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影响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和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徐巍 丁俊珊 刘爱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后影响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和妊娠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30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并于术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后影响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和妊娠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30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并于术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患者术后输卵管的通畅性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风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风险因素与术后妊娠的关系。结果:300例患者中输卵管通畅225例(通畅组),输卵管通而不畅54例及输卵管堵塞21例(不通畅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输卵管孕囊直径、输卵管妊娠部位、手术时机、盆腔粘连、吻合术方式、剩余输卵管长度、盆腔手术史、术中电凝输卵管部位的次数(以下简称术中电凝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医生工作年限是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影响因素(均P<0.01);Lasso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7个影响因素:输卵管妊娠部位、盆腔粘连、吻合术方式、剩余输卵管长度、盆腔手术史、术中电凝次数、手术医生工作年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卵管峡部妊娠、盆腔粘连、开腹吻合术、盆腔手术史、术中电凝次数是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剩余输卵管长度、手术医生工作年限是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1)。研究随访1年,失访5例。295例患者中,术后1年妊娠192例(65.08%),其中宫内妊娠172例(89.58%),异位妊娠20例(10.4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输卵管峡部妊娠、盆腔粘连、开腹吻合术、盆腔手术史、术中电凝次数与术后妊娠呈负相关,剩余输卵管长度、手术医生工作年限与术后妊娠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输卵管峡部妊娠、盆腔粘连、开腹吻合术、盆腔手术史、术中电凝次数是影响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后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术后妊娠呈负相关;剩余输卵管长度、手术医生工作年限是影响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后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独立保护因素,且与术后妊娠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切除 输卵管吻合术 输卵管通畅 影响因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与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2
作者 沈佳敏 孙甜甜 +1 位作者 唐琴 孙广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与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择期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100例胃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与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择期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100例胃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改良π形吻合组与端侧吻合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选择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与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吻合时间)、术后康复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以及引流管撤除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标[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病理分期(TNM分期)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π形吻合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吻合时间分别为(5.29±1.48)cm、(31.44±7.96)min,均明显短于端侧吻合组[(11.06±1.33)cm、(43.86±6.5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d,改良π形吻合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02±0.71)、(3.08±0.87)分,均明显低于端侧吻合组[(5.97±0.89)、(5.94±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分期均相比术前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病理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选择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的临床预后良好,相比端侧吻合术的术源性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对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更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发现明显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腹腔镜 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 食管空肠吻合术
下载PDF
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及幽门成形术治疗早期贲门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伟 李保中 +4 位作者 王子铭 张志忠 李守淼 夏甘树 刘志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研究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及幽门成形术治疗早期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2例早期贲门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近端胃切除术治疗,... 目的研究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及幽门成形术治疗早期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2例早期贲门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近端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食管胃后壁吻合术及唇式包埋术重建消化道,观察组术后接受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及幽门成形术重建消化道。对比两组手术时长、肠蠕动恢复时间、胃液引流量及住院时长,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短于于对照组,胃液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6.52%(3/46)]、吻合口狭窄发生率[2.174%(1/46)]低于对照组[23.91%(11/46)、17.39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贲门癌患者近端胃切除术后施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及幽门成形术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切除 食管胃吻合术 幽门成形术
下载PDF
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静 李玉芳 +2 位作者 赵青 李彦丽 田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100例,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应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100例,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应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治疗,B组应用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2组围术期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随诊及新生儿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总输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A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波动范围超过术前基准值±15%、±20%、±30%频率小于B组(P<0.05)。A组子宫切除率、术后感染率低于B组,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且经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长于B组(P<0.05)。2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是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一种有效的精密手术方法,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器官功能并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胎盘 胎盘植入 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吻合术 髂内动脉结扎术 血流动力学 APGAR评分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经腹前切除术后结肠袋和端侧吻合术的功能和生理评估:一项两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Machado M. Nygren J. +2 位作者 Goldman S. Ljungqvist O. 郝筱倩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13-14,共2页
