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示纤毛虫细胞微管骨架的两种荧光标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余齐耀 张萌 +1 位作者 陈季武 倪兵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92-94,共3页
应用直接荧光标记和免疫荧光标记显微术显示了几种原生动物纤毛虫(如尾草履虫、大尾柱虫、阔口游仆虫)的细胞微管骨架,并据结果提出了用所述方法制备标本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对游仆虫,可以忽略某些步骤;对大尾柱虫各种药品的浓度以及处... 应用直接荧光标记和免疫荧光标记显微术显示了几种原生动物纤毛虫(如尾草履虫、大尾柱虫、阔口游仆虫)的细胞微管骨架,并据结果提出了用所述方法制备标本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对游仆虫,可以忽略某些步骤;对大尾柱虫各种药品的浓度以及处理时间以较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纤毛虫 细胞微管骨架 直接荧光标记 免疫荧光标记
下载PDF
澳洲管膜虫纤毛器微管的荧光标记及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娜 周慧琳 +2 位作者 范鑫鹏 倪兵 顾福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显示,由FLUTAX直接荧光标记的土壤腹毛类纤毛虫澳洲管膜虫(Cyrtohymena australis)细胞纤毛器微管中,口围带基部由小膜托架、小膜基部的微管束和托架间的连接微管构成,波动膜基部含微管骨架网,口围带后端与波...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显示,由FLUTAX直接荧光标记的土壤腹毛类纤毛虫澳洲管膜虫(Cyrtohymena australis)细胞纤毛器微管中,口围带基部由小膜托架、小膜基部的微管束和托架间的连接微管构成,波动膜基部含微管骨架网,口围带后端与波动膜后端汇合处含口底托架;额、腹、横棘毛基部由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构成,其横棘毛基部的前纵微管束显著发达,后纵微管束也明显可见;左缘棘毛基部含发达的前纵微管束和后纵微管束,但横微管束不明显;右缘棘毛基部含发达或较发达的横微管束和前纵微管束,但未见后纵微管束。分析表明,澳洲管膜虫纤毛器基部微管的分化特征具有种的特殊性,其中左、右缘棘毛基部微管的组成及发达程度不同在其他纤毛虫中未见报道。结合已有资料推测,游仆虫类、尾柱虫类和尖毛虫类纤毛虫中基部微管的发达程度和建构特征的不同与类群间系统演化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管膜虫 纤毛器微管 纤毛器基部微管 直接荧光标记
下载PDF
土壤纤毛虫喜藤帕森虫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慧琳 范鑫鹏 +2 位作者 马瑞 倪兵 顾福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5期3665-3667,共3页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结果表明,土壤纤毛虫喜藤帕森虫(Pattersoniella vitiphila)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中额棘毛基部含极发达的前纵微管束和后纵微管束;迁移棘毛基部含放射状微管和后纵微管束;中腹棘毛基部含放射状微管束;横棘毛...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结果表明,土壤纤毛虫喜藤帕森虫(Pattersoniella vitiphila)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中额棘毛基部含极发达的前纵微管束和后纵微管束;迁移棘毛基部含放射状微管和后纵微管束;中腹棘毛基部含放射状微管束;横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缘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横微管束、放射微管和短微管芽;背触毛基体微管由前纵微管和后纵微管组成。腹棘毛基部仅含有呈放射状的基部微管束,其他纤毛虫中未见报道;推测喜藤帕森虫的纤毛器基部微管具有与土壤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纤毛虫 喜藤帕森虫(Pattersoniella vitiphila) 微管胞器 直接荧光标记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金兰 刘艳荣 +2 位作者 常艳 付家瑜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6-228,共3页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 2 0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了免疫分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 ,每例病人骨髓细胞中均可见一群异常的细胞 ;CD4 5 /SSC值较有核红...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 2 0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了免疫分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 ,每例病人骨髓细胞中均可见一群异常的细胞 ;CD4 5 /SSC值较有核红细胞大 ;CD4 5阴性或弱阳性 ;CD38强阳性 ;CD19均为阴性 ;多数标本CD5 6阳性 ;少数标本胞浆κ(cκ)或胞浆λ(cλ)阳性及CD2 0阳性。检测的所有标本除三分之一为CD5 6 -外 ,均无正常浆细胞的表型 (CD19阳性 ,CD5 6阴性 )。结论 :流式细胞术是确定MM细胞的有用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MM 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Flt3和c-kit在脐血CD34^+干/祖细胞中功能性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艳萍 邹萍 +1 位作者 肖娟 黄世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7-280,共4页
为了解作用于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受体Flt3和c-kit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从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其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新鲜分离的和体外不同培养时间的脐血CD34^+造血干/祖... 为了解作用于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受体Flt3和c-kit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从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其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新鲜分离的和体外不同培养时间的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Flt3和c-kit蛋白水平的表达,用RT-PCR法测定Flt3和c-kit的mRNA水平表达,并在体外对受体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新鲜脐血CD34^+细胞中(68.8±15.4)%为Flt3^+,(50.6±12.7)%为c-kit^+,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二者表达逐渐下降。结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条件下Flt3和c-kit阳性表达可维持2-3周,其配体FL和SCF在培养的第1周内对细胞扩增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FLT3 C-KIT 细胞分子 受体-配体网络系统 直接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Update on 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ies, anti-nuclear associated anti-neutrophil antibodies and antibodies to exocrine pancrea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 biomarkers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Results of a multicent 被引量:24
6
作者 S Desplat-Jégo C Johanet +10 位作者 A Escande J Goetz N Fabien N Olsson E Ballot J Sarles JJ Baudon JC Grimaud M Veyrac P Chamouard RL Humbe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2312-2318,共7页
