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进式深度网络下盲运动图像去模糊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华 侯佳辉 +2 位作者 张凯兵 程敬 苏泽斌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74-82,共9页
针对盲运动图像去模糊任务中渐进式深度神经网络缺少大范围感受野和难以合理交互各阶段图像特征的问题,提出具有扩张卷积和上下文注意力融合模块(contextual attention fusion module,CAFM)的渐进式深度网络(progressive depth network,... 针对盲运动图像去模糊任务中渐进式深度神经网络缺少大范围感受野和难以合理交互各阶段图像特征的问题,提出具有扩张卷积和上下文注意力融合模块(contextual attention fusion module,CAFM)的渐进式深度网络(progressive depth network,PDNet)恢复清晰图像。该方法包括局部特征提取、图像特征整合和图像恢复3个阶段。其中局部特征提取阶段和图像特征整合阶段利用多分支扩张卷积模块(multi-branch dilated convolution block,MDCB)增加感受野,适应不同程度的运动模糊;在图像特征整合阶段和图像恢复阶段利用CAFM进行不同阶段图像特征的信息交互,以实现渐进式的图像特征增强。通过3个阶段的渐进式增强策略,提出的方法能充分利用局部和全局图像特征引导图像恢复,从而生成清晰的高质量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SRN等网络相比,提出的PDNet在GoPro数据集和RealBlur-J数据集上得到更好的效果,且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平均提升2.9 dB,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SSIM)平均提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运动图像去模糊 上下文注意力融合 渐进式深度网络 扩张卷积
下载PDF
EMM盲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
2
作者 李红阳 卓晴 王文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盲图像恢复的主要困难是信息不足,而为了恢复图像和确定点扩散函数需要适当的先验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ML法、EM法以及正则化方法等。但是这些方法的计算量都太大,针对上述方法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恢复图像的新算法,它通过恢复... 盲图像恢复的主要困难是信息不足,而为了恢复图像和确定点扩散函数需要适当的先验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ML法、EM法以及正则化方法等。但是这些方法的计算量都太大,针对上述方法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恢复图像的新算法,它通过恢复残差的最小化和后验概率的最大化来估计参数和恢复图像。其中,巧妙地利用了最陡梯度法和共轭梯度法的迭代求解。对由于运动造成的模糊图像,可以明显地改善图像的质量,实验结果证明,在对模糊操作没有严格限制的情况下,仍可得到较好的恢复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M 盲运动 模糊图像 点扩散函数 共轭梯度法 模糊图像恢复算法 图像恢复
下载PDF
双向时域特征流盲去运动模糊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跃进 刘文龙 +2 位作者 刘明 董立泉 惠梅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40,共9页
便携式成像设备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但是因为拍摄时的抖动或者场景中的快速运动物体,所拍摄的图像或视频经常存在模糊现象,造成图像重要细节丢失。为了将模糊的视频图像恢复到清晰的状态,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生成对抗网络... 便携式成像设备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但是因为拍摄时的抖动或者场景中的快速运动物体,所拍摄的图像或视频经常存在模糊现象,造成图像重要细节丢失。为了将模糊的视频图像恢复到清晰的状态,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生成对抗网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端到端的双向时域特征流盲去运动模糊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时空连续特征信息,在三连帧图像间建立双向的时域特征传输通道。多阶段自编码去模糊网络结构和并行编码-混合解码融合方案能够融合三连帧图像多通道内容信息,并恢复出更加清晰的视频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不牺牲较大时间代价前提下,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传统的质量评价指标(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和视觉质量上均优于现有的去模糊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糊 生成对抗网络 时域特征 自编码
下载PDF
特殊的视错觉:运动诱导视盲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凤培 王曦 +1 位作者 王笃明 胡奂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4,共9页
突显的静止目标被一定空间范围内运动背景所覆盖时,人类会感受到静止目标消失再重现的发生,这种视错觉现象叫做运动诱导视盲(motion-induced blindness,MIB)。该现象成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注意竞争理论、知觉完型加工理论以及神经生理... 突显的静止目标被一定空间范围内运动背景所覆盖时,人类会感受到静止目标消失再重现的发生,这种视错觉现象叫做运动诱导视盲(motion-induced blindness,MIB)。该现象成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注意竞争理论、知觉完型加工理论以及神经生理机制相关理论。作为特殊的视错觉现象,该现象与其他盲视现象不同,主要是由客体识别过程中的知觉变化引起;另一方面,运动诱导视盲中"反知觉"现象的特殊性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之一。神经生理机制层面的研究关注早期、晚期皮层在该现象发生时的变化,采用眼动、脑电等技术对错觉现象发生时程进行测量与评估。文章在总结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今后可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有:MIB发生的深层机制、作为研究意识神经相关、无意识知觉加工等课题的工具、MIB中的意义性加工与认知冲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导视 注意竞争 反知觉 视觉皮层
