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沙湾大黄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幽门盲囊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分析
1
作者 张钰霆 张瑞瑞 +5 位作者 潘非斐 潘友浩 李聪 林华 陈仕玺 穆景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7,共11页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幽门盲囊呈半封闭结构,保留了部分早期孵化阶段的微生物特征,是用于野生和养殖群体溯源的理想部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三沙湾大黄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幽门盲囊微生物的α多样性、核心菌群相对丰度...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幽门盲囊呈半封闭结构,保留了部分早期孵化阶段的微生物特征,是用于野生和养殖群体溯源的理想部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三沙湾大黄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幽门盲囊微生物的α多样性、核心菌群相对丰度、网络关系等进行分析,构建随机森林模型进行群体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群体的幽门盲囊微生物有着更多特有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α多样性显著高于野生群体。幽门盲囊微生物的优势菌群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且各菌群在野生和养殖群体中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微生物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幽门盲囊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野生群体拥有更高的负边缘/正边缘比率和模块性以及更少的节点数和连接数。基于此,我们构建了随机森林分类群体溯源预测模型,其准确率(Accuracy,ACC)达92.31%,Kappa系数为0.8452,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4,利用此模型识别三沙湾大黄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准确率分别可达91.67%和92.86%。综上所述,三沙湾大黄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幽门盲囊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利用幽门盲囊微生物追踪鱼类来源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研究结果为区分三沙湾大黄鱼野生和养殖群体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幽门盲囊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随机森林模型 反向溯源
下载PDF
欧氏和玛氏对盲囊线虫线粒体nad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红玲 林瑞庆 +3 位作者 李国清 翁亚彪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共5页
欧氏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ogmorhini)和玛氏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margolisi)是属于欧氏对盲囊线虫复合种中的两个种,前者来自于南半球,后者来自于北半球,二者在地理分布和宿主特异性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本研究用γ33P对引物进... 欧氏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ogmorhini)和玛氏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margolisi)是属于欧氏对盲囊线虫复合种中的两个种,前者来自于南半球,后者来自于北半球,二者在地理分布和宿主特异性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本研究用γ33P对引物进行标记,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技术对来自南半球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欧氏对盲囊线虫和北半球种群的玛氏对盲囊线虫在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 基因(nad1)部分序列的差异及种群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半球两个种群的序列相似性很高,而北半球种群与南半球种群的序列相似性则相对较低,它们之间nad1部分序列种间遗传差异大于种内,且存在着2个可作为区分两者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氏对盲囊线虫 玛氏对盲囊线虫 nad1 PCR—SSCP 多态性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海湾扇贝消化盲囊衣原体样生物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文兴 罗挽涛 +5 位作者 薛清刚 宋庆云 朱俊萍 谭金山 候颖一 邹国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25,共3页
1992~ 1995年研究了胶州湾养殖海湾扇贝消化盲囊内寄生的原核生物。光镜和电镜下可看到消化盲囊的组织病理变化和这种寄生物形成的包涵体。初步认为它是一种衣原体样生物 ,与近年来养殖海湾扇贝的大量死亡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衣原体样生物 海湾 扇贝 消化盲囊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鲁道夫对盲囊线虫rDNAITS遗传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芳 翁亚彪 +2 位作者 林瑞庆 李安兴 朱兴全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77-81,共5页
