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评价颞下颌关节镜盘复位固定术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善勇 杨驰 +3 位作者 蔡协艺 陈敏洁 恽白 彭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用MRI评价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镜关节盘复位固定术的短期疗效。方法:2004- 08—2007-03期间,共对639例(764侧关节)Ⅱ~Ⅴ期TMJ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患者进行了关节镜治疗,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 目的:用MRI评价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镜关节盘复位固定术的短期疗效。方法:2004- 08—2007-03期间,共对639例(764侧关节)Ⅱ~Ⅴ期TMJ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患者进行了关节镜治疗,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7 d进行MRI检查。根据我们制定的成功标准,在髁突矢状位上选用内、中、外3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手术前后关节盘的位置比较,从而评价手术疗效。标准制定如下:若3个层面完全复位,则疗效定为"优";2个层面完全复位,则疗效定为"良";仅1个层面或完全未复位则疗效定为"差"。将"优"和"良"定为有效(注:若术前仅有1个或2个1/3层面移位者,要求均被复位才算有效)。结果:764侧关节中,术后MRI显示729侧关节为"优",占95.42%;24侧关节为"良",占3.14%;11侧关节为"差",约1.44%,对评价为"差"的关节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结论:经手术前后MRI对比验证,颞下颌关节镜关节盘复位固定术能有效地将关节盘复位,但其稳定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镜 盘复位 缝合固定 MRI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善勇 杨驰 +5 位作者 蔡协艺 刘秀明 黄栋 谢千阳 万澎波 恽白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介绍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和临床评价的初步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TMJ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在初步诊断为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后进... 目的:介绍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和临床评价的初步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TMJ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在初步诊断为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后进行MRI检查,以获取评价关节盘情况的影像学依据,并按照Wilkes-Bronstein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处于Ⅱ~Ⅴ期的患者纳入治疗范围,进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对接受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911例患者(1103侧关节)再次进行MRI检查,根据MRI评价标准,评价关节盘复位的效果。对复位"差"者再次进行手术,或改为开放性锚固术。结果:MRI评价显示,1032侧关节达到良以上,有效率达93.56%(1032/1103);仅有71侧、6.44%(71/1103)的关节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临床评价的平均随访期为15.3个月(2~29个月),结果为优者32.88%(48/146),良者57.53%(84/146),差者9.59%(14/146);总有效率为90.41%(132/146)。92.47%(135/146)的患者自主感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有效组开口度改善(14.34±5.87)mm(P<0.001)。VAS术前29.76±23.35(0~80),术后3.71±7.91(0~50)(P<0.05)。失败组开口度改善不明显(P>0.05)。VAS术前3.33±5.77,术后36.67±30.55(P<0.01)。对MRI评价与临床评价2种方法进行χ2检验,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MJ内镜下盘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能将关节盘复位的、有效的微创术式,但其长期稳定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结构紊乱 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 疗效评价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保利 杨驰 +3 位作者 蔡协艺 陈敏洁 恽白 彭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后患者咬合关系自行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43例行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患者,按术后4周咬合关系能否自行恢复分为暂时错及长期错2组,采用SAS6.12软件包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 目的:探讨经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后患者咬合关系自行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43例行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患者,按术后4周咬合关系能否自行恢复分为暂时错及长期错2组,采用SAS6.12软件包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手术侧、病程、ID分期、术前开口度以及术式7项。比较2组间的差异,探讨术后咬合关系恢复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及ID分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暂时错组患者较长期错组患者年龄偏大,ID分期也较高。其余统计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行颞下颌关节镜盘复位固定术的患者,年龄和ID分期可能是其术后咬合关系能否早期自行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移位 关节镜 盘复位固定术 错
