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性参数k·EC_(x)和均分射线法的二元混合物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欢乐 王娜 +4 位作者 马晓妍 张靖坤 孙嘉靖 杨鑫悦 西崇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5-425,共11页
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评估是环境安全领域研究热点。前期研究发现,特性参数k·EC_(x)可以预测二元混合物(等毒性配比)的联合毒性。本研究进一步探明k·EC_(x)在不同浓度比二元混合物中的预测能力。本研究以盐酸苯海拉明(diphenhydra... 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评估是环境安全领域研究热点。前期研究发现,特性参数k·EC_(x)可以预测二元混合物(等毒性配比)的联合毒性。本研究进一步探明k·EC_(x)在不同浓度比二元混合物中的预测能力。本研究以盐酸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DPH)、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多黏菌B硫酸盐(polymyxin B sulfate,PLB)、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1-dodec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IL)及其二元混合物体系DPH-PLB、DPH-IL、DPH-CAP和TC-DPH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二元混合物,通过微孔板法测定研究对象对费氏弧菌的急性毒性,借助独立作用模型(independent action,IA)和相对模型偏差百分比(relative model deviation ratio,rMDR)评价混合物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前期二元混合物的分类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同浓度比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具有浓度水平和浓度比依赖性。组合DPH-PLB、TC-DPH的参数k·EC_(x)的相对差异(Δ(k·EC_(x))%)的值域跨度分别为99.78%、61.94%,随着浓度配比的变化,混合物类型发生转变,而DPH-IL和DPH-CAP对应参数的值域跨度为52.37%和39.85%,随着浓度配比的变化,混合物类型未发生转变。简言之,Δ(k·EC_(x))%的值域跨度较大时,同一体系不同浓度比的二元混合物的类型/联合作用易发生转变,Δ(k·EC_(x))%的值域跨度较小时,同一体系不同浓度比的二元混合物的类型/联合作用不易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品 离子液体 费氏弧菌 急性毒性 直接均分射线 特性参数k·EC_(x) 联合作用转变
下载PDF
部分含J-型剂量-效应关系二元混合物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9
2
作者 窦容妮 刘树深 +2 位作者 刘海玲 王丽娟 覃礼堂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98-504,共7页
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的Hormesis效应常常呈现J-型剂量-效应关系,如何评价Hormesis污染物及其混合物的毒性目前尚未解决.选择微板毒性分析法(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MTA)获得的具有J-型剂量-效应关系的丙酮、乙腈及S-型剂量效应... 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的Hormesis效应常常呈现J-型剂量-效应关系,如何评价Hormesis污染物及其混合物的毒性目前尚未解决.选择微板毒性分析法(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MTA)获得的具有J-型剂量-效应关系的丙酮、乙腈及S-型剂量效应关系的二甲亚砜为混合物组分,以直接均分射线法构建丙酮-二甲亚砜(J-S型)、乙腈-二甲亚砜(J-S型)和丙酮-乙腈(J-J型)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利用不同效应浓度水平下以浓度加和为参考模型的多个等效线图分析污染物的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二元混合物仍然具有J-型浓度-效应关系特征,除丙酮-乙腈二元混合体系在1个效应浓度水平下可能呈现协同特征外,其余二元混合物在不同效应浓度水平均表现为拮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型剂量-效应关系 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 浓度加和 等效线图 拮抗
下载PDF
APTox: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 被引量:50
3
作者 刘树深 张瑾 +1 位作者 张亚辉 覃礼堂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11-1517,共7页
