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盲目排外 被引量:1
1
作者 陶东风 《民主与科学》 2014年第5期38-39,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有一段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 习近平总书记在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有一段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部是不正确的。”有人在理解这段话的时候认为,这是在强调政治制度不能盲目照搬西方,要有我们自己的制度特色、制度自信。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必须补充指出,不能从这里引申出制度相对主义或制度民族主义的观点。更不能把总书记的话理解为:只要是别人的制度,不管好坏,我们都坚决反对;只要是我们自己的制度,也不管好坏,我们都坚决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目排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政治制度 民族主义 相对主义 总书记 习近平 简单化
下载PDF
由盲目排外到文明抗争(1897—1911)—中国对德占胶州湾的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守中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32-37,共6页
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在中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反响可分为两个阶段,1897年—1900年为第一阶段,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表现为一种感情冲动和盲目排外;1901年—1911年为第二阶段,中国的官绅士民以新的民族主... 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在中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反响可分为两个阶段,1897年—1900年为第一阶段,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表现为一种感情冲动和盲目排外;1901年—1911年为第二阶段,中国的官绅士民以新的民族主义精神,进行了理性的抗争,收回和维护了中国的部分利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义和团运动 盲目排外 德国人 清政府 民族主义 收回利权运动 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研究 《东方杂志》
下载PDF
略论义和团反帝排外思想中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刘建军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对义和团反帝排外思想,学界看法大体一致,但仍存分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再探讨,提出了对义和团“仇教”、“灭洋”认识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 仇教 灭洋 盲目排外 历史潮流
下载PDF
论资产阶级对义和团排外问题的评议
4
作者 刘其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5期67-70,共4页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的十多年,中国社会正处大变革的时代。新生的资产阶级作为社会的政治势力,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变时期,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不能不引起资产阶级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义和团“灭洋...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的十多年,中国社会正处大变革的时代。新生的资产阶级作为社会的政治势力,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变时期,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不能不引起资产阶级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义和团“灭洋”的口号,不能不成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议论的中心。站在时代最前列的资产阶级,由于吸取了西方先进思想的营养,目睹义和团盲目排外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们所发表的种种评议,今天看来,仍有一些不失为真知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 外问题 盲目排外 辛亥革命前 戊戌变法 转变时期 中国社会 孙中山 代表人物
下载PDF
在新征程上更好坚持独立自主
5
作者 李源正 《新湘评论》 2024年第21期28-29,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专门列举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观点,提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不能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要实行对外开放”。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专门列举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观点,提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不能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要实行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价值取向,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坚持独立自主,对于新征程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准确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 邓小平理论 盲目排外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对外开放 科学内涵
下载PDF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途径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I0017-I0017,共1页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需立足时代发展逐步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教育中的渗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并非简单传递与盲目排外,而是顺应社会...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需立足时代发展逐步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教育中的渗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并非简单传递与盲目排外,而是顺应社会发展态势,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目标,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则,促进传统文化古为今用,适应当今时代的社会环境,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持续加强传统文化学习,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使大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心、坚定文化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渗透途径 立德树人 盲目排外 古为今用 去其糟粕 发展态势
