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投人产出分析的中国能源消费分行业碳排放系数因素分解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平
张秋菊
朱帮助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1-20,共10页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费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和计算了中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费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和计算了中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历年均是最高的,能源强度是影响这些行业直接碳排放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完全碳排放系数历年均居前列,中间产品投入和能源强度是影响完全碳排放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针对实证结果,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方向在于调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等高碳排放行业,并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优化能源结构来达到降低碳排放系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
排放
系数
因素分解
投入产出分析
直接碳排放系数
完全
碳
排放
系数
原文传递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尹伟华
张亚雄
+2 位作者
李继峰
徐丽萍
王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58-2264,共7页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碳减排问题研究不能不考虑中国区域间经济关联。本文利用最新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分析对2007—2012年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进行了解析,据此判断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碳减排问题研究不能不考虑中国区域间经济关联。本文利用最新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分析对2007—2012年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进行了解析,据此判断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2年中国整体和八大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中部区域降幅最高,南部沿海区域降幅最低;(2)中国碳排放强度降幅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区域,而碳排放强度降幅较小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区域,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收敛性;(3)得益于节能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型等,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导致中国碳排放强度降低,而最终需求总规模效应则抑制碳排放强度降低;(4)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对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最大,而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的贡献却相对较小;(5)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未来中国碳减排政策应避免"一刀切",还要注重区域间横向联合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投入,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技术,减少对高碳性产品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碳
排放
强度
结构分解分析
直接碳排放系数
效应
增加值
系数
效应
中间投入产出技术结构效应
最终需求总规模效应
中国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投人产出分析的中国能源消费分行业碳排放系数因素分解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平
张秋菊
朱帮助
机构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1-20,共10页
基金
国家博士科学基金(20110405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1YJC630304)
+2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1591)
五邑大学青年基金(201105250949364)
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财工[2010]131号,江财工[2010]210号)
文摘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费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和计算了中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历年均是最高的,能源强度是影响这些行业直接碳排放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完全碳排放系数历年均居前列,中间产品投入和能源强度是影响完全碳排放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针对实证结果,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方向在于调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等高碳排放行业,并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优化能源结构来达到降低碳排放系数的目的.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
排放
系数
因素分解
投入产出分析
直接碳排放系数
完全
碳
排放
系数
Keywords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factors decomposition
input-output analysis
direct carbon emissions coefficient
complete carbon emissions coefficient
分类号
F4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2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尹伟华
张亚雄
李继峰
徐丽萍
王玢
机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58-2264,共7页
基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2800)
北京市财政专项项目(PXM 2016_178215_000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573062)
文摘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碳减排问题研究不能不考虑中国区域间经济关联。本文利用最新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分析对2007—2012年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进行了解析,据此判断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2年中国整体和八大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中部区域降幅最高,南部沿海区域降幅最低;(2)中国碳排放强度降幅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区域,而碳排放强度降幅较小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区域,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收敛性;(3)得益于节能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型等,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导致中国碳排放强度降低,而最终需求总规模效应则抑制碳排放强度降低;(4)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对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最大,而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的贡献却相对较小;(5)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未来中国碳减排政策应避免"一刀切",还要注重区域间横向联合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投入,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技术,减少对高碳性产品的依赖。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碳
排放
强度
结构分解分析
直接碳排放系数
效应
增加值
系数
效应
中间投入产出技术结构效应
最终需求总规模效应
中国
Keywords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direct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effect
added value coefficient effect
intermediate input-output structure effect
total final demand effect
China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投人产出分析的中国能源消费分行业碳排放系数因素分解
王平
张秋菊
朱帮助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原文传递
2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分析
尹伟华
张亚雄
李继峰
徐丽萍
王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