本实验通过对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rudolphii)rDNA的第一及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 1及ITS -2 )进行PCR扩增、PCR SSCP分析及序列分析,以明确ITS 1及ITS 2是否可作为C. rudolphii分子分类的遗传标记。结果发现:C .rudolphiirDNA... 本实验通过对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rudolphii)rDNA的第一及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 1及ITS -2 )进行PCR扩增、PCR SSCP分析及序列分析,以明确ITS 1及ITS 2是否可作为C. rudolphii分子分类的遗传标记。结果发现:C .rudolphiirDNAITS序列存在种间差异,并且差异显著,但是种内序列一致,没有差异。本实验证明C rudolphii确为由两个种(C .rudolphiiA和C rudolphiiB)组成的复合种,ITS -1及ITS- 2可作为两个姊妹种的遗传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道夫对盲囊线虫 RDNA ITS 遗传标记 PCR-SSCP 序列分析 鸬鹚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寄生对盲囊线虫的种群生态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廷宝 廖翔华 曾伯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对盲囊线虫的三期幼虫寄生在青海湖裸鲤的体腔,以扁平的透明薄囊包被,附于肠壁和肠系膜间,其种群平均密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寄生虫种群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且其聚集强度随寄生虫的种群平均密度增加而增加。这种... 对盲囊线虫的三期幼虫寄生在青海湖裸鲤的体腔,以扁平的透明薄囊包被,附于肠壁和肠系膜间,其种群平均密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寄生虫种群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且其聚集强度随寄生虫的种群平均密度增加而增加。这种分布形式与其第一中间宿主锯缘真剑水蚤在青海湖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鱼类宿主在生长过程中的食性分化有关。具体机制无法用数学模式描述,感染率的显著增加引起分布的聚集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盲囊线虫 种群平均密度 鱼类宿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farreri)消化盲囊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绳秀珍 刘晓云 +2 位作者 任素莲 刘竹伞 俞开康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1-367,共7页
运用石蜡切片法、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 ,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盲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消化 (吸收 )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 ,消化 (吸收 )细胞顶端有微绒毛 ,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脂酶和酯酶活性 ,还... 运用石蜡切片法、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 ,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盲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消化 (吸收 )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 ,消化 (吸收 )细胞顶端有微绒毛 ,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脂酶和酯酶活性 ,还含有糖原和脂肪。是进行食物的细胞内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并有储存能量的功能 ;分泌细胞内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颗粒 ,具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含有丰富的 RNA和蛋白质 ,有分泌消化酶的功能 ;消化盲囊导管上皮细胞顶端有纤毛和微绒毛 ,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脂酶活性 ,也能分泌消化酶。消化 (吸收 )细胞浅部的细胞质及其释放到盲囊腔中的胞质团中含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消化盲囊 组织学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石蜡切片法 消化生理
下载PDF
栉孔扇贝消化盲囊细菌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彩霞 李赟 +1 位作者 张婧宇 王崇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79-1584,共6页
为分析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内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2月份除外)定期从青岛沙子口流清河湾扇贝养殖海区采集养殖的2龄栉孔扇贝,采用SDS方法提取消化盲囊的总DNA,并通过引物358f和907r采用PCR扩增细菌16S rDNA的V... 为分析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内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2月份除外)定期从青岛沙子口流清河湾扇贝养殖海区采集养殖的2龄栉孔扇贝,采用SDS方法提取消化盲囊的总DNA,并通过引物358f和907r采用PCR扩增细菌16S rDNA的V3~V5区序列,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离所得扩增序列。DGGE图谱显示,12个月份的样品共有不同位置的谱带11条,其中9条谱带作为共有谱带在所有月份的栉孔扇贝消化盲囊中均有分布,占总谱带数的81.82%,表明整个养殖季节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内的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对11条DGGE条带进行切胶回收、PCR扩增、纯化、克隆后测序,其中9条谱带克隆测序成功。经BLAST比对搜索,结果显示9条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相似性达97%~99%,所代表的细菌分别属于4大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NCBI数据库中与其相近的细菌主要为马赛菌属(Massil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未培养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消化盲囊 细菌群落 PCR-DGGE
下载PDF
