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上地壳速度分布与基底、盖层构造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熊绍柏 刘宏兵 +3 位作者 王有学 尹周勋 滕吉文 胡鸿翔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4-791,共8页
对华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几条宽角地震剖面进行了研究 ,利用初动到时资料拟合剖面地带地壳上部详细的速度分布 ,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资料对地壳基底和沉积盖层的构造进行了综合解释 .结果表明 ,浙 -闽 -粤东部地区在地壳基底上分布... 对华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几条宽角地震剖面进行了研究 ,利用初动到时资料拟合剖面地带地壳上部详细的速度分布 ,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资料对地壳基底和沉积盖层的构造进行了综合解释 .结果表明 ,浙 -闽 -粤东部地区在地壳基底上分布一系列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 ,火山岩盖层厚度变化为 1 0 0 0— 40 0 0m .浙西—皖南以及湘 -赣地区地壳基底起伏较大 ,盖层主要为古生界 ,并发育许多受基底形态与边界断裂控制的小型中生代白垩纪盆地 .华南西部的楚雄盆地为一构造复杂的深坳陷 ,其中侏罗—白垩系的厚度超过 1 0km ,并被分割为东部斜坡和西部坳陷两个单元 ,而西部坳陷又被一中央隆起分割为东、西两个更次级的凹陷 .区内一些主要的断裂构造在速度等值线图上均有明显的反映 ,如东部的江绍断裂、莲花山断裂和吴川—四会断裂以及西部的程海断裂和绿汁江断裂都是重要的构造分界 ,此外众多的基底断裂多是盆地与隆起的边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宽角地震剖面 上地壳速度分布 基底起伏 盖层构造 断裂构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构造裂缝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党犇 赵虹 +2 位作者 付金华 周立发 张义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6,共3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露头区和探井岩心裂缝或节理的大量观测,以及对部分裂缝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沉积盖层中构造裂缝较为发育。按产状将其分为直立或陡倾裂缝、倾斜裂缝、水平裂缝3种类型,但不同层系皆以直立或陡倾裂缝为主,且...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露头区和探井岩心裂缝或节理的大量观测,以及对部分裂缝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沉积盖层中构造裂缝较为发育。按产状将其分为直立或陡倾裂缝、倾斜裂缝、水平裂缝3种类型,但不同层系皆以直立或陡倾裂缝为主,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裂缝系统。裂缝常成对出现,组成平面X型共轭剪节理系,其中一组常具压剪性质,而另一组多具张剪性质。先期区域性水平挤压作用和后期区域性不对称水平剪切(或力偶)作用是其形成的力学条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与滨太平洋构造动力体系的强弱交替联合作用。沉积盖层构造裂缝研究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聚集及其低孔低渗-特低渗油气层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盖层构造 裂缝特征 陡倾裂缝 倾斜裂缝 水平裂缝 油气聚集 低渗油气层
下载PDF
塔北隆起—库车坳陷区中新生代基底-盖层构造变形机理 被引量:7
3
作者 曲国胜 张宁 +2 位作者 刘洁 李亦纲 李岩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获取了塔北隆起—库车坳陷区现今及不同时期基底构造格局,为基底构造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研究表明,三叠纪—古近纪,塔里木盆地北部块体的基底构造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基底-盖层构造变形不明显;新近纪,克拉苏背斜带...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获取了塔北隆起—库车坳陷区现今及不同时期基底构造格局,为基底构造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研究表明,三叠纪—古近纪,塔里木盆地北部块体的基底构造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基底-盖层构造变形不明显;新近纪,克拉苏背斜带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基底明显向天山倾斜,库车基底俯冲变形导致基底转折带逐渐向南迁移,库车前陆盆地形成;第四纪时期,库车-拜城盆地的基底整体向天山下倾斜,基底构造的强转折带迁移到塔北隆起带;新近纪以来库车坳陷的基底转折期与塔北隆起盖层的负反转构造形成期在时间上一致,在空间上,库车坳陷的基底在强烈沉降俯冲的同时,相邻塔北隆起的基底相对隆起,形成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前隆;库车前陆冲断带的形成是在库车基底斜坡上伴随天山的推覆而形成的;塔北隆起为库车前陆盆地的前隆,基底俯冲变形及其转折带迁移导致塔北隆起盖层负反转构造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库车坳陷区 基底-盖层构造 中新生代 基底转折带及俯冲
下载PDF