真实环境中化学混合物的存在是普遍规律.化学混合物联合效应具有与单个组分不同的变化规律,目前缺少有效方法学与可靠基础数据.近年来,我们试图探索建立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APTox)的方法体系.发展了微板毒性分析法(MTA)以提高测... 真实环境中化学混合物的存在是普遍规律.化学混合物联合效应具有与单个组分不同的变化规律,目前缺少有效方法学与可靠基础数据.近年来,我们试图探索建立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APTox)的方法体系.发展了微板毒性分析法(MTA)以提高测试数据精密度,创建了直接均分射线(EquRay)与均匀设计射线(UD-Ray)法来有效表征混合物浓度组成,建立了支持向量回归(SVR)技术拟合不同形状浓度-效应曲线,提出了将实验混合物整体剂量-效应曲线(CRC)与加和参考模型预测CRC比较以评价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的方法,集成多种技术设计开发了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的应用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混合物 微板毒性分析 直接均分射线 均匀设计射线 支持向量回归 APTox
原文传递
拓展浓度加和模型预测三种三嗪类除草剂混合物的时间依赖毒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猛超 刘树深 陈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0,共5页
浓度加和(CA)模型是评估与预测化学混合物毒性效应的常用模型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组合与农药混配等多个混合物体系.然而,CA不能用于包含不同时间具有不同效应组分的混合物体系,需要拓展.以具有不同时间依赖毒性特征的三种三嗪类除草... 浓度加和(CA)模型是评估与预测化学混合物毒性效应的常用模型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组合与农药混配等多个混合物体系.然而,CA不能用于包含不同时间具有不同效应组分的混合物体系,需要拓展.以具有不同时间依赖毒性特征的三种三嗪类除草剂即嗪草酮(MET)、西草净(SIM)和环嗪酮(HEX)为混合物组分,以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构建它们的二元混合物,以青海弧菌Q67为受试生物,在6个不同时间(即0.25,2,4,8,12和16 h)下测定各混合物组分及其二元混合物暴露于Q67时的发光抑制毒性,分析与归纳抑制毒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除草剂对发光菌Q67的发光抑制毒性具有不同的时间变化规律:MET的毒性随时间延长有明显增大的趋势,SIM的毒性在不同时间没有显著性变化,而HEX随着时间的延长毒性开始有所增加,而后变化很小;二元混合物毒性的时间变化规律与混合物组分有关,MET与HEX的二元混合物体系的毒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MET-SIM体系开始有所下降而后缓慢增加,而SIM-HEX体系的毒性在不同时间差异不明显;应用拓展后的CA模型分析所有二元混合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毒性变化,表明都是加和的,没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加和 化学混合物 直接均分射线 三嗪类除草剂 时间依赖毒性
原文传递
多效应残差法(MERA)表征二甲亚砜-农药二元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霍向晨 刘树深 +1 位作者 张晶 张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7-262,共6页
采用直接均分射线设计(EquRay)构建二甲亚砜(DMSO)分别与3种常用农药乐果(DIM)、敌敌畏(DIC)和甲霜灵(MET)的二元混合物,应用微板毒性分析(MTA)测试单个物质及混合物对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的发光抑制毒性.以浓度加... 采用直接均分射线设计(EquRay)构建二甲亚砜(DMSO)分别与3种常用农药乐果(DIM)、敌敌畏(DIC)和甲霜灵(MET)的二元混合物,应用微板毒性分析(MTA)测试单个物质及混合物对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的发光抑制毒性.以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检测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提出并应用多效应残差法(multi-effectresidual analysis,MERA)定量表征DMSO-农药二元混合物实验观测毒性相对于CA模型预测结果的偏离程度,即毒性相互作用强度.表征结果显示3组DMSO-农药二元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以拮抗作用为主,最强拮抗作用在-23%~-15%之间,发生拮抗作用的浓度范围及拮抗作用强度受混合物组成、组分浓度比和效应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比较MERA与传统等效线图及扩展毒性单位和对3组二元混合物的表征结果发现,MERA从生物效应角度表征毒性相互作用强度,受到混合物组成和效应水平的限制较少,适用于分析具有复杂相互作用的二元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应残差法 二元混合物 毒性相互作用 青海弧菌Q67 直接均分射线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