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教学中的目的教育浅探
1
作者 顾美琴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S1期89-90,共2页
采用实验的方法 ,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目的教育进行了探讨 ,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目的教育 体育意识
下载PDF
高中数学学习目的教育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瑜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4期63-64,共2页
长久以来,被誉为“科学皇后”的数学,在科技领域的拓展上,一直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一般只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解法,脱离实践,造成不少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无用论,这正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 长久以来,被誉为“科学皇后”的数学,在科技领域的拓展上,一直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一般只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解法,脱离实践,造成不少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无用论,这正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的结果。只有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才能产生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保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为此,增强学习目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目的教育 高中数学 学习自觉性 科技领域 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 学习动机 无用论
下载PDF
美国一起引人瞩目的教育诉讼案
3
作者 时春梅 冯静敏 《世界教育信息》 2007年第2期86-86,64,共2页
2006年7月13日,美国新泽西州出现了一起引人瞩目的教育讼诉案,有评论称这是一起“里程碑”式的教育诉讼案。主原告是一位名叫Van-Ness Crawford的新泽西州居民,他起诉的主要被告是新被任命的州教育专员Lucille Davy。
关键词 目的教育 诉讼案 美国 新泽西州
下载PDF
世界屋脊上竖起举世瞩目的教育丰碑——西藏自治区“两基”攻坚综述 被引量:1
4
《西藏教育》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在新世纪初短短的几年间,在雪域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现代教育十分薄弱的背景下,迅速地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攻坚目标,跨越千年,震撼世界,举世瞩目。这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关键词 “两基” 西藏自治区 目的教育 世界 综述 九年义务教育 青壮年文盲 雪域高原
下载PDF
当“绅士”遇到“自然人”——论卢梭对洛克教育目的的批判
5
作者 朱梅 李宜江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洛克认为教育要培养具有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等品质的绅士。然而,在卢梭看来,绅士的本质为追求私利的“布尔乔亚”,绅士的教育容易加剧人的自我矛盾和分裂,他认为教育应培养热爱劳动、人格统一、真诚善良的自然人。卢梭对洛克教育目... 洛克认为教育要培养具有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等品质的绅士。然而,在卢梭看来,绅士的本质为追求私利的“布尔乔亚”,绅士的教育容易加剧人的自我矛盾和分裂,他认为教育应培养热爱劳动、人格统一、真诚善良的自然人。卢梭对洛克教育目的批判的主要原因在于:洛克与卢梭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洛克与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各自政治理想的投射;卢梭窥见了洛克绅士教育潜藏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绅士 自然人 教育目的
下载PDF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新解
6
作者 陶青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3-30,58,共9页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出,并不是取消教育,它仅仅是手段,旨在实现民主社会。社会是理解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钥匙。“绝对目的论”在活动之外设定一个固定目的,它是自足的和自我完成的,服务于静止的社会,是在为专制独裁和等级社会...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出,并不是取消教育,它仅仅是手段,旨在实现民主社会。社会是理解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钥匙。“绝对目的论”在活动之外设定一个固定目的,它是自足的和自我完成的,服务于静止的社会,是在为专制独裁和等级社会开道。进步的社会则格外珍视自主和创新,将后者视作前者进步的重要手段。民主社会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尤其需要人们具备除旧布新、革故鼎新的精神与冒险、合作、探究和实验的能力。因此,与专制社会的绝对目的不同,民主社会的教育目的应该是暂时的、实验的,在行动中获得检验并持续向前发展;是自由的、灵活的,促进个性的充分彰显和表达;是合作的、协商的,成为运用集体智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教育目的 新解
下载PDF
杜威教育目的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影响
7
作者 周佳斌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在近代中国批判以科举入仕为目的的旧教育的背景下,民国学人不仅引入和传播了杜威教育目的论,还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本土解读、运用和重构,促进对教育目的的重新思考和审视。杜威教育目的论与中国教育理想有一定契合之处,回应了中国本土... 在近代中国批判以科举入仕为目的的旧教育的背景下,民国学人不仅引入和传播了杜威教育目的论,还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本土解读、运用和重构,促进对教育目的的重新思考和审视。杜威教育目的论与中国教育理想有一定契合之处,回应了中国本土长期关切的教育问题,推动教育观念与实践的转变,促进中国教育目的中关于实用目的与道德目的、个人目的与社会目的、知与行等重要二元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适应国内教育制度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杜威教育目的论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和批评,因时势不同拥有不同境遇,教育仍需在其独立性和工具性之间寻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教育目的 早期传播 本土探索
下载PDF
目的导向健康教育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晓欣 谭陈蓉 刘微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目的导向健康教育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目的导向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 目的:探讨目的导向健康教育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目的导向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接受度量表(AIS)评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医学应对量表评分、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评分、遵医行为及化疗期间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合理饮食及适当活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GWB、SUPPH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应对方式各项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及黏膜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目的导向健康教育应用于宫颈癌化疗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增加其主观幸福感,改善疾病应对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化疗 目的导向健康教育 遵医行为 主观幸福感 应对方式
下载PDF
杜威的教育目的与兴趣理论:评论与反思
9
作者 郭佳芯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2期54-60,共7页
