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杨应镜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CE...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CE和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DAPT技术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支架取栓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90 d死亡率、术后出血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90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术后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CE和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应用ADAPT技术,效果显著,可降低90 d死亡率,减少术后出血,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首次再通技术 急性脑梗死 心源性 大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M1段闭塞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抽吸作为首次取栓的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小辉 苏峻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07-310,共4页
以抽吸作为首次取栓的技术(ADAPT技术)是一种不劣于支架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再通治疗技术。ADAPT技术因其安全、快速、简单、有效的血管内再通治疗模式,逐渐被国际神经介入医师所接纳,但国内神经介入医师对ADAPT技术的认识水... 以抽吸作为首次取栓的技术(ADAPT技术)是一种不劣于支架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再通治疗技术。ADAPT技术因其安全、快速、简单、有效的血管内再通治疗模式,逐渐被国际神经介入医师所接纳,但国内神经介入医师对ADAPT技术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回顾ADAPT技术的发展历程、器械选择、抽吸要点、模式等方面的进展发现,ADAPT技术的疗效可能与支撑导管、抽吸导管或中间导管的选择有关,也与抽吸导管头端形态及血栓接触角、抽吸时间与方式、血管闭塞病因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作为首次取栓的技术 取栓装置
下载PDF
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露 李雪静 +4 位作者 翟其金 陈春 刘玉峰 王清 赵连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 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采用ReactTM68导管系统血管内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 目的 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采用ReactTM68导管系统血管内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的22例心源性栓塞型ABAO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比较两者间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19例患者成功再通血管(mTICI血流分级3级或2b级)。术后90 d预后良好8例,预后不良14例,预后良好率为36.4%,病死3例(13.6%)。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相比,基线NIHSS评分更低(Z=-2.911,P=0.004),发病至到院时间更短(Z=-2.458,P=0.014)、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更快(Z=-2.321,P=0.020);术后不良事件症状性颅内出血、血栓逃逸、对比剂滞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例大面积脑梗死均为预后不良患者(P=0.006);未发生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ABAO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预后。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到院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可能是影响心源性栓塞型ABAO患者ADAPT治疗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栓塞 基底动脉闭塞 直接一次性取栓技术 预后
下载PDF
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志志 廖宝 《微创医学》 2022年第5期623-626,共4页
恢复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被证实可以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支架取栓作为机械取栓的一线策略,目前已运用成熟,但随着神经介入材料的发展,目前已衍生出... 恢复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被证实可以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支架取栓作为机械取栓的一线策略,目前已运用成熟,但随着神经介入材料的发展,目前已衍生出新的血管再通策略,即直接抽吸技术。本文对近期关于直接抽吸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影响该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直接技术 远端通路导管 进展
下载PDF
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简能日 周轩 胡发云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美国Penumbra公司)对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11月收治行ADAPT联合ACE抽吸导管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46例,记录...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美国Penumbra公司)对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11月收治行ADAPT联合ACE抽吸导管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46例,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NIHSS),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及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等资料,并对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93.5%)患者实现闭塞血管再通成功,其中mTICI 3级30例,mTICI 2b级13例;19例(41.3%)患者实现一次再通,8例(17.4%)患者实现两次再通(mTICI≥2b);有16例(34.8%)患者抽吸后再辅以支架取栓实现再通。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5,P<0.001)。术后90 d随访,29例(63.0%)患者预后良好。结论ADAPT技术联合ACE导管在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中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操作安全简便,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直接一次性取栓技术 取栓
下载PDF
血栓抽吸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6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823-824,共2页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建议根据造影结果对其“罪犯血管”的血栓负荷和狭窄程度等病变特征进行充分评估,从而决定血栓抽吸技术的应用策略,将使患者得到更大的临床获益并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在急诊中...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建议根据造影结果对其“罪犯血管”的血栓负荷和狭窄程度等病变特征进行充分评估,从而决定血栓抽吸技术的应用策略,将使患者得到更大的临床获益并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在急诊中,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诊PCI术)应高度关注“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合理应用血栓抽吸装置,预防无复流现象发生比发生无复流后的治疗更重要。这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10月12日在长城会上宣讲的核心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合理应用 技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复流现象 中国医师协会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中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李伟 王清波 +2 位作者 马飞飞 郭晖 庞春晓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40例患者。