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病致郁不同脏腑论治病案三则
1
作者 钱丽君 韦企平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829-830,共2页
“韦氏眼科”起源于浙江东阳,弘扬于北京。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韦企平教授为“韦氏眼科”第四代学术传人。《银海精微·郁病论》提出目之“郁病”,凡气血郁则目昏,凡眼病,多宜解郁。心境不畅、情... “韦氏眼科”起源于浙江东阳,弘扬于北京。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韦企平教授为“韦氏眼科”第四代学术传人。《银海精微·郁病论》提出目之“郁病”,凡气血郁则目昏,凡眼病,多宜解郁。心境不畅、情志不遂为郁,可以是情绪紊乱导致的结果,也可以是其他疾患的病因[1]。韦老认为在眼病的治疗上,需根据目病致郁所属五脏不同,治法各异,不仅限于疏肝解郁,还需注意心、脾、肾、肺等皆有郁。按韦老经验临证治疗病案数则,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病致郁 脏腑论治 医案
下载PDF
基于“目病多郁”论浅析从肝论治干眼
2
作者 刘静 庞璐 +1 位作者 甘露 白世淼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目病多郁”论对干眼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目病多郁”论,总结干眼的病机多为肝郁气滞、郁久化热伤阴、肝血不足、目失濡养。故在治疗方面,运用疏肝、清肝、养肝的调肝法,以滋阴养血和解汤为基础方,选取疏肝养... “目病多郁”论对干眼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目病多郁”论,总结干眼的病机多为肝郁气滞、郁久化热伤阴、肝血不足、目失濡养。故在治疗方面,运用疏肝、清肝、养肝的调肝法,以滋阴养血和解汤为基础方,选取疏肝养血,滋阴明目的药物,如银柴胡、防风、当归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归纳整理“目病多郁”论,探讨其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以期为干眼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目病多郁 从肝论治
下载PDF
《普济方·针灸门》目病选穴规律探析
3
作者 李佳玲 樊冰心 张富文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统计《普济方·针灸门》治疗目病的针灸选穴,分析其规律,以期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目病提供参考。方法将《普济方·针灸门》中所载治疗目病的选穴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其处方选穴数目、常用穴位、穴位分布、穴位归经及特定穴... 目的统计《普济方·针灸门》治疗目病的针灸选穴,分析其规律,以期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目病提供参考。方法将《普济方·针灸门》中所载治疗目病的选穴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其处方选穴数目、常用穴位、穴位分布、穴位归经及特定穴,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频次分析。结果纳入针灸处方共181个,穴位105个,累计用穴共314次。其中单穴处方最多,频次高达129次,频率为71.3%;使用频次前十的穴位依次为肝俞、前谷、风池、昆仑、天柱、承泣、睛明、攒竹、目窗、上星;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多,其穴位频次为87次,占总频次的27.7%;头面部共使用41个穴位,频次达153次,频率为48.7%;105个穴位中,有78个特定穴,频率为77.9%,其中交会穴的使用频次102次为最多,频率为30.1%。结论《普济方·针灸门》治疗目病,用穴少且精;多选阳经腧穴并以膀胱经为要;以循经选穴与近部选穴为主;多使用特定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穴 目病 规律 《普济方·针灸门》
下载PDF
浅析从目病多郁论治黄斑水肿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建国 周婉瑜 +1 位作者 褚利群 韦东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病患者,多因肝病,肝气郁结,气血不畅,阻闭目窍,遂发为病。目病引起的抑郁、焦虑对患者影响很大,部分患者由于黄斑水肿担心失明常伴有抑郁、紧张、焦虑,从而加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患者由于视力下降,引起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一... 目病患者,多因肝病,肝气郁结,气血不畅,阻闭目窍,遂发为病。目病引起的抑郁、焦虑对患者影响很大,部分患者由于黄斑水肿担心失明常伴有抑郁、紧张、焦虑,从而加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患者由于视力下降,引起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一系列脏腑功能失调等病证,属中医郁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中医脏腑辨证论治,发挥中医特色异病同治优势,治疗黄斑水肿同时缓解抑郁症,有效地缓解了因视力下降而发生抑郁的双向恶性循环,起到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病多郁 黄斑水肿 辨证论治 同治
下载PDF
产后目病的中医证治理论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笑莹 毕徐齐 +1 位作者 杨永升 庄曾渊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孕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相关的眼疾称为产后目病,中医学认为“多虚多瘀”是产后目病发生的基础和内在因素,而外感六淫所伤是外在因素。通过对相关中医眼科及中医妇产科古籍深入研究,对其发病机理包括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功能失... 孕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相关的眼疾称为产后目病,中医学认为“多虚多瘀”是产后目病发生的基础和内在因素,而外感六淫所伤是外在因素。通过对相关中医眼科及中医妇产科古籍深入研究,对其发病机理包括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功能失调等进行了探析,总结出产后目病方药使用的特点是以“补虚不可留邪,祛瘀切勿伤正”为原则,并需注意辨证施治。通过对产后目病证治理论探析,希望有助于临床上及时诊断和治疗此类眼病,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目病 证治理论 多虚多瘀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初探