杜威明确提出了教育目的,与其著名的兴趣学说密切相关。他认为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其本身,而反对过于强调附加在教育自身之外的目的。杜威将儿童兴趣与教育目的联系起来,认为教育目的含有个人关心和热切注意的态度,不仅... 杜威明确提出了教育目的,与其著名的兴趣学说密切相关。他认为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其本身,而反对过于强调附加在教育自身之外的目的。杜威将儿童兴趣与教育目的联系起来,认为教育目的含有个人关心和热切注意的态度,不仅“遵循自然的教育目的,意思就是注意儿童爱好和兴趣的起源、增长和衰退”,而且教学“这种活动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或对他有兴趣”。这与赫尔巴特培养“多方面兴趣”的教学目的论以及现当代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情感态度”目标遥相呼应,体现了现代进步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共通性,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并正确把握以兴趣为取向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教育目的 兴趣理论 儿童兴趣
下载PDF
目的达成理念的健康教育对腹腔镜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患者ESCA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项莉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86-488,共3页
目的:分析目的达成理念的健康教育对腹腔镜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患者ESCA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86例实验对象,均是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到医院实施腹腔镜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分析目的达成理念的健康教育对腹腔镜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患者ESCA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86例实验对象,均是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到医院实施腹腔镜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3)与实验组(目的达成理念的健康教育,n=43)。对比两组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ESCA评分、SF-36评分及健康知识掌握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期间,采取目的达成理念的健康教育能提升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 目的达成理念的健康教育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杜威教育目的论对新时代育人目标启示
11
作者 廖雨露 《教育进展》 2023年第10期7698-7703,共6页
杜威提出的教育无目的的理论反对外在强加的、一成不变的、终极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目的是内在的、动态的、具体的。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教育无目的论进行一系列的批驳。它反对了当时的“教育准备生活说”,认为教育应注重当下生活,校内... 杜威提出的教育无目的的理论反对外在强加的、一成不变的、终极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目的是内在的、动态的、具体的。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教育无目的论进行一系列的批驳。它反对了当时的“教育准备生活说”,认为教育应注重当下生活,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应相结合,以丰富育人内容,构建新的德育模式;批判了教师中心的理念,认为传统教育本质上忽略了学生主体性,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他在反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同时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主张尊重儿童主体性,要关注儿童生长与学习的直接经验,引导鼓励儿童的自我表达和创造,使其从原有的直接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总之,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中儿童观具有现代意义,这与平衡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观点相结合从而彰显了杜威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时至今日,这种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的教育理论仍对现代育人目标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与新时代育人要求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学生主体 育人目标
下载PDF
赫尔巴特与杜威思想的差异性比较——教育目的、师生关系以及兴趣
12
作者 赖永俊 《精品生活》 2023年第20期0079-0081,共3页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要基于儿童未来生活状况而定,而杜威则秉持“教育无目的”的原则,认为教育本身就是目的。赫尔巴特倡导一种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强调秩序与服从;而杜威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型的,这有利于奠定学生未来参与民主生活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要基于儿童未来生活状况而定,而杜威则秉持“教育无目的”的原则,认为教育本身就是目的。赫尔巴特倡导一种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强调秩序与服从;而杜威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型的,这有利于奠定学生未来参与民主生活的基础。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会知识并加以运用的前提,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首要步骤和直接目的;杜威认为所有教育活动都要根植于并服务于兴趣,并将兴趣从教学层面上升至民主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杜威 教育目的 师生关系 兴趣
下载PDF
源于桂子山的主体教育(一)
13
作者 王一凡 成传春 《湖北教育》 2024年第12期47-49,共3页
源于桂子山的主体教育,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道俊、郭文安、旷西模先生等为代表的诸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者提出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研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在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等学校深入开展了主体教育实践... 源于桂子山的主体教育,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道俊、郭文安、旷西模先生等为代表的诸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者提出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研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在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等学校深入开展了主体教育实践,在湖北省乃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深远的影响。主体教育,聚焦人的主体性发挥,强调师生主体性和教育自身的主体性(相对独立性),不仅回应了现代教育主体立场的时代呼唤,而且彰显了教育学人的主体担当。从主体到主体性,主体教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主体参与和交往中实现发展的教育过程观、以评价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评价观、培养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教育目的观。在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对主体教育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反思,将为我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公平而高质量的发展提供范例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目的 教育价值观 东宝区 社会历史活动 二十一世纪 主体参与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14
