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ER数据库的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1
作者 邵子安 马文 +1 位作者 麦玉柳 吕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SEER*Stat软件从SEER数据库提取2010—2015年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术后患者的数据,使用R软件4.0.3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survival"包中...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SEER*Stat软件从SEER数据库提取2010—2015年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术后患者的数据,使用R软件4.0.3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survival"包中的"coxph"函数对变量进行影响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回归分析,并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 176例术后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种族、TNM分期、化疗、放疗、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均为影响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种族、TNM分期、化疗、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术后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TNM分期、化疗、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但当前对于该部位腺癌的研究较少,因此未来仍需对术后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R数据库 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腺癌 预后
下载PDF
仅以全身淋巴结转移为特征的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大肠腺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亚萍 刘宝瑞 邹征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转移途径和临床治疗。方法:总结1例以全身淋巴结转移为特征的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大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结直肠癌临床仅有全身淋巴结转移罕见。结论: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转移途径和临床治疗。方法:总结1例以全身淋巴结转移为特征的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大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结直肠癌临床仅有全身淋巴结转移罕见。结论: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肠癌具有一定特殊性,探讨其转移方式能更好地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乙状结肠交界 淋巴结转移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两孔与四孔腹腔镜手术对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的疗效对比
3
作者 易应松 张雄 +5 位作者 陈泽伟 王建 赵维 黄贵和 李国胜 伍龙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20-723,共4页
对比两孔与四孔腹腔镜手术对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的近远期疗效。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102例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分为两孔组(行两孔腹腔镜手术)和四孔组(行四孔腹腔镜手术),每组各51例... 对比两孔与四孔腹腔镜手术对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的近远期疗效。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102例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分为两孔组(行两孔腹腔镜手术)和四孔组(行四孔腹腔镜手术),每组各51例。评价两组手术情况、近远期疗效、安全性和生活质量。与四孔组相比,两孔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手术时间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组术后1、3、7 d疼痛VAS评分低于四孔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QLQ-CR3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d,两孔组QLQ-CR38量表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四孔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四孔组(P<0.05);两组远期复发转移及死亡总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5.88%比11.76%,P>0.05)。两孔与四孔腹腔镜手术均是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方式,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相当,但前者在缩小手术切口、降低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中高位直肠 乙状结肠 近远期疗效
下载PDF
m1A RNA甲基化对直肠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4
作者 朱立强 孙金旗 +4 位作者 冀恒涛 吴亚丽 吴武佳 马卫国 李庆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20-1624,共5页
目的探索m1A相关基因表达和血浆m1A总体甲基化水平对直肠腺癌诊断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Sangerbox(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在线平台分析11个m1A甲基化相关基因在直肠腺癌中的差异表达,结合临床数据进行诊断效能和生存分析。同时,通... 目的探索m1A相关基因表达和血浆m1A总体甲基化水平对直肠腺癌诊断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Sangerbox(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在线平台分析11个m1A甲基化相关基因在直肠腺癌中的差异表达,结合临床数据进行诊断效能和生存分析。同时,通过检测血浆m1A甲基化水平在直肠腺癌患者和正常人中差异情况,分析其对直肠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TRMT6,一种关键的m1A编码器基因,在不同病理状态的直肠腺癌中升高最为显著,并可作为直肠腺癌,特别是早期直肠腺癌的诊断标志物,其特异性和灵敏性高达82.86%和90.00%,而且TRMT6的高表达也预示着直肠腺癌预后较好(HR=0.22,95%CI:0.08~0.60,P=0.0014)。同时,血浆m1A甲基化水平在直肠腺癌相对于正常人显著性升高,对早期直肠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AUC约为0.8。结论m1A相关基因和血浆m1A甲基化在直肠腺癌中升高,可作为其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本研究为直肠腺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靶标,将有助于指导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m1A甲基化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分析的研究
5