6
作者 李媛媛 接传红 +2 位作者 王建伟 邓宇 刘自强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38-1141,共4页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理论应用于目病”“五轮辨证,目之特色”“抓主症,目赤、脉弦辨从肝肺”。叶天士目病治疗特色以“重视王道、疗目病以扶正祛邪”“目病多郁火,火郁当发之”“三因制宜,治疗目病个性化”为主。本文从辨证方法和治疗特色方面初步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中叶天士治疗目病的思想,以期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解专科固有思维,探眼体辨治之旨。同时为眼底病现代科技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的未来辨治方向提供初步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目病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王道 火郁发之
下载PDF
基于眼科古籍数据挖掘的“肝开窍于目”“目病多火”的认识 被引量:14
7
作者 宁云红 陈美荣 郭承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679-683,共5页
基于文献研究,明确"肝开窍于目,从肝治目""目病多火"的深层次含义;在肝目皆体阴用阳的理论基础上,明确肝体阴虚失柔,易致火热上炎是目病的潜在病机,眼部热象为标,阴液不足为本,明确益阴柔肝识本在目病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肝开窍于 目病多火
下载PDF
消渴目病证候分布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易细香 余杨桂 +4 位作者 李景恒 詹宇坚 黄仲委 王舜杏 李志英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消渴目病的证候分布特征及主要临床证型。方法:对245例消渴目病患者从证候组合形式、证型分布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消渴目病证型组合分布频次中以3证组合形式最多,占47.35%;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湿热、脾虚痰湿、阴阳两虚5... 目的:观察消渴目病的证候分布特征及主要临床证型。方法:对245例消渴目病患者从证候组合形式、证型分布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消渴目病证型组合分布频次中以3证组合形式最多,占47.35%;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湿热、脾虚痰湿、阴阳两虚5证的合并证,占总例数的98.37%。结论:消渴目病证候组合形式复杂多样,而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脾虚湿热证、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与各兼夹证的组合证型为消渴目病的主要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目病 糖尿视网膜 证候 辨证分型 辨证规范化
下载PDF
消渴目病病因病机文献溯源 被引量:4
9
作者 回世洋 张焱 谷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99-101,共3页
消渴目病为消渴病的严重并发症。尽管我国古代医籍中没有消渴目病病名的明确记载,但有关消渴目病的发病及病证特点等均有叙述。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初步总结出古代对该病的病因及病机的认识,为我们临床治疗该病... 消渴目病为消渴病的严重并发症。尽管我国古代医籍中没有消渴目病病名的明确记载,但有关消渴目病的发病及病证特点等均有叙述。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初步总结出古代对该病的病因及病机的认识,为我们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目病 古代文献
下载PDF
消渴目病的病名及证治规律理论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回世洋 张焱 石岩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6期26-28,共3页
消渴目病为消渴病的严重并发症,而有关消渴目病的病名及证治规律的古代文献记载有限。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初步总结出古代对本病的病名及证治规律的认识,对消渴病目病的临床认识和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 消渴目病 证治规律 古代文献
下载PDF
陈达夫太阴目病辨治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培源 耿建国 王蕾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987-988,共2页
陈达夫为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他将《内经》理论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眼科五轮八廓学说,创新性地提出了眼科的六经辨证,并编写《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著作,在太阴目病举要篇中,陈老以肉轮浮肿定太阴,胞睑软硬辨虚实,四肢烦疼用桂枝,眵多... 陈达夫为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他将《内经》理论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眼科五轮八廓学说,创新性地提出了眼科的六经辨证,并编写《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著作,在太阴目病举要篇中,陈老以肉轮浮肿定太阴,胞睑软硬辨虚实,四肢烦疼用桂枝,眵多郁热加大黄,气轮色兰面无泽,太阴里虚理中汤,睛黄睑红茵陈剂,胞湿烂痒苓桂当。将六经、八纲与五轮八廓学说联系到一起,观局部查整体,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完善了眼科辨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阴目病 陈达夫 六经辨证
