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北部次表层盐度的变化及其与北赤道流分叉点的关系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龙奇
许东峰
+2 位作者
徐鸣泉
王俊
师鹏飞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4,共10页
吕宋海峡是南海与外界水交换的重要通道,黑潮作为北太平洋最强的1支西边界流,在经过吕宋海峡时会对南海北部的环流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用1991-2011年期间CTD断面实测资料和高度计资料,提取23.0~25.5 kg/m3等密度面之间的盐度极大值...
吕宋海峡是南海与外界水交换的重要通道,黑潮作为北太平洋最强的1支西边界流,在经过吕宋海峡时会对南海北部的环流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用1991-2011年期间CTD断面实测资料和高度计资料,提取23.0~25.5 kg/m3等密度面之间的盐度极大值,研究了南海北部不同年月盐度极大值变化、黑潮入侵方式与强弱,以及盐度极大值变化与北赤道流分叉点南北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黑潮入侵南海方式多样,既有分支形式,也有弯曲、流套形式.(2)不同年月间,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存在较大差别,120°E 断面的次表层盐度极大值的变动可超过0.3.(3)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的南北变动对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具有重要影响: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偏北,黑潮入侵南海较强;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偏南,则黑潮入侵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黑潮
盐度极大值
北赤道流分叉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次表层盐度的变化及其与北赤道流分叉点的关系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龙奇
许东峰
徐鸣泉
王俊
师鹏飞
机构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
出处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4,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资助(2011CB403503
2014CB441501)
+3 种基金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项目资助(908-ZC-I-13
908-ZC-Ⅱ-05)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JT1206
JG1211)
文摘
吕宋海峡是南海与外界水交换的重要通道,黑潮作为北太平洋最强的1支西边界流,在经过吕宋海峡时会对南海北部的环流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用1991-2011年期间CTD断面实测资料和高度计资料,提取23.0~25.5 kg/m3等密度面之间的盐度极大值,研究了南海北部不同年月盐度极大值变化、黑潮入侵方式与强弱,以及盐度极大值变化与北赤道流分叉点南北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黑潮入侵南海方式多样,既有分支形式,也有弯曲、流套形式.(2)不同年月间,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存在较大差别,120°E 断面的次表层盐度极大值的变动可超过0.3.(3)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的南北变动对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具有重要影响: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偏北,黑潮入侵南海较强;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偏南,则黑潮入侵相对较弱.
关键词
南海
黑潮
盐度极大值
北赤道流分叉点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Kuroshio
salinity-maximum
the bifurcation of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分类号
P731.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北部次表层盐度的变化及其与北赤道流分叉点的关系
杨龙奇
许东峰
徐鸣泉
王俊
师鹏飞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