下载PDF
青少年关节镜下盘复位术后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位置的改变 被引量:7
4
作者 詹伊宁 胡颖恺 +1 位作者 马志贵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磁共振(MRI)图像测量关节间隙,比较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青少年患者关节镜盘复位术前与术后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因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磁共振(MRI)图像测量关节间隙,比较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青少年患者关节镜盘复位术前与术后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因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行关节镜盘复位术的青少年患者88例(137侧关节),在术前和随访MRI图像上对关节前、上、后间隙分别进行测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t检验、χ~2检验及Empowerstats软件中的广义相加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16.40±2.14)岁,术后平均随访(7.96±4.15)个月。术后1周,关节前间隙均值为(2.62±0.86)mm,上间隙为(4.42±1.01)mm,后间隙为(4.75±1.25)mm;关节上间隙及后间隙较术前显著增加,与随访时间呈负相关;前间隙显著减小,与随访时间呈正相关(P<0.05);术后髁突主导位置由中位(49.6%)变为前位(77.4%),并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而逐渐后移。结论:关节镜术后1周,关节上间隙及后间隙显著增加;随着随访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术后1年仍显著大于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间隙 髁突位置 关节镜盘复位 磁共振
下载PDF
自动牵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明 韩锁柱 +2 位作者 吴迪 高竟群 代亚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12期10-11,共2页
目的研究自动牵引配合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自动牵引配合间盘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 目的研究自动牵引配合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自动牵引配合间盘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40例,治愈15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治愈9例,好转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牵引配合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安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突出症 牵引 张氏间盘复位
下载PDF
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6
作者 韩锁柱 崔明 +3 位作者 王辉 吴迪 高竟群 张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突出症 张氏间盘复位 手法治疗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复位可复性盘移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志贵 沈宇清 +3 位作者 杨驰 谢千阳 张善勇 蔡协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目的:应用MRI定量分析功能矫治器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 可复性盘移位(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DDWR)治疗中对关节间隙的影响,初步探讨间隙改变的实质及意义。方法:选择42例应用功能矫治器复位单侧... 目的:应用MRI定量分析功能矫治器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 可复性盘移位(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DDWR)治疗中对关节间隙的影响,初步探讨间隙改变的实质及意义。方法:选择42例应用功能矫治器复位单侧DDWR 的Ⅱ类错畸形,以正常侧作为对照,在斜矢状MRI图像上,计算治疗前、后关节间隙指数(joint space index,JSI)的改变。定量测量功能矫治器治疗前(T1)、戴用功能矫治器初期(T2)和治疗结束(T3)后关节间隙的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T2与T1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周(2周~1个月),T3与T1的平均间隔时间为9个月(6~14个月)。年龄小者治疗周期短。对DDWR患者,治疗前患侧JSI显著大于对照侧;治疗结束,患侧JSI与对照侧相似。表明在T1阶段患侧关节前间隙明显大于后间隙。在T2阶段,患侧前间隙减小,后上间隙明显增加。与T2比较,T3阶段关节前间隙变大,后上间隙明显变小。与T1相比,患侧治疗后前间隙变小,无显著差异;后上间隙变大,有显著差异。结论:DDWR患者通过矫形治疗前移下颌骨,复位关节盘,关节间隙分布更趋均匀。矫形治疗主要改变后上间隙,对前间隙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移位 功能矫治器 盘复位 磁共振 关节间隙
下载PDF
关节镜下盘复位术对青少年髁突生长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沐 沈佩 杨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复位术对青少年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不可复性盘移位患者的髁突高度、关节盘长度以及盘移位距离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关...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复位术对青少年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不可复性盘移位患者的髁突高度、关节盘长度以及盘移位距离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关节专科并且MRI诊断为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DDwoR)的青少年患者,根据是否行关节镜下盘复位术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并依年龄段分为5个亚组(11~14、15~16、17~18、19~20、21~24岁组),在随访前后MRI图像上测量髁突高度、关节盘长度、盘移位距离,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DDwoR患者172例,手术组纳入126例(183侧),男性17例,女性109例,年龄(17.4±3.0)岁,平均随访时间8.4个月(2.7~22.0个月);对照组纳入119例(175侧),男性20例,女性99例,年龄(17.1±3.1)岁,平均随访时间9.5个月(3.0~22.1个月)。