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前目连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阐释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21,共8页
目连故事是中国叙事文学的重要题材,目连形象传入中土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在原始佛教经典中,目连故事侧重表现目连的神足特点。以《佛说盂兰盆经》出现为标志,目连故事开始表现中国传统孝道意识,这一意识在唐代的目连变文中表现得... 目连故事是中国叙事文学的重要题材,目连形象传入中土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在原始佛教经典中,目连故事侧重表现目连的神足特点。以《佛说盂兰盆经》出现为标志,目连故事开始表现中国传统孝道意识,这一意识在唐代的目连变文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目连故事的这一流变态势,反映出中国特定背景下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调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故事 流变 孝道 文化阐释
下载PDF
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土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5,共8页
公元三世纪中叶,随着印度《佛说盂兰盆经》传入中国,目连救母故事开始在中国民间流传,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目连文化。中国化的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至迟于公元七世纪中叶东传日本,从此便在日本广泛流传。中日两国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虽然... 公元三世纪中叶,随着印度《佛说盂兰盆经》传入中国,目连救母故事开始在中国民间流传,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目连文化。中国化的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至迟于公元七世纪中叶东传日本,从此便在日本广泛流传。中日两国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虽然在诸多方面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民族习俗等不同,因此两国的目连文化存在着内容涵盖、艺术品类、历史走向等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民间 目连故事 目连文化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目连故事流播研究四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荣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5-93,共9页
通过版本比对和梳理相关佛教伪经史料,可以确认张祜嘲笑白居易《长恨歌》的用语不是“目连变”,而是“目连经”;而《东京梦华录》所说“尊胜目连经”,实指《尊胜经》和《目连经》,其“目连经救母杂剧”之“目连经”实指《佛说目连救母... 通过版本比对和梳理相关佛教伪经史料,可以确认张祜嘲笑白居易《长恨歌》的用语不是“目连变”,而是“目连经”;而《东京梦华录》所说“尊胜目连经”,实指《尊胜经》和《目连经》,其“目连经救母杂剧”之“目连经”实指《佛说目连救母经》。此外,宋元以来的禅宗语录,也是检讨目连故事传播及目连文化生成史的重要宝库,很值得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故事 目连经》 《尊胜经》 目连经救母杂剧》 禅宗语录
下载PDF
论佛经“目连故事”在中古之流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红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2-85,共4页
佛经中的"目连故事"情节丰富、想象奇诡,其类型主要有四种:飞行,斗法,上天入地,地狱救母。通过对敦煌《降魔变文》和《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故事和救母故事以及六朝志怪小说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佛经故事在传入中土后经... 佛经中的"目连故事"情节丰富、想象奇诡,其类型主要有四种:飞行,斗法,上天入地,地狱救母。通过对敦煌《降魔变文》和《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故事和救母故事以及六朝志怪小说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佛经故事在传入中土后经过有意筛选,附会一定的宗教信仰模式,至唐代变文完成了本土化转变。经变故事的情节并不局限于原有佛经故事,而是融合不同故事情节,形成搬演时生动曲折的效果,更具故事性和宗教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故事 变文 情节类型 神魔小说
下载PDF
目连故事在中国的演变及其文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杰 《天中学刊》 2012年第3期25-27,共3页
源于古印度的目连故事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三个主要演变阶段,演变的过程即目连故事的中国化过程,其中加入了诸如孝道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内容,故事的载体则由佛经向变文、戏曲、宝卷等多种形式转变,佛道交融、市民思想兴盛等现象则是目连... 源于古印度的目连故事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三个主要演变阶段,演变的过程即目连故事的中国化过程,其中加入了诸如孝道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内容,故事的载体则由佛经向变文、戏曲、宝卷等多种形式转变,佛道交融、市民思想兴盛等现象则是目连故事演变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故事 演变 文化分析 佛经