下载PDF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 被引量:1
7
作者 祁晶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5期I0002-I0002,共1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应立足社会发展方向,逐步引入新型教育观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融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单向传递和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应立足社会发展方向,逐步引入新型教育观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融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单向传递和盲目排外,而是以时代发展趋势为基准,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主旨,遵循“取精用宏,取长弃短”原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古为今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环境,并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隐藏育人要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长足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加强自身传统文化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课教学 社会发展方向 盲目排外 单向传递
下载PDF
义和团时期的董福祥 被引量:1
8
作者 贾熟村 《菏泽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4-68,共5页
董福祥等反对外国侵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真理再跨前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因为反侵略,进而变为反洋教、反洋人、攻使馆,就变成了盲目排外,变成了谬误。不懂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他们的思想,落后于时代,结果,就被时代所淘汰。
关键词 义和团 慈禧太后 董福祥 盲目排外
下载PDF
屈大均诗歌与西洋事物(二)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晓鸿 《天风》 2011年第9期29-31,共3页
二、为君流照玉颜酡 《澳门》组诗已经显示了屈大均忧国忧民的情怀,对于西洋人的觊觎,他始终抱有警惕之心,能在清王朝的鼎盛时期看到国家面临的隐忧,单就这一点而言,殊为可贵。另一方面,他并非因此盲目排外,相反他在冷静思考之... 二、为君流照玉颜酡 《澳门》组诗已经显示了屈大均忧国忧民的情怀,对于西洋人的觊觎,他始终抱有警惕之心,能在清王朝的鼎盛时期看到国家面临的隐忧,单就这一点而言,殊为可贵。另一方面,他并非因此盲目排外,相反他在冷静思考之佘,主动与异方人士交往,并与其中的一些外国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其中一位取汉姓郭的老者,频繁出现在他的诗中,引起了后世研究者的注意。例如《谢西洋郭丈惠珊瑚笔架诗》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中的第一首这样写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人 屈大均 诗歌 事物 忧国忧民 鼎盛时期 盲目排外 清王朝
下载PDF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办好高教期刊的认识
10
作者 姜国才 栾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9-91,共3页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办好高教期刊的认识姜国才,栾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对上层建筑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教期刊做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部分,它的运行必将受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制约。为使高教期刊更加有利于社...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办好高教期刊的认识姜国才,栾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对上层建筑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教期刊做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部分,它的运行必将受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制约。为使高教期刊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审稿 商品属性 宏观管理 出版活动 精神文明成果 极“左 社会传播 物质文明建设 对外文化交流 盲目排外
下载PDF
简论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11
作者 谌廷潮 王晴 杨丽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年第32期171-171,共1页
增强民族自豪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民族成就教育、民族自信心教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和盲目排外主义,正确看待落后,提高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民族自豪 自信心 民族虚无主义 盲目排外
下载PDF
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反对四种错误倾向
12
作者 高长武 《学习月刊》 2016年第13期11-13,共3页
如何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回答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牢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否定、虚无历史,以古非今、简单复古,故步自封、盲目排外,妄自菲薄、去中国化等四种错误倾向。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盲目排外 客观对待 辩证分析 优秀文化成果 辩证统一关系 意识形态领域 域外文化 共同思想 思想精华
下载PDF
论声乐艺术的跨界演唱现象
13
作者 宁大光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9年第12期46-51,共6页
近年来,“跨界演唱”在声乐领域引发热议,他对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也是声乐艺术领域的一次可贵探索和尝试,声乐跨界演唱现象的主要表现在作品创作、唱法以及歌唱形式等方面,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文化艺术的大融合... 近年来,“跨界演唱”在声乐领域引发热议,他对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也是声乐艺术领域的一次可贵探索和尝试,声乐跨界演唱现象的主要表现在作品创作、唱法以及歌唱形式等方面,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文化艺术的大融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与日俱增及其日益多样化,还包括唱片行业的飞速发展、政策的大力支持等,声 乐跨界演唱现象引发了我们的诸多思考,他启示我们:声乐艺术 不仪应该是多样的而且应该是相互融合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还应注重“以我为主”,大力弘扬我们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排外,应该注重实现“中西结合”,此外,在对跨界演唱的评价方面应该更具多元化,改变过去那种比较单一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演唱 声乐艺术 声乐跨界 歌唱形式 中西结合 盲目排外 大众审美 唱片行业