作者 李丹颖 《河北画报》 2024年第2期227-229,共3页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绘画领域有着极大的发展,许多绘画相关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同样,人工智能绘画对学生及其美术学习的影响也不可避免,这一影响主要存在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相关观念和心态上。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技术,美术...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绘画领域有着极大的发展,许多绘画相关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同样,人工智能绘画对学生及其美术学习的影响也不可避免,这一影响主要存在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相关观念和心态上。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技术,美术教育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思考,在美术教育目的方面,也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教学、个性化发展和人格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美术教育 教育目的
下载PDF
试论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完善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联 孙福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1-245,共5页
我国的教育目的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化。对我国现行教育目的进行审视发现:在实践中存在着"应然"与"实然"教育目的冲突,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人"的缺位,在内涵上存在层次性缺乏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厘清教... 我国的教育目的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化。对我国现行教育目的进行审视发现:在实践中存在着"应然"与"实然"教育目的冲突,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人"的缺位,在内涵上存在层次性缺乏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厘清教育目的的教育主体,凸显人的价值与发展,突出教育目的的层次性等来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 教育目的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对层次教育目的的思考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等菊 扈中平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的教育目的的反思 ,对教育史上层次教育目的思想的借鉴 ,认为建构包括人才规格培养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在内的较近的教育目的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最高教育目的是必要的。最高的目的是一般的、普遍的 ...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的教育目的的反思 ,对教育史上层次教育目的思想的借鉴 ,认为建构包括人才规格培养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在内的较近的教育目的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最高教育目的是必要的。最高的目的是一般的、普遍的 ,指导较近的目的 ;较近的目的是特殊的、具体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层次教育
下载PDF
中国教育目的观的转型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运红 冯增俊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教育目的演进遵循了"终极者"的演进路径,虽然各个时期对教育目的的外在表述不同,但实质未变。"终极者"教育目的观将人抽象化、工具化,进而盲目拔高教育的功能,形成并维持着社会分化。社会发展使教育目的观的转... 中国教育目的演进遵循了"终极者"的演进路径,虽然各个时期对教育目的的外在表述不同,但实质未变。"终极者"教育目的观将人抽象化、工具化,进而盲目拔高教育的功能,形成并维持着社会分化。社会发展使教育目的观的转型渐成必然。"普通人"的教育目的观将实现人和社会关系的全面改组,人由个人主体走向类主体,社会成为有机整体,社会融合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者 普通人 教育目的 社会融合
下载PDF
在“通才”抑或“专才”之间作何选择——兼谈社会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川 董泽芳 +1 位作者 艾小平 张惠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9,共5页
在特定历史时期,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均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条件下的一种本真体现。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狭隘的"专才教育"和单纯的"通才教育"抑或二... 在特定历史时期,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均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条件下的一种本真体现。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狭隘的"专才教育"和单纯的"通才教育"抑或二者之间简单粗糙组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均出现了与时代发展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问题,在此种情形下,"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必然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教育目的 价值取向 创新人才
下载PDF
中日体育硕士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先琼 鲁平俊 +2 位作者 周龙惠 袁凤梅 李庆贺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4,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日十几所高等院校培养体育硕士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为我国体育硕士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表明:我国各大学培养体育硕士的教育目的不明确,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趋同现象突出,...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日十几所高等院校培养体育硕士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为我国体育硕士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表明:我国各大学培养体育硕士的教育目的不明确,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趋同现象突出,并且目标不具体、没有针对性。而日本各大学体育硕士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具体。据此提出了完善和规范我国体育硕士教育目的和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体育硕士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比较
下载PDF
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之再审视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黎军 宋亚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共4页
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是教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教育目的的研究首先应该建立在对教育目的科学界定的前提下,在科学界定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基于价值选择的视角,将教育目的区分为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进行具体研究... 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是教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教育目的的研究首先应该建立在对教育目的科学界定的前提下,在科学界定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基于价值选择的视角,将教育目的区分为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进行具体研究。对两论的研究不能陷入"孰优孰劣、孰更合理、孰更有效"的无休争论,而应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教育内容等具体特点进行有机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有机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