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散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宋鹏鹏
郭燕可
+2 位作者
关东升
马鸣
崔应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6-1027,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散(人参、丹参、三七、水蛭、土鳖虫、大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TCMID、ETCM数据库筛选益气通脉散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散(人参、丹参、三七、水蛭、土鳖虫、大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TCMID、ETCM数据库筛选益气通脉散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疾病数据库筛选CIRI疾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在线平台获得上述靶点的交集靶点,即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进行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 1.5.7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术建立CIRI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通脉散低剂量组(0.27 g·kg^(-1))、益气通脉散高剂量组(1.08 g·kg^(-1))、尼莫地平组(30 mg·kg^(-1)),每组10只。造模前3 d开始预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法对MCAO/R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神经元受损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得到益气通脉散的46个有效活性成分,178个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分析出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山柰酚、缬氨酸、尿嘧啶等关键活性成分;TNF、IL-6、STAT3、VEGFA、AKT1、IL-1β、CASP3、TP53、MAPK3、EGFR等核心靶点;潜在作用靶点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涉及cAMP、NF-κ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山柰酚、缬氨酸与TNF、IL-6、STAT3、VEGFA等靶蛋白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脑梗死面积均显著缩小(P<0.01),脑组织缺血坏死区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脑组织缺血区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脑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益气通脉散可能通过通过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发挥抗CIR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脉散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芪龙偏瘫汤联合益气通脉散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友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18期193-193,共1页
目的观察芪龙偏瘫汤+益气通脉散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3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8例采取益气通脉散治疗,研究组69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芪龙偏瘫...
目的观察芪龙偏瘫汤+益气通脉散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3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8例采取益气通脉散治疗,研究组69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芪龙偏瘫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20%较对照组82.35%高(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采取芪龙偏瘫汤+益气通脉散治疗,效果确切,能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龙偏瘫汤
益气通脉散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原文传递
从炎症角度探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
12
3
作者
陈冠廷
崔应麟
+1 位作者
王雪可
丁培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常见病,随着目前人类饮食与生活习惯的改变,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已上升为致死致残率第一的疾病。近些年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损伤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炎症反应...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常见病,随着目前人类饮食与生活习惯的改变,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已上升为致死致残率第一的疾病。近些年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损伤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炎症反应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成果,从炎症反应角度探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
益气通脉散
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散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宋鹏鹏
郭燕可
关东升
马鸣
崔应麟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6-102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3919,8167394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GZY-KJS-2021-017)
+1 种基金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20-21ZY2205,2022ZYZD07)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311123)。
文摘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散(人参、丹参、三七、水蛭、土鳖虫、大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TCMID、ETCM数据库筛选益气通脉散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疾病数据库筛选CIRI疾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在线平台获得上述靶点的交集靶点,即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进行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 1.5.7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术建立CIRI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通脉散低剂量组(0.27 g·kg^(-1))、益气通脉散高剂量组(1.08 g·kg^(-1))、尼莫地平组(30 mg·kg^(-1)),每组10只。造模前3 d开始预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法对MCAO/R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神经元受损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得到益气通脉散的46个有效活性成分,178个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分析出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山柰酚、缬氨酸、尿嘧啶等关键活性成分;TNF、IL-6、STAT3、VEGFA、AKT1、IL-1β、CASP3、TP53、MAPK3、EGFR等核心靶点;潜在作用靶点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涉及cAMP、NF-κ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山柰酚、缬氨酸与TNF、IL-6、STAT3、VEGFA等靶蛋白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脑梗死面积均显著缩小(P<0.01),脑组织缺血坏死区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脑组织缺血区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脑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益气通脉散可能通过通过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发挥抗CIRI的作用。
关键词
益气通脉散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大鼠
Keywords
Yiqi Tongmai Powd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
oxidative stress
apoptosis
rats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857.3 [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芪龙偏瘫汤联合益气通脉散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友谊
机构
河南省温县中医院
出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18期193-193,共1页
文摘
目的观察芪龙偏瘫汤+益气通脉散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37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8例采取益气通脉散治疗,研究组69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芪龙偏瘫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20%较对照组82.35%高(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采取芪龙偏瘫汤+益气通脉散治疗,效果确切,能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关键词
芪龙偏瘫汤
益气通脉散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炎症角度探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
12
3
作者
陈冠廷
崔应麟
王雪可
丁培娜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中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919)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2017ZY1020)。
文摘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常见病,随着目前人类饮食与生活习惯的改变,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已上升为致死致残率第一的疾病。近些年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损伤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炎症反应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成果,从炎症反应角度探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
益气通脉散
综述
Key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inflammation
Yiqi Tongmai Powder(
益气通脉散
)
review
分类号
R277.743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散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宋鹏鹏
郭燕可
关东升
马鸣
崔应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芪龙偏瘫汤联合益气通脉散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赵友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1
原文传递
3
从炎症角度探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
陈冠廷
崔应麟
王雪可
丁培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