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监管变革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波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共9页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交易的集中化、投机化和去监管化却蕴积出市场风险,并在次贷危机中集中爆发。汲取危机教训,美国Dodd-Frank法案和国际掉期协会ISDA制定的大/小爆炸协议代表着市场监...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交易的集中化、投机化和去监管化却蕴积出市场风险,并在次贷危机中集中爆发。汲取危机教训,美国Dodd-Frank法案和国际掉期协会ISDA制定的大/小爆炸协议代表着市场监管的初步建立。有鉴于此,在我国现行的CRM场内交易机制下,要进一步对交易主体资格、交易信息披露、履约争议解决、市场稳定性影响等事项构建严格的持续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保护 全面市场风险 监管纵容
原文传递
美国大公司欺诈丑闻为何接连不断 被引量:1
2
作者 倪淑慧 胡海峰 《投资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从2002年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到2016年富国银行账户欺诈丑闻,美国大公司欺诈丑闻接连不断。研究21世纪以来美国主要大公司欺诈丑闻后,本文发现制度的缺陷,包括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让欺诈行为有漏洞可寻;但制度内... 从2002年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到2016年富国银行账户欺诈丑闻,美国大公司欺诈丑闻接连不断。研究21世纪以来美国主要大公司欺诈丑闻后,本文发现制度的缺陷,包括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让欺诈行为有漏洞可寻;但制度内在的诱导机制,包括监管部门执法不力,特别是华尔街"利润至上"价值观渗透至普通投资者,使得大公司欺诈丑闻不再是一个偶发现象,而成为美国当前制度下的常态;最后给出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欺诈 高管薪酬 监管纵容 华尔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