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来”构成的目的结构研究
1
作者 张赪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39,202,共13页
"来VP"和"把/将NP来VP"可表达施事的主观意愿或目的,在明清时期均已出现,但对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历史演变学界的研究还很少,有待深入。本文基于大量语料的考察,根据动作发生时是否有位移、动作是否发生将两类结构的... "来VP"和"把/将NP来VP"可表达施事的主观意愿或目的,在明清时期均已出现,但对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历史演变学界的研究还很少,有待深入。本文基于大量语料的考察,根据动作发生时是否有位移、动作是否发生将两类结构的语法意义分为三类进行描写,并联系前后历史时期描写其来源与发展。主要结论是明清时期"来VP"的语法意义比"把/将NP来VP"多、"来VP"产生并主要用于南方通语、"把/将NP来VP"主要用于北方通语。文章同时辨析了"VP来""VP1来VP2"结构,指出它们都不是目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VP 把/将NP来VP 目的结构 历史演变
原文传递
教学实践的目的情感结构对学生信息获取的影响:基于案例调研的规律探索及现实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于良芝 刘鸿彬 杨天德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43,共18页
世界高等教育机构普遍认为,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对人才培养不可或缺,而有关学生信息行为的研究却一再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存在缺陷。至于为什么人才培养必须依赖信息获取,何为充分的信息获取,如何保证充分的信息获取,学术界... 世界高等教育机构普遍认为,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对人才培养不可或缺,而有关学生信息行为的研究却一再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存在缺陷。至于为什么人才培养必须依赖信息获取,何为充分的信息获取,如何保证充分的信息获取,学术界少有系统的理论阐释。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学生信息获取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探索上述问题的答案。借鉴实践理论的“目的情感结构”概念,以一所大学的某实体学院本科教学实践为案例,通过政策文本、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收集有关案例学院本科教学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按归纳思路予以分析,分别得出了该院本科教学的目的目标、讲授任务、学习任务、信息获取驱动;然后依据“目的情感结构”概念的框架,将归纳结果整合为案例学院本科教学的目的情感结构,展现并反思嵌入其中的信息获取动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特定教学实践的目的情感结构通过嵌入特定的信息获取驱动,影响甚至塑造学生的信息获取;但只有注重知识理解的教学实践,才能凸显信息对人才培养的价值,进而指导教师设计合理的信息获取驱动,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本科教学 目的情感结构 信息获取 知识理解 教学支持服务
下载PDF
目的犯的目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彭辅顺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11期48-52,共5页
目的犯的目的是指目的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是由具有不同心理内容的直接故意目的和特定犯罪目的构成的。其中 ,直接故意目的就是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 ,其是否实现影响目的犯是构成既遂 ... 目的犯的目的是指目的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是由具有不同心理内容的直接故意目的和特定犯罪目的构成的。其中 ,直接故意目的就是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 ,其是否实现影响目的犯是构成既遂 ,还是未遂 ;特定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所追求的超出直接故意意志因素的最终结果 ,其是否实现虽不影响目的犯是否完成 ,但当特定目的实现行为本身独立构成犯罪时 ,应以处理牵连犯的原则来对之进行刑法上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 犯罪目的 刑法 目的结构 直接故意目的 犯罪构成
下载PDF
论人的价值追求的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伦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39,共3页
人类历史不外是人的价值追求的不断改变而已,正是在价值追求的历史更替中,人成为了人自己,社会也不断改变其自身的形式。人的价值追求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人的价值追求的对象,分为物质价值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按人的... 人类历史不外是人的价值追求的不断改变而已,正是在价值追求的历史更替中,人成为了人自己,社会也不断改变其自身的形式。人的价值追求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人的价值追求的对象,分为物质价值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按人的价值追求的功用,划分为生存的价值追求、享受的价值追求、发展的价值追求;按主体的不同,分为未成年人、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价值追求,还可以从人发展的历史形态、人生存的不同民族国家、人不同的宗教信仰等角度来划分。人的价值追求的产生、发展和实现是一个辩证运动过程,从动态发展看,表现为价值情感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过程。价值情感是前提,价值认同是基础,价值实践是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追求 主体结构 目的结构
下载PDF
国外目的地形象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TM、ATR、JTR发表的相关文献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素洁 刘海英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目的地形象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2000-2014年)国外目的地形象研究,在深化传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聚焦于目的地形象视觉研究、目的地形象演进与分布形态、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目的地形象与信息搜索、目的地形象与目的... 目的地形象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2000-2014年)国外目的地形象研究,在深化传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聚焦于目的地形象视觉研究、目的地形象演进与分布形态、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目的地形象与信息搜索、目的地形象与目的地品牌等新主题的探索。通过分析发现,未来目的地形象研究将更加趋向于基于旅游者行为而非心理层面展开,更多地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并且基于非西方文化情景的目的地形象理论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新兴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目的地形象结构 目的地形象测量 信息搜索 目的地品牌
下载PDF
闽南方言“卜通”“不通”结构的语义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曼君 卢罗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闽南方言"不通"的出现早于"卜通"。前者在嘉靖刊戏文里已经出现,后者始见于万历年间,随即消失,直至20世纪以后再度出现。其中的肯定词"卜"和否定词"不"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分别对"通"... 闽南方言"不通"的出现早于"卜通"。前者在嘉靖刊戏文里已经出现,后者始见于万历年间,随即消失,直至20世纪以后再度出现。其中的肯定词"卜"和否定词"不"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分别对"通"所进行的肯定和否定。从历史和现实语料可以看出,"卜"和"通"最初的组合是出于语用的需要,而"不"与"通"最初的组合则是出于表义的需要。这时,它们都是松散的结构。之后,"卜通"和"不通"结构沿着各自的轨道不断地进行着语义上的演化,并随着情态义的交替而凝固成词。"卜通"的语义演变是单轨道进行的,多数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不通"的语义演变是多轨道进行的,除了其道义情态由强趋弱的演变是直到现代才实现的以外,其另外两条演变路径早在明清戏文里已经实现了,且其中的两个情态义因与"无通"存在竞争最终为"无通"所取代。"卜通""不通"结构的语义演变除了具有人类语言情态义演变的共性外,也有自己的发展个性。"不通"有着人类许多语言反向的语义演变路径,体现了汉语的类型学特征;"卜通"实现了目的标记向情态义的演化,使闽南方言发生了"情态义目的标记"双向语义演变,为世界语言树立一个新的类型,展示了其独特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结构 目的结构 语义演变 闽南方言
