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次表层盐度的变化及其与北赤道流分叉点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龙奇 许东峰 +2 位作者 徐鸣泉 王俊 师鹏飞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4,共10页
吕宋海峡是南海与外界水交换的重要通道,黑潮作为北太平洋最强的1支西边界流,在经过吕宋海峡时会对南海北部的环流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用1991-2011年期间CTD断面实测资料和高度计资料,提取23.0~25.5 kg/m3等密度面之间的盐度极大值... 吕宋海峡是南海与外界水交换的重要通道,黑潮作为北太平洋最强的1支西边界流,在经过吕宋海峡时会对南海北部的环流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用1991-2011年期间CTD断面实测资料和高度计资料,提取23.0~25.5 kg/m3等密度面之间的盐度极大值,研究了南海北部不同年月盐度极大值变化、黑潮入侵方式与强弱,以及盐度极大值变化与北赤道流分叉点南北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黑潮入侵南海方式多样,既有分支形式,也有弯曲、流套形式.(2)不同年月间,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存在较大差别,120°E 断面的次表层盐度极大值的变动可超过0.3.(3)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的南北变动对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具有重要影响: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偏北,黑潮入侵南海较强;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偏南,则黑潮入侵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黑潮 盐度极大值 北赤道流分叉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