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龙城遗址群出土商代遗存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1
1
作者 蒋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6,共12页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遗存 商代 出土 发掘报告 60年代 黄陂区 武汉市
下载PDF
湖北盘龙城遗址群商代墓葬再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刚 《四川文物》 2005年第3期27-34,共8页
本文通过对盘龙城遗址群商代墓葬出土器物的形制分析,结合随葬器物组合,把这些墓葬分为四期。通过对这批墓葬的等级划分和文化因素分析,从而讨论了其人群构成及其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商代 墓葬
下载PDF
试析湖北盘龙城遗址第一至三期文化遗存的年代和性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丽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81,109,共9页
依据盘龙城王家嘴遗址地层之间的叠压和各遗址器物之间的演变关系,该遗址中的第一期应以原报告中的城垣和城门叠压或打破的第一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第二期应以原报告中的城垣和城门叠压或打破的第二期、王家嘴遗址第一和第二期、李家嘴第... 依据盘龙城王家嘴遗址地层之间的叠压和各遗址器物之间的演变关系,该遗址中的第一期应以原报告中的城垣和城门叠压或打破的第一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第二期应以原报告中的城垣和城门叠压或打破的第二期、王家嘴遗址第一和第二期、李家嘴第二期和杨家嘴第二期墓葬为代表;第三期应以原报告中的城垣和城门叠压或打破的第三期、王家嘴遗址第三期、杨家湾第三期和杨家嘴第三期文化遗存为代表。其中,第一期和第二期之间应有缺环,而第二期和第三期之间应是连续发展的。其第一期和第三期的相对年代应分别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和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晚的年代相当,第二期文化遗存的年代应晚于二里岗H9而稍早于H17,即稍晚于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早。相应地,其第一期文化的性质应属南下的夏文化,而第二和第三期文化遗存则应属于南下的早商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分期 年代 性质
下载PDF
论盘龙城遗址的性质与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大伦 《江汉考古》 1985年第1期82-89,98,共9页
商王朝的统治方式,疆域范围,影响所及,一直是历史界关心的问题。解放前,虽有甲骨卜辞的释读和安阳殷墟的发掘,然而人们往往囿于中原地区的考古材料,总认为商的统治范围不过王畿四周千里左右,很少涉及其它地区,在南方的情况更是研究中的... 商王朝的统治方式,疆域范围,影响所及,一直是历史界关心的问题。解放前,虽有甲骨卜辞的释读和安阳殷墟的发掘,然而人们往往囿于中原地区的考古材料,总认为商的统治范围不过王畿四周千里左右,很少涉及其它地区,在南方的情况更是研究中的空白。三十年来,在南方地区不断发现了一批属于商文化或受商文化不同程度影响的遗址和商代的青铜器,其分布范围,几乎遍布南方各省如湖南宁乡和石门、湖北盘龙城和沙市、江西清江吴城,远至广西的武鸣和兴安都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商文化 青铜器 中原地区 军事据点 商王朝 南方地区 甲骨卜辞 随葬品 墓葬
下载PDF
商代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十三号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4
5
作者 鄂学玉 韩用祥 余才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3,54,共6页
商代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3号墓于2001年下半年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虽然该墓遭到了严重破坏,但仍出土了精美的青铜器、玉器、板灰痕、松绿石饰,发现了头坑和足坑并各坑殉狗一只。它是目前盘龙城遗址发掘清理的大型墓葬之一,对研究盘龙... 商代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3号墓于2001年下半年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虽然该墓遭到了严重破坏,但仍出土了精美的青铜器、玉器、板灰痕、松绿石饰,发现了头坑和足坑并各坑殉狗一只。它是目前盘龙城遗址发掘清理的大型墓葬之一,对研究盘龙城遗址商代墓葬的分布情况、形制与结构、等级制度等提供了重要佐证,对于研究长江流域的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商代前期遗址 墓葬
下载PDF
考古学与遗址类博物馆的建设运营——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宋若虹 万琳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S01期71-79,共9页
遗址类博物馆和考古学结合紧密,拥有得天独厚的考古资源。文章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为例,从博物馆建筑的选址建设、展览陈列、日常运营等角度入手,系统阐释考古学与遗址类博物馆的关系,旨在为此类博物馆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遗址类博物馆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考古学 展览设计
下载PDF
盘龙城遗址地理环境变迁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邹秋实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2期160-165,共6页
利用历史地图、历史文献及考古材料,以汉口地区地貌变迁过程为切入点,对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地理环境原貌进行了分析和重建,以此推出商文化时期盘龙湖及府河水位均大幅低于当前这一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盘龙城遗址的布局形态及选址特... 利用历史地图、历史文献及考古材料,以汉口地区地貌变迁过程为切入点,对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地理环境原貌进行了分析和重建,以此推出商文化时期盘龙湖及府河水位均大幅低于当前这一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盘龙城遗址的布局形态及选址特点进行了全新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地理环境 遗址景观
