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盖尔·琼斯的布鲁斯小说
1
作者 曾艳钰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8年第1期158-171,共14页
盖尔·琼斯的小说大胆探讨美国黑人文化中的暴力、性欲和疯狂等主题,被称为从女性主义视角描写性暴力和种族主义的先驱作家。她大量运用美国黑人方言,以布鲁斯作为叙述方式。她的《考瑞基多拉》和《爱娃的男人》呈现出明显的布鲁斯... 盖尔·琼斯的小说大胆探讨美国黑人文化中的暴力、性欲和疯狂等主题,被称为从女性主义视角描写性暴力和种族主义的先驱作家。她大量运用美国黑人方言,以布鲁斯作为叙述方式。她的《考瑞基多拉》和《爱娃的男人》呈现出明显的布鲁斯小说的特征。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小说的布鲁斯叙述方式,探讨琼斯通过布鲁斯叙述所表达出的美国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压迫,以及布鲁斯叙述的作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尔·琼斯 布鲁斯小说 《考瑞基多拉》 《爱娃的男人》
下载PDF
“光线写作”——论澳大利亚女作家盖尔·琼斯的小说《六十盏灯》
2
作者 张颖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盖尔·琼斯的小说《六十盏灯》采用了"光线写作"的手法,从照相、光线和污点三个方面,描写了露西·斯传奇追求精神自由、事业独立、性别认同的短暂人生。小说不仅批判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压迫、父权社会对女性的伤害,... 盖尔·琼斯的小说《六十盏灯》采用了"光线写作"的手法,从照相、光线和污点三个方面,描写了露西·斯传奇追求精神自由、事业独立、性别认同的短暂人生。小说不仅批判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压迫、父权社会对女性的伤害,而且展露了女性的内在力量,从不同方面揭示了生活的非完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尔·琼斯 光线写作 照—相 污点
下载PDF
盖尔·琼斯《抱歉》中的后现代“小叙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腊宝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澳大利亚女作家盖尔·琼斯的《抱歉》一出版便以其显著的主题与风格引发了争议。有些批评家认为,它是一部反映澳大利亚民族寓言的宏大叙事小说。本文认为《抱歉》中虽确有政治话语因素,但它呈现的更是一种后现代"小叙事"... 澳大利亚女作家盖尔·琼斯的《抱歉》一出版便以其显著的主题与风格引发了争议。有些批评家认为,它是一部反映澳大利亚民族寓言的宏大叙事小说。本文认为《抱歉》中虽确有政治话语因素,但它呈现的更是一种后现代"小叙事",因为它首先立足于白人视角,讲述一个白人女童的家庭恐惧故事;其次,该作品基于澳大利亚本土知识,呈现一种柔弱和妥协的反殖民话语;第三,它以一种"诗意迂回"的方式,书写他者的伤痛。作为"小叙事",《抱歉》具有后现代小说的对抗性特征,它从个体经验出发,努力探求在理解"他者"的基础上与人交流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尔·琼斯 《抱歉》 后现代 小叙事 个性化叙事 对抗性写作
原文传递
走出无声的创伤——解读盖尔·琼斯的小说《伊娃的男人》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婵妮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第8期90-91,共2页
《伊娃的男人》是美国当代重要的黑人女作家盖尔·琼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文化创伤视角出发,通过对以女主人公伊娃为代表的黑人女性的创伤经历的分析和解读,认为性虐待、性侵犯作为性别歧视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被视为黑人女性这一承... 《伊娃的男人》是美国当代重要的黑人女作家盖尔·琼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文化创伤视角出发,通过对以女主人公伊娃为代表的黑人女性的创伤经历的分析和解读,认为性虐待、性侵犯作为性别歧视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被视为黑人女性这一承载群体的文化创伤,而黑人女性的被迫沉默迫使她们言语缺失,将身体演绎成言说性别歧视的场所。诉说和倾听作为"体验创伤"的形式之一有助于黑人女性走出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尔·琼斯 伊娃 创伤 文化创伤 走出创伤
原文传递
流动的身份——论盖尔·琼斯《六十盏灯》中的家、旅行与跨文化去\来
5
作者 张成成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六十盏灯》是当代澳大利亚小说家盖尔·琼斯"跨国写作"的鲜明代表之一,以凸显人物身份的流动性表达家、旅行与"跨文化去\来"的主题。露西流动的"家"使其身份的差异性显现,海上旅行使她寻求身份的... 《六十盏灯》是当代澳大利亚小说家盖尔·琼斯"跨国写作"的鲜明代表之一,以凸显人物身份的流动性表达家、旅行与"跨文化去\来"的主题。露西流动的"家"使其身份的差异性显现,海上旅行使她寻求身份的同一性。露西始终进行"跨文化去\来"的交往实践,寻求"接触地带",展演"矛盾主体立场话语"、"关联性话语"及"情境性话语"的叙事。作为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人物,露西的身份超越了空间和时间,文化身份建构的矛盾和焦虑不断被消解,终成"环球行者"和"未来之女"的独特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尔·琼斯 《六十盏灯》 旅行 “跨文化去\来” 身份 流动性
原文传递
论澳大利亚和解小说的叙事伦理——以《抱歉》为例
6
作者 詹春娟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澳大利亚和解运动的兴起,带动了和解小说书写和批评。其中,白人和解小说因为特殊种族背景和创作手法而受到格外关注,这类小说聚焦土著“他者”和种族矛盾,积极介入民族政治叙述,但是在写作立场和批判力度上往往并不鲜明。本文认为这种... 澳大利亚和解运动的兴起,带动了和解小说书写和批评。其中,白人和解小说因为特殊种族背景和创作手法而受到格外关注,这类小说聚焦土著“他者”和种族矛盾,积极介入民族政治叙述,但是在写作立场和批判力度上往往并不鲜明。本文认为这种模糊书写是应对当下复杂种族问题的一种伦理策略,因为如何书写历史、如何叙述殖民暴行与叙述者的伦理意识、伦理身份及伦理选择有重要关系。本文以盖尔·琼斯的《抱歉》为例,重点探讨小说中故事层面的伦理意识和伦理困境,叙事层面的伦理构建,以及叙事背后的伦理选择及和解思想,并指出只有澳大利亚现代社会真正摆脱伦理困境约束,直面白人祖先犯下的过错,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尔·琼斯 《抱歉》 和解小说 伦理困境
原文传递
澳大利亚文学与中国读者
7
作者 张剑 《澳大利亚研究》 2018年第2期203-215,共13页
2018年1月,翻译家李尧教授的《澳大利亚文学经典译文集》(10卷)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在澳大利亚的大学和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年4月,西悉尼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为这套丛书举行了发布会,邀请了李尧本人、澳大利亚作家尼古拉斯·... 2018年1月,翻译家李尧教授的《澳大利亚文学经典译文集》(10卷)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在澳大利亚的大学和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年4月,西悉尼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为这套丛书举行了发布会,邀请了李尧本人、澳大利亚作家尼古拉斯·周思(Nick Jose)、西悉尼大学教授盖尔·琼斯(Gail Jones)、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剑和李建军共同举行了一次"中澳文学对话会"。对话会聚焦李尧教授翻译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品,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澳大利亚文学的本质、内容、风格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文学 李建军 北京外国语大学 青岛出版社 盖尔·琼斯 文学对话 李尧 尼古拉斯·周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