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联合组织病理及血清抗体检测应用于黏膜类天疱疮的诊断准确性探究
1
作者 林菲然 王嘉祺 +4 位作者 周永香 刘瑶 任倩 任爽 关晓兵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在组织病理学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基础上,联合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IF)对黏膜类天疱疮(MMP)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纳入MMP患者29例,对照组29例,切取活检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及DIF染色,对仅使用组织病理学及血清特异性抗... 目的探讨在组织病理学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基础上,联合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IF)对黏膜类天疱疮(MMP)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纳入MMP患者29例,对照组29例,切取活检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及DIF染色,对仅使用组织病理学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和联合使用DIF后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效能评价,分析多种因素对组织病理学及DIF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联合使用DIF后可以提高MMP的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病程长短对DIF诊断准确性有显著影响,病程越长,DIF诊断准确性越高(P<0.05)。结论DIF联合组织病理学及血清抗体检测可以提高MMP的诊断准确性。对于疑难病例可能需要通过多次、多部位的活检提高DIF对MMP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黏膜类天疱疮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宁晓玲 石岩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诊断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免疫荧光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旭清 张韬 《云南畜牧兽医》 2016年第6期40-41,共2页
免疫荧光技术是把血清学和显微镜示踪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介绍了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寄生虫病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和自然疫源地的调查
4
作者 杨松 刘建平 +6 位作者 宋建勇 杨帆 李亚斐 黎永成 谢中 黄勇 谭成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宿主动物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状况和自然疫源地类型 ,为库区移民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含流行病学资料 ,啮齿类生态和病原检测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宿主动物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状况和自然疫源地类型 ,为库区移民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含流行病学资料 ,啮齿类生态和病原检测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宿主HFRSV Ag和HFRSV RNA。结果 在 5个移民区宿主带毒率分别为 19.4%、17.0 %、14 .0 %、13 .7%和 8.5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证实 ,5个移民区宿主动物均存在HFRSV RNA。结论 该研究证实这 5个移民区为HFRS的自然疫源地 ,三峡库区成库后水位提升 ,鼠类将大量迁移 ,可能造成HFRS暴发或流行 ,加强移民区灭鼠与防鼠工作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区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 原位杂交 宿主 自然疫源地
下载PDF
IgG4是妊娠性类天疱疮的主要IgG亚型
5
作者 Patton T. Plunkett R.W. +2 位作者 BeutnerE.H. D.M. Jukic 冯义国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61-62,共2页
Background: Pemphigoides gestationis (PG) is a blistering disorder of pregnancy caused by antibodies against basement membrane proteins. They are directed against the 180 kD bullous pemphigoid antigen (BPAg2), towards... Background: Pemphigoides gestationis (PG) is a blistering disorder of pregnancy caused by antibodies against basement membrane proteins. They are directed against the 180 kD bullous pemphigoid antigen (BPAg2), towards the epitopes within the NC 16A domain.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pemphigoid gestationis and bullous pemphigoid (BP), but the literature so far indicated different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in regards with C3 and IgG, and IgG subclasses (IgG4 vs. IgG1). Methods: We evaluated staining patterns and IgG subclasses, as well as C5b-9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in 10 pregnant patients with PG, using sandwich double antibody immunofluorescence (SDAI) and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IF). Results: All ten specimens stained with C3 by DIF, but only five had trace amount of IgG reactants by this method. By SDAI, 100%were positive for the IgG4 and C5b-9 MAC, 70%for IgG2, 50%for IgG1, and 40%for IgG3. Conclusion: IgG4 was the predominant IgG subtype identified. This finding has not been reported for PG, but it mimics results reported for BP. One explanation is prolonged disease course, as well as blocking of antigenic domains by IgG4. Understanding this completely will help develop therapie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immunobullous and other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perhaps aid in an exact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IGG亚型 IGG4 妊娠性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底膜蛋白 C5B-9 双抗体 检测分析
下载PDF
浅谈当前猪瘟的诊断和防制
6
作者 郑则乐 洪英 许先明 《福建畜牧兽医》 2003年第6期34-35,共2页
猪瘟是猪的一种主要传染病,最早称猪霍乱,我国有人叫烂肠瘟,病原是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猪瘟病毒原属披膜病毒科(Toga Viridae)瘟疫病毒属(Pesticirus),现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猪瘟是高度传染性和高致死性的传... 猪瘟是猪的一种主要传染病,最早称猪霍乱,我国有人叫烂肠瘟,病原是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猪瘟病毒原属披膜病毒科(Toga Viridae)瘟疫病毒属(Pesticirus),现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猪瘟是高度传染性和高致死性的传染病,常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瘟遍布于全世界,国际动物卫生法典把它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目前由于各国都建立了完善的诊断和防疫系统、按防疫规范防治,猪瘟的流行得到遏止.许多国家和地区曾经宣布消灭了猪瘟.我国由于多年来实施以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也曾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大流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猪瘟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目前猪瘟流行的特点为地区性散发,发病率不高,但是持续时间长,病程多为亚急性和慢性,其中,仔猪的病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发病率低,病死亡率也低.还发现病理变化变得比较复杂,无显著特征的新型猪瘟.由于猪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不典型,加上伴有其它疫病并发,如蓝耳、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给猪瘟的诊断和防疫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有效地预防猪瘟并最终消灭猪瘟,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与化验室经验,就猪瘟的诊断和预防谈点粗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诊断 防治 猪霍乱 烂肠瘟 病毒 HCV 动物接种 血清抗体 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程序 免疫监测 传染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