下载PDF
历史的回顾与感想
14
作者 林建曾 《贵阳文史》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1899-1900年间以华北农民为主体,华北地区为中心,迅速波及除西藏、台湾与香港、澳门以外广大华夏地区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的一次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1899-1900年间以华北农民为主体,华北地区为中心,迅速波及除西藏、台湾与香港、澳门以外广大华夏地区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的一次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历史的回顾 反洋教斗争 西方文明 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争 反帝爱国精神 法国天主教 盲目排外
下载PDF
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晓丽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国际理解 所谓国际理解具体指的是对他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理解,并且使他国了解及认清我国发展情况的一个双向过程。我们都知道,照搬照抄外国文化和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是和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相背离...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国际理解 所谓国际理解具体指的是对他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理解,并且使他国了解及认清我国发展情况的一个双向过程。我们都知道,照搬照抄外国文化和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是和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相背离的,所以,国际理解实际上是使他国理解和理解他国的过程,换言之,是输出和引进统一的过程,这两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国际理解可以说是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内在结合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 英语教育 外国文化 教育内容 民族主义 盲目排外 国际性 民族性
下载PDF
论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德林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Z期51-52,共2页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作为一名农家子弟,凭借科举之途,从偏僻的乡村走上了当时中国的政治舞台,创造了十年七迁、连升十级的政治奇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
关键词 为官之道 太平天国运动 农家子弟 湖南湘乡 曾国荃 政治舞台 同治三年 功高震主 选人 盲目排外
下载PDF
论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毓贤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在正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2期81-86,共6页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毓贤多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如何正确评价毓贤,我认为值得重新考虑。本文拟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关系及其对毓贤的影响这一角度,对义和团运动时期毓贤的功过加以剖析和辩白。支持义和团并非阴谋欺骗毓贤承认义和团...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毓贤多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如何正确评价毓贤,我认为值得重新考虑。本文拟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关系及其对毓贤的影响这一角度,对义和团运动时期毓贤的功过加以剖析和辩白。支持义和团并非阴谋欺骗毓贤承认义和团“是自保身家”(《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二辑44页,以下简称《义丛》)的合法团体,采取“抚”的政策。史学界普遍认为这是由于义和拳发展壮大,毓贤无力镇压,乃采取阴谋欺骗利用;有的则认为这是从内部腐蚀和涣散义和团的恶毒策略。历史果真如此吗?东抚任内对义和拳的态度。一八九九年,平原拳教斗争开始时,参加仇教活动的拳民为数不多,地方当局并非无力镇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时期 毓贤 义和拳 民族矛盾 史学界 帝国主义侵略 全盘否定 教民 统治阶级 盲目排外
下载PDF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宗英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7-39,共3页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因为长期的闭关锁国,清朝统治者养成夜郎自大的文化优势心理和对西方科技的盲目排斥,而这正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最直接原因。
关键词 第一次鸦片战争 清朝 闭关锁国政策 盲目排外
下载PDF
闭关锁国与落后挨打——重温马克思关于鸦片战争的部分论著 被引量:2
19
作者 赖换初 《云梦学刊》 1990年第2期60-63,46,共5页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顺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顺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关锁国政策 盲目排外 闭关政策 贱买贵卖 贸易史 近代中国 清朝政府 半殖民地半封建 满族统治者 贸易章程
下载PDF
毓贤与山西义和团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石月 宋守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58-62,共5页
一九○○年的义和团运动,山西曾是重要的活动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六月份义和团开始设场练拳,到八月二十四清政府勒令遣散,不满三个月的时间,义和团几乎在全省的十一州,六厅、四十余县都有活动。其中有十八处杀过教士,下余各处杀... 一九○○年的义和团运动,山西曾是重要的活动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六月份义和团开始设场练拳,到八月二十四清政府勒令遣散,不满三个月的时间,义和团几乎在全省的十一州,六厅、四十余县都有活动。其中有十八处杀过教士,下余各处杀过教民。仅阳曲一县,外国教士被杀的就有四十余人,全省达一百五十人之多。教堂被焚毁有七十余座。一向专横称霸的帝国主义分子.霎时在山西便消声匿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毓贤 山西 清政府 帝国主义国家 教民 传教士 不完全统计 盲目排外 清王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