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译师益西央生平考
1
作者 夸加先 索南东主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1期86-101,共16页
根据敦煌藏文文献P.T996号写本记载,公元8世纪唐代禅宗高僧曼和尚,即摩诃衍、努南喀宁波禅师,其高徒大译师益西央在唐蕃文化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大译师益西央生平事迹,目前未见到完整的文献记载,只能在川甘青等地区发现的摩... 根据敦煌藏文文献P.T996号写本记载,公元8世纪唐代禅宗高僧曼和尚,即摩诃衍、努南喀宁波禅师,其高徒大译师益西央在唐蕃文化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大译师益西央生平事迹,目前未见到完整的文献记载,只能在川甘青等地区发现的摩崖石刻题记文字考古材料、敦煌文献、后弘期藏文文献《五部遗教》及其他相关资料中探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依据上述文献,考证了大译师益西央曾奉吐蕃赞普之命,率领工匠团队前往广袤的汉藏地界开凿摩崖造像、镌刻佛教经典等,留存了一些历史文化遗迹。还在朵麦阿琼南宗寺即尖扎、贵德等地区广收弟子,组织汉藏比丘僧团,弘扬佛法,并获得空性自在等无上成就。对此伟大生平事迹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堪布巴郭•益西央(མཁན་པོ་པ་གོར་ཡེ་ཤེས་དབྱངས)、比丘大译师益西央(དགེ་སློང་ལོ་ཆེན་ཡེ་ཤེས་དབྱངས)、比丘巴郭•益西央(དགེ་སློང་པ་གོར་ཡེ་ཤེས་དབྱངས)、(益西)央(ཡེ་ཤེས་)དབྱངས།、布•益西央(སྤུག་ཡེ་ཤེས་དབྱངས)等不同名字的写法均为不同版本的同一历史人物,即益西央。益西央出生于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巴郭(པ་གོར)氏家族,生于公元770年,卒于850年,其法体在今黄南尖扎县安琼南宗寺安葬,享年8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译师益西央 生平事迹 汉藏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论藏东吐蕃摩崖造像与吐蕃高僧益西央 被引量:13
2
作者 霍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63-69,共7页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麓相继发现了一批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其中有三处造像地点都明确记载了造像的组织者为吐蕃高僧益西央(ye-shes-dbyang),这是我们理解这批新发现考古材料关键性的线索之一。文章通过对三处造像题记的解读并结合敦煌出...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麓相继发现了一批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其中有三处造像地点都明确记载了造像的组织者为吐蕃高僧益西央(ye-shes-dbyang),这是我们理解这批新发现考古材料关键性的线索之一。文章通过对三处造像题记的解读并结合敦煌出土古藏文文献,探讨吐蕃高僧益西央的生平事迹,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藏东吐蕃摩崖造像产生的时代与宗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考古 摩崖石刻 益西央 吐蕃禅宗 汉藏关系
下载PDF
吐蕃高僧益西央考辨 被引量:10
3
作者 华青道尔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7,共7页
受命于吐蕃王廷,高僧巴廓·益西央率领他的藏、汉团队,在藏东一线摩崖刻石,弘扬佛法、力促唐蕃和平。而在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P.T.996中,记载了另一位高僧布·益西央的传略。本文经过梳理和分析,认为这两住高僧的人生轨迹重合,... 受命于吐蕃王廷,高僧巴廓·益西央率领他的藏、汉团队,在藏东一线摩崖刻石,弘扬佛法、力促唐蕃和平。而在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P.T.996中,记载了另一位高僧布·益西央的传略。本文经过梳理和分析,认为这两住高僧的人生轨迹重合,实为同一人,巴廓·益西央即布·益西央。吐蕃政权分裂后,由于社会动荡、信息闭塞、路途遥远,后人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产生讹误,导致后弘期史籍中将巴廓·益西央误写为布·益西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高僧 益西央 古藏文
下载PDF
美丽芬芳的雪莲花——记全国人大代表益西央宗
4
作者 夏莉娜 《中国民族》 2003年第4期22-22,共1页
雪莲花盛开在高高的雪山上,只因在雪山顶峰她才会如此美丽芳香;雪莲花还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可为人们解除病痛,给人们带来健康。十届全国人大藏族女代表益西央宗就像是一朵美丽芳香的雪莲花。
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 益西央 人物访谈 儿科专家 医务工作者