Y字型基底碰撞对盖层构造的影响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子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橡皮泥和松散的细沙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盆地的基底和盖层,在挤压应力条件下,模拟基底的Y字型碰撞对盖层构造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基底“Y”字型碰撞初期,盖层出现基本对称的背冲构造,影响范围取决于基底的产状和盖层... 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橡皮泥和松散的细沙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盆地的基底和盖层,在挤压应力条件下,模拟基底的Y字型碰撞对盖层构造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基底“Y”字型碰撞初期,盖层出现基本对称的背冲构造,影响范围取决于基底的产状和盖层的厚度。②碰撞后期,盖层变形因基底变形的不同而不具对称性。③一侧基底的变形制约另一侧基底构造的发育,即使岩石力学性质相似的基底变形样式也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字型 基底碰撞 盖层构造 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嵩箕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对盖层构造和煤层变化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志斌 《河南地质》 1989年第2期8-14,共7页
本区中新生代至少经历了三期构造应力场作用,印支期为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燕山早-中期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应力扬,燕山晚期—喜山早期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这三期应力场控制了盖层构造的形成与发展,改造了晚古生代煤层的赋存状... 本区中新生代至少经历了三期构造应力场作用,印支期为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燕山早-中期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应力扬,燕山晚期—喜山早期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这三期应力场控制了盖层构造的形成与发展,改造了晚古生代煤层的赋存状况,使之在北西向向斜中形成北西展布的厚、薄煤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构造应力场 盖层构造 煤层
下载PDF
涟源含煤区基底构造对盖层构造的控制作用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淑林 黎光明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18-20,36,共4页
涟源含煤区(简称本区)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基底断裂构造,该基底断裂构造将本区分割成若干微断块,本区盖层构造受基底构造控制明显,不同的盖层构造样式,与由基底断裂所固限的特殊微断块相对应。
关键词 基底断裂构造 盖层构造 微断块
下载PDF
北京西山的盖层构造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士德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1年第3期13-30,93-94,共20页
本文是根据北京西山盖层中不同部位的各种构造形迹的形态调查及其应力状态的分析,结合岩浆活动、沉积建造,并与物探资料的分析作了对比,论证了北京西山盖层中的主要褶皱和断层,并非直接由侧向水平挤压所形成,而是起因于中生代后期的大... 本文是根据北京西山盖层中不同部位的各种构造形迹的形态调查及其应力状态的分析,结合岩浆活动、沉积建造,并与物探资料的分析作了对比,论证了北京西山盖层中的主要褶皱和断层,并非直接由侧向水平挤压所形成,而是起因于中生代后期的大规模酸性和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所产生的顶托作用和侧向挤压作用而形成。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盖层中构造与矿产的关系,并以板块构造的观点,对本区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背景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构造 北京西山 岩浆侵入活动 震旦系 短轴背斜 侧向挤压 中酸性 地台 中侏罗统 沉积建造
下载PDF
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继钧 伊海生 林金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共10页
羌塘盆地为一大型沉积盆地 ,基底为双层结构 ,基底构造具两坳夹一隆及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第三系组成 ,盖层中褶皱、断裂发育 ,具分带性 ,主变形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盆地经历长期演化 ,早期为拉张型盆地、晚期为挤压... 羌塘盆地为一大型沉积盆地 ,基底为双层结构 ,基底构造具两坳夹一隆及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第三系组成 ,盖层中褶皱、断裂发育 ,具分带性 ,主变形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盆地经历长期演化 ,早期为拉张型盆地、晚期为挤压型盆地。盆地生油条件良好 ,具多种构造圈闭和良好盖层 ,构造圈闭形成时间与烃源岩排烃时间基本同步 ,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 盖层构造 成藏条件 油气田 羌塘盆地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主要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9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1 位作者 漆家福 卢华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本文简要总结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的主要进展。