
关键词 长治学院博物馆 青铜 分期定式 纹饰 功用
下载PDF
邓公盉铭“公”字补释
11
作者 苏影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8期35-37,2,共3页
自1992年邓公盉出土面世以来,铭中"公"字,目前有"共"、"公"和"未识字"等三种解读意见。通观整篇铭文,发现其下字"尊"所从的偏旁在铸刻过程中错放了位置,导致学者们对"公"... 自1992年邓公盉出土面世以来,铭中"公"字,目前有"共"、"公"和"未识字"等三种解读意见。通观整篇铭文,发现其下字"尊"所从的偏旁在铸刻过程中错放了位置,导致学者们对"公"字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公 収吸 错字
下载PDF
考古发掘工地出土文物的科技保护——记一件铜盉的保护修复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静 《文物春秋》 2012年第1期54-57,共4页
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器,由于受地下埋藏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出现锈蚀、扭曲变形或残碎的情况,对其的保护修复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法。本文结合一件汉代铜盉的修复保护工作,记述了由工地起取、再到室内科技保护修复... 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器,由于受地下埋藏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出现锈蚀、扭曲变形或残碎的情况,对其的保护修复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法。本文结合一件汉代铜盉的修复保护工作,记述了由工地起取、再到室内科技保护修复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青铜器修复
下载PDF
“和”的美学思想探源别说——兼析汉字“盉”、“龢”、“和”的结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逸尘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85-88,共4页
“和”是中国古代审美艺术辨证之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和”字初有“盉”、“龢”、“和”三字,三字内在结构、文化意蕴虽有不同,但又有必然的联系。其实“和”的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可从汉字“盉”、“龢”、“和”的结构... “和”是中国古代审美艺术辨证之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和”字初有“盉”、“龢”、“和”三字,三字内在结构、文化意蕴虽有不同,但又有必然的联系。其实“和”的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可从汉字“盉”、“龢”、“和”的结构生发见其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结构 汉字意蕴 审美思想
下载PDF
“古今盉”紫砂壶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强 《陶瓷》 CAS 2021年第1期77-78,共2页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制茶壶中的佳品,具有重要的艺术、文化意义。"古今盉"作品融盉、瓿之特征于一体,继承了中国古典青铜器的庄重与气势。笔者对此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揭示了中国紫砂壶艺术对工艺、文化...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制茶壶中的佳品,具有重要的艺术、文化意义。"古今盉"作品融盉、瓿之特征于一体,继承了中国古典青铜器的庄重与气势。笔者对此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揭示了中国紫砂壶艺术对工艺、文化及创新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古今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九江出土青铜盉鉴赏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4期48-49,共2页
2017年2月,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基建工地出土一件曲柄青铜盉,是具有群舒文化特征的典型器物,表明早在西周春秋时期江西九江地区就与安徽群舒文化有过交流。
关键词 曲柄铜 群舒 先秦 九江共青城
下载PDF
山西翼城大河口出土鸟形盉铭文考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佩玲 《古文字研究》 2012年第1期344-352,共9页
2009年,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2002)出土鸟形番乙件,器形及铭文可参见《中华遗产》2011年第3期及《2010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附图一、二)①。鸟形盉造形特殊,形制虽与近世出土之凤形尊相近②但器身正前方置筒形长流,当为水器之属,... 2009年,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2002)出土鸟形番乙件,器形及铭文可参见《中华遗产》2011年第3期及《2010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附图一、二)①。鸟形盉造形特殊,形制虽与近世出土之凤形尊相近②但器身正前方置筒形长流,当为水器之属,彝铭则自名为"盉",若此器形实乃同类器中首见。器盖内铸铭八行五十一字(重文一),主要记器主宣誓、报命及祝祷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铭 器形 铸铭 考古发现 器主 鸟形 铭文考释 西周墓地
下载PDF
春秋翼兽提梁盉历史背景新考
17
作者 徐丽娟 《丝绸之路》 2011年第16期54-55,共2页
1962年出土于甘肃泾川县的青铜酒器春秋翼兽提梁盉,学术界普遍认为器身由西亚神话中的怪兽格里芬和中国传统动物龙和鸟的组成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笔者认为,器身由飞虎、龙、凤构成,更因为出土地泾川是西王母之圣地,所以其历... 1962年出土于甘肃泾川县的青铜酒器春秋翼兽提梁盉,学术界普遍认为器身由西亚神话中的怪兽格里芬和中国传统动物龙和鸟的组成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笔者认为,器身由飞虎、龙、凤构成,更因为出土地泾川是西王母之圣地,所以其历史背景是以西王母为代表的游牧文化虎图腾与中原以周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翼兽提梁 西王母 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
下载PDF
虢仲铜盉年代略考
18
作者 辛军民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0-23,共4页
20世纪90年代初,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两件铸有"虢仲"铭文的铜盉。这里对这两件铜盉的铸造年代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粗略的考证。
关键词 虢国墓地 虢仲 春秋早期
下载PDF
提梁盉浅探
19
作者 韩娜娜 《西部学刊》 2019年第5期51-54,共4页
文章探讨了提梁盉定名问题,根据铭文认为应称之为盉;同时通过对有关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提梁盉的型式划分、演变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功用以及纹饰特点作了简要阐述。认为提梁盉为酒器或水器,使用者多为贵族,主要... 文章探讨了提梁盉定名问题,根据铭文认为应称之为盉;同时通过对有关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提梁盉的型式划分、演变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功用以及纹饰特点作了简要阐述。认为提梁盉为酒器或水器,使用者多为贵族,主要流行于春秋中晚期,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其中以江淮地区分布最多;提梁盉器型受徐舒器影响较大,早期造型华丽,纹饰繁复,多饰有扉棱,后期纹饰则趋于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梁 考古
下载PDF
翼城大河口霸姬盉铭文汇释
20
作者 李国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2期25-27,共3页
霸姬盉出土于2007年发现并开始挖掘的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有铭文8行52字,因其造型奇特、部分字字形首见而备受学者关注。文章整理了自霸姬盉出土以来各家对其铭文研究的成果,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资料索引。按照铭文内容,将分歧较大... 霸姬盉出土于2007年发现并开始挖掘的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有铭文8行52字,因其造型奇特、部分字字形首见而备受学者关注。文章整理了自霸姬盉出土以来各家对其铭文研究的成果,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资料索引。按照铭文内容,将分歧较大的字词进行整理汇总,并阐述所认同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姬 铭文 汇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