下载PDF
拓扑不变性质在运动诱发视盲现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左真涛 罗欢 周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1-478,共8页
知觉物体的定义是认知科学领域富有争议的中心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运动诱发视盲(MIB)现象的研究发现:a.两个图形当它们是连通的,或位于同一个洞中,或是具有相同的洞的个数,更倾向于整体共同消失或重现;b.前景图形和背景图形的拓扑性质差... 知觉物体的定义是认知科学领域富有争议的中心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运动诱发视盲(MIB)现象的研究发现:a.两个图形当它们是连通的,或位于同一个洞中,或是具有相同的洞的个数,更倾向于整体共同消失或重现;b.前景图形和背景图形的拓扑性质差异,较之非拓扑性质差异,显著地削弱MIB现象;c.相对于其他各种几何性质的变化,拓扑性质的变化能更快地被知觉到返回意识状态.这些结果揭示了拓扑性质定义的知觉物体是MIB过程操作的基本单元,提示了拓扑性质改变产生新知觉物体的表征可能是意识下的过程,进一步支持了知觉物体的拓扑学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物体 运动诱发视(MIB) 拓扑性质
下载PDF
基于分裂Bregman算法的单帧运动图像盲去模糊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颖 胡绍海 +1 位作者 刘帅奇 孙宇恒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分裂Bregman算法的单帧运动图像盲去模糊方法,该算法分为模糊核估计和图像复原两个阶段。在估计模糊核时,首先利用双边滤波器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再采用改进的冲激滤波器对图像进行边缘增强,选取有用的边缘信息估计模糊核,并... 提出一种基于分裂Bregman算法的单帧运动图像盲去模糊方法,该算法分为模糊核估计和图像复原两个阶段。在估计模糊核时,首先利用双边滤波器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再采用改进的冲激滤波器对图像进行边缘增强,选取有用的边缘信息估计模糊核,并对估计出的模糊核进行修正,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模糊核。图像复原阶段,利用分裂Bregman算法交替迭代得到去模糊后的图像。该算法具有降噪和边缘增强的功能,并能保持图像总变分不变,使图像复原效果更好且计算时间有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糊 图像边缘 冲激滤波器 模糊核修正 分裂Bregman迭代
下载PDF
采用双框架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运动模糊盲去除 被引量:5
7
作者 罗琪彬 蔡强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6-1063,共8页
传统运动模糊盲去除方法需先预测模糊图像的模糊核,再复原清晰图像。而实际环境中的复杂的模糊核使此方法不能在视觉上很好地减小实际图像和复原后图像的差异,且直接将现流行的生成对抗模型应用在图像模糊盲去除任务中会有严重的模式崩... 传统运动模糊盲去除方法需先预测模糊图像的模糊核,再复原清晰图像。而实际环境中的复杂的模糊核使此方法不能在视觉上很好地减小实际图像和复原后图像的差异,且直接将现流行的生成对抗模型应用在图像模糊盲去除任务中会有严重的模式崩塌现象。因此,围绕去模糊任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双框架生成对抗网络。该方案不需要预测模糊核,直接实现图片运动模糊的盲去除。双框架生成对抗网络在原有CycleGan基础上将其网络结构和损失函数均作出了改进,提高了运动图像盲去除的精度,并且在样本有限情况下大幅度增强了网络的稳定性。实验采用最小均方差优化网络训练,最后通过生成网络和判别网络对抗训练获得清晰图像。在ILSVRC2015 VI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复原质量更高,且复原结果在后续目标检测任务中达到了更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运动模糊去除 循环一致性 条件模型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盲去运动模糊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龙闯 《现代计算机》 2021年第4期69-73,共5页
数字图像一直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模糊图像的问题。无论是目标检测、自动驾驶还是人脸识别等计算机视觉任务都需要依托大量清晰的图像,因此将模糊图像重新变得清晰是一个急切且广泛的需求。针对因运动导... 数字图像一直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模糊图像的问题。无论是目标检测、自动驾驶还是人脸识别等计算机视觉任务都需要依托大量清晰的图像,因此将模糊图像重新变得清晰是一个急切且广泛的需求。针对因运动导致的图像模糊,本文工作设计一种新颖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的图像盲去运动模糊算法。算法通过结合监督式学习的思路,将对抗式生成网络模型进行结构改造,并通过针对性加入人脸先验信息设计的损失函数来引导网络学习图像对之间的差别,在恢复运动模糊图像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运动模糊 生成式对抗网络 人脸
下载PDF
空间尺度信息的运动模糊核估计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唐述 万盛道 +3 位作者 杨书丽 谢显中 夏明 张旭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76-3891,共16页
运动模糊核的准确估计是实现单幅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成功的关键.但是,因为不能准确提取出有利的图像边缘以及简单的正则化约束项的设计,导致现有运动模糊核(motion blur kernel,简称MBK)的估计并不十分准确,存在瑕疵.因此,为了能够估计... 运动模糊核的准确估计是实现单幅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成功的关键.但是,因为不能准确提取出有利的图像边缘以及简单的正则化约束项的设计,导致现有运动模糊核(motion blur kernel,简称MBK)的估计并不十分准确,存在瑕疵.因此,为了能够估计出准确的运动模糊核,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尺度信息的运动模糊核估计方法.首先,为了准确地提取有利的图像边缘,移除有害的图像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空间尺度信息的图像平滑模型,实现有利图像边缘的准确快速提取;然后,从运动模糊核的内在特性出发,将空间域的L0范数和梯度域的L2范数结合到一起,提出了一种正则化约束模型,很好地保证了运动模糊核的稀疏平滑特性,并结合之前提取出的有利的图像边缘,共同实现运动模糊核的准确估计;最后,采用一种半二次性分裂的交互式最优化策略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在客观的评价指标和主观的视觉效果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其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估计出更准确的MBK和复原出更高质量的去模糊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 运动模糊核 有利的图像边缘 空间尺度信息 多正则化约束模型