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理论特别是板块构造理论,对于指导盆地构造研究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揭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上地幔结构、地壳结构、基底结构及其与盖层构造的关... 本文简要总结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的主要进展。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理论特别是板块构造理论,对于指导盆地构造研究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揭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上地幔结构、地壳结构、基底结构及其与盖层构造的关系。中国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十分复杂,伸展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克拉通盆地和叠合盆地具有各自独特的地球动力学系统。构造样式分析是盆地构造分析的重要方面,直接与寻找油气圈闭有关,可以划分出伸展构造、挤压构造、走滑构造、反转构造和潜山-披覆构造等。断裂和不整合是盆地中的重要构造要素,控制着油气运聚成藏。叠合盆地多期成盆、多期改造造成的复杂构造图像,是中国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色之一。展望21世纪中国油气盆地构造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叠合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分析;盆-山耦合过程和深部-浅部耦合过程分析;盆地三维构造精细描述和盆地模拟技术;盐构造和天然气构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幔结构 地壳结构 基底结构 盖层构造 油气圈闭 油气运聚成藏 含油气盆地 构造分析 中国
下载PDF
太古宙与现代的巨大差异:太古宙可能有板块构造吗?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旗 焦守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03-1409,共7页
太古宙出露的岩石(如TTG、科马提岩、绿岩带)大多与现代不同,故“将今论古”的思想不适合推演到太古宙,也不能把太古宙TTG对比为现今的埃达克岩。TTG与俯冲无关,也不是地壳加厚形成的,而可能是在停滞盖层构造背景下初始地壳内富钠玄武... 太古宙出露的岩石(如TTG、科马提岩、绿岩带)大多与现代不同,故“将今论古”的思想不适合推演到太古宙,也不能把太古宙TTG对比为现今的埃达克岩。TTG与俯冲无关,也不是地壳加厚形成的,而可能是在停滞盖层构造背景下初始地壳内富钠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地球演化是一个不断散热的过程,太古宙属于热球阶段,元古宙以后可能才进入冷球阶段。因此,太古宙可能主要表现为停滞盖层构造,元古宙以后可能才出现板块构造。板块热俯冲的可能性很小,只有当岩石圈足够冷且具有一定的刚性和浮力时,板块才可能俯冲;而查明板块构造的地质记录(如蛇绿岩、蓝片岩、混杂堆积、深海沉积等)才能知道板块构造启动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宙 TTG 板块构造 停滞盖层构造 “将今论古”思想
下载PDF
早期地球的热管构造:来自木卫一的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章清文 刘耘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53-3870,共18页
构造体制极大地制约着地球和其他太阳系类地天体(类地行星、岩石质卫星和小行星等)的地表散热、内部温度和物质演化。现有的少量地质记录表明,地球在板块构造启动之前就存在非常活跃的"前板块构造"运动并可能对其早期壳幔分... 构造体制极大地制约着地球和其他太阳系类地天体(类地行星、岩石质卫星和小行星等)的地表散热、内部温度和物质演化。现有的少量地质记录表明,地球在板块构造启动之前就存在非常活跃的"前板块构造"运动并可能对其早期壳幔分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些构造体制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规模和速率可能是后续的板块运动无法比拟的。但受限于早期地质记录的稀缺以及研究手段不成熟等因素,对前板块构造运动的研究一直被学界所忽视,人们对其的认识主要局限于停滞盖层(stagnant-lid tectonics)等。长期以来的空间探测和地基观测表明,木星系统的木卫一存在大规模的火山活动,随之形成了极高的地表热流和地表更新速率以及活跃的造山作用。这些观测事实不同寻常,颠覆了人们对类地天体构造演化模式的一些固有认识,需要新的构造模式——"热管构造"(heat-pipe tectonics)予以解释,其涵义为:类似木卫一上的大规模火山作用可使类地天体的软流圈-岩石圈-地表之间发生快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该循环以岩浆的形成-上升-喷发-冷却和沉降-折返为主要形式,可将天体内部的热散快速散发到外太空。上述过程涉及类地天体内、外部之间物质的大规模、快速迁移和相变,其导热原理与热管相同,因而被称为"热管构造",其散热效率远高于现今大多数类地天体单纯依赖岩石圈进行内外热传导的停滞盖层构造,以及地球上以板块的形成和俯冲过程主导内部散热的板块构造体制。尽管早期地球与木卫一在内生热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的内部温度和内生热率较高,导致其岩浆作用总体均较为活跃,这些关键动力学特征的相似性暗示其构造体制可能类似。因此,研究木卫一的热管构造体制对揭示地球的前板块构造的性质和演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综述了近40年来人类对木卫一的主要探测成果,论述了热管构造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总结了该构造体制的特征和发生条件,讨论了早期地球发生热管构造的可能性。早期地球可能经历了热管构造阶段,期间地球通过大规模火山作用散发了内部热量、促进了壳幔分异,并在地球内生热作用减弱、热管构造不能继续维持时被板块构造等取代。由于热管构造的垂向物质循环较为强烈,不利于保留TTG等低密度的壳幔分异产物,我们依据TTG大规模形成的时间上限推测:地球发生热管构造时间可能限于冥古宙-始太古代时期(约38亿年以前)。由于前板块构造时期地球自身的地质记录十分有限,对其热管构造体制的性质和确切的形成条件等很大程度上需要从木卫一获得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效应 热管构造 停滞盖层构造 前板块构造 早期地球 早期地球动力学 木卫一