下载PDF
宗教仪式·人物谱系·文艺形态——目连孝行故事在地化传播的三大表现
6
作者 李小荣 米文靖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目连孝行故事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学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若从在地化传播视角分析,其突出表现有三:一者宗教仪式方面,与之有密切关系的盂兰盆会、中元节,是从并行不悖到混融互用;二者人物谱系方面,是从单一家庭结构到家族的扩大化;三者文艺... 目连孝行故事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学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若从在地化传播视角分析,其突出表现有三:一者宗教仪式方面,与之有密切关系的盂兰盆会、中元节,是从并行不悖到混融互用;二者人物谱系方面,是从单一家庭结构到家族的扩大化;三者文艺形态方面,是从宗教讲唱到戏艺展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孝行故事 在地化传播 宗教仪式 人物谱系 文艺形态
下载PDF
目连救母故事渊源考略 被引量:6
7
作者 戴云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1-46,共6页
本文对目连救母故事的渊源和流变进行了考辨。文章分别从佛经中的目连、中国化的目连、早期戏剧中的目连、宝卷中的目连进行梳理和分析,对目连戏的研究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
关键词 目连救母故事 佛经 中国化
下载PDF
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产生及流传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慕文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4期89-97,共9页
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产生及流传魏慕文目连戏──这一神奇、怪诞的剧种,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东南沿海广为流传,盛演数百年,经久不衰。它以传奇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表演形式,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剧中从天上玉皇至... 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产生及流传魏慕文目连戏──这一神奇、怪诞的剧种,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东南沿海广为流传,盛演数百年,经久不衰。它以传奇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表演形式,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剧中从天上玉皇至阴间恶鬼,从人间富豪到沿途乞丐,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 目连 徽州 目连故事 劝善 戏文 徽商 万历年间 潘之恒 祁门县
下载PDF
目连戏成为百戏之祖的文学史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小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连戏是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主要题材的剧目总称。自史料记载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仍演出不辍,被誉为"百戏之祖"和"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其发展经历了五次文学史演变:目连救母故事源于晋代佛经《盂兰盆经》,唐代目连... 目连戏是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主要题材的剧目总称。自史料记载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仍演出不辍,被誉为"百戏之祖"和"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其发展经历了五次文学史演变:目连救母故事源于晋代佛经《盂兰盆经》,唐代目连变文吸收、借鉴《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丰富和扩展了故事情节与内容,为后世目连救母故事提供了相对完备的底本,但未脱离宣教主题;北宋《目连救母》以民间杂剧形式出现在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勾栏瓦舍中,吸收了大量的杂技和百戏;金院本《打青提》将杂剧"艳段"(序幕)改编成独立的演出剧目,成为北方目连戏的发展方向;元明目连戏形成文人阶层和民间阶层两个演出倾向;清代目连救母故事依赖于宝卷和戏剧两种传播形式,戏剧演出开始进入宫廷,而民间目连戏盛演于南方,且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上述转变,是以目连救母故事为基础,在合适的契机下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而成,也是不断中国化、世俗化、草根化、地域化及意识形态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故事 故事内容 表演形式 五次演变
下载PDF
徽州目连戏
10
《黄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0-80,共1页
