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穿刺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被引量:8
1
作者 颜志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直接性门腔分流(DIPS)是在肝后段下腔静脉与门脉之间建立肝内分流,将部分门脉血液直接分流入粗大的下腔静脉,解决了TIPS术后分流道引流静脉———肝静脉易狭窄或闭塞的缺陷。DIPS扩大了介入性门腔分流适应证,使部分难以实施TIPS术的患... 直接性门腔分流(DIPS)是在肝后段下腔静脉与门脉之间建立肝内分流,将部分门脉血液直接分流入粗大的下腔静脉,解决了TIPS术后分流道引流静脉———肝静脉易狭窄或闭塞的缺陷。DIPS扩大了介入性门腔分流适应证,使部分难以实施TIPS术的患者也能做介入性门腔分流。由于DIPS分流道内的血流方向与下腔静脉内的血流方向呈锐角,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较小。与TIPS相比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及分流通畅性无显著差异,但DIPS远期通畅性可能较TIPS术稳定。为此,DIPS术已成为近年来介入性门腔分流的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静脉 介入静脉分流 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时利民 何少武 +6 位作者 刘新 李慎江 丁明权 王永清 张传森 纪荣明 蒋尔鹏 《实用医药杂志》 2007年第7期769-771,774,共4页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影像学研究,进一步明确肝内门静脉(PV)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的关系,探讨在彩超(CDFI)导引下经皮穿刺行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DIPS)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患者30例,利...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影像学研究,进一步明确肝内门静脉(PV)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的关系,探讨在彩超(CDFI)导引下经皮穿刺行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DIPS)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患者30例,利用CDFI、CT、MR进行肝脏二维或三维多切面扫描,并测量RHSIVC长度、被肝实质包绕的RHSIVC长度、以及肝内LPV和RPV距PV分叉部1cm处及PV分叉部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结果三种影像学方法测量的RHSIVC长度、被肝实质包绕的RHSIVC长度、肝内LPV距PV分叉部1cm处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肝内RPV距PV分叉部1cm处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PV分叉部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FI、CT、MR均能准确显示PV及RHSIVC,RHSIVC起、止层面的横断面平均有56.7%、93.1%的管腔被周围肝实质完全包绕,在CDFI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PV再至RHSIVC行DIPS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静脉分流 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肝后段下静脉 静脉 脉高压症
下载PDF
超声在经皮穿刺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云 陈松旺 +1 位作者 宋进华 顾建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DIPS)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CT测量12例门脉高压征患者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的内径及肝内门静脉(PV)左支角部与RHSIVC间距,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然后在超声引导下...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DIPS)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CT测量12例门脉高压征患者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的内径及肝内门静脉(PV)左支角部与RHSIVC间距,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然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PV矢状部,再向后上穿刺入RHSIVC建立分流道。结果二维超声、CT测量的RHSIVC的内径、长度及PV左支角部与RHSIVC间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12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超声随访无明显肝包膜下血肿,分流道内血流通畅,支架周围未见血液外渗,PV流速较术前增高,PV压力较术前降低。结论超声引导下在PV与RHSIVC间行DIPS安全可行。超声在DIPS术前评价、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 静脉分流
下载PDF
采用裸支架行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的治疗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志民 祁海莉 +2 位作者 王鹏立 郭皓 褚建国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裸支架行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DIPS)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放射介入科125例采用裸支架实施DIPS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男69例,女56例,年龄(53.6±12.1)... 目的探讨采用裸支架行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DIPS)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放射介入科125例采用裸支架实施DIPS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男69例,女56例,年龄(53.6±12.1)岁,年龄范围为31~79岁。术后第3、6、12、24、36个月常规介入造影复查分流道支架情况,统计肝性脑病的出现概率、生存率及支架通畅率。结果术前门静脉压力梯度[(40.95±9.46)cmH_(2)O,1 cmH_(2)O=0.098 kPa]与术后7 d[(20.09±5.39)cmH_(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12、24、36个月肝性脑病的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0.5%(13/124)、13.2%(16/121)、14.9%(18/121)。术后12、24、36个月分流通道的支架通畅率分别为88.7%(110/124)、86.0%(104/121)、82.6%(100/121)。术后12、24、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是96.0%(119/124)、92.6%(112/121)、85.9%(104/121)。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裸支架构建DIPS分流道的中远期治疗效果确切安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经颈静脉的肝内静脉分流 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裸支架