下载PDF
基于模分量的同态加密方法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于浩洋 封化民 +2 位作者 李晓东 金鑫 刘飚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27-46,共20页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海量数据的处理正逐渐从用户本地转向云服务器,然而数据本身可能携带大量用户隐私,且一旦用户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就失去了对数据的完全掌控能力,该类数据一旦被非法获取,用户身份、行为、偏好等各类隐私就可能被暴...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海量数据的处理正逐渐从用户本地转向云服务器,然而数据本身可能携带大量用户隐私,且一旦用户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就失去了对数据的完全掌控能力,该类数据一旦被非法获取,用户身份、行为、偏好等各类隐私就可能被暴露。因此,如何保证在不暴露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让受委托的云服务器在密文下执行运算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密码学和计算机视觉相关理论,针对隐私数据安全处理的问题,以模分量的同态性质为基础设计了两种加密方法,分别为基于混淆模分解的同态加密方法和基于密模聚合的同态加密方法,并给出了安全性分析。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视觉盲计算领域中,实现计算方在无需获取任何原始数据有效信息的密文条件下,完成对数据的盲处理,实现了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密模聚合模同态加密的运动目标盲提取方法,在多数测试场景中能在不降低原始算法准确率的前提下,在时间效率上明显优于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运动目标盲提取和基于多服务器秘密共享的前景提取等方法;基于混淆模分解同态加密的人脸盲检测方法,能在不降低原始人脸检测算法识别的准确率前提下,实现视频监控人脸的盲检测,且检测速度大幅度快于基于随机子图的隐秘人脸检测方法和基于随机向量的隐秘人脸检测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态加密 视觉计算 运动目标提取 人脸检测
下载PDF
运动诱发视盲现象中的空间注意调控机制
11
作者 耿海燕 宋茜兰 +2 位作者 李云峰 许珊 朱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8-554,共7页
通过内源性的注意线索来操纵空间注意的分配方式,考察注意在运动诱发视盲(motion-induced blindness,MIB)现象中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视野和左下视野中,被试在集中注意条件下(注意单侧视野目标)比分散注意条件下(注意双侧视野目... 通过内源性的注意线索来操纵空间注意的分配方式,考察注意在运动诱发视盲(motion-induced blindness,MIB)现象中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视野和左下视野中,被试在集中注意条件下(注意单侧视野目标)比分散注意条件下(注意双侧视野目标)体验到更多的MIB现象;在下视野发现了MIB现象中注意调控作用的半球不对称性,在集中注意条件下,左下视野比右下视野发生了更多的MIB现象,而上视野没有出现半球不对称性;下视野集中注意条件下MIB的增加主要表现为每次发生MIB的平均时间长度的增加,而在上视野中,除了表现为每次发生MIB的平均时间长度的增加,还表现为MIB发生次数的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表明,MIB现象中注意的调控作用在上下视野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视 空间注意 知觉竞争 半球不对称性 视野
原文传递
Study of the duodenal contractile activity during antral contractions
12
作者 Ahmed Shafik Olfat El Sibai Ali A Shafi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2600-2603,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hypothesis that duodenal bulb (DB) inhibition on pyloric antrum (PA) contraction is reflex. METHODS: Balloon (condom)-tipped tube was introduced into 1^st duodenum (DD) and a manometr... AIM: To investigate the hypothesis that duodenal bulb (DB) inhibition on pyloric antrum (PA) contraction is reflex. METHODS: Balloon (condom)-tipped tube was introduced into 1^st duodenum (DD) and a manometric tube into each of PA and DD. Duodenal and antral pressure response to duodenal and then PA balloon distension with saline was recorded. These tests were repeated after separate anesthetization of DD and PA. RESULTS: Two and 4 mL of 1^st DD balloon distension produced no pressure changes in DD or PA (10.7±1.2 vs 9.8±1.2, 11.2±1.2 vs 11.3±1.2 on H20 respectively, P〉0.05). Six mL distension effected 1^st DD pressure rise (30.6±3.4 cm H20, P 〈0.01) and PA pressure decrease (6.2±1.4 cm H20, P〈0.05); no response in 2^nd, 3^rd and 4^th D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6, 8, and 10 mL distensions. Ten mL PA distension produced no PA or 1^st DD pressure changes (P〉 0.05). Twenty mL distension increased PA pressure (92.4 4±10.7 