下载PDF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新馆选址建设侧记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剑 《武汉文史资料》 2020年第9期4-7,共4页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新馆于2019年元月正式开馆,基本陈列"江汉泱泱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于2020年5月18日被评为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其中,遗址博物馆隐匿于公园之中,又与遗址本体相呼应,成为本次获奖的亮点之一。盘...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新馆于2019年元月正式开馆,基本陈列"江汉泱泱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于2020年5月18日被评为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其中,遗址博物馆隐匿于公园之中,又与遗址本体相呼应,成为本次获奖的亮点之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新馆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二十余年间,几经周折,从1993年开始提出商城博物馆的规划思路,一直到2019年博物馆才正式运行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商邑 遗址博物馆 陈列展览 博物院 规划思路 本体相 基本陈列
下载PDF
日本中国古代城市参观考察团——参观考察我省盘龙城遗址
9
作者 风竹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4-104,共1页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邀请,以日本大阪府地下埋藏中心理事长,日本ICOMOS 国内委员会委员长坪井清足为团长的日本中国古代城市参观考察团一行六人于一九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对我省黄陂盘龙城遗址进行了参观和考察。坪井清足教授...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邀请,以日本大阪府地下埋藏中心理事长,日本ICOMOS 国内委员会委员长坪井清足为团长的日本中国古代城市参观考察团一行六人于一九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对我省黄陂盘龙城遗址进行了参观和考察。坪井清足教授是日本考古学和历史学界的著名学者,此次率团来访的目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考察团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学 早期城市 古代城市 实地考察 日本学者 历史学界
下载PDF
中美学者将对盘龙城遗址开展联合考古
10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11期146-146,共1页
2018年10月19日,“盘龙城遗址联合考古项目”在地处武汉的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小嘴遗址考古发掘地启动.未来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将对盘龙城遗址开展联合考古,深入了解盘龙城遗址的功能与性质.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考古发掘 中美 学者 遗址公园
下载PDF
1954年,我发现了盘龙城遗址
11
作者 蓝蔚 《武汉文史资料》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今年是盘龙城遗址发现51周年。在经过多年的发掘勘探所得的资料基础上,人们对盘龙城遗址的认知和研究也逐步地走向深入,2001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主编出版了《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这是1963年到1994年这段时期在盘龙... 今年是盘龙城遗址发现51周年。在经过多年的发掘勘探所得的资料基础上,人们对盘龙城遗址的认知和研究也逐步地走向深入,2001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主编出版了《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这是1963年到1994年这段时期在盘龙城所做田野发掘工作的收获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发掘报告 发掘工作 勘探所 研究所 湖北 文物考古
下载PDF
盘龙城遗址陈列诞生记
12
作者 王颖 《武汉文史资料》 2020年第10期4-7,共4页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是武汉城市之根,商代南土中心城邑,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为了再现这处遗址的前世今生,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文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所谓数年磨一剑,今朝见锋芒。2020年5月18日,《江汉...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是武汉城市之根,商代南土中心城邑,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为了再现这处遗址的前世今生,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文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所谓数年磨一剑,今朝见锋芒。2020年5月18日,《江汉泱泱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荣获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殊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青铜文明 商邑 陈列展览 诞生记 武汉市黄陂区 长江流域
下载PDF
《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历程
13
作者 鄂学玉 《武汉文史资料》 2020年第5期4-9,F0002,F0003,共8页
盘龙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也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同时期保存最好的城址之一。它以蕴藏丰富的青铜文化和暴露在地面之上的方形城垣遗存而闻名中外,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 盘龙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也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同时期保存最好的城址之一。它以蕴藏丰富的青铜文化和暴露在地面之上的方形城垣遗存而闻名中外,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盘龙城遗址这一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武汉市政府经过不懈努力,多方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青铜文化 长江中游地区 文化遗产 商代早期 总体规划 考古
下载PDF
变迁:三访盘龙城遗址
14
作者 刘云松 《武汉文史资料》 2020年第6期4-9,共6页
如果你从未亲临此地,你永远也无法想象,在繁华的江城——武汉市竟还潜藏着这么一片隐蔽的"城市绿洲"。她南邻府河,北靠盘龙湖畔,依天然水体与人工院墙为界,将一片绿水青山与周遭的四衢八街分开。墙外,车水马龙;墙内,草长莺飞... 如果你从未亲临此地,你永远也无法想象,在繁华的江城——武汉市竟还潜藏着这么一片隐蔽的"城市绿洲"。她南邻府河,北靠盘龙湖畔,依天然水体与人工院墙为界,将一片绿水青山与周遭的四衢八街分开。墙外,车水马龙;墙内,草长莺飞。彼岸,高楼栉比;此岸,漱石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洲 天然水体 盘龙城遗址 绿水青山 武汉市