原文传递
六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剑钧 颜志平 +3 位作者 周康荣 钱晟 吴安乐 陈颐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 探讨B超引导穿刺 ,在肝后段下腔静脉 (RHSIVC)与肝内门静脉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 (D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B超导引下为 6例门脉高压患者 (3例同时合并有肝癌 )实施DIPS术 ,对 1例合并有肝癌的患者同时行经肝动脉化疗... 目的 探讨B超引导穿刺 ,在肝后段下腔静脉 (RHSIVC)与肝内门静脉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 (D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B超导引下为 6例门脉高压患者 (3例同时合并有肝癌 )实施DIPS术 ,对 1例合并有肝癌的患者同时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HACE)。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 ,测量RHSIVC的直径、长度及周围肝实质包绕RHSIVC的范围 ,分别对术前、术后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肝功能、血氨水平及门脉主干压力的改变进行比较 ,采用彩色多普勒对分流道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6例DIPS术均获成功 ,患者门脉主干压力由术前的 (3 0 83±3 19)mmHg(1mmHg =0 13 3kPa)降至分流后的 (18 50± 6 47)mmHg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t =17 19,P <0 0 5)。术后 3d ,1例肝癌患者 (同时行HACE术 )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 ,其余 5例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分流道保持通畅 3 0~ 150d ,中位通畅时间为 60d。结论 在肝后段下腔静脉及门静脉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通道安全、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评价 脉高压 肝动脉化疗栓塞 可行 安全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兔体内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婷 李利 +3 位作者 刘淑萍 张龙方 吴迪 徐雪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门静脉右支(RPV)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行直接性门腔分流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超声引导下对10只实验兔经皮穿刺RPV,调整穿刺针角度后,穿刺RHSIVC,送入导丝并沿导丝放入支架,建立直接性门腔...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门静脉右支(RPV)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行直接性门腔分流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超声引导下对10只实验兔经皮穿刺RPV,调整穿刺针角度后,穿刺RHSIVC,送入导丝并沿导丝放入支架,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通道,观察实验兔支架内血流充盈情况,并测量血流速度。术后30min解剖实验兔,观察支架位置及是否存在肝包膜下出血、腹腔大血管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果对9只实验兔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植入术,另1只因术中下腔静脉出血过多致死。超声所测平均RPV内径为(0.23±0.02)cm,RHSIVC内径为(0.38±0.05)cm,RPV与RHSIVC之间平均角度为(22.38±1.60)°;平均穿刺时间(11.4±3.69)min,穿刺RPV、RHSIVC平均次数分别为(1.30±0.48)次和(1.50±0.71)次,平均支架长度(1.06±0.09)cm,支架内平均血流速度(8.14±0.89)cm/s。术后大体解剖结果显示,除1只死亡外,9只实验兔支架均位于RPV与RHSIVC之间的肝实质内,且未出现肝包膜下出血、腹腔大血管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兔体内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植入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引导 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静脉 肝后段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数字化虚拟解剖学技术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和直接性门腔分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剑华 周庭永 +4 位作者 张本斯 吕发金 许俊峰 唐艳隆 张秀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目的:利用影像数字化虚拟解剖学技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DIPS)模拟穿刺途径与水平垂线间角度进行测量,以期为临床TIPSS、DIPS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上腹部64-MSCT扫描正常组共40... 目的:利用影像数字化虚拟解剖学技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DIPS)模拟穿刺途径与水平垂线间角度进行测量,以期为临床TIPSS、DIPS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上腹部64-MSCT扫描正常组共40例,肝硬化组16例。用智能追踪技术启动扫描,并将所得数据在GEADW4.2工作站进行处理。结果:正常组与肝硬化Child-PughA、B分级组TIPSS模拟穿刺途径与垂线间角度,除肝中静脉3cm与肝右静脉1cm问增大外,其余均呈减小趋势;DIPS术中下等分线模拟穿刺途径与垂线角度大于上等分线相应穿刺途径角度。门静脉左支1cm至上等分线的模拟穿刺途径与垂线角度在正常组与肝硬化Child—PughA、B分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像数字化虚拟解剖学技术有助于提供活体功能状态下TIPSS、DIPS相关解剖学资料。可根据模拟途径与水平垂线间角度在体外调整穿刺套针的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虚拟 经颈静脉肝内静脉分流 直接分流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后早期肝性脑病列线图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应龙 庞桦进 何晓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3-968,共6页