作者 郭少峰 吴雪梅 +1 位作者 白卓 张录顺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8-261,270,共5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集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腺癌患者2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集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腺癌患者2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p53表达情况与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发现,MLH1、MSH2、MSH6、PMS2的缺失数分别为32、21、17、39例,而p53的(+)、(-)、(+/-)表达分别为142、95、45例。部分错配修复蛋白的缺失与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累及、有无脉管累及存在关联(P<0.05);p53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累及、有无脉管累及存在关联(P<0.05);结直肠腺癌中,p53与MLH1、PMS2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结直肠腺癌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关联性,且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和p53表达情况同样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临床病理特征 错配修复蛋白 P53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LMR、RDW与胃结直肠腺癌风险关系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韩永良 赵锐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胃结直肠腺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诊断为胃结直肠腺癌患者的504例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指标,收集同期病理诊断为胃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的105例临床资...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胃结直肠腺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诊断为胃结直肠腺癌患者的504例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指标,收集同期病理诊断为胃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的105例临床资料为对照组,采用单变量因素确定分析20项外周血指标中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胃结直肠腺癌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504例肿瘤中,胃腺癌214例,结直肠腺癌290例,男性330例,女性174例,男女比例约1.9∶1。与对照组相比,胃结直肠腺癌组LMR(2.88)明显低于对照组LMR(4.70),胃结直肠腺癌组RDW(14.70)显著高于对照组RDW(1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显示,RDW[优势比(OR)0.758、95%可信区间(CI):0.597~0.963、P=0.023]和LMR[(OR)0.049、95%CI:0.273~0.740、P<0.001]可作为胃结直肠腺癌风险评估的独立预测因子。而LMR、RDW在胃腺癌与结直肠腺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结直肠腺癌患者周围血中LMR明显下降,RDW明显升高,与患者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对患者创伤小,易获得,对于评估和及时筛查胃结直肠腺癌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结直肠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下载PDF
同时性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和乙状结肠腺癌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小梅 成元华 张子杭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68-469,F0003,共3页
患者女性,75岁,因血便2个月余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查体:患者全身皮肤、黏膜色泽正常,未见明显黑色素斑及痣。肠镜检查示:直肠距肛门约1 cm处见一大小约2.0 cm×1.8 cm的新生物,发黑,表面见大量坏死物(图1);乙状结... 患者女性,75岁,因血便2个月余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查体:患者全身皮肤、黏膜色泽正常,未见明显黑色素斑及痣。肠镜检查示:直肠距肛门约1 cm处见一大小约2.0 cm×1.8 cm的新生物,发黑,表面见大量坏死物(图1);乙状结肠距肛门约20 cm处见一大小约2.2 cm×1.9 cm的新生物,表面稍凹陷,可见出血(图2)。腹部增强CT示:乙状结肠-直肠区管壁增厚,呈轻度强化;盆腔磁共振示:直肠占位,DWI呈稍高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结直肠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乙状结肠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的直肠-乙状结肠透明细胞癌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病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玉 孙婷婷 杨国奋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63-369,共7页
报告1例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的直肠-乙状结肠透明细胞癌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并对病例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患者,女,66岁,因腹胀10 d为主诉于本院就诊,临床表现为右下腹肿块,无明显压痛,肛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盆腔右侧-乙状结肠右旁... 报告1例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的直肠-乙状结肠透明细胞癌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并对病例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患者,女,66岁,因腹胀10 d为主诉于本院就诊,临床表现为右下腹肿块,无明显压痛,肛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盆腔右侧-乙状结肠右旁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病灶左侧缘与乙状结肠分界不清,致肠腔偏心性狭窄;阴道残端上方见形状不规则肿块,病灶与肠管分界不清。患者20年前因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行全子宫切除术+右侧附件切除术+左侧卵巢囊肿剔除术。此次手术切除直肠与乙状结肠肿物与右侧髂窝肿物,病理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术后化疗:力朴素240 mg/卡铂500 mg。化疗期间肿瘤复发且进行性增大,肿瘤标记物持续增加,换用多美素50 mg后依旧持续性进展。子宫内膜异位至肠道并恶变病例罕见,且本例对化疗耐受,与卵巢癌变相同的治疗方法是否值得推广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直肠-乙状结肠 透明细胞
下载PDF