用PCR-RFLP技术鉴别鲁道夫对盲囊线虫姊妹种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芳 屈仁建 +3 位作者 吴绍强 宋慧群 林瑞庆 朱兴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用保守引物扩增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rudolphii姊妹种和C .septentrionaler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 1)片段并纯化,根据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和C .septentrionalerDNAITS 1序列,选用限制性内切酶MspΙ和NsiI酶... 用保守引物扩增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rudolphii姊妹种和C .septentrionaler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 1)片段并纯化,根据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和C .septentrionalerDNAITS 1序列,选用限制性内切酶MspΙ和NsiI酶切,酶切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经MspΙ酶切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姊妹种与C .septentrionale表现出不同的条带;经NsiΙ酶切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和C .septentrionale结果一致,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不同.用MspΙ可以鉴定出C .septentrionale ,用NsiΙ可以鉴定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 ,2个限制性内切酶合用可以将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以及C .septentrionale分别鉴定出来.根据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以及C .septentrionalerDNAITS 1基因序列建立的鲁道夫对盲囊线虫姊妹种PCR RFLP鉴别技术能够对鲁道夫对盲囊线虫姊妹种进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FLP 鲁道夫对盲囊线虫 姊妹种 RDNA 第一内转录间隔区 鉴别技术
下载PDF
线粒体cox1序列分析支持北半球欧氏对盲囊线虫是一个新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红玲 林瑞庆 +4 位作者 李国清 翁亚彪 吴绍强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5,共7页
欧氏对盲囊线虫 (Contracaecumogmorhini )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异尖线虫病的病原之一。来自南北半球三个不同种群的C ogmorhini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和宿主特异性。应用PCR_SSCP技术分析了三个不同地理株的C ogmorhini在... 欧氏对盲囊线虫 (Contracaecumogmorhini )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异尖线虫病的病原之一。来自南北半球三个不同种群的C ogmorhini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和宿主特异性。应用PCR_SSCP技术分析了三个不同地理株的C ogmorhini在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 (cox1)部分序列的差异及种群遗传关系。用同位素 (γ3 3 P)对保守引物进行标记 ,通过PCR从单个欧氏对盲囊线虫DNA中扩增出一条长为 4 4 1bp的cox1基因片段 ,取阳性PCR扩增产物 ,对三个不同地理株的C ogmorhini进行SSCP分析 ,结果显示 :三个不同地理株的C ogmorhini4 4 1bp的cox1基因片段存在着一定的多态性 ,其中南半球的不同地理株其SSCP带型差异很小 ,而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带型差异则略微明显。将SSCP分析筛选出的代表性样品进行克隆、测序 ,序列分析表明 :南半球的样品序列同源性很高 ,而北半球种群与南半球种群的序列同源性则相对较低 ,它们之间存在着 3个可作为其遗传标记的基因位点 ,从而说明北半球的C ogmorhini相对于南半球的C ogmorhini来说确实存在着遗传差异 ,很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氏对盲囊俄虫 PCR-SSCP 多态性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新种的ITS rDNA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媛 林瑞庆 +3 位作者 赵光辉 袁子国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8-302,共5页
以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为研究对象,对其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以ClustalⅩ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MEGA4.0程序的MP法和NJ法及PUZ-ZLE4.1程序的ML法构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B、C种以及北方对... 以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为研究对象,对其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以ClustalⅩ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MEGA4.0程序的MP法和NJ法及PUZ-ZLE4.1程序的ML法构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B、C种以及北方对盲囊线虫的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的ITS-1,5.8 S,ITS-2序列大小分别为451 bp、127 bp和277 bp,鲁道夫对盲囊线虫3个种与北方对盲囊线虫ITS序列种内差异小,种间差异明显。种系发育关系分析发现,这3种方法(NJ法、MP法和ML法)构建的种系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其中C种和A种聚在一起,构成一支,再和B种聚在一起;北方对盲囊线虫单独成一支。研究结果证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确为一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 内转录间隔区 RDNA 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下载PDF
