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警察对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因素的认知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晓云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6-66,共11页
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的因素包括估计者变量和系统变量。侦查人员对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因素的认知程度与辨认过程的组织、辨认结果运用紧密相关。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的相关... 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的因素包括估计者变量和系统变量。侦查人员对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因素的认知程度与辨认过程的组织、辨认结果运用紧密相关。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的相关因素缺乏必要的认知,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减少错误辨认的发生和对错误辨认结果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人员 目击证人辨认结果 可信性 认知
下载PDF
执行人员对目击证人辨认结果的影响及规制
2
作者 陈晓云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3-30,共8页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之下进行。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为了消除辨认过程中执行人员对辨认人的暗示性影响,应由侦查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主持辨认过程。英...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之下进行。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为了消除辨认过程中执行人员对辨认人的暗示性影响,应由侦查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主持辨认过程。英、美等国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确立了辨认中的双盲规则,较好地保证了辨认结果的准确性。中国的辨认制度应当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根据,修改由侦查人员主持辨认程序的规定,确立辨认程序中的双盲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击证人辨认 执行人员 双盲规则
下载PDF
反馈对目击证人辨认信心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苏彦捷 孙金鑫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年第1期40-45,共6页
探讨辨认主持人对目击证人的辨认给予不同反馈对其辨认信心的影响。213名被试参加实验。先看一段模拟罪犯逃逸时的录像,然后对11张相继呈现的人像照片做辨认和确定程度的判断。随机给予肯定、否定或没有反馈之后,被试做辨认确定程度和... 探讨辨认主持人对目击证人的辨认给予不同反馈对其辨认信心的影响。213名被试参加实验。先看一段模拟罪犯逃逸时的录像,然后对11张相继呈现的人像照片做辨认和确定程度的判断。随机给予肯定、否定或没有反馈之后,被试做辨认确定程度和其他一些相关问题的判断。结果表明,辨认错误的证人在得到肯定反馈后,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得到否定反馈后,受到的影响较大。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别的被试受到反馈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认主持人 目击证人辨认 反馈 辨认信心
下载PDF
我国目击证人辨认制度的完善:从吸纳新近科学研究成果切入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士元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20,132,共11页
当前关于目击证人辨认的研究成果看似零散无序,却大致可以用两个科学原理(期望效应和相对判断)予以解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质量上乘,还在很多方面都达成了很高程度的共识。根据这些共识,为了使辨认结果更为可靠,辨认应采用双盲程序,应... 当前关于目击证人辨认的研究成果看似零散无序,却大致可以用两个科学原理(期望效应和相对判断)予以解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质量上乘,还在很多方面都达成了很高程度的共识。根据这些共识,为了使辨认结果更为可靠,辨认应采用双盲程序,应避免不适当地突出嫌疑人,应在辨前告知目击证人"罪犯可能不在被辨认者之中"、"无论是否指认出罪犯,侦查都会继续进行下去",辨认笔录的记载应更为全面,辨认过程应录音录像,辩护律师应有权在辨认过程中在场。我国的规则制定者和司法实务人员应熟悉已有研究成果,并根据已有扎实科学基础的研究结论完善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击证人辨认 科学研究成果 期望效应 相对判断 司法实践
下载PDF
目击证人错误辨认风险的司法防范——以美国新泽西州的司法实践为借鉴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晓云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刑事诉讼实践中,通过与心理学研究之间的密切互动,形成了一个对辨认组织、执行规范,辨认结果使用规范为一体的错误辨认风险司法防范措施体系,较好地防止了错误辨认结果被采纳从而酿成错案的风险。2012年修正后的中国刑...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刑事诉讼实践中,通过与心理学研究之间的密切互动,形成了一个对辨认组织、执行规范,辨认结果使用规范为一体的错误辨认风险司法防范措施体系,较好地防止了错误辨认结果被采纳从而酿成错案的风险。2012年修正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将辨认笔录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予以规定,但本法对于辨认的组织、执行、辨认笔录的质证等缺乏相应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辨认准备、执行的规定不仅简略、粗糙,而且相互冲突。从提高辨认结果可靠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借鉴新泽西州目击证人辨认规则与实践变迁的历史和经验,吸收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进一步完善中国刑事诉讼中的辨认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击证人辨认 错误辨认 风险防范
下载PDF
部分线索效应对目击证人辨认的影响
6
作者 孙芮 张冠宇 +4 位作者 李洁璿 侯晓 冯啸 高峰强 韩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4-827,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模拟目击证人辨认范式考察部分线索效应对目击证人队列识别的影响。方法:采用3(线索条件:无线索、场景线索、人物线索)×2(罪犯是否在列:罪犯在列、不在列)混合设计,主要考察不同线索条件对再认正确率的影响。结果:场... 目的:研究采用模拟目击证人辨认范式考察部分线索效应对目击证人队列识别的影响。方法:采用3(线索条件:无线索、场景线索、人物线索)×2(罪犯是否在列:罪犯在列、不在列)混合设计,主要考察不同线索条件对再认正确率的影响。结果:场景线索下面孔再认正确率低于无线索和人物线索条件下的再认正确率,无线索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人物线索条件下的再认正确率。结论:该研究证明在目击证人辨认中也存在部分线索效应。该结论对场景记忆以及司法指认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线索效应 目击证人辨认 队列识别 场景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