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藏东北盐粮交换研究——基于茶卡、扎沙的田野调查
- 1
-
-
作者
坚赞才旦
-
机构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12,共9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澜沧江源头传统制盐技艺与盐村保护研究”(19YJA85005)
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澜沧江源头传统制盐村落的保护和利用”(YWHZ18-01)。
-
文摘
青川藏交界区的盐粮交换代表着三地的经济互补关系,即牧区有盐,农区有粮,半农半牧区有驮队,经济利益使三方走向合作,拉开盐粮交换的序幕。1960年至1990年交换最为活跃,之后逐渐萎缩,2000年日益减少,直至完全消失。综述前期对盐粮交换的研究,补充解释了其中的某些问题,在茶卡村与扎沙村的田野作业基础上揭示盐粮交换的伴生条件,以驮队穿梭于农牧区为伏线,展现不同区域的联系,并以地域比较和跨文化比较凸显盐粮交换的特点,说明交通改良、技术提升对传统盐粮交换的终结作用。
-
关键词
盐粮交换
经济互补
牦牛驮队
青川藏交界区
-
Keywords
exchange between salt and grain
economic complementarily
yak pack team
borderland area of Qing-Chuan-Tibet
-
分类号
F127.8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西藏盐粮交换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乔阳
-
机构
武警工程大学
-
出处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
文摘
青藏高原自古产盐,藏盐大体可以分为主产于澜沧江两岸盐井县的井盐、主产于藏北羌塘高原为主的池盐以及后藏乌兰达布逊山的岩盐三种。西藏的资源分布不均,农牧区之间的生产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历史上藏民通过盐粮交换这一贸易途径,实现了农区和牧区之间的产品调剂互通。本文通过对盐粮交换的地点、路线、数量和比价进行研究,分析西藏盐粮交换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
西藏
盐
盐粮交换
-
分类号
D67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曾与“丝绸之路”齐名的食盐之路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涛
-
出处
《中国盐业》
2017年第18期64-67,共4页
-
文摘
7世纪上半叶,唐朝的强盛重新让'丝绸之路'焕发活力,而统一雪域高原的吐蕃则打通了'食盐之路'。因为地处南亚、中亚和青藏高原之间,西藏阿里成为'食盐之路'的枢纽。相比备受追捧的'丝绸之路',曾是青藏高原交通要道的'食盐之路',还不为公众所熟知。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打加错
西藏阿里
拉达克地区
盐粮交换
革吉县
日喀则市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