AIM: Anti-Saccharomyces anti-nuclear associated cerevisiae antibodies (ASCA), anti-neutrophil antibodies (NANA) and antibodies to exocrine pancreas (PAB), are serological tools for discriminating Crohn's disea... AIM: Anti-Saccharomyces anti-nuclear associated cerevisiae antibodies (ASCA), anti-neutrophil antibodies (NANA) and antibodies to exocrine pancreas (PAB), are serological tools for discriminating Crohn's disease (Cr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Like CrD, coeliac disease (COD) is a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ssociated with (auto) antibodies. Performing a multicenter study we primaril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of ASCA, NANA and PAB tests for IBD diagnosi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nd secondarily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markers in CoD. METHODS: Sera of 109 patients with CrD, 78 with UC, 45 with CoD and 50 healthy blood donors wer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ASCA, NANA and PAB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IF). RESULTS: ASCA+/NANA- profile displayed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4.2% for CrD. Detection of ASCA was correlated with a more severe clinical profile of CrD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did not influence their serum levels. ASCA positivity was found in 37.9% of active CoD.PAB were found in 36.7% CrD and 13.3% CoD patients and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features of CrD, except with an early onset of the disease. Fifteen CrD patients were ASCA negative and PAB positive. CONCLUSION: ASCA and PAB detected by IIF are specific markers for CrD although their presence does not rule out a possible active CoD. The combination of ASCA, NANA and PAB tests improves the sensitivity of immunological markers for CrD. Repeating ASCA, NANA, and PAB test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CrD has no clinic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oeliac disease 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ies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ti-pancreatic antibodies
下载PDF
养血透骨法对肺癌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饶群阳 徐基平 +2 位作者 王昊 刘成高 蔡春莲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透骨法对肺癌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全血溶血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肺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及巨噬细胞水平。结果在提升肺癌化疗后患者免... 目的观察透骨法对肺癌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全血溶血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肺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及巨噬细胞水平。结果在提升肺癌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透骨养血法能明显提升肺癌化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并能改善其化疗后的临床症状,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毒副反应少,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透骨法 肺癌化疗后 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全血溶血法 流式细胞仪技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早期效应细胞因子对脐血AC133^+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和粘附分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艳萍 邹萍 +1 位作者 肖娟 黄士昂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AC133+ 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 (CXCR4 )和粘附分子VLA4 (CD4 9d)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 7d的脐血AC133+ 细胞表面CXCR...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AC133+ 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 (CXCR4 )和粘附分子VLA4 (CD4 9d)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 7d的脐血AC133+ 细胞表面CXCR4和VLA4 (CD4 9d)的表达情况。结果  2 6例新鲜脐血AC133+ 细胞中CXCR4的表达率为 (46 .3± 11.5 ) % ;VLA4的表达率为(5 1.2± 17.3) %。在无血清、有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 ,短期液体扩增培养后 ,脐血AC133+ 细胞中CXCR4和VLA4的表达率发生变化 ,其中在早期效应细胞因子SCF、FL和TPO组合下 ,CXCR4和VLA4表达率为 (6 8.9± 15 .8) %和 (73.6± 19.8) % ,与新鲜脐血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过程中 ,早期效应细胞因子能显著上调脐血AC133+ 细胞CXCR4和VLA4的表达 ;用SCF、FL和TPO组合扩增脐血 ,不仅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 /祖细胞 ,还能增加造血干 /祖细胞的迁移和归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造血干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 粘附分子 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
原文传递
脐血造血细胞中AC_(133)抗原表达及其功能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艳萍 邹萍 +1 位作者 肖娟 黄士昂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98-800,共3页
目的 探讨AC133抗原在正常人造血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脐血中造血细胞的免疫表型。通过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C)和长期培养启动细胞 (LTC IC)的测定对脐血中AC+ 133、CD+ 34 和AC-... 目的 探讨AC133抗原在正常人造血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脐血中造血细胞的免疫表型。通过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C)和长期培养启动细胞 (LTC IC)的测定对脐血中AC+ 133、CD+ 34 和AC-133CD+ 34 细胞的造血潜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s)中AC+ 133细胞比例为 0 67% ,AC+ 133细胞中 93 4%表达CD34 抗原 ,94 2 %为PKH2 6 阳性。虽然三群细胞产生的CFC总数差异无显著性 ,但AC+ 133细胞中 5 0 %以上为粒 单集落形成单位 ,CD+ 34 、AC-133CD+ 34 细胞中 60 %和 80 %以上为红系集落形成单位。AC+ 133细胞产生的LTC IC显著高于CD+ 34 和AC-133CD+ 34 细胞。体外培养 7d ,AC+ 133细胞组细胞总数和CFC分别扩增 2 8 2和 7 1倍 ,6 8%细胞仍保持PKH2 6阳性。结论 脐血中早期造血干 /祖细胞富集在AC+ 133细胞群中 ,AC+ 133细胞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既能产生大量的早期定向祖细胞 ,又能保持一定数量的早期干 /祖细胞 ,AC133抗原可作为临床分选造血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造血干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AC133抗原 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