PURPOSE: Functional disturbances are common after 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functional and physiologic outcome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an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 PURPOSE: Functional disturbances are common after 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functional and physiologic outcome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an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with a colonic J-pouch or a sideto-end anastomosis. METHODS: Functional and physiologic variables were analyzed in patients randomized to a J-pouch (n = 36) or side-to-end anastomosis (n = 35).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investigated with questionnaires. Anorectal manometry was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and at six months, one year, and two year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functional outcome between groups at two years. Maximum neorectal volume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but was approximately 40 percent greater at two years in pouches compared with the side-to-end anastomosis. Anal sphincter pressures volumes were halved postoperatively and did not recover during follow-up of two years. Male gender, low anastomotic level, pelvic sepsis, and the postoperative decrease of sphincter pressures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more incontinence symptoms. CONCLUSIONS: Colonic J-pouch and side-to-end anastomosis gives comparable functional results two years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Neorectal volume had no detectable influence on function. There was a pronounced and sustained postoperative decrease in sphincter pres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吻合术 结肠袋 随访研究 直肠系膜全切除 肛管直肠 吻合 肛门括约肌压力 大便失禁 脓毒症
下载PDF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
6
作者 沈俊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5期51-55,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对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反流、生存质量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全胃切除... 目的:探究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对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反流、生存质量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则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反流发生率、手术前后的DeMeester评分、生存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胃癌量表(QLICP-GA)]及营养状态[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DeMeester评分、QLICP-GA评分、血清TP、ALB、Hb及PG-SG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DeMeester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QLICP-GA各维度评分及血清TP、ALB、H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G-SGA评分构成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可有效控制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反流及改善其生存质量、营养状态,因此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近切除双通道吻合术 早期胃癌 术后反流 生存质量 营养状态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庄松华 孙孝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TLDG)联合三角吻合术(DA)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连江县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依托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LADG与管状吻合(TA)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TLDG...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TLDG)联合三角吻合术(DA)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连江县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依托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LADG与管状吻合(TA)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TLDG与DA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观测值、血清炎性因子检测值、免疫功能指标检测值、疼痛及生存质量评测分值、并发症率观测值。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项目、吻合术时间项目、淋巴结清扫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较对照组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对血清炎性因子[即白细胞介素(IL)-6、IL-10]实施检测,均有升高,但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居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对免疫功能指标(即IgA、IgG、IgM)测定均有降低,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呈更高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分值均有降低,生存质量分值均有升高,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率观测,相较对照组居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运用TLDG与DA联合方案展开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镇痛、首次进食、肠蠕动恢复、住院时间,降低炎性反应程度,改善免疫功能,且具更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全腹腔镜下远切除 三角吻合术 手术指标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并发症率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治疗胃癌的效果及对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简国文 陈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治疗胃癌的效果及对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全腹腔镜下远... 目的探究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治疗胃癌的效果及对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联合管状吻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及血红蛋白(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联合三角吻合术治疗胃癌患者可缩短其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下远切除 三角吻合术 胃癌 胃肠蠕动功能 营养状态
下载PDF
直肠低位前切除后经腹吻合术:一项关于侧面末端吻合术与结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远期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9
作者 Jiang J. -K. Yang S.-H. +2 位作者 Lin J. -K. 廖新华(译) 王顺涛(校)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15-16,共2页
PURPOSE: Colonic J-pouch has been constructed to overcome reservoir dysfunction after restorative rectal surgery,whereas no effort has been made for sphincter dysfunction. 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 PURPOSE: Colonic J-pouch has been constructed to overcome reservoir dysfunction after restorative rectal surgery,whereas no effort has been made for sphincter dysfunction. 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sur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between side-to-end anastomosis and colonic J-pouch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in which the anastomosis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abdomen. METHODS: Fifty-six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middle-to-low rectal cancer undergoing low anterior resec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side-to-end or colonic J-pouch group preoperatively. Surgical outcomes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recorded. Patients underwent functional evaluation, including anorectal manometry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preoperatively and then 3 months, 6 months, 1 year, and 2 year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Twenty-four patients in each group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demographic data and preoperative functional assessmen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gical outcomes with regard to anastomotic height (5 cm), blood loss, protective colostomy, operative time, complications, and adjuvant therapy. Anal