目的构建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后早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以期为患者个体化风险预测与临床获益评估提供量化工具。方法收集南... 目的构建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后早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以期为患者个体化风险预测与临床获益评估提供量化工具。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软件随机抽取70%病例纳入训练集构建临床预测模型(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s,CPMs),剩余30%病例纳入验证集验证CPMs。通过Logsi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图,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Calibration plot、决策曲线分析法,对CPMs的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实用性进行全面的临床效能评估与验证。结果(1)年龄(OR=1.97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R=1.110)是TIPS术后早期H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纤维蛋白原(OR=-1.724)是保护因素;(2)训练集:区分度:AUC=0.805;校准度:χ~2=5.98,P=0.817。验证集:区分度:AUC=0.817;校准度:χ~2=5.20,P=0.877,临床效能评估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年龄、Child-Pugh分级、纤维蛋白原构建的列线图,可视化及可操作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量化风险和获益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静脉分流 脑病 列线图 验证
下载PDF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原因及其预防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强 +6 位作者 王仲朴 张家宝 崔志鹏 杨立 张金山 程留芳 高育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所使用支架类型及直径,术中有否栓塞胃冠状静脉,术后门一腔静脉梯度压(PCG),血氨浓度,Doppler超声波显示的血流方向。结果:HE发生率为16.03%(33/212),其中术前存在HE症状、术后加重2例,术后无其它诱发因素、新出现HE症状31例。HE的发生率与肝功能分级之间呈高度相关(γ=0.86)。内支架直径与HE的关系:直径8mm组HE发生率为7.31%(3/41)。直径10mm组发发率为17.54%(31/171),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Doppler超声显示门静脉属完全离肝型、部分离肝性及向肝血流型HE发生率分别为60.0%(21/35)、13.56%(8/59)、3.38%(4/118),三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统计结果还表明,术后HE的其它高危因素有明显肝萎缩、分流道较直、术后PCG明显降低(≤10mmHg)、急诊病例、术后血氨持续增高及术中未栓塞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与HE相关的诸多因素中,作用最大者为肝功能分级,其次为所用内支架直径、术后门静脉的血流方向。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使用支架的类型与术后HE的发发率无相关性。结论:TIPSS后HE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所用内支架的直径较大及术后门静脉呈离肝血流。从严掌握适应证、用直径≤8mm支架及术中栓塞胃冠状静脉可减少H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静脉 -静脉分流 脑病 介入治疗 TIPSS
下载PDF
介入性门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曲张静脉出血及腹水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滕磊磊 吕献军 +5 位作者 李选 傅军 王昌明 庄金满 冯琪琛 董国祥 《传染病信息》 2012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目的 评价介入性门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曲张静脉出血及腹水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0年1月我院55例良性门脉高压症行介入性门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流道近期和远期的通畅情况,并分析生存时间和并发症。... 目的 评价介入性门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曲张静脉出血及腹水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0年1月我院55例良性门脉高压症行介入性门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流道近期和远期的通畅情况,并分析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portal pressure gradient,PPG)均达到要求,即PPG≤1.60kPa或PPG降低2.00kPa。术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60.8%、60.8%、60.8%、60.8%;分流道再狭窄率分别为7.3%、13.1%、24.0%、24.0%、24.0%;消化道曲张静脉出血复发率分别为9.8%、19.3%、26.0%、26.0%、26.0%;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4.8%、23.9%、35.8%、57.2%、57.2%。结论 介入性门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曲张静脉出血及腹水疗效可靠。如应用覆膜支架,门腔分流道通畅率较高。肝性脑病及复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分流 外科 腹水
下载PDF
