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呈现心灵的悸动——以盛可以的《道德颂》为例 |
金理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2
|
生为女人--盛可以小说论 |
李振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3
|
小说在谁的手里成为刀子——谈盛可以的短篇小说 |
汪政
晓华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3
|
|
4
|
文坛关注·盛可以专辑 主持人语 |
洪治纲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3
|
|
5
|
审美的偏移——盛可以小说之我见 |
谭五昌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2
|
|
6
|
论盛可以乡土小说的叙事流变 |
童娣
|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
2022 |
2
|
|
7
|
撒旦的诗篇——评盛可以长篇小说《道德颂》 |
董外平
杨经建
|
《理论与创作》
|
2009 |
1
|
|
8
|
以“野蛮”之名穿透生命的风景——评盛可以《野蛮生长》 |
苏沙丽
|
《百家评论》
|
2015 |
1
|
|
9
|
使命意识·骨感神韵·质感风范——从《北妹》看盛可以长篇小说创作 |
陈利群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0
|
谁能承受无爱之轻——评盛可以长篇小说《无爱一身轻》 |
邓国军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0 |
|
11
|
故事与情节 象征与隐喻——析盛可以《白草地》的内涵与程序 |
孙春旻
李完娴
|
《写作》
|
2012 |
0 |
|
12
|
身份之痛——论盛可以的小说 |
杨爱芹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3
|
盛可以:游走于城市与乡镇的两端——试析《水乳》与《火宅》 |
刘婕
|
《文教资料》
|
2007 |
0 |
|
14
|
以性与爱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盛可以小说论 |
刘涛
|
《百家评论》
|
2013 |
0 |
|
15
|
盛可以:虚无底色中的执着 |
安玮娜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4 |
0 |
|
16
|
让生活充满文学的力量——从《墙》看盛可以创作风格的变化 |
管季
|
《创作与评论》
|
2014 |
0 |
|
17
|
乡土中国的多元化书写——谈盛可以的乡土小说 |
郑瑞萍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8
|
对底层打工女性的近距离透视——解读盛可以的长篇小说《北妹》 |
范淑华
|
《安康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9
|
底层叙事·女性叙事·身体叙事——盛可以小说论 |
金松林
马爽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20
|
生命节点与女性欲望——盛可以《息壤》写作特质探析 |
王维
|
《写作》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