PCR-SSCP对我国鲁道夫对盲囊线虫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虹虹 陈晓梅 +4 位作者 杨廷宝 何芳 翁亚彪 林瑞庆 朱兴全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对来自青海湖的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rudolphii)核糖体DNA第一、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进行PCR扩增、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序列分析,并与来自欧洲的2个姊妹种鲁道夫对盲囊线虫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青... 对来自青海湖的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rudolphii)核糖体DNA第一、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进行PCR扩增、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序列分析,并与来自欧洲的2个姊妹种鲁道夫对盲囊线虫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青海湖的鲁道夫对盲囊线虫与来自意大利的C.rudolphii B具有一样的SSCP带型及ITS序列,但不同于C.rudolphii A,因此属于C.rudolphii B。本试验证实了ITS片段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鉴别鲁道夫对盲囊线虫的姊妹种,从而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道夫对盲囊线虫 内转录间隔区(ITS) PCR-SSC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中肠盲囊的研究 Ⅱ中肠后盲囊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云 张志峰 +3 位作者 廖承义 姜明 绳秀珍 徐怀恕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8-51,共4页
运用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借助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国对虾中肠后盲囊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运用酶细胞化学技术,标记特异消化酶,探讨后盲囊的生理功能。认为(1)在蜕皮问期,中国对虾后盲囊结缔组织贮存来自中肠的营养物... 运用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借助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国对虾中肠后盲囊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运用酶细胞化学技术,标记特异消化酶,探讨后盲囊的生理功能。认为(1)在蜕皮问期,中国对虾后盲囊结缔组织贮存来自中肠的营养物质,后盲囊上皮细胞可吸收结缔组织中的营养物质,经细胞内代谢作用,将部分代谢产物以上皮细胞顶端分泌的方式排入盲囊腔,再由盲囊外部的肌肉收缩,将这些代谢产物排入肠道。在上皮细胞的分泌物中,含有具细胞外消化功能的消化酶。(2)在蜕皮期,后盲囊结缔组织中贮存的营养物可由循环系统输送到机体需要养分的部位,以补充机体在禁食期对营养物的需求。因此,中国对虾中肠后盲囊具有调节对虾机体营养物平衡和分泌部分消化酶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中肠后盲囊 酸性磷酸酶 功能 对虾
下载PDF
多棘海盘车幽门盲囊极性脂和脂肪酸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烈英 陈念红 孙作庆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9-52,共4页
对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幽门盲囊中总脂、极性脂及脂肪酸组分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脂含量占湿重的7.85%。磷脂中PC、PE、PS含量较高,PI 和DPG含量较低。主要的脂肪酸是16:0,... 对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幽门盲囊中总脂、极性脂及脂肪酸组分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脂含量占湿重的7.85%。磷脂中PC、PE、PS含量较高,PI 和DPG含量较低。主要的脂肪酸是16:0,18:0,18:1(n=9),20:1(n=9),20:1(n= 7),20:4(11=6),20:5(n=3),22:6(n=3),占总脂肪酸的74%以上。其中以20:1(n =9)最为丰富,占总脂肪酸的19.1%。两种重要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0:5(n=3) (EPA)和22:6(n=3)(DHA)分别占总量的11.7%和10.6%。海星脂肪酸组分和其 食性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棘海盘车 幽门盲囊 极性脂 脂肪酸 海星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中肠盲囊的研究 Ⅰ.中肠前盲囊的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晓云 绳秀珍 姜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对虾中肠前盲囊是由中肠最前端背壁伸出的突起盲囊。这一盲状突起与胃后腔背部及肝胰腺前端相连,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层突入盲腔形成多分支盲管构成中肠前盲囊。盲管上皮的柱状上皮细胞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柱状上皮细胞内有3... 中国对虾中肠前盲囊是由中肠最前端背壁伸出的突起盲囊。这一盲状突起与胃后腔背部及肝胰腺前端相连,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层突入盲腔形成多分支盲管构成中肠前盲囊。盲管上皮的柱状上皮细胞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柱状上皮细胞内有3种大小、电子密度不同的颗粒。用溶酶体标志酶作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直径1μm左右、电子密度中等的颗粒是溶酶体颗粒,另外两种颗粒分别是粘蛋白颗粒和酶原颗粒。中肠前盲囊上皮细胞吸收的物质主要用于合成这3种颗粒,并分泌到细胞外。因此,中国对虾中肠前盲囊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并分泌消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中肠前盲囊 酸性磷酸酶 组织细胞结构
下载PDF