下载PDF
论学习的结构和要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平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135-136,共2页
在目前关于学习的研究中 ,存在着学习的结构和要素研究的失缺。古人关于学习结构和要素的论述包括目的动力结构、心态境界结构、主体自得结构、态度创新结构四大块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惟有全面把握学习的结构和要素 ,方能使... 在目前关于学习的研究中 ,存在着学习的结构和要素研究的失缺。古人关于学习结构和要素的论述包括目的动力结构、心态境界结构、主体自得结构、态度创新结构四大块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惟有全面把握学习的结构和要素 ,方能使学习者取得学习和修身的双重效果 ,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结构 学习要素 目的动力结构 心态境界结构 主体自得结构 态度创新结构
下载PDF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的几点浅谈
8
作者 李贵楼 《商情》 2011年第23期136-136,共1页
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使建筑物安全和能够适应使用的要求。我们可以初步的了解一下结构设计的四点基本原则,从而为我们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结构设计的目的 刚柔相济 多道防线 强柱弱梁 建筑结构
下载PDF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于红杰 《城市建筑》 2015年第8期66-66,共1页
由于结构造价对建筑成本影响显著,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有必要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技术可行合理的基础上,对结构方案和细部优化。本文对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加以叙述,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 结构优化设计及其目的
下载PDF
旅游市场分类研究及其意义——以佛山市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彭华 钟韵 +1 位作者 梁明珠 卓庆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4,共6页
我们在佛山市旅游研究中使用了“市场分类研究法”和“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 ,对不同的旅游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调研和分类处理 ,发现景点旅游者市场与城市过夜旅游者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 ,对于分析区域旅... 我们在佛山市旅游研究中使用了“市场分类研究法”和“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 ,对不同的旅游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调研和分类处理 ,发现景点旅游者市场与城市过夜旅游者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 ,对于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导旅游吸引 ,分析旅游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 ,对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动力模型和旅游发展动力机制 ,制定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市场 旅游发展动力 对应分析 发展趋势 预测 佛山市 市场分类 市场空间结构 旅游业 出游目的结构 发展战略
下载PDF
The Study on Tourist Destination Tourism Image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in Xi'an City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东红 李开宇 +2 位作者 郝凤娇 孙鹏 姚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9期1285-1288,1343,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have an empirical study on Xi'an City. [Method] With combination of non-structural and structured approach to design questionna...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have an empirical study on Xi'an City. [Method] With combination of non-structural and structured approach to design questionnaires, tourism image of Xi'an was explored using the SPSS software from bot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Result] Xi'an tourism images serve a heritage historical monuments atmosphere with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City Wall, Big Wild Goose Pagoda,Huaqing Hot Springs, presenting a positive feeling among tourists in general.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travel, touris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urism transportation,travel services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image of Xi'an tourism. [Conclusion]The evaluation on the tourism resources is highly spoken of by tourists than the scenic spot, indicating that despite high visibilit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Xi'an, it has not formed strong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a complete tourism industrial chai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right marketing strategies to enhance tourist familiarity to Xi'an. Tourists demands, therefore, should be well considered in developing Xi'an scenic spots and new tourism products and projects be focused on to improve tourists' satisf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perception Structural method Non-structural method Xi'an
下载PDF
中国视觉旅游形象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素洁 黄楷伊 董玉洁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9,95,共15页