下载PDF
塔北隆起古生代构造样式和构造反演 被引量:27
12
作者 程海艳 李江海 赵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4-321,共8页
塔北隆起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含油气区,笔者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平衡剖面技术对塔北隆起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塔北隆起构造变形存在明显的构造差异,西部英买力地区主要发育盖层滑脱式逆冲断层褶皱和"y"型压扭断层,而... 塔北隆起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含油气区,笔者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平衡剖面技术对塔北隆起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塔北隆起构造变形存在明显的构造差异,西部英买力地区主要发育盖层滑脱式逆冲断层褶皱和"y"型压扭断层,而其东部主要发育基底卷入式逆断层及断层传播褶皱和反冲断层构造。造成塔北隆起东、西构造样式差异的机理主要有两点:一是东部地区对震旦纪—早奥陶世正断层在后期挤压作用下反转,二是英买力地区中寒武统盐层的发育。塔北隆起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塔北隆起东部震旦纪—早奥陶世发育大型正断层构造,而英买力地区为稳定碳酸盐岩台地;晚奥陶世至泥盆纪,塔北隆起东部牙哈断层发生反转,轮台凸起隆升,而英买力地区位于隆起的斜坡部位;石炭纪至二叠纪,塔北隆起东部大规模抬升,剥蚀严重,出露变质基底,英买力地区接受强烈的变形作用,主要发育盖层滑脱式逆断层和褶皱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 构造差异 构造演化 盖层滑脱构造 基底卷入构造
下载PDF
湘中地区基底断裂及其对盖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云武 徐志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09期50-58,共9页
关键词 基底 断裂 沉积盖层 盖层构造 湘中
下载PDF
大红山铁铜矿区构造体系及矿体空间展布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巍 陈珲 《吉林地质》 2012年第2期38-41,共4页
大红山铁铜矿区位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南岭纬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东西向构造是研究区内最基本的构造形式,控制着"大红山式"铁铜矿的分布。本文通过研究各个构造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来分析构造体系与矿体的空间展布关系。
关键词 大红山铁铜矿 基底构造 盖层构造 构造体系
下载PDF
新疆五宫煤矿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先超 《山东国土资源》 2015年第6期16-19,23,共5页
为认识构造对五宫煤矿瓦斯赋存的控制,分析了瓦斯地质演化特征,探讨了构造样式及组合对瓦斯赋存的控制。研究表明,煤系沉积后发生两次生气作用,生成了较多瓦斯。断层以逆断层为主,封闭性较好;煤层受断层影响而发生结构变形,可吸附更多... 为认识构造对五宫煤矿瓦斯赋存的控制,分析了瓦斯地质演化特征,探讨了构造样式及组合对瓦斯赋存的控制。研究表明,煤系沉积后发生两次生气作用,生成了较多瓦斯。断层以逆断层为主,封闭性较好;煤层受断层影响而发生结构变形,可吸附更多瓦斯。断层使矿井处于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中,阻碍了瓦斯的逸散。褶皱受断层切割多呈单斜构造,瓦斯顺层向上逸散受断层封堵。研究区构造封盖层组合类型为褶皱-逆断层类型,盖层透气性较差,有利于瓦斯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含气性 断层 褶皱 构造盖层类型 五宫煤矿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超压气藏盖层封盖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洋 裴健翔 刘亿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6年第4期397-405,共9页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高温超压盆地,盖层能否及如何有效封闭该盆地内中深层高温超压气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为此,以该盆地东方区为例,通过气田实际资料及理论分析盖层的宏观地质特征及微观封闭能力。研究表明:该区高温超压气...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高温超压盆地,盖层能否及如何有效封闭该盆地内中深层高温超压气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为此,以该盆地东方区为例,通过气田实际资料及理论分析盖层的宏观地质特征及微观封闭能力。研究表明:该区高温超压气藏盖层的封盖机制包括低构造倾角、厚层泥岩封闭、浅海泥岩盖层中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频繁互层、超压间接封闭、高温超压引起的高突破压力与排替压力比值;其中前3者是决定该区高温超压气藏盖层对天然气封闭能力的主导因素和先决条件,后两者则是中深层浅海相泥质碎屑岩盖层具备优质封盖条件的基础。进而对比剖析了DF-A、DF-B超压气田及DF-C含气构造等典型实例,认为:DF-B气田气体充满度高的原因在于上述五个要素的最优配置;而高构造倾角的岩性气藏储层能量相对较高,对盖层封闭能力的要求高,在其他盖层条件相似甚至更差的情况下,气藏遭到破坏的风险大,这也是DF-C含气构造尚未取得商业性突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浅海泥岩盖层封盖机制宏观地质特征微观封闭能力低构造倾角