其中19例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21例患者采用血栓直接抽吸技术(血...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40例患者。其中19例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21例患者采用血栓直接抽吸技术(血栓直接抽吸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患者脑动脉再通成功率、手术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血栓逃逸发生率、术后脑出血发生率、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及术后死亡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心源性因素、脑动脉狭窄、高血压、糖尿病及重大手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取栓组与血栓直接抽吸组患者脑动脉再通成功率[89.5%(17/19)vs 85.7%(18/21)]、手术时间[(96.8±16.2)min vs(93.0±13.5)min]、NIHSS评分差值(术前-术后)[(5.6±4.6)分vs(5.8±4.1)分]、血栓逃逸发生率[10.5%(2/19)vs 4.8%(1/21)]、术后脑出血发生率[15.8%(3/19)vs 4.8%(1/21)]、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比例[52.6%(10/19)vs 47.6%(10/21)]及术后死亡率[26.3%(5/19)vs 14.3%(3/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t=0.828,P=0.413;t=187.5,P=0.752;P=0.596;P=0.331;P=1.000;P=0.442)。结论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 血栓直接技术 脑动脉再通
原文传递
不同型号Sofia导管在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李伟 乜全民 +2 位作者 郭晖 王增武 宋仁兴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型号Sofia导管在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应用Sofia导管行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基底动脉取栓患者(36例)和大脑中动...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型号Sofia导管在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应用Sofia导管行脑动脉血栓直接抽吸术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基底动脉取栓患者(36例)和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内动脉取栓患者(40例)分别分为5F Sofia导管组及6F Sofia导管组,分别对比分析2组患者应用不同型号导管的脑动脉再通成功率、血栓逃逸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预后、术后脑出血率及术后死亡率,并通过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型号导管组相关资料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应用5F Sofia导管在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内动脉取栓的血栓逃逸率为20.00%(3/15),应用6F Sofia导管的血栓逃逸率为4.00%(1/2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脑动脉再通成功率、术后脑出血率、NIHSS评分差值及良好预后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5F Sofia导管在基底动脉取栓组中脑动脉再通成功率为86.36%(19/22),高于6F Sofia导管脑动脉再通成功率[50.00%(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因6F Sofia导管再通失败采用补救措施,导致再通时间延长,良好预后率明显低于5F Sofia导管[35.71%(5/14)vs 72.73%(1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术后脑出血率、血栓逃逸率和术后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内动脉闭塞首选6F Sofia导管,基底动脉闭塞首选5F Sofia导管,正确选择Sofia导管型号可降低血栓逃逸率,提高脑动脉再通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直接技术 脑动脉 再通 Sofia导管
原文传递
ADAPT技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培龙 苏景良 +3 位作者 李建伟 郝占坡 苏娅 崔艳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直接抽吸首次通过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ADAPT)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ADAPT技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脑梗死溶栓(thromboly... 目的探讨使用直接抽吸首次通过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ADAPT)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ADAPT技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评估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病人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术后90 d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病人的独立生活情况。结果本组平均使用ADAPT(2.0±1.8)次,发病至股动脉穿刺的平均间隔时间(360.8±170.9)min,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平均时间(133.1±43.2)min。术后即刻获得有效再通(TICI 2b~3级)11例,其中TICI 3级7例,2b级4例;TICI 2a级1例。手术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2例。10例病人术后90 d随访mRS评分1分5例,3分2例,4分1例,5分2例。结论ADAPT技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大血管闭塞 直接抽吸首次通过技术 溶栓
下载PDF
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杨应镜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ADAPT治疗,统计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计算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DAPT治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5例患者术后出现出血16例,出血发生率为18.82%,其中颅内出血8例、胃肠道出血5例、泌尿系出血3例。经单因素分析,出血组患者的年龄、取栓次数、支架长度、大脑中动脉顶-底距离(D-TB)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取栓次数多、支架长度长、D-TB高均为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有较高的出血发生率,其中高龄、取栓次数多、支架长度长、D-TB高为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应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栓直接首次再通技术 术后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简能日 周轩 +3 位作者 罗一纯 高荣慧 胡航佳 胡发云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评价直接一次性抽吸取栓(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DAPT组和支架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 目的评价直接一次性抽吸取栓(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DAPT组和支架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手术信息及临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手术方式是否为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和术前NIHSS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90dmRS、症状性出血率以及是否静脉溶栓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性别、手术方式、血管再通率、年龄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P>0.05),术前NIHSS评分(P=0.031)和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P=0.010)是临床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DAPT技术与常规支架取栓术具有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 直接一次性取栓技术 脑梗死 高龄患者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治疗大血管闭塞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垒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直接抽吸技术(ADAPT)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卒中绿色通道中心接受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治疗的大血管闭塞病人14例...