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133例报告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京立 华玉明 +2 位作者 杨敖霖 王珂 徐建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适应证与技巧。方法 2003年4月~2011年12月对13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据病变部位分别实施乙状结肠或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 目的探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适应证与技巧。方法 2003年4月~2011年12月对13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据病变部位分别实施乙状结肠或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术(Hartmann术)。结果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29例,其中结、直肠吻合术51例,Dixon术40例,Miles术34例,Hartmann术与中转开腹各4例。手术时间110~230 min,平均155 min,其中结、直肠吻合术(135±65)min,Dixon术(155±55)min,Miles术(185±60)min,Hartmann术(145±45)min。2例术后第7、10天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抗凝与活血化瘀治愈。1例Hartmann术后半个月发生盆腔脓肿,经肛门行直肠残端穿刺引流治愈。结肠造口坏死、造口狭窄、造口旁疝各1例,分别在术后8 d、6个月、2年手术治疗。截止2011年7月,随访满1年119例,死亡8例;随访满3年85例,死亡16例;随访满5年40例,死亡13例;trocar和辅助切口未发生肿瘤种植。结论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适用Dukes A、B期及无肠道梗阻和不保留肛门C期患者,具有解剖清晰、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直肠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晨 王会月 +1 位作者 严雪冰 王成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75-1083,共9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AC)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tRF&tiRNA芯片分析5对CAC组织中tRFs&tiRNAs差异性表达谱并用qRT-PCR实验在82对CAC组织中对tiRNA-1_33-Gly...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AC)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tRF&tiRNA芯片分析5对CAC组织中tRFs&tiRNAs差异性表达谱并用qRT-PCR实验在82对CAC组织中对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采用RNA原位杂交技术(RISH)检测CAC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阳性表达,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CCK-8实验检测tiRNA-1_33-Gly-GCC-1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tiRNA-1_33-Gly-GCC-1如何调控TP53I11。回复实验验证tiRNA-1_33-Gly-GCC-1/TP53I11信号轴对CAC细胞增殖的影响。裸鼠荷瘤实验验证tiRNA-1_33-Gly-GCC-1对移植瘤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tiRNA-1_33-Gly-GCC-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并呈阳性表达,阳性例数54/82(65.85%)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11/82(13.4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475,P=0.019<0.05)。tiRNA-1_33-Gly-GCC-1的阳性表达与CAC患者肿瘤直径(χ^(2)=11.699)、分化程度(χ^(2)=13.081)和患者生存预后(χ^(2)=15.621)密切相关(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tiRNA-1_33-Gly-GCC-1促进CAC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TP53I11是tiRNA-1_33-Gly-GCC-1的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提示tiRNA-1_33-Gly-GCC-1与TP53I113'UTR结合从而抑制其蛋白质合成。Rescue回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tiRNA-1_33-Gly-GCC-1抑制TP53I1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也提示tiRNA-1_33-Gly-GCC-1促进了生长和增殖。结论:tiRNA-1_33-Gly-GCC-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一个新的促癌基因;机制上tiRNA-1_33-Gly-GCC-1能抑制TP53I11的表达而促进CAC细胞的增殖生长。本研究为今后结直肠腺癌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tiRNA-1_33-Gly-GCC-1 TP53I11 细胞增殖
下载PDF
IGF-Ⅱ mRNA、bcl-2蛋白在结肠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明生 袁宏银 +3 位作者 熊斌 邓清 唐志佼 夏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26-123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能促进细胞分裂、增殖,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寿命延长。近来发现两者在结肠直肠癌中均存在过表达,但两者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联合检测...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能促进细胞分裂、增殖,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寿命延长。近来发现两者在结肠直肠癌中均存在过表达,但两者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联合检测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观察结肠直肠腺癌中IGF-ⅡmRNA、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肿瘤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探讨IGF-Ⅱ,bcl-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结肠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并探求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结肠直肠腺癌石蜡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IGF-ⅡmRNA,S-P法检测bcl-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肿瘤阳性细胞率。以10例正常结肠直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结肠直肠腺癌中IGF-ⅡmRNA,bcl-2蛋白阳性细胞率犤(38.70±7.80)%和(30.97±7.40)%犦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直肠组织犤(23.12±4.07)%和(12.69±1.31)%犦(P<0.01),IGF-ⅡmRNA和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且均与肿瘤Dukes'分期有关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关。IGF-ⅡmRNA与PCNA,细胞凋亡显著正相关(P<0.01),bcl-2蛋白与细胞凋亡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PCNA表达无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Ⅱ bcl-2 直肠 原位杂交 结肠
下载PDF