下载PDF
黄沙坪铅锌矿区域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韬 卢友月 杨雍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3期108-109,共2页
论述了黄沙坪地区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特征,并介绍了黄沙坪铅锌矿地质特征,鉴于此提出了该区开展地质找矿的几点建议,从而为该区的下一步地质找矿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铅锌矿 地质特征 基底构造 盖层构造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断裂系统与陆内拉分断陷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立青 李三忠 +5 位作者 索艳慧 郭伶俐 曹现志 王鹏程 周立宏 楼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9-502,共14页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是在中生代构造基础上形成的新生代构造单元,是我国最具勘探价值的大型富油气凹陷。前人对大歧口凹陷盆地结构、断裂构造、演化特征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凹陷内主要断裂的分段活动特征、构造迁移,...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是在中生代构造基础上形成的新生代构造单元,是我国最具勘探价值的大型富油气凹陷。前人对大歧口凹陷盆地结构、断裂构造、演化特征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凹陷内主要断裂的分段活动特征、构造迁移,以及新生代基底走滑-盖层伸展构造体系的深浅部耦合关系并未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凹陷内断裂活动特征、构造成因机制、断裂拓展演化规律详细的构造分析。本文在精细解释、深入分析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构造研究。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充填格局主控断裂为东西走向,近南北向的沿岸变换带是主变换带;新生代的构造体系受北东向右行基底走滑断裂和东西向的盖层伸展构造的双重控制,并形成三级断阶带。基底-盖层断裂的耦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盖层中形成强制性褶皱传递基底走滑,二是在盖层中形成一系列雁列式正断层。欧亚板块下的地幔物质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两大构造系统的共同作用下,自南向北迁移并上涌,导致歧口凹陷主要断裂的规模、活动期以及断裂活动由南西向北东迁移、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歧口凹陷 基底走滑-盖层伸展构造 三级断阶 深浅部耦合 走滑拉分
下载PDF
山东沂沭断裂带成生时代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金声 李师汤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51-59,共9页
郯庐断裂带成生时代,是当前研究郯庐断裂带的重大分歧点之一。虽众说不一,但基本上有两种观点,巨大平移说(1)否认其存在于中生代之前,认为它自侏罗纪以来,大致经历了巨大平移(达740公里之巨)、张裂(裂谷形成)、挤压(裂谷消亡)三个... 郯庐断裂带成生时代,是当前研究郯庐断裂带的重大分歧点之一。虽众说不一,但基本上有两种观点,巨大平移说(1)否认其存在于中生代之前,认为它自侏罗纪以来,大致经历了巨大平移(达740公里之巨)、张裂(裂谷形成)、挤压(裂谷消亡)三个发展阶段,而垂直运动说(2)则认为该断裂成生于前震旦纪。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曾提出过不少的论据,这对提高人们对郯庐断裂带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但就笔者对郯庐断裂带中段(山东地区的沂沭断裂带)所做的初步野外考察,认为前震旦纪成生观点,似有应再补充更多论据之必要,而中生代成生说在解释断裂两侧异地地质体相接方面,尚有许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郯庐断裂带 地壳发展 震旦纪 盖层构造线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特征及铀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争启 王勇 +3 位作者 程发贵 唐纯勇 刘瑶 赵晶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56-,共1页
十万大山盆地位于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结合部,为印支运动后形成的断陷盆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中生代产铀盆地之一。十万大山盆地基底主要为古生界,部分为中下三叠统和海西期花岗岩。其中西北部为晚古生代和中三叠世的碳酸盐岩、砂页岩... 十万大山盆地位于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结合部,为印支运动后形成的断陷盆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中生代产铀盆地之一。十万大山盆地基底主要为古生界,部分为中下三叠统和海西期花岗岩。其中西北部为晚古生代和中三叠世的碳酸盐岩、砂页岩、酸性火山岩;东南部主要为印支期花岗岩和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磨拉石建造。盆地盖层主要为中生界地层(大盆)和新生界地层(小盆)两个不同红色碎屑岩建造,具大盆套小盆双盖层构造特征,出露的地层从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三叠统 盖层构造 铀成矿 新生界地层 印支期花岗岩 磨拉石 上二叠统 古近系 碳酸盐岩 中生界地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