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直接抽吸技术(ADAPT)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卒中绿色通道中心接受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治疗的大血管闭塞病人14例,记录病人一般信息,术前及出院时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病情,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90 d随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4例病人采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血管内治疗,取栓次数中位数为1(1,2)次,其中2例取栓2次和1例取栓4次病人术中出现出血,1例取栓4次病人90 d随访mRS评分为4分,1例取栓3次病人随访最后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TICI血管再通分级,2a级1例,2b级6例,3级7例。术前NIHSS评分为15.0(17.5,19.5)分,与出院时NIHSS评分为5.0(7.5,8.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P<0.01)。术中未发现远端栓塞、血管夹层、动脉痉挛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90 d随访中,11例愈后良好,mRS评分0~2分;2例愈后不良,mRS≥3分。结论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大血管闭塞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 直接技术 血管内治疗 取栓次数
下载PDF
接触抽吸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血管再通率不逊于支架取栓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27-227,共1页
根据在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研究,使用直接接触抽吸技术开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闭塞动脉能获得与支架样取栓器相近的结果。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技术 血管再通率 取栓 支架 患者 直接接触
原文传递
合理血栓分级 更佳临床获益——血栓抽吸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14
作者 鄂艳红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2年第20期7-7,共1页
10月12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在长城会上指出: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建议根据造影结果对其“罪犯血管”的血栓负荷和狭窄程度等病变特征进行充分评估分级,从而决定血... 10月12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在长城会上指出: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建议根据造影结果对其“罪犯血管”的血栓负荷和狭窄程度等病变特征进行充分评估分级,从而决定血栓抽吸技术的应用策略,将使患者获得更大临床获益并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在急诊中,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诊PCI术)应高度关注“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合理应用血栓抽吸装置,预防无复流现象发生比发生无复流后的治疗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合理应用 技术 大临床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复流现象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琴 廖宝 梁柯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8-21,33,共5页
目的探讨以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时,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远端通路导管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以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时,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远端通路导管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1~88岁,平均年龄(63.56±11.63)岁。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7例(42.5%),颈内动脉段闭塞13例(32.5%),基底动脉闭塞10例(25%)。分析机械取栓的再通率、并发症以及90 d预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变化的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管再通情况分析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mTICI),术后90 d患者预后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入院时中位NIHSS为16.5(12.00,22.25)分,出院时中位NIHSS为4(2,1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mTICI分级≥2b的37例,血管再通率92.5%;其中23例(57.5%)使用单纯抽吸,19例(82.61%)实现一次血管再通。90 d良好预后(mRS为0~2)占75.68%。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17.5%),其中1例(2.5%)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5.0%)栓子逃逸,4例(10.0%)出现症状性的颅内出血,4例(10.0%)死亡,均为血管再通的患者。结论在以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时,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方面相对安全,初步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直接技术 远端通路导管
下载PDF
CT引导立体定向在脑出血中的运用
16
作者 迮明栋 顾征 粱培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8期1188-1189,共2页
关键词 CT引导立体定向 脑出血 开颅血肿消除术 立体定向技术 穿刺 直接手术
下载PDF
ADAPT技术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钊硕 周腾飞 +5 位作者 李强 管民 刘焕 朱良付 王子亮 李天晓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ADAPT技术治疗的24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ADAPT组),术中...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ADAPT技术治疗的24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ADAPT组),术中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再通失败后再予补救性治疗措施,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并与同期采用Solitaire支架联合Penumbra抽吸导管取栓(Solumbra)技术治疗的48例患者(Solumbra组)比较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与Solumbra组比较,ADAPT组患者股动脉穿刺至复流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lumbra组和ADAPT组首次血管再通率分别为25.00%、16.67%,最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3.33%、7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Solumbra组和ADAPT组间预后良好者比例以及围手术期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ADAPT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与Solumbra技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 直接一次性取栓技术 Solitaire支架联合Penumbra导管取栓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