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本类型与目的性翻译——以赖斯的翻译理论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谧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S2期204-,共1页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提出了目的性原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凯瑟林娜.赖斯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者,她和她的文本翻...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提出了目的性原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凯瑟林娜.赖斯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者,她和她的文本翻译理论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赖斯尤其是她的翻译文本类型学思想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性翻译观,从而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类型 目的性翻译 翻译理论
下载PDF
现代阐释学与文学翻译实践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江宁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年第6期59-61,共3页
阐释学是关于主体对文本客体理解、认识过程的一般理论。从现代哲学阐释学中的理解的历史性、偏见两个主要核心概念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与作用看,目的性翻译与创造性翻译的关系是:由于理解的历史性,特殊历史时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目的... 阐释学是关于主体对文本客体理解、认识过程的一般理论。从现代哲学阐释学中的理解的历史性、偏见两个主要核心概念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与作用看,目的性翻译与创造性翻译的关系是:由于理解的历史性,特殊历史时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目的性翻译;偏见的存在说明翻译不是对原作的简单复制,而是译者对原作创造性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目的性翻译 创造翻译
下载PDF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与宋词中“愁”情的翻译
3
作者 樊红梅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1X期133-134,共2页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的目的论应遵循三个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文章从功能主义三原则在宋词中"愁"情的翻译中的实际应用评析了在目的论视...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的目的论应遵循三个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文章从功能主义三原则在宋词中"愁"情的翻译中的实际应用评析了在目的论视角下宋词翻译的现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宋词翻译目的 文化内涵 功能主义三原则 “愁”情翻译
下载PDF
从文化负载词角度分析日译本《论语》——以《论语》第一章为例
4
作者 陈昌柏 陈丽帅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8期126-128,共3页
在《论语》的外译成果中,日译所占的比例相对多于其他语种,其内容对日本以及日本人的影响也相当深远。这其中下村湖人、金谷治及中国学者孔健的译本在日本受到广泛的好评。虽然都是翻译《论语》,但他们的译本却不尽相同,翻译风格离不开... 在《论语》的外译成果中,日译所占的比例相对多于其他语种,其内容对日本以及日本人的影响也相当深远。这其中下村湖人、金谷治及中国学者孔健的译本在日本受到广泛的好评。虽然都是翻译《论语》,但他们的译本却不尽相同,翻译风格离不开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翻译目的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日译 文化负载词 翻译目的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 被引量:524
5
作者 屠国元 朱献珑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4,共7页
本文从对现代哲学阐释学中的理解的历史性、偏见观和视域融合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入手,由此论证误读存在的合理性。误读的存在使读者对文本意义的阐释呈现多元开放的趋势。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作为第一读者的译者不可避免地对原作产生误读... 本文从对现代哲学阐释学中的理解的历史性、偏见观和视域融合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入手,由此论证误读存在的合理性。误读的存在使读者对文本意义的阐释呈现多元开放的趋势。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作为第一读者的译者不可避免地对原作产生误读;由于理解的历史性,特殊历史时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目的性翻译;偏见的存在说明翻译不是对原作的简单复制,而是译者对原作创造性的叛逆;译者的当下视域与原作的视域永远都无法完全融合,因此翻译中的文化过滤就不可避免。在翻译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应该受到重视。同时文中对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也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 误读 阐释学 目的性翻译 创造叛逆 文化过滤 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