目连故事源自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孟兰盆经》及唐代的《目连缘起》和《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说的是王舍城中一个虔诚信佛的家庭,傅相、刘青提夫妻生前和死后的一些经历。以及他们的儿子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脱离苦海,只身前... 目连故事源自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孟兰盆经》及唐代的《目连缘起》和《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说的是王舍城中一个虔诚信佛的家庭,傅相、刘青提夫妻生前和死后的一些经历。以及他们的儿子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脱离苦海,只身前往西天取经,学得佛法,深入地狱,救出母亲,全家团圆。最早的演出,大约是北宋末年在汴梁(今开封)演出的《目连救母》杂剧。民间艺人演《目连救母》和卖《尊胜目连经》、焚盂兰盆等相关连。是佛教中元节的一项内客,带有祭祖、报丰收、祭新坟、赈孤魂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目连 目连故事 民间艺术
下载PDF
戏曲“活化石”的异彩重放——《目连戏研究》及目连戏对现代戏曲的启示
11
作者 左健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15-116,146,共3页
目连救母的故事源于晋《佛说盂兰盆经》,讲的是目连的母亲刘氏犯了佛法,被打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目连是个孝子,为了救母,出家苦修,历经磨难,终于仰仗佛法救母出狱,得成功果。到了北宋时期,《目连救母》的杂剧在民间盛演... 目连救母的故事源于晋《佛说盂兰盆经》,讲的是目连的母亲刘氏犯了佛法,被打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目连是个孝子,为了救母,出家苦修,历经磨难,终于仰仗佛法救母出狱,得成功果。到了北宋时期,《目连救母》的杂剧在民间盛演不衰,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形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 现代戏曲 活化石 目连变文 目连救母》 目连故事 观众 宋元南戏 启示 宋杂剧
下载PDF
广采博纳 兼收并蓄——目连戏编创方法小议
12
作者 尹伯康 《艺海》 2011年第3期32-34,共3页
广采博纳、兼收并蓄是目连戏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一种编创方法,在传统戏曲中广为运用。本文略加阐述。(一)广采博纳、兼收并蓄的编创方法,在目连戏中首先体现在剧本上。目连戏于目连救母故事之外,吸取了不少与主线无关的其他故事或表... 广采博纳、兼收并蓄是目连戏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一种编创方法,在传统戏曲中广为运用。本文略加阐述。(一)广采博纳、兼收并蓄的编创方法,在目连戏中首先体现在剧本上。目连戏于目连救母故事之外,吸取了不少与主线无关的其他故事或表演片断以扩大演出篇幅,丰富演出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收并蓄 目连 编创 目连救母故事 传统戏曲 演出
下载PDF
目连戏的文化遗产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凌翼云 《艺海》 2009年第9期123-125,共3页
目连戏是湖南入围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目连戏指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它是一个大家族。我国许多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曾有目连戏。湖南的祁剧、辰河戏、湘剧,江西的戈阳腔、四川的高腔、浙江的绍戏、福建莆仙... 目连戏是湖南入围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目连戏指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它是一个大家族。我国许多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曾有目连戏。湖南的祁剧、辰河戏、湘剧,江西的戈阳腔、四川的高腔、浙江的绍戏、福建莆仙戏、以及福建、安徽、湖南、江西的木偶戏都曾有过大本的目连戏。戏曲舞台的散折戏《思凡》、《双下山》、《王婆骂鸡》、《三匠争席》、《滑油山》、《游六殿》、《钟馗》等,或出于目连戏,或与目连戏有渊源。折子戏《老背少》,也叫《哑背疯》或《老汉驮妻》,原是目连戏《会缘桥》中的片段。鲁迅文章里说的男吊、女吊、无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目连 目连救母故事 地方戏曲剧种 《思凡》 戏曲舞台 《钟馗》 湖南
下载PDF
目连始末
14
作者 廖奔 《中华文史论丛》 2003年第74期127-154,共28页
目连救母故事的人物主角目连的原型出自印度佛教传说。综括各种佛教经典裹面有关目连的记载可以知道,目连为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於婆罗门种姓,原名没特迦罗,自幼出家,成名後与舍利弗各领弟子一百余人而讲道,但是久久达不到极境。... 目连救母故事的人物主角目连的原型出自印度佛教传说。综括各种佛教经典裹面有关目连的记载可以知道,目连为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於婆罗门种姓,原名没特迦罗,自幼出家,成名後与舍利弗各领弟子一百余人而讲道,但是久久达不到极境。一日舍利弗偶然遇见释迦牟尼成道後最初度脱的五比丘之一阿失说而与之交谈,听到释迦牟尼的偈语,心有所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故事 释迦牟尼 印度佛教 佛教经典 婆罗门 舍利 国王 余人 弟子
下载PDF
整理目连戏的现实意义
15