缢蛏消化盲囊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星鸿 郑家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运用光镜、透射电镜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缢蛏消化盲囊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盲囊为复管泡状腺,以导管与胃腔相通。腺上皮由胚性细胞(E 细胞)、纤维细胞(F 细胞)、吸收细胞(R 细胞)和分泌细胞(B 细胞)组成,它们在分布位置、结构及功能等方... 运用光镜、透射电镜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缢蛏消化盲囊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盲囊为复管泡状腺,以导管与胃腔相通。腺上皮由胚性细胞(E 细胞)、纤维细胞(F 细胞)、吸收细胞(R 细胞)和分泌细胞(B 细胞)组成,它们在分布位置、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各有其特点:E-细胞主要存在于近端(与导管相连处),体积较小、核质比大,能分化为其它类型的腺细胞;F-细胞内含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功能是合成、分泌消化酶;R-细胞以脂肪滴和糖原粒的形式储存丰富的能量;B-细胞只见于远端,游离端具发达的微绒毛,内含大量的次级溶酶体和消化残体,有很强的吸收和细胞内消化功能;B 细胞和R 细胞消化脂类的能力较强。导管壁由单层短柱状纤毛细胞和丰富的粘液细胞构成,纤毛柱状细胞能合成、分泌消化酶。消化盲囊参与无机盐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消化盲囊 组织学 组织化学 导管 胃腔 腺上皮 分布位置 结构功能
下载PDF
裸鲤体腔寄生舌状绦虫和对盲囊线虫的种类确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廷宝 廖翔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7-128,共2页
裸鲤体腔寄生舌状绦虫和对盲囊线虫的种类确定杨廷宝廖翔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关键词舌状绦虫,对盲囊线虫,种类确定分类号S852.731,S852.734舌状绦虫Ligulasp.和对盲囊线虫Co... 裸鲤体腔寄生舌状绦虫和对盲囊线虫的种类确定杨廷宝廖翔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关键词舌状绦虫,对盲囊线虫,种类确定分类号S852.731,S852.734舌状绦虫Ligulasp.和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sp.的幼虫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状绦虫 盲囊线虫 种类确定
下载PDF
台湾海峡鱼类寄生针晶蛔和对盲囊线虫幼虫的动态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大民 方文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02-906,共5页
以蓝圆鱼参 Decapterusm aruadsi为宿主,对台湾海峡鱼类寄生线虫幼虫中两个优势种平均感染强度与蓝圆鱼参叉尾长及体重间的关系、线虫幼虫的感染强度、雌雄性比及幼虫性腺发育的月变化动态进行了观察.初步探讨环境温度和宿主生物学特性... 以蓝圆鱼参 Decapterusm aruadsi为宿主,对台湾海峡鱼类寄生线虫幼虫中两个优势种平均感染强度与蓝圆鱼参叉尾长及体重间的关系、线虫幼虫的感染强度、雌雄性比及幼虫性腺发育的月变化动态进行了观察.初步探讨环境温度和宿主生物学特性等与线虫幼虫动态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鱼类 线虫 寄生虫 针晶蛔 盲囊线虫
下载PDF
文昌鱼肝盲囊与脊椎动物肝脏起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红岩 张士璀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7-442,共6页
早期形态和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文昌鱼哈氏窝、内柱和肝盲囊分别是脊椎动物脑垂体、甲状腺和肝脏的同源器官。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文昌鱼肝盲囊与脊椎动物肝脏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揭示文昌鱼肝盲囊和脊椎动物肝脏具有同源性,并证明文... 早期形态和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文昌鱼哈氏窝、内柱和肝盲囊分别是脊椎动物脑垂体、甲状腺和肝脏的同源器官。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文昌鱼肝盲囊与脊椎动物肝脏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揭示文昌鱼肝盲囊和脊椎动物肝脏具有同源性,并证明文昌鱼中存在类似脊椎动物的GH/IGF(Growth horm 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和TH/THR(Thyroid horm one/thyroid horm one receptor)信号通路,为脊椎动物肝脏起源于文昌鱼肝盲囊样结构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盲囊 肝脏起源 GH/IGF TH/THR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银鲫寄生对盲囊线虫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娜 汪博良 +3 位作者 贾舒安 焦丽 郝翠兰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123,共5页
为了揭示寄生于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的消长规律和变化趋势,研究对盲囊线虫可能对额尔齐斯河银鲫养殖造成的危害,为其人工饲养和疾病防治提供病原区系的基础资料。2009年4月至201... 为了揭示寄生于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的消长规律和变化趋势,研究对盲囊线虫可能对额尔齐斯河银鲫养殖造成的危害,为其人工饲养和疾病防治提供病原区系的基础资料。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四季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银鲫寄生虫进行了调查。按照鱼类寄生虫学调查方法,对银鲫感染的对盲囊线虫进行种群生态研究。结果显示,对盲囊线虫四季均有感染,春、冬季感染率分别为14.29%、19.67%,相对均较高;对盲囊线虫种群在不同季节宿主体内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型,并且聚集强度随宿主体长和平均丰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银鲫 盲囊线虫
下载PDF
棉蝗胃盲囊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荣秀兰 孙劲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4-146,共3页
棉蝗胃盲囊的形态观察荣秀兰,孙劲松(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MORPHOLOGYOBSERVATIONINTHEGASTRICCAECAOFCOTTONGRASSHOPPER¥RongXiulan;Su... 棉蝗胃盲囊的形态观察荣秀兰,孙劲松(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MORPHOLOGYOBSERVATIONINTHEGASTRICCAECAOFCOTTONGRASSHOPPER¥RongXiulan;SunJinsong(Huazh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蝗 盲囊 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