原文传递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亚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9-27,共9页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玛域″(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即吐蕃时期称作″宗哥″(讼割)的地方,10世纪以后,该地遂成为后弘期下路弘法传承的策源地。吐蕃禅宗的传播与摩诃衍相关,其弟子虚空藏及再传弟子益西央是吐蕃禅宗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禅宗文献 摩诃衍 虚空藏禅师 善知识传承 益西央 宗哥 阿琼南宗
下载PDF
向往拉萨
6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1,共2页
向往拉萨向往拉萨(藏文题名)帕巴拉·格列朗杰题总监制丹增何盛秋黄长君监制杜泰汤正琪王惠玲郑抗美刘祝云王安民总策划诺杰·洛桑嘉措柳耀辉朗杰策划钱滨通嘎编审翟向东马丽华总制片何盛秋制片人金志国张荣芝编剧尕藏才旦蔡... 向往拉萨向往拉萨(藏文题名)帕巴拉·格列朗杰题总监制丹增何盛秋黄长君监制杜泰汤正琪王惠玲郑抗美刘祝云王安民总策划诺杰·洛桑嘉措柳耀辉朗杰策划钱滨通嘎编审翟向东马丽华总制片何盛秋制片人金志国张荣芝编剧尕藏才旦蔡晓冬摄像刘廷纲顾其铭同期录音赵加东杭瑜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西央 格桑 民间舞蹈 卓玛 酥油 藏药 西藏 旅行社 藏北 歌舞厅
下载PDF
别具一格的“仁达摩崖石刻”
7
作者 次旦格列 《西藏艺术研究》 1995年第1期40-40,共1页
在雪域高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绚丽多彩的佛教艺术应运而生。石刻艺术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诸如石雕造像。
关键词 摩崖石刻 石刻艺术 史学价值 佛教艺术 雪域高原 比丘 自然景观 西藏自治区 益西央 静平衡
下载PDF
浅谈玉树文成公主神庙摩崖石刻修建者
8
作者 土丁班角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0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玉树贝纳沟的大日如来等九尊巨幅佛像和普贤行愿经等为吐蕃时期的文物,是吐蕃赞普赤德松赞在位时期由大译师比丘益西央于狗年,依据公元806年吐蕃大译师贝若杂那翻译的普贤行愿经和当时首次翻译成藏文的大日如来本续凿刻而成。
关键词 唐蕃古道 大日如来 比丘益西央
下载PDF
敦煌藏文P.T.996号《大乘无分别修习之道》解读 被引量:10
9
作者 才让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71,共8页
P.T.996号第二部分名为"大乘无分别修习之道",记述了吐蕃禅宗代表人物布·益西央的生平和佛学思想,文章对此予以转录和翻译。文章认为后世史书所记巴·益西央及摩崖石刻上所提到的益西央与P.T.996号第二部分所记系同... P.T.996号第二部分名为"大乘无分别修习之道",记述了吐蕃禅宗代表人物布·益西央的生平和佛学思想,文章对此予以转录和翻译。文章认为后世史书所记巴·益西央及摩崖石刻上所提到的益西央与P.T.996号第二部分所记系同一人,其卒年是850年。益西央被称为禅师,所持佛学思想以禅宗一系为主,益西央的著作《大瑜伽修习之义,从大乘诸甚深经典中摄集的八十八品》主要依据《八十经根据》而写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藏文 禅宗 益西央
原文传递
榆林25窟一佛八菩萨图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粟裕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82,共27页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所开凿的洞窟中,榆林25窟是相对较特殊的一个,窟内南北两壁的观无量寿经变与弥勒经变延续了盛唐洞窟中经变画的构图、风格,而正壁残存的一佛八菩萨图在造像样式上与窟内其他图像则有一定的差别。从正壁残存的主尊、...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所开凿的洞窟中,榆林25窟是相对较特殊的一个,窟内南北两壁的观无量寿经变与弥勒经变延续了盛唐洞窟中经变画的构图、风格,而正壁残存的一佛八菩萨图在造像样式上与窟内其他图像则有一定的差别。从正壁残存的主尊、菩萨名号题记中可以发现,唐代不空译《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能够与之相对应,但是该经对八大菩萨身形的描述与榆林25窟的图像有一定差别。此图像与藏经洞中的部分绢画具有类似的风格特征,其中一部分有藏文题记,表明它们与居住在敦煌的吐蕃信众有密切的关系,而藏经洞中发现的藏文抄写的《八大菩萨曼拏罗经》可以证明此地的吐蕃信众确实信奉这一经典。一佛八菩萨的图像在吐蕃本土拉萨及青海地区屡有发现,其中西藏昌都与青海玉树的两处摩崖石刻由高僧益西央开凿,年代均在九世纪初,这些遗迹说明一佛八菩萨图像在吐蕃本土的流传情况。在这几处图像与榆林25窟的一佛八菩萨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吐蕃流行的八大菩萨图样并不十分固定,但其构图和风格是基本接近的,而榆林25窟所采用的图像可能来源于吐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25窟 一佛八菩萨图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吐蕃益西央