目的地视觉形象及其属性间的关系结构是目的地形象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与照片分享网站Flickr中的中国相关照片为例,对中国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的内容与属性在照片中的呈现... 目的地视觉形象及其属性间的关系结构是目的地形象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与照片分享网站Flickr中的中国相关照片为例,对中国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的内容与属性在照片中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中国目的地投射形象属性中位列前3的核心属性为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建筑,而国际游客感知到的中国目的地形象属性中位列前3的核心属性为生活方式、人、自然风光。(2)在海外推广网站投射的中国目的地形象中,人-自然风光、自然风光-建筑属性常组合在一起,而国际游客感知到的中国目的地形象中,人-生活方式、人-自然风光、生活方式-自然风光属性常组合在一起。(3)相比于海外推广网站展示的照片,国际游客在Flickr网站上分享的中国相关照片中不同形象属性组合更加丰富。(4)海外推广网站中展示的照片在地理区域分布上大体均衡,而国际游客在Flickr网站上分享的关于中国的照片在地理区域分布上差异较大,主要聚焦于京沪及部分西南地区。最后,本文对我国未来的视觉旅游形象营销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旅游形象 投射形象 感知形象 社会网络分析 目的地形象关系结构
下载PDF
走出模式教学困境的微观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光荣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6-89,共4页
模式教学已不适应自由教育和创新教育。从认识论的角度作微观分析,产生模式困境的根源是结构目的观,克服模式困扰主要在于超越教学过程模式观、思维方式逻辑观、事物关系因果观和教学理论科学观。
关键词 模式教学 结构目的 因果关系 科学教学 艺术教学
下载PDF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在英美存在差异的缘由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治祥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年第4期102-104,共3页
英国和美国属同一法系,均实行当事人主义,但因受法文化传统、社会治安状况与刑事政策、诉讼目的与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两国有关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各不相同。
关键词 英美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 法文化传统 诉讼目的结构 社会治安状况与刑事政策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访问控制操作需求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解文冲 杨英杰 +1 位作者 汪永伟 代向东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81-2285,共5页
针对基于风险的访问控制中缺乏对操作需求详细分析与量化,在分析操作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操作需求计算方法。引入访问目的层次结构,提出目的森林的概念,并给出客体目的森林遍历算法,从而计算静态操作需求;统计客... 针对基于风险的访问控制中缺乏对操作需求详细分析与量化,在分析操作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操作需求计算方法。引入访问目的层次结构,提出目的森林的概念,并给出客体目的森林遍历算法,从而计算静态操作需求;统计客体的被访问历史,并基于EWMA给出动态操作需求的计算方法。在分析静态和动态操作需求关系的基础上,给出操作需求的计算方法。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动态地体现访问操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问控制 文件保护 操作需求 目的层次结构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
下载PDF
探寻价值的源泉——佩佩尔的自然主义价值理论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34-39,共6页
美国哲学家S .C .佩佩尔从目的性行为结构分析和选择系统理论两方面探究价值的来源和基础。它代表了在价值本质与来源问题上的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为反思自然主义价值论径路提供了一个经典蓝本。
关键词 佩佩尔 价值 目的性行为结构 选择系统
下载PDF
Linguistic Justice and Dual Language Programs
17
作者 Lucia Buttaro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4年第9期682-699,共18页
This paper makes the case that education aimed at Hispanic or Latino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to recognize both their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roots (raices) as well as the educational wings (alas). The ... This paper makes the case that education aimed at Hispanic or Latino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to recognize both their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roots (raices) as well as the educational wings (alas). The reason the author believes dual language programs could benefit all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if done properly, it should promote bilingualism, respect, and equity for all students in the school. Dual language programs are relatively new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programs aim to create bilingual, bicultural students without sacrificing these students' success in school or beyond. The goals of dual language are to provide high-quality instruction for language-minority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instruc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 for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Schools teach children through content, with teachers adapting their instruction to ensure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and using content lessons to convey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structure. Striving for a balance of half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and half English speaking students in each classroom, dual language programs also aim to teach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Programs vary in terms of the amount of time they devote to each language, which grade levels they serve, how much structure they impose for the division of language and curriculum, and what populations they s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language bilinguaphobia linguistic diversity linguistic justice language-minority students
下载PDF
Perception of the People of Tepoztlfin About Employment Since the Denomination of Magic Town
18