下载PDF
盘龙城遗址保护的一段往事
15
作者 张文波 《武汉文史资料》 2013年第6期25-26,共2页
武汉市黄陂区境内滠口附近的盘龙城遗址,是一座距今3500年的商代前期古城。它发现于1954年防汛时.后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考古发掘。盘龙城.是我国发现的长江流域最早的商代古城。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揭示了武汉城市之根,也揭开... 武汉市黄陂区境内滠口附近的盘龙城遗址,是一座距今3500年的商代前期古城。它发现于1954年防汛时.后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考古发掘。盘龙城.是我国发现的长江流域最早的商代古城。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揭示了武汉城市之根,也揭开了长江沿线城市之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盘龙城遗址险遭毁没的那段往事却鲜为人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遗址保护 20世纪80年代初 长江流域 六七十年代 1954年 考古发掘 中国历史
下载PDF
盘龙城遗址水下考古探秘
16
作者 辛明山 《武汉文史资料》 2020年第7期4-7,F0002,F0003,共6页
从2013年起,盘龙城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从服务于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出发,探究盘龙城聚落布局和地理环境变迁。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四家单位为主体,组成盘龙城考古工作队,... 从2013年起,盘龙城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从服务于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出发,探究盘龙城聚落布局和地理环境变迁。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四家单位为主体,组成盘龙城考古工作队,并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等多家单位,在盘龙城遗址范围内水域开展大规模的水下考古勘探测绘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考古勘探 聚落布局 水下考古 中国科学院 考古文博 保护与展示 武汉大学
下载PDF
黄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3号墓发掘记
17
作者 韩用祥 《武汉文史资料》 2020年第3期4-10,共7页
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3号墓,是一座和李家嘴2号墓规格相当的商代前期大型贵族墓葬。这座墓从最初发现到最后完成考古发掘,前后历时40年,这期间经历了一次村民"清理"与两次考古发掘。它的发现、发掘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盘龙城... 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3号墓,是一座和李家嘴2号墓规格相当的商代前期大型贵族墓葬。这座墓从最初发现到最后完成考古发掘,前后历时40年,这期间经历了一次村民"清理"与两次考古发掘。它的发现、发掘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盘龙城遗址文物保护工作从不太规范走向比较规范的曲折历程。偶然发现这个故事要从20世纪60年代说起。盘龙城遗址位于府河之畔,沿线村庄和农田,在洪水到来时常常被淹。更为可怕的是,洪水泛滥导致了当地血吸虫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杨家湾 文物工作队
下载PDF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北坡2019~2020年的发掘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卓 黄天凤 张昌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6,F0002,共14页
2019~2020年对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北坡的发掘,发现4处铺石遗迹,出土遗物有陶隔、大口尊、豆等。遗存年代集中于盘龙城遗址第六、七期,铺石遗迹可能与杨家湾南坡大型建筑有关,推测具有礼仪或祭祀性的功能。这为进一步认识盘龙城遗址最晚阶... 2019~2020年对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北坡的发掘,发现4处铺石遗迹,出土遗物有陶隔、大口尊、豆等。遗存年代集中于盘龙城遗址第六、七期,铺石遗迹可能与杨家湾南坡大型建筑有关,推测具有礼仪或祭祀性的功能。这为进一步认识盘龙城遗址最晚阶段杨家湾地点的聚落布局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盘龙城遗址 杨家湾北坡 铺石遗迹 中商时期
原文传递
盘龙城遗址商代灰坑的土壤微形态观察
19
作者 李春霞 张海 庄奕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2,共8页
本研究对盘龙城遗址王家嘴、杨家湾北坡两个地点灰坑内堆积进行了土壤微形态观察。通过薄片观察,我们确定研究涉及的灰坑均为倾倒废弃堆积的场所,但因所处功能区不同,坑内堆积在包含物和土壤发育程度上均存在差别。王家嘴居址区内的H15... 本研究对盘龙城遗址王家嘴、杨家湾北坡两个地点灰坑内堆积进行了土壤微形态观察。通过薄片观察,我们确定研究涉及的灰坑均为倾倒废弃堆积的场所,但因所处功能区不同,坑内堆积在包含物和土壤发育程度上均存在差别。王家嘴居址区内的H15、H16包含物杂,杨家湾北坡H63坑内堆积来自周边祭祀遗迹,其包含物以与燃烧相关的红烧土和炭屑为主,且土壤发育程度稍高,指示其低于居址区灰坑的使用频率。此外,薄片中观察到的细碎动物骨骼以及可能与灰烬相关的迹象为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土壤微形态 灰坑 废弃堆积 微观考古
原文传递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商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孙卓 万琳 +14 位作者 韩用祥 张昌平 陈晖 田剑波 王刚 单思伟 庄霞 谢晓庆 刘富强 周燕林 白富元 余才山 李存信 梅迪 郝勤建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5,共11页
2013年,在盘龙城遗址内的杨家湾发掘了7座商代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个别发现腰坑及殉人、殉牲现象。随葬品包括青铜器、玉石器、陶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器、漆器和金片绿松石器。墓葬年代大致属盘龙城遗址最晚阶段。杨家湾是盘龙城遗... 2013年,在盘龙城遗址内的杨家湾发掘了7座商代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个别发现腰坑及殉人、殉牲现象。随葬品包括青铜器、玉石器、陶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器、漆器和金片绿松石器。墓葬年代大致属盘龙城遗址最晚阶段。杨家湾是盘龙城遗址早、中商时期的一处重要墓地,对认识盘龙城遗址的布局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盘龙城遗址 杨家湾 商代墓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