下载PDF
柔肝法治疗消渴目病理论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艺娟 杨叔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56-257,共2页
文通过阐述消渴病与肝脏的关系,指出肝强克脾、肝强犯胃、肝强灼肺、水亏肝强可导致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以此为基础的消渴病日久发展至消渴目病,其病机多有病久伤阴耗血的特点,而肝开窍于目,阴血不足则目窍失养,治之宜柔肝以补肝体,... 文通过阐述消渴病与肝脏的关系,指出肝强克脾、肝强犯胃、肝强灼肺、水亏肝强可导致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以此为基础的消渴病日久发展至消渴目病,其病机多有病久伤阴耗血的特点,而肝开窍于目,阴血不足则目窍失养,治之宜柔肝以补肝体,这就为柔肝法治疗消渴目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探讨了临床上运用柔肝法对消渴目病进行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目病 柔肝法 肝强
下载PDF
中药眼部雾化联合穴位按摩对消渴目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管玉香 尤琴 +3 位作者 张静娴 赵进东 方朝晖 方秀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眼部雾化联合穴位按摩对消渴目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消渴目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脱落2例。2组均予活血通络、常规降血糖处理及眼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中药眼部雾化及眼... 目的:探讨中药眼部雾化联合穴位按摩对消渴目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消渴目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脱落2例。2组均予活血通络、常规降血糖处理及眼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中药眼部雾化及眼部穴位按摩。每天中药眼部雾化执行1次,每次15~20 min,雾化结束后按摩眼部穴位,8~12 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干预前,而幸福指数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通过中药眼部雾化联合穴位按摩能较好改善病人的躯体症状,干预前2组视物模糊和眼睛干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Z=-5.80,P<0.01)。结论:中药眼部雾化联合穴位按摩技术具有中医"简便廉"之特点,安全、无创,帮助提高消渴目病病人生活质量及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视网膜 消渴目病 中药眼部雾化 穴位按摩 生活质量 幸福指数
下载PDF
庞赞襄“目病多郁论”及用药经验探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庞午 张铭连 +3 位作者 庞朝善 杨赞章 孟兢晶 李亚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31-433,共3页
庞氏中医眼科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历经6代人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用药经验。庞赞襄教授作为第三代传人,亦是最具影响的中医眼科学家之一,他在继承家族医学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 庞氏中医眼科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历经6代人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用药经验。庞赞襄教授作为第三代传人,亦是最具影响的中医眼科学家之一,他在继承家族医学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目病多郁论",并形成了独特的用药特色,对眼科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就"目病多郁论"及用药特色进行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眼科 目病多郁 传承
下载PDF
消渴目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构建 被引量:8
15
作者 云洁 王荻 +2 位作者 郭菊兰 陶妍志 樊敏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10期3541-3544,共4页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消渴目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16名消渴目病相关领域的医疗、护理专家作为咨询对象,通过病例回顾、文献查阅初步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的框架,经课题组讨论修订后形成专家咨...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消渴目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16名消渴目病相关领域的医疗、护理专家作为咨询对象,通过病例回顾、文献查阅初步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的框架,经课题组讨论修订后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再应用德尔菲法对选定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咨询。[结果]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2,协调系数为0.34~0.70,两轮专家咨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经课题组讨论修订形成消渴目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结论]两轮咨询结果可靠,所构建的消渴目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目病 临床护理路径 德尔菲法 中西医结合 糖尿视网膜
下载PDF