作者 Paula Ponce Lazaro Silvia Cartujano Escobar +2 位作者 Selene Viridiana Pérez Ramirez Janeth Landa Naijera Beatriz Angélica Aguilar Rabadan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8年第3期147-152,共6页
This article aims to describe the perception of the residents of Tepoztlan Morelos regarding the level of employment since their designation as Magic Town. Tepoztlan is a municipalit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ate... This article aims to describe the perception of the residents of Tepoztlan Morelos regarding the level of employment since their designation as Magic Town. Tepoztlan is a municipalit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ate of Morelos, located in the South-Central of Mexico. It is a magical town situated on the slopes of the Tepozteco Mountain. It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places in the aforementioned state. Its relative proximity to Mexico City makes this town an attractive tourist destination for visitor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issue lies mainly in the fact that tourism is one of the largest sources of income and employment generation for the country, so 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tourism infrastructure through federal program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whic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bottom to top. With that objective, the Mexican government created a federal program primarily with the purpose of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o, the "Magic Towns" program emerged as a strategy to generate resources for certain communities and increase the tourist offer. Tepoztlan was one of the first towns to enter the program, so it is relevant to analyze if the benefits generated by this program related to employment are perceived by the population. That is to say, to know the opinion of the settlers on the increase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 employment that tourism generates and how the denomination of magical town influences this. Regarding the method used, we can say that it is a research with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s an instrument for data collection. The sample was obtained by the sampling method called: simple random probabilistic sampling.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correspond to a sample of 119 inhabitants of Tepoztlan. In summary, th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allows us to conclude that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the generation of jobs in Tepoztl/m since its denomination as Magical Town; however,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remuneration generated by tourism are perceived as low and far from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loyment and working conditions cultural tourism tourism development federal programs
下载PDF
Energy intens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China: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RDL-VECM approach
19
作者 Dan Du Hongyan Lei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7年第3期226-238,共13页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intens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including energy pric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nergy mix using the autoregressive di...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intens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including energy pric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nergy mix using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 bounds approach and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echnique. Based on China's time series over 1985-2014, the ARDL bounds approach yields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long 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pric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conomic structure, energy mix, and energy inten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an important driver for the declining energy intensity in short and long run. Energy price has not been demonstrated a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creasing energy intensity in the short run. The high share of coal use in total energy use may be responsible for China's high energy intensity.However, the relative change in economic sectors plays a minor role in energy intensity reduction during the past years. In the long ru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nergy mix and energy prices Granger cause energy intensity, but not vice versa except for the energy m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intensity ARDL bounds approach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