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下肢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远端锁钉盲置法的应用
1
作者 陈国仙 王国荣 +3 位作者 林宗锦 李国山 郭春仙 翁振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下肢骨折出现远端锁钉困难的常见原因及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盲置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盲置法治疗下肢闭合性骨折65例。结果 62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7个月~2...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下肢骨折出现远端锁钉困难的常见原因及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盲置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盲置法治疗下肢闭合性骨折65例。结果 62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7个月~2年,平均14个月,均骨折愈合。其中延迟愈合2例,改动力性固定3个月后愈合。结论远端锁钉盲置法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简单可靠,在临床运用上可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远端锁钉
下载PDF
两种小肠管置管技术在ICU脑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陆智炜 王庆宇 +2 位作者 赵群 杨淑莹 蔡继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5期6-8,2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置管技术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脑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传统盲插组(n=26)和超声引导组(n=25),采用首次置管成功率、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是否... 目的 探讨不同置管技术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脑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传统盲插组(n=26)和超声引导组(n=25),采用首次置管成功率、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是否有并发症等评估置管的疗效。结果 超声引导组比传统盲插组有更高的首次置管成功率(P<0.05);两组一般资料、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在ICU脑功能障碍患者中均安全、有效,超声引导下置管能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有更好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小肠管 超声定位 盲法置管 脑功能障碍
下载PDF
远端锁钉盲置法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福扬 王黎明 +3 位作者 蒋纯志 朱冬承 陈啸 张晓慧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3期253-254,共2页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的新方法。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1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72例,远端锁钉均采用盲置法置入,在远端瞄准器定位好长度后,于远端锁钉处直接切开显露,在骨质侧方正中用6mm粗钻头钻钻通近侧皮质,直视...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的新方法。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1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72例,远端锁钉均采用盲置法置入,在远端瞄准器定位好长度后,于远端锁钉处直接切开显露,在骨质侧方正中用6mm粗钻头钻钻通近侧皮质,直视下可以看到髓内主钉远端锁孔,更换4.5mm钻头钻通对侧皮质,近端攻丝后直视下拧入锁钉。结果7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均骨折愈合。其中延迟愈合14例,改动力性固定3个月后愈合,远、近端锁钉100%在位,无锁钉断裂和退出。结论远端锁钉盲置法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简单可靠,锁钉在位率100%,可减少医源性X线辐射,节省手术时间,使髓内钉技术更加微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远端 锁钉
原文传递
中心定位杆盲置法在下肢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力 接建 +3 位作者 陈福扬 王梅生 朱亮亮 宁显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6期553-554,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定位杆盲置法在下肢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48例,中心定位杆均采用盲置法置入。结果一次性顺利置入2枚远端锁钉44例,4例锁钉失败,行二次盲置法锁钉成功。远端锁钉一次性顺利置入... 目的探讨中心定位杆盲置法在下肢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48例,中心定位杆均采用盲置法置入。结果一次性顺利置入2枚远端锁钉44例,4例锁钉失败,行二次盲置法锁钉成功。远端锁钉一次性顺利置入的成功率91.6%。结论中心定位杆的准确安放是远端锁钉一次性顺利置入最主要条件,中心定位杆盲置法极大的提高了远端锁钉锁定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 交锁髓内钉 中心定位杆
原文传递
导线型鼻肠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建三 王帝 +2 位作者 承韶晖 陶小根 王锦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9期779-783,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床边应用导线型鼻肠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置入导线型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预置鼻肠管刻度、鼻肠管...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床边应用导线型鼻肠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置入导线型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预置鼻肠管刻度、鼻肠管尖端位置、二次推进鼻肠管后的刻度、二次推进鼻肠管所用时间、并发症和置管成功率,以及镇痛镇静、机械通气、甲氧氯普胺等应用情况,记录X线摄片次数及费用等。结果51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5例(成功率88%);预置管深度(60.73±5.89)cm,二次推进鼻肠管刻度(99.80±10.15)cm;非镇痛镇静患者置管成功率高于镇痛镇静患者(P=0.034);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患者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应用甲氧氯普胺与未使用的患者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二次推进鼻肠管时间平均(5.27±1.04)min,置管相关费用(225.91±21.56)元,总摄片次数53次,人均摄片次数(1.04±0.2)次。置管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置管后1例出现导管管腔堵塞;1例出现反流、误吸及导管尖端移位,2例出现腹胀及腹泻。结论导线型鼻肠管床旁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费用低,无严重并发症,可作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首选置入的鼻肠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型鼻肠管 肠内营养 重症 床旁盲法置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