消渴目病的古代认识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艺娟 杨叔禹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1期5-7,共3页
古代文献中关于消渴目病的相关论述甚少,通过全面收集整理资料,一方面从消渴的文献搜索,另一方面则着眼于眼科学著作,以期初步总结出古代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认识和诊治本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消渴目病 玄府 燥热 情志因素
下载PDF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探析消渴目病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琪 刘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808-810,共3页
消渴病是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消渴病日久会对目窍产生影响而发为消渴目病。本文基于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消渴目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木气郁滞、土虚湿困、坎阳亏虚,致使一气运行不畅,清阳不升,日久痰积血瘀阻于目络。清阳上升于... 消渴病是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消渴病日久会对目窍产生影响而发为消渴目病。本文基于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消渴目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木气郁滞、土虚湿困、坎阳亏虚,致使一气运行不畅,清阳不升,日久痰积血瘀阻于目络。清阳上升于目,离不开脾土左旋、肝木升发顺畅和肾阳的充足。在治疗上,从疏肝、健脾、温肾三方面入手,中焦为一气周流的枢纽,故首治湿气困脾,健脾祛湿以助中焦升降有序,多用党参、黄芪、茯苓等药;疏肝解郁以调畅全身气机,可用柴胡、白芍等药;温补肾水以化痰祛瘀,可用附子等。本文详细阐述了一气周流的生理、病理模式,根据消渴目病的临床特征、病程进展,从一气周流理论探析其病因病机以及辨证施治,为治疗消渴目病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目病 黄元御 一气周流
下载PDF
余杨桂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经验介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求红 易细香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共2页
余杨桂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年,精于眼底病的研究,尤其是消渴目病的诊治,医术精湛,学验俱丰。现将余教授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消渴目病 糖尿性视网膜 辨证分型 滋肾健脾化瘀方 余杨桂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之三候原文整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晓云 刘天君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80-383,共4页
《诸病源候论》集隋朝以前养生方导引法之大成,在气功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该书卷二十八为"目病诸候"篇,是最早阐述眼科疾患的专篇文献,其下有三候载有养生方导引法共11条,对现今气功治疗眼病的研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本研... 《诸病源候论》集隋朝以前养生方导引法之大成,在气功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该书卷二十八为"目病诸候"篇,是最早阐述眼科疾患的专篇文献,其下有三候载有养生方导引法共11条,对现今气功治疗眼病的研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此三候,即目风泪出候、目暗不明候、目茫茫候进行了文字梳理,包括文字校勘整理、病候的病因病机分析、导引法语译。寄望本文对眼病的理论研究以及气功治疗眼疾的进一步深入探索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法 目病诸候 气功 源候论
下载PDF
滋肾健脾化瘀方对消渴目病生存质量及症状评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求红 余杨桂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化瘀方对消渴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159例患者根据辨证分为5型,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血行瘀滞型、痰瘀阻滞型。通过统一的生存质量量表和症状评分表进行治疗前后前瞻性研究。结果...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化瘀方对消渴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159例患者根据辨证分为5型,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血行瘀滞型、痰瘀阻滞型。通过统一的生存质量量表和症状评分表进行治疗前后前瞻性研究。结果: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血行瘀滞型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痰瘀阻滞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不大(P>0.05)。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血行瘀滞型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痰瘀阻滞型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不大(P>0.05)。结论:滋肾健脾化瘀方能够改善消渴目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症状,提高消渴目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目病 滋肾健脾化瘀方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