手术组随访前后髁突高度变化量[(1.3±1.8)mm]显著大于对照组[(-0.6±1.5)mm](P<0.001),且各年龄段两组间髁突高度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髁突增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1~14岁组的髁突高度增长量[(2.4±2.2)mm]显著大于19~20岁组[(0.8±1.9)mm](P<0.05)及21~24岁组[(0.4±1.1)mm](P<0.01),17~18岁组[(1.6±1.7)mm]显著大于21~24岁组(P<0.01);对照组各年龄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对照组盘移位距离显著增加(P<0.05),而关节盘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TMJ DDwoR可造成髁突高度降低,关节镜下盘复位术能促进髁突新骨再生,且生长发育期髁突高度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镜下盘复位 青少年 髁突高度 关节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20例总结
9
作者 张亚奎 黄冬云 马景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突出症 中医 盘复位 肿胀消痛散 针刺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特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处理(附8例报告)
10
作者 王智勇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人工间突出复位 并发症 年龄 适应性
下载PDF
利用正畸托槽行弹性牵引治疗颞下颌关节镜术后错畸形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保利 杨驰 +3 位作者 蔡协艺 陈敏洁 恽白 彭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应用正畸托槽行颌间弹性牵引治疗颞下颌关节镜术后错畸形,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30例关节镜术后4周后咬合关系仍未恢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患者,采用正畸托槽行颌间弹性牵引治疗;对照组10例不采取任何治疗,观察2组... 目的:应用正畸托槽行颌间弹性牵引治疗颞下颌关节镜术后错畸形,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30例关节镜术后4周后咬合关系仍未恢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患者,采用正畸托槽行颌间弹性牵引治疗;对照组10例不采取任何治疗,观察2组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清况,应用SAS6.12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除1例咬合关系恢复不佳外,治疗组患者咬合关系均得到恢复。结论:正畸托槽配合随形弓行颌间弹性牵引,可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镜术后错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错[牙合] 弹性牵引 关节镜 盘复位固定术
下载PDF
利用MRI探讨TMJ关节镜术后咬合恢复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王保利 杨驰 +3 位作者 蔡协艺 陈敏洁 恽白 彭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利用MRI探讨经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后患者咬合关系自行恢复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按关节镜术后4周咬合关系能否自行恢复,将患者分为暂时错及长期错2组,每组包括30例单侧手术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读片记录2组... 目的:利用MRI探讨经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后患者咬合关系自行恢复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按关节镜术后4周咬合关系能否自行恢复,将患者分为暂时错及长期错2组,每组包括30例单侧手术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读片记录2组患者MRI所显示关节盘形态及髁突骨质变化情况,应用SAS6.12软件包比较2组间的差异,探讨术后错恢复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关节盘形态及髁突骨质变化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错组患者与暂时错组相比,关节盘变形程度及髁突骨质变化情况均显严重。结论:通过术前MRI所显示关节盘形态及髁突骨质变化情况,可以初步预计患者术后咬合关系能否及时恢复,从而及时进行相应的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MRI 关节移位 关节镜 盘复位固定术 错
下载PDF
Two New Characterizations of H^p(D) Functions
13
作者 吴丹国 章岚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1992年第2期68-71,共4页
In this paper,two new characterizations of H^p(D) functions are given.
关键词 maximal function weak L^p space
下载PDF
Essential Norms of Composition Operators Between Hardy Spaces of the Unit Disc 被引量:5
14
作者 Luo LUO Kai LI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209-214,共6页
The authors express the essential norms of composition operators between Hardy spaces of the unit disc in terms of the natural Nevanlinna counting function.
关键词 Essential norm Composition operators Hardy spac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