作者 尹伯康 《艺海》 2006年第6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目连 整理 目连救母》 目连救母故事 艺术研究所 湖南省 艺术节 祁剧
下载PDF
流传于蒙古族的目连救母故事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岗龙 《民族艺术》 1996年第3期48-59,共12页
17世纪蒙古族著名史学家和翻译家乌珠穆沁公·官布扎布在其用藏文撰写,1746年于拉萨印行的《佛教流传汉地之源流》一书中提到:“唐代翻译的1507卷汉文佛经中有两部目连救母经。”青海蒙古族著名学者松巴·堪布·益希班觉(1... 17世纪蒙古族著名史学家和翻译家乌珠穆沁公·官布扎布在其用藏文撰写,1746年于拉萨印行的《佛教流传汉地之源流》一书中提到:“唐代翻译的1507卷汉文佛经中有两部目连救母经。”青海蒙古族著名学者松巴·堪布·益希班觉(1704——1788)也在其著作中指出过,汉地和尚曾经改编过目连救母经。由此可见,蒙古人从藏文翻译目连救母故事的时候,是知道汉地有目连救母故事流行的。而且,蒙古族民间统称目连为“目伦·托音”(molon toyln,托音意为高僧),即来自于汉语“目连”一词。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 地狱 目连故事 蒙文 蒙古族 劝善 格斯尔 佛教 阎王 喇嘛
原文传递
汉族和白族目连救母故事的异同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秀团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4,共4页
在汉族地区广泛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在云南大理白族民众当中同样影响深远。从主要人物、基本情节等方面来看 ,白族的目连故事与汉族故事相差无几 ,当系从汉族地区传入的。当然 ,白族地区的目连救母故事也发生了一些白族化、地方化的变异... 在汉族地区广泛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在云南大理白族民众当中同样影响深远。从主要人物、基本情节等方面来看 ,白族的目连故事与汉族故事相差无几 ,当系从汉族地区传入的。当然 ,白族地区的目连救母故事也发生了一些白族化、地方化的变异。本文试从主要人物、故事发生地、基本情节等方面对汉族与白族的目连救母故事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白族 目连救母故事 民族文化 情节设置
原文传递
目连救母故事的转变考
18
作者 朱正青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第21期117-119,共3页
目连救母的故事,论其年代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而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的戏剧曲目——目连戏,更是在民间各地经久不衰地上演,并影响久远。迄今为止,国内学者们对目连故事的缘起进行过相关考证、但大多是将其与目连戏演变相联系,还... 目连救母的故事,论其年代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而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的戏剧曲目——目连戏,更是在民间各地经久不衰地上演,并影响久远。迄今为止,国内学者们对目连故事的缘起进行过相关考证、但大多是将其与目连戏演变相联系,还有很多学者详细地从文学、地域、文化意义对目连戏进行多方面研究,而对于目连救母本身故事在从传入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还缺乏系统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故事 目连 文化意义 学者
原文传递
目连形象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祯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9-96,共8页
论文从神话出生、恋母情结、神性人性、状态性格、象征意义等五个方面论析了目连形象,指出人性是目连形象基本的和首要的特征,是他为中国民间社会接受、认同的前提,神性不是目连形象的主体,更不是全部。民间充实了目连形象内涵,目连人... 论文从神话出生、恋母情结、神性人性、状态性格、象征意义等五个方面论析了目连形象,指出人性是目连形象基本的和首要的特征,是他为中国民间社会接受、认同的前提,神性不是目连形象的主体,更不是全部。民间充实了目连形象内涵,目连人格成为民间追求的理想人格,他的孝赋予传统孝伦理道德以新的内容和思想。新孝子目连形象的塑造是目连戏演出的意义所在。目连形象的象征意义体现为:自我牺牲的精神、坚贞不贰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非凡超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 目连 象征意义 刘氏 目连故事 母亲 伦理文化 理想人格 恋母情结 《琵琶记》
原文传递
从《目连救母》看中外文化交流
20
作者 周均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4期70-72,共3页
中国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中尤以佛文化的影响为最甚.作者通过《目连救母》在国内外所产生的不同反响,说明外来文化只有在适应接受国的需要,并从思想观念到内容形式都为其认同时,才能在接受国的国土上生根、... 中国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中尤以佛文化的影响为最甚.作者通过《目连救母》在国内外所产生的不同反响,说明外来文化只有在适应接受国的需要,并从思想观念到内容形式都为其认同时,才能在接受国的国土上生根、开花、结果.而外来文化冲击、影响另一国文化的程度,应由接受者的民族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需求和融合程度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 中外文化 外来文化 民族文化 目连 民族文学 目连故事 中国文学 佛经故事 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