cm H20, P〈0.01) and decreased 1^st DD pressure (1.6±0.3 cm H20, P〈0.01); 30, 40, and 50 mL distension produced the same effect as the 20 mL distension (P 〉 0.05). PA or DD distension after separate anesthetization produced no significant pressure changes in PA or DD. CONCLUSION: Large volume DD distension produced DD pressure rise denoting DD contraction and PA pressure decline denoting PA relaxation. PA relaxation upon DD contraction is postulated to be mediated through a reflex which we call duodeno-antral reflex. Meanwhile, PA distension effected DD relaxation which we suggest to be reflex and termed antro-duodenal reflex.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2 reflexes, could act as investigative tools in diagnosis of gastroduodenal motility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odenal bulb Gastroduodenal disorders REFLEX Pyloric antrum MOTILITY
下载PDF
Attentional modulation of motion-induced blindness
13
作者 GENG HaiYan SONG QianLan +2 位作者 LIYunFeng XU Shan ZHU Y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8期1063-1070,共8页
When a global moving pattern is superimposed on high-contrast stationary or slowly moving stimuli, the stimuli can be perceived as disappearing and reappearing alternately for periods of several sec- onds.This visual ... When a global moving pattern is superimposed on high-contrast stationary or slowly moving stimuli, the stimuli can be perceived as disappearing and reappearing alternately for periods of several sec- onds.This visual illusory phenomenon was named“motion-induced blindness”(MIB)in recent litera- ture.So far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mechanism of MIB,especially on 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this phenomenon.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spatial attention on MIB,the present study manipulated the participants’spatial attention by asking them to respond to two targets simultaneously presented in bilateral visual fields(the divided-attention condition)or only respond to one of them(the fo- cused-attention condition).A central arrow was presented as an endogenous cue to index the target visual field in the focused-attention condition,while a point was presented instead in the di- vided-attention condi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entage of accumulated invisibility period was larger for the targets in the focused-attention condition than for those in the divided-attention condition. This effect of attention is significant in upper visual field(UVF)and left lower visual field(left LVF);that is,this effect shows a hemispheric asymmetry in LVF but not in UVF.Furthermore,the percentage of accumulated invisibility period was larger for targets in left LVF than for those in right LVF in the fo- cused-attention condition,but no hemispheric asymmetry was found in the divided-attention condition. In addition,the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accumulated invisibility period in the focused-attention condi- tion originated merely i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mean phase duration of disappearance in LVF,while the disappearance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and lasted longer for each occurrence,which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total invisibility period,in the focused-than divided-attention condition in UVF.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dulation of spatial attention on MIB has different patterns in UVF and L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空间注意力 半球不对称 半球形视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