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消滞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
作者 刘国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消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二甲双胍0.25g/次,2-3次/d,根据疗效逐渐加量;莫沙必利10mg/次,3次/d,餐后30min口服。治疗组45例自拟益...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消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二甲双胍0.25g/次,2-3次/d,根据疗效逐渐加量;莫沙必利10mg/次,3次/d,餐后30min口服。治疗组45例自拟益气消滞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0g,泽泻、桂枝各6g,炒枳实、陈皮、法半夏、瓜蒌、生姜各10g,炙甘草6g),水煎200m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排空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2%。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胃排空率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消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轻瘫 益气消滞 二甲双胍 莫沙必利 胃排空率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益气消滞汤经鼻肠管注入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安安 钱晓 金珏安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消滞汤经鼻肠管注入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食管癌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即采用胃肠减压、补液、制酸护胃、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经鼻肠管注入... 目的:观察益气消滞汤经鼻肠管注入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食管癌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即采用胃肠减压、补液、制酸护胃、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经鼻肠管注入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组经鼻肠管注入肠内营养混悬液后注入益气消滞汤。2组疗程均为3天。比较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3天时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胃肠肽(VIP)、胃动素(MOT)的水平。结果:术后第3天,2组IL-6、hs-CRP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降低(P<0.05),观察组2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MOT水平较术后第1天降低,VIP水平则较术后第1天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T水平低于对照组,VI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消滞汤有助于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术后 胃肠功能紊乱 益气消滞 鼻肠管注入 胃肠激素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益气消滞汤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3
作者 秦卫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6期57-59,66,共4页
目的探究益气消滞汤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2例气虚血瘀型T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探究益气消滞汤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2例气虚血瘀型T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益气消滞汤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黏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较对照组的76.4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粘度、HCT、全血低切粘度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CY、NSE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消滞汤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TIA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气虚血瘀型 益气消滞 疗效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基于“虚气留滞”病机探讨心脑同治理论 被引量:8
4
作者 古金晓 于海青 +8 位作者 李伟荣 王岳青 马鹏珍 杜雨轩 梁笑笑 袁永娥 王丽 黄朝萍 谢颖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92-796,共5页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对于本病防治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心脑同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异病同治原则,在临床中得到广泛...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对于本病防治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心脑同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异病同治原则,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实践和认同,对于心脑血管病而言,其生理病理的相关性突显“心脑同治”理论的可行性。“虚气留滞”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因虚而滞,因滞虚甚,脉络受损发为心脑血管疾患。益气消滞为本病治疗大法,补气则气机条达、正气充足,可使痰浊、淤血、毒邪等致病因素代谢正常,形神自安。本文着重从“虚气留滞”理论出发,阐述心脑血管疾病同治的基础,并以益气消滞、解毒通络为治疗原则,以期化繁为简、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同治 虚气留 心脑血管疾病 益气消滞 毒损络脉 解毒通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