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体表面性质对活性相形貌结构及植物油加氢脱氧选择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超 聂红 +3 位作者 高晓冬 渠红亮 李会峰 褚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5-852,共8页
分别以未改性氧化铝(A)、K改性氧化铝(A-K)和Si改性氧化铝(A-Si)为载体,采用饱和浸渍法制备了RZ、RZ-K和RZ-Si 3个NiMo催化剂,并采用Py-IR、XRD、BET、XRF、HRTEM、XP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在中型固定床反应器中,以棕榈油为原料... 分别以未改性氧化铝(A)、K改性氧化铝(A-K)和Si改性氧化铝(A-Si)为载体,采用饱和浸渍法制备了RZ、RZ-K和RZ-Si 3个NiMo催化剂,并采用Py-IR、XRD、BET、XRF、HRTEM、XP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在中型固定床反应器中,以棕榈油为原料,考察了载体表面性质对硫化态催化剂活性及加氢直接脱氧、加氢脱羧基和加氢脱羰基路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Si、A、A-K载体表面总酸量和强酸量依次降低;载体表面性质对硫化态(Ni)MoS2活性相形貌结构有较大影响,虽然3个催化剂Mo硫化度相当,但RZ-K的片晶长度较短,层数较低,而RZ-Si片晶长度较长,层数较高,且NiMoS活性相中Ni占总Ni的比(n(NiNiMoS)/n(Nitotal))按RZ-Si、RZ、RZ-K顺序依次降低。3个催化剂加氢脱羰基活性相当(320~380℃),但加氢直接脱氧和加氢脱羧基活性不同。适当提高催化剂酸性,增加反应温度和压力对提高加氢脱羧基路径选择性有利;适当降低催化剂酸性和减小活性相晶片,降低反应温度和提高压力对提高加氢直接脱氧路径选择性有利。Si改性导致载体酸性的增强以及相应催化剂Ni-Mo-S活性位的增多,促进了加氢脱羧基反应,与RZ和RZ-K催化剂相比,催化剂RZ-Si的整体脱氧活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表面性质 活性相 脱氧反应 直接脱氧反应 脱羧基反应 脱羰基反应
下载PDF
菜籽油在NiMoW/γ-Al_2O_3催化剂上加氢脱氧的研究
2
作者 李继涛 张晓燕 +2 位作者 沈健 孙殿成 刘金龙 《当代化工》 CAS 2017年第12期2481-2485,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MoW/γ-Al_2O_3催化剂,以菜籽油为原料,在100mL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菜籽油加氢脱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加氢脱羧基(羰基)反应,不利于直接加氢脱氧反应;升高氢分压有利于直接加氢...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MoW/γ-Al_2O_3催化剂,以菜籽油为原料,在100mL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菜籽油加氢脱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加氢脱羧基(羰基)反应,不利于直接加氢脱氧反应;升高氢分压有利于直接加氢脱氧反应,不利于加氢脱羰基(羧基)反应;低液时空速有利于加氢脱羰(脱羧)反应的发生,高液时空速有利于直接加氢脱氧反应的发生;提高氢油比,对直接加氢脱氧反应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脱羧(脱羰)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菜籽油 直接加氢脱氧 脱羧基 脱羰基
下载PDF
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檀 张丽 +1 位作者 冯成江 张国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0,共4页
分析了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反应机理,叙述了第二代生物柴油三种主要生产工艺,即油脂直接加氢脱氧工艺、加氢脱氧临氢再异构工艺和柴油掺炼工艺,归纳了3种工艺的优缺点,指出了第二代生物柴油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向,并对第三代生物柴... 分析了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反应机理,叙述了第二代生物柴油三种主要生产工艺,即油脂直接加氢脱氧工艺、加氢脱氧临氢再异构工艺和柴油掺炼工艺,归纳了3种工艺的优缺点,指出了第二代生物柴油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向,并对第三代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综述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油脂直接加氢脱氧工艺 脱氧再异构工艺 柴油掺炼工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三代生物柴油的制备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健 李会鹏 +3 位作者 赵华 蔡天凤 付辉 张晶华 《化学工程师》 CAS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综述了三代生物柴油的制备和工艺条件,包括第一代生物柴油制备方法:酸碱催化法、酶催化法和超临界法;第二代生物柴油制备方法:掺炼法、加氢直接脱氧法和加氢脱氧异构法;第三代生物柴油制备方法:微生物油脂法、生物质气化合成法。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酸碱催化 直接脱氧 微生物油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