pressur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postoperatively an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emporal minor fecal incontinence was noted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in both groups. With regard to bowel functio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volume of urgency and maximal tolerable volume was found postoperatively in both groups; however, a faster recovery was noted in the colonic J-pouch group. Stool frequenc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urgery in both groups; however, in contrast to rectal volume, a faster recovery was noted in the side-to-end group. CONCLUSIONS:Anastomosis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for middle to low rectal cancer could be performed safely from the abdomen. It minimized sphincter injury and showed good continence preserv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rgical outcomes and long-term functional results of side-to-end anastomosis were comparable with colonic J-pouch. Side-to-end anastomosis provides an easier, alternative way for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torative rectal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患者 肛管吻合术 结肠造口 吻合术 远期疗效 中低位 贮袋 经腹 对照研究
下载PDF
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在中下段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宝裕 杨六成 +3 位作者 莫顶立 钟健 彭建丰 李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在中下段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对 18例中下段直肠癌切除后采用吻合器行直结肠端侧吻合 ,残端用缝合器关闭形成盲端 ,腹内一次完成手术。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 目的 探讨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在中下段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对 18例中下段直肠癌切除后采用吻合器行直结肠端侧吻合 ,残端用缝合器关闭形成盲端 ,腹内一次完成手术。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漏发生 ,随访 5个月~ 3年 15例 ,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 ,便秘 1例 ,2例局部复发 ,3例死亡 ,余病人排便功能良好。结论 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术方法简单 ,并发症少 ,费时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直结肠吻合 中下段直肠 切除 术中 临床应用 弯管吻合 线形缝合器
下载PDF
三角吻合术对胃癌伴T2DM患者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增辉 鲍传庆 +5 位作者 许炳华 沈晓明 史益凡 赵天天 刘波 高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后行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TLDG的胃癌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54),观察组行三角吻合...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后行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TLDG的胃癌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54),观察组行三角吻合术,对照组行Billroth-Ⅰ式吻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网模素-1(omentin-1)、脂联素(adiponectin)、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及GIP/GLP-1。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BMI、FPG、2hPG、HbAlc和血清TNF-α、IL-6、GIP、GIP/GLP-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网模素-1、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伴T2DM患者行TLDG联合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较经典Billroth-Ⅰ式吻合更有利于改善术后糖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2型糖尿病 全腹腔镜远切除 三角吻合术 消化道重建 糖代谢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被引量:11
12
作者 伍锦浩 戎祯祥 +2 位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任宝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9-1250,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或直肠上动脉,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左结肠动脉,于其分叉下缘切断肠系膜下动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吻合口张力、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及病理情况,观察术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15~75m1,平均25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个数为4~8个,平均6.2个,术后病理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4例直肠上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术后7月局部复发。结论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直肠癌病人,腹腔镜下可以清晰解剖显露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切除低位吻合术 左结肠动脉
下载PDF
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子宫下段部分环形切除术+端端吻合术重建子宫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瑞珍 项金晶 +2 位作者 苏汝娴 陈劲 董阳阳 《现代医院》 2021年第7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研究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子宫下段部分环形切除术+端端吻合术重建子宫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48例Ⅱ、Ⅲ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 目的研究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子宫下段部分环形切除术+端端吻合术重建子宫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48例Ⅱ、Ⅲ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行剖宫产+子宫下段部分环形切除术+端端吻合术,对照组行剖宫产后给予常规止血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母婴结局(早产、新生儿窒息、子宫切除、转ICU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产褥感染、下肢血栓、泌尿系统损伤、产后大出血、绝经、产后抑郁)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抗缪勒管激素(AM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AMH、E 2水平比对照组高,FSH、LH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的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子宫下段部分环形切除术+端端吻合术重建子宫能减少产妇出血量、保留患者子宫、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置胎盘 剖宫产 子宫下段部分环形切除 吻合术 卵巢功能
下载PDF
三角吻合术在胃癌患者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涂建成 方健 +1 位作者 周亮 黄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7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术在胃癌患者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胃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采用三角吻合术,观察手术结果。结果患者总手术时间为(179.3±39.5)min,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所用时间为(21.2±8.9...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术在胃癌患者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胃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采用三角吻合术,观察手术结果。结果患者总手术时间为(179.3±39.5)min,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所用时间为(21.2±8.9)min。术中每例患者平均应用直线形吻合器钉匣(5.2±1.0)个。术中总出血量约(53.8±12.9)ml。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33.4±10.7)枚。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是胃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的理想吻合技术,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切除 三角吻合术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余建贵 曹栀 刘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5例。观...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对照组选择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比较2组围手术期临床相关指标、术后1年并发症、营养状况、生存质量及术后5年的生存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重建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倾倒综合征、腹泻、餐后饱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体重指数大于术前的发生率和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Visick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5年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倾倒综合征、腹泻及餐后饱胀等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辅助近切除双通道吻合术 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 手术后并发症 倾倒综合征 腹泻