直接性门腔分流与TIPS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剑钧 颜志平 +3 位作者 王建华 钱晟 吴安乐 陈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在肝内门静脉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D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比较DIPS术与TIPS术后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分流道通畅情况。材料和方法:随机将需行介入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入DIPS(D组)及TIPS(T... 目的:探讨在肝内门静脉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D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比较DIPS术与TIPS术后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分流道通畅情况。材料和方法:随机将需行介入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入DIPS(D组)及TIPS(T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直接性门腔分流(D组)及传统TIPS术(T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实验室检查值及门腔压力差的改变、分流道参数、术后30d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并用彩超对两组患者分流道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30例(男/女27/3)门脉高压患者(其中3例合并肝癌)入选本组研究,平均年龄(54.83±13.33)岁(31~76岁)。分组后,D组14例,T组16例。所有介入性门腔分流术均成功。D组、T组患者分流道的平均初次通畅时间分别为(188±19.8)d及(171.3±15.8)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648)。结论:直接性门腔分流安全、可行;DIPS术后的并发症、近期临床疗效及分流道的通畅性与TIPS术后接近,有望成为治疗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 经颈静脉肝内 评价研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及附加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8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芦灵军 高斌 +1 位作者 冯新富 陈晓理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632-633,共2页
为探索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及附加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及附加手术治疗的 2 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 8例均为择期手术 ,无手术死亡。分流前及... 为探索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及附加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及附加手术治疗的 2 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 8例均为择期手术 ,无手术死亡。分流前及分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分别为 (33 .5± 3 .6)cmH2 O和 (2 4 .7±3 .9)cmH2 O。 2 8例全部随访 6~ 42个月 ,术后发生肝性脑病 2例 ,再出血 1例 ;腹水消退或好转率 94.7%(1 8/ 1 9) ,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率 92 .9% (2 6/ 2 8)。提示限制性门腔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较好术式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化 静脉/外科学 静脉分流 外科
下载PDF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的改进与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宇 李建设 张忠涛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3期8-11,共4页
关键词 限制静脉侧侧分流 改进 脑病 肝硬化脉高压症
下载PDF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映弘 刘曙光 +2 位作者 刘忠 蔺宗义 任洪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方法 :对 1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时 ,采用不吸收线连续缝合吻合口形成自然的限制环。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 6~ 39个月 ,随访率达 10 0 %。术后未...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方法 :对 1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时 ,采用不吸收线连续缝合吻合口形成自然的限制环。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 6~ 39个月 ,随访率达 10 0 %。术后未有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 ,经彩超检查发现术后吻合口无扩大 ,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 <0 .0 0 1)。结论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高血压 肝硬化 分流 外科 改良
下载PDF
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宇 许元弟 +1 位作者 李建设 张忠涛 《肝胆外科杂志》 199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介绍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的手术方式,报告了对110例接受该手术病人的随访结果。该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满意,特别是术后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报道,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手术中放置的限制环,真正起到了持久限制分... 介绍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的手术方式,报告了对110例接受该手术病人的随访结果。该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满意,特别是术后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报道,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手术中放置的限制环,真正起到了持久限制分流的作用。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我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高血压 分流 限制静脉
下载PDF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行肠腔分流术后并发双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英江 金毕 +1 位作者 李海涛 刘建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869-869,共1页
