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粽”情端午
- 1
-
-
作者
李宁
-
出处
《烹调知识》
2011年第6X期74-75,共2页
-
文摘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您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了,对了,端午节。其实,说到端午节,除了樱桃、桑葚和雄黄酒之外,我们更多的是想到了另外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粽子。
-
关键词
益智粽
现代营养学
吃粽子
筒粽
肉粽
松子仁
芦叶
豆沙馅
南北朝时期
春秋时期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重五”的粽子
- 2
-
-
作者
陈耀辉
-
出处
《温州瞭望》
2008年第11期90-91,共2页
-
文摘
"重五"又名端午节,是国人吃粽子的节日。粽子,又名"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且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
关键词
筒粽
重五
春秋时期
吃粽子
益智粽
桂香村
一升米
外婆家
南北朝时期
碱水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追根究底传统零食
- 3
-
-
-
出处
《高中生(高考)》
2008年第13期14-14,共1页
-
文摘
粽子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广东一带的人以含碱的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再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这样的粽子称为"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即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到了唐代,包粽子的米已"白莹如玉",粽子的形状也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粽。元朝和明朝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了用芦苇叶钮的粽子,附加料也出现了豆沙、松子仁、胡桃等。
-
关键词
益智粽
包裹料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