下载PDF
近端胃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源 李绍森 +3 位作者 张海添 陆云飞 陆利生 蓝雨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 研究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行食管胃吻合、胃空肠Roux en Y吻合术对控制返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 选择胃底贲门癌患者 2 6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 14例 )和对照组 ( 12例 ) ,实验组行近端胃切除术后 ,行食管残胃吻合和保留幽门的... 目的 研究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行食管胃吻合、胃空肠Roux en Y吻合术对控制返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 选择胃底贲门癌患者 2 6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 14例 )和对照组 ( 12例 ) ,实验组行近端胃切除术后 ,行食管残胃吻合和保留幽门的胃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对照组行近端胃切除术后 ,行食管残胃吻合术和幽门成形术。术后半年通过胃镜观察两组病例的食管胃吻合口的炎症反应 ,并行放射性核素标记胃排空检查 ,比较两组手术的效果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胃肠道症状较对照组轻。放射性核素标记胃排空检查显示 ,实验组半量排空时间、10min后胃放射性核素残留率及 60min后胃内残留率与健康人相似 ,而对照组则延长或增高。胃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实验组食管胃吻合口的炎症反应比对照组轻 ,两组术后 5年生存率无差异。结论 胃底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行食管残胃吻合术 +保留幽门的胃空肠Roux en Y吻合术与行食管残胃吻合术 +幽门成形术相比 ,前者有降低返流性食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 胃底贲门癌 返流性食管炎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近端胃切除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任俭 崔建明 +1 位作者 黄俊杰 夏亚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在胃上部癌手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方式进行比较。方法:以黄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胃上部癌行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在胃上部癌手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方式进行比较。方法:以黄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胃上部癌行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DC)组、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代胃术(RY)组和近端胃切除食道胃吻合术(GE)组。结果:所有病例距肿瘤远切缘>5cm,切缘阴性,符合D2根治术的规范。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梗阻、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2个月,DC组患者的倾倒综合征、腹泻、餐后饱胀发生率分别是0.00%、3.03%和3.03%,分别低于RY组的16.67%、30.00%和83.33%(P均<0.05)。DC组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6.06%,低于GE组的50.00%(P<0.05),但与R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组和RY组术后1年的体质量大于术前的比例、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高于RY组,分别为78.79%vs23.33%、(128.9±19.4)g/Lvs(112.8±17.6)g/L和(349.9±20.6)mg/Lvs(312.8±19.4)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患者术后1年的体质量大于术前的比例高于GE组(78.79%vs50.00%,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能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双通道吻合术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联合端端吻合术治疗再次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小兰 康佳丽 +3 位作者 张晓燕 唐蔚 陈燕妹 龚艳媚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8期110-113,共4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及端端吻合术治疗再次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再次输卵管壶腹部或峡部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及端端吻合术治疗再次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再次输卵管壶腹部或峡部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及端端吻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清除术(包括开窗术及切开取胚缝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情况、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子宫输卵管造影)及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4.5±5.3)d,长于对照组的(53.5±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5.6±5.2)ml及术后住院时间为(4.0±2.9)d,与对照组的(30.1±4.8)ml、(4.0±3.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和术后2周的血HCG下降为(82.5±5.4)、(91.2±2.7) mIU/ml,高于对照组的(65.5±4.8)、(98.4±1.6)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输卵管部分切除及端端吻合术治疗再次输卵管妊娠,可降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提高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而降低因辅助生殖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卵管部分切除吻合术 再次输卵管妊娠 持续性异位妊娠 效果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国强 张超 +2 位作者 杨阳 武继红 龚江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研究经不同手术入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其中40例患者术中采取头... 目的研究经不同手术入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其中40例患者术中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设为改良组;另外40例患者术中采取传统中间入路,设为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左结肠后间隙打开时间、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及远期预后情况,对比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下切缘距离及术后排气时间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及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改良组发生7例(17.50%),传统组发生8例(2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有效缩短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上较传统中间入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侧中间入路 中间入路 左结肠动脉 直肠切除低位吻合术 腹腔镜 直肠肿瘤
下载PDF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在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继 叶再元 +3 位作者 王元宇 邵钦树 孙元水 赵忠扩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325-1326,1332,共3页
目的 探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用于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8例胃窦癌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时分别采取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193例)与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105例)行消化... 目的 探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用于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8例胃窦癌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时分别采取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193例)与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105例)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3~5年.两组术后近期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11/193)和15.2%(1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6.7%(7/105),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组明显低于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组(P〈0.01);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组无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而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组有10例(9.5%)发生Roux潴留综合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窦癌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采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行消化道重建明显减少了术后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同时克服了传统术式易发生Roux潴留综合征的弊病,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根治性远胃大部分切除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 Roux潴留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