患者,男,45岁。41年前因脾大、反复黑便、呕血行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6年后症状再次出现,并腹水。行钡餐检查示: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后诊断为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于1979年3月26日进行分流手... 患者,男,45岁。41年前因脾大、反复黑便、呕血行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6年后症状再次出现,并腹水。行钡餐检查示: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后诊断为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于1979年3月26日进行分流手术治疗。手术经过:腹部正中切口,打开侧腹膜游离双侧髂静脉及下腔静脉,游离到肾静脉水平,右侧髂静脉两端结扎,切断后连续缝合,左侧髂静脉远端结扎后缝合,近端与肠系膜上静脉作端-侧吻合;后壁、前壁用3-0丝线间断缝合,吻合口为1.6 cm;分流术前测量门静脉压力为28 cmH2 O(1 cmH2 O =0.098 kPa),分流术后测量门静脉压力至18 cmH2 O,压力降幅达30%以上。表明吻合口通畅,分流达到预期目的。术后35年来,腹水消失,监测大便隐血(-);无精神萎靡、烦躁、嗜睡等症状;无呕血、便血,无贫血表现。术后6个月和12个月 X 线钡餐显示食管胃底静脉丛曲张缓解;术后16年出现双小腿肿胀,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溃破伤口伴有感染。术后25年于我院行双下肢局部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术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3年症状再次出现于我院行下腔静脉血管造影。下肢静脉 CTV 显示:右小腿皮下浅静脉迂曲扩张;左侧大隐静脉及其分支显著扩张、迂曲(图1A)。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远端在肾静脉以下6cm 与肠系膜上静脉吻合相通(图1B)。右髂总静脉远端呈盲端,近端呈迂曲管状结构与左侧髂总静脉相同(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前静脉高压症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后并发 分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下端静脉曲张 肠系膜上静脉 静脉压力
下载PDF
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卫平 胡瑾华 +1 位作者 陈婧 张爱民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1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静脉分流 脊髓病 临床分析 分流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脱髓鞘病变 痉挛截瘫 肝脏疾病
下载PDF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宇 张忠涛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8期2-5,共4页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在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吻合口径的限制,在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向肝血流量,维持一定的肠系膜静脉压力,以便在达到迅速、有效、持久地控制出血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对...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在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吻合口径的限制,在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向肝血流量,维持一定的肠系膜静脉压力,以便在达到迅速、有效、持久地控制出血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对肝细胞功能的损害,减少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自从60年代我们提出该术式以来,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对该术式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良,并于近年又提出了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以及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通过努力大大降低了术后脑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静脉侧侧分流 脉高压症 分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19
作者 杨映弘 蔺宗义 +5 位作者 刘忠 刘曙光 任洪伟 蔺原 吴艳军 胡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95-396,共2页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方法 对 3 2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术中采用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门腔静脉吻合口前后壁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以防止术后吻合口的扩大。结果  3 2例... 目的 探讨防止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后吻合口扩大的方法。方法 对 3 2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术中采用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门腔静脉吻合口前后壁形成自然的限制环 ,以防止术后吻合口的扩大。结果  3 2例患者于术后 3~ 3 6个月行彩超或螺旋CT检查 ,显示门腔静脉吻合口均无扩大 ;术后再出血率为 3 .1% (1/3 2 ) ,肝性脑病发生率为 6.3 % (2 /3 2 ) ;术后 ≤6个月时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全部病例随访 6~ 49个月 ,随访率为 10 0 %。结论 改良的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 静脉 分流 静脉高压症 肝硬变
下载PDF
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其银 黄君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5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收治门脉高压患者5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术,强化组给予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 目的:探讨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收治门脉高压患者5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术,强化组给予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结果:两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和门静脉直径均显著减小;强化组术后2周、1个月、6个月DHA及QHA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行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加断流和肝动脉强化灌注术后,患者早期肝动脉血流升高,术后肝功恢复快,对肝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限制环 静脉分流 断流 强化灌注 静脉高压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