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体外循环目标导向灌注研究热点
1
作者 秦臻 陈昊涵 +2 位作者 周彦楠 周荣华 古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量化关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目标导向灌注(GDP)相关学术论文的基本信息,探索关于GDP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及最具有影响力的论文,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科学网(Web of Science)检索GDP相关文献,使用R语言数据包... 目的量化关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目标导向灌注(GDP)相关学术论文的基本信息,探索关于GDP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及最具有影响力的论文,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科学网(Web of Science)检索GDP相关文献,使用R语言数据包Bibliometrix对文献的发表年代、期刊来源及期刊所属国家、高频关键词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该GDP研究领域关注热点。结果筛选出GDP相关文献116篇,获得该领域研究热度趋势、来源期刊分布、各国研究热度等数据资料。高频关键词共计15个,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个主要研究热点方向。关于GDP研究领域的热点有氧供指数、氧耗监测、组织灌注监测等。结论GDP研究热点主要为GDP研究内容和技术、对象、临床结局。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关于GDP研究领域发展的分析总结,未来该领域的氧供与氧耗监测与调控仍可能是热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灌注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分析
下载PDF
目标导向灌注策略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2
作者 王中林 刘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4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期间目标导向灌注策略(GDP)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50例在CPB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DP组和传统灌注策略(TP)组,各25例。GDP组应用氧供-氧耗指标管理并设定导向目标...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期间目标导向灌注策略(GDP)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50例在CPB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DP组和传统灌注策略(TP)组,各25例。GDP组应用氧供-氧耗指标管理并设定导向目标,TP组应用体表面积-流量匹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灌注目标结果[晶体液预充量、甘露醇预充率、苯肾上腺素用量、血液浓缩器使用率、超滤总量、CPB中最低血红蛋白(Hb)、CPB中最低泵流量、CPB中最低氧供(DO_(2))],不同时间段[入室时(Ta)、手术开始时(Tb)、CPB开始后60 min(Tc)、手术结束时(Td)]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同时间段[麻醉诱导后CPB开始前(T1)、CPB开始后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第3天(T4)]的脑组织损伤标志物[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不同时间段[术前1 d(T0)、T4、术后第5天(T5)]的认知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CPB中最低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P组的晶体液预充量(0.64±0.14)L、甘露醇预充率20.0%、苯肾上腺素用量(0.86±0.64)mg低于TP组的(0.92±0.16)L、60.0%、(1.76±0.54)mg,血液浓缩器使用率100.0%、超滤总量(1.10±0.17)L、CPB中最低泵流量(2.30±0.42)L/(m^(2)·min)、CPB中最低DO2(296.17±59.32)ml/(m^(2)·min)高于TP组的48.0%、(0.42±0.50)L、(1.71±0.41)L/(m^(2)·min)、(260.14±50.12)ml/(m^(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a、Tb时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P组患者Tc、Td时的MAP分别为(78.2±3.2)、(80.2±3.2)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TP组的(70.6±3.5)、(78.8±1.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的S-100β、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T4时的S-100β、NSE均高于本组T1时,GDP组T4时的S-100β(88.24±4.23)pg/ml、NSE(20.51±2.01)ng/ml均低于TP组的(95.46±4.26)pg/ml、(22.41±2.6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的MMSE、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低于本组T0时,NIHSS评分均高于本组T0时,且GDP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TP组,NIHSS评分均低于T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期间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应用GDP可较好地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对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目标导向灌注策略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脑保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目标导向灌注策略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章燕 周荣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标导向灌注(GDP),作为一种近年来提出的整合各种监测手段的个体化心肺转流(CPB)灌注策略,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脏外科领域。具体是通过监测CPB期间氧供、氧耗、二氧化碳生成指数等氧代谢指标来指导血液稀释、灌注流量及血压管理,在提... 目标导向灌注(GDP),作为一种近年来提出的整合各种监测手段的个体化心肺转流(CPB)灌注策略,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脏外科领域。具体是通过监测CPB期间氧供、氧耗、二氧化碳生成指数等氧代谢指标来指导血液稀释、灌注流量及血压管理,在提高CPB质量、降低心脏手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回顾近年相关临床研究,介绍GDP的基本概念、监测指标,并对GDP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实施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灌注 心肺转流 心脏手术 氧供 氧耗 预后
下载PDF
目标导向灌注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周秀娟 周荣华 刘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4期244-248,共5页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技术的提高,心脏术后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等依然是术后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这迫使人们优...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技术的提高,心脏术后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等依然是术后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这迫使人们优化ECC管理策略,保证机体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目标导向灌注 氧供指数 氧耗 最佳血压
下载PDF
目标导向灌注指导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明 周荣华 +1 位作者 文健 黄文霞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6期361-363,共3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手术可能会加重神经系统损害,因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全身抗凝可使缺血性脑梗死向出血性脑卒中转化,而术中低血压也会加重脑梗死[1]。指南建议I...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手术可能会加重神经系统损害,因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全身抗凝可使缺血性脑梗死向出血性脑卒中转化,而术中低血压也会加重脑梗死[1]。指南建议IE合并脑梗死患者手术推迟2~4周进行,但如果心脏瓣膜赘生物直径>10 mm且活动度大,则存在赘生物掉落、再发脑梗、心力衰竭、全身血管栓塞等严重风险,应尽早手术[2]。然而,这会增加心脏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加重已有的脑损伤。CPB中维持合适脑灌注和脑氧供需平衡,是脑保护的关键。现报道一例IE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目标导向灌注(goal-directed perfusion,GDP)策略指导CPB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目标导向灌注
下载PDF
氧供指数与体外循环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鹏 靳雨 +5 位作者 张沛瑶 柏利婷 童媛媛 国胜文 李艺萱 刘晋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6期376-380,共5页
急性肾损伤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影响患者的整体预后、增加医疗费用,基于氧供指数(DO_(2)I)的目标导向灌注策略可减少体外循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具体实施细节仍待开展更为深入的相关研究加以探索。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目标导向灌注 氧供指数 急性肾损伤 心脏手术
下载PDF
新生儿微小化心肺转流策略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吴柯叶 孟保英 +3 位作者 周星 张设设 张程 丁以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5期265-269,316,共6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微小化心肺转流(CPB)管理策略,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本中心行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新生儿(年龄≤28天)共243例,包括传统CPB组(n=55)和微小化CPB组(n=188),进... 目的总结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微小化心肺转流(CPB)管理策略,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本中心行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新生儿(年龄≤28天)共243例,包括传统CPB组(n=55)和微小化CPB组(n=188),进一步分为传统超滤组(n=55)、微小化非超滤组(n=63)和微小化超滤组(n=125),比较三组预充量、无血预充率、超快通道率、红细胞压积(HCT)、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长及住院时长等指标。评价序贯疗法的效果时分为序贯疗法组(n=36)和非序贯疗法组(n=60),比较两组术后12 h和24 h胸引量。结果微小化CPB组的ICU时长明显短于传统CPB组(P<0.05),多因素模型发现微小化CPB与高无血预充率独立相关(P<0.05),但两组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超滤组相比,微小化非超滤组患儿尿量明显更高(P<0.05),但两组在其他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序贯疗法的患儿12 h和24 h胸引量均明显低于未采用序贯疗法的患儿(P<0.05),且分别在3种手术方式中作亚组分析发现结果相似。结论新生儿微小化CPB策略具有可行性,可以减少临床用血、缩短ICU时长,且序贯疗法可以显著降低复杂性手术患儿术后出血量,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化心肺转流 新生儿 心脏直视手术 超滤 目标导向灌注 序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