原文传递
唐蕃和平与文化交流的使者——吐蕃僧团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延清(华青道尔杰) 杨本加 《藏学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33-50,241,共19页
作为与唐朝同时兴起的吐蕃政权,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与周边民族和政权,特别是强大的唐王朝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交往,对吐蕃的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八世纪末、九世纪初,吐蕃僧团作为吐... 作为与唐朝同时兴起的吐蕃政权,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与周边民族和政权,特别是强大的唐王朝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交往,对吐蕃的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八世纪末、九世纪初,吐蕃僧团作为吐蕃政权中的新兴势力,登上历史舞台,活跃在丝绸之路上,担负起了唐蕃和盟和文化交流的角色,也为引进域外文明和先进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吐蕃僧团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促成了唐蕃长庆会盟,树立了唐蕃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丰碑。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宗教圣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大批的吐蕃僧侣;他们远赴敦煌,将中原及世界先进文化和文明成果翻译成藏文,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吐蕃本土,使封闭的青藏高原,紧跟世界文明的节拍。他们不愧是唐蕃和平和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曾是青藏高原走向文明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时期 佛教势力 益西央 八大菩萨 大日如来 般若波罗蜜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青海玉树贝沟大日如来佛堂佛教石刻调查简报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长虹 张延清 +6 位作者 任晓燕 霍巍 李永宪 卢素文(摄) 张长虹(摄) 郭巍(图) 李飞(图) 《藏学学刊》 2019年第1期1-68,376,共69页
2013年7-8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调查组,对青海玉树大日如来佛堂的石刻造像和题记进行了全面调查。此处共发现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共计九尊高浮雕造像,在其左侧的崖面,发现... 2013年7-8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调查组,对青海玉树大日如来佛堂的石刻造像和题记进行了全面调查。此处共发现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共计九尊高浮雕造像,在其左侧的崖面,发现有23行古藏文题记,内容为《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赞》,此处还提到了"狗年"、"赞普赤德松赞"等历史人物和年代信息以及刻像目的与功能;在九尊造像的右侧崖面依次刻写有梵文、汉文和藏文的古题记,目前可辨汉文的为《般若心经》。该处造像和题记年代为公元806年,是吐蕃时期重要的佛教考古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卢遮那佛 石刻造像 吐蕃时期 摩崖造像 高浮雕 石刻题记 益西央 大日如来佛 八大菩萨 卢舍那 佛教石刻 青海玉树
原文传递
关于仁达吐蕃摩崖石刻的几个问题——仁达吐蕃摩崖石刻实地考察心得 被引量:18
13
作者 巴桑旺堆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65,共16页
察雅仁达摩崖石刻的相关研究是藏学界30年来持久关注的一个话题,主要问题涉及造像艺术特点、石刻录文的订正和题记解读、人物和地名考证、历史人物益西央身份认证等。文章通过作者于2016年9月的一次仁达摩崖石刻实地考察,对以上问题提... 察雅仁达摩崖石刻的相关研究是藏学界30年来持久关注的一个话题,主要问题涉及造像艺术特点、石刻录文的订正和题记解读、人物和地名考证、历史人物益西央身份认证等。文章通过作者于2016年9月的一次仁达摩崖石刻实地考察,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心得,目的在于为仁达摩崖石刻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达摩崖石刻 丹玛 巴廓·益西央 唐蕃古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