结肠内支架治疗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梗阻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集昌 姚金华 张力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内支架治疗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梗阻的疗效和意义。方法2001年至今,对22例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梗阻的患者进行了结肠内支架治疗。10例尚能手术的患者行暂时性支架治疗,12例不能手术的患者行永久性支架治疗。结果22例结肠内支... 目的探讨结肠内支架治疗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梗阻的疗效和意义。方法2001年至今,对22例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梗阻的患者进行了结肠内支架治疗。10例尚能手术的患者行暂时性支架治疗,12例不能手术的患者行永久性支架治疗。结果22例结肠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解决了患者的肠道梗阻问题,未出现严重合并症。结论结肠内支架无论作为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术前梗阻解除或用于解决复杂直肠癌梗阻,均能达到解决梗阻、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直肠梗阻 支架 内镜治疗
下载PDF
单双极钩形钳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泽荣 黄顺荣 +3 位作者 余俊英 梁萍 朱州 雷鸣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351-1352,1356,共3页
目的探讨单双极钩形钳行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53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自制单双极钩形钳行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分离、血管处理及离断肠管,以及镜下肿瘤标本经肛直肠取出和腹腔内肠管吻合器吻合... 目的探讨单双极钩形钳行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53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自制单双极钩形钳行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分离、血管处理及离断肠管,以及镜下肿瘤标本经肛直肠取出和腹腔内肠管吻合器吻合。结果53例患者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癌平均手术时间为135.0 min,直肠癌平均手术时间15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5.5 ml,术后住院时间6~13 d,平均8 d。术后无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吻合口漏,无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无围术期死亡患者。结论自制单双极钩形钳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直肠 完全腹腔镜手术 单双极钩形钳 老年人
下载PDF
腔镜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中护理关键点质控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朱琳 彭顺秀 +2 位作者 黄俊平 梁绍基 陶云燕 《护理学报》 2014年第9期36-39,共4页
目的评价腔镜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中护理关键点质控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6例腔镜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照组)的术中护理质量缺陷点,包括低体温、压疮、器械管理及配合不佳;对进行相同手术的58例患者(观察组)的术中护理... 目的评价腔镜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中护理关键点质控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6例腔镜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照组)的术中护理质量缺陷点,包括低体温、压疮、器械管理及配合不佳;对进行相同手术的58例患者(观察组)的术中护理进行改进。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温降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体温更为平稳(P<0.01),无压疮(P<0.01)和深静脉血栓(P<0.05),观察组的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腔镜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中进行护理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低体温、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护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乙状结肠 直肠 护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两种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传渊 刘红权 +1 位作者 肖荷芳 陈子文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4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中70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对照组应用结肠... 目的探讨两种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中70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对照组应用结肠造口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I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1)观察组I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5.7%,对照组I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22.9%,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I期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结肠造口术,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具优势,其可明显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与禁食时间,加速其痊愈出院的进程,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可作为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I期手术中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 高位直肠 结肠造口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兴国 李冠雄 杨中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5期1525-1529,共5页
目的比较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5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观察组Ⅰ期手术采用回肠袢式... 目的比较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5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观察组Ⅰ期手术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行Ⅱ期手术闭合造口。对照组患者采用肠造口手术治疗,于术后3个月未发生任何手术禁忌证,且无复发情况下行Ⅱ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RR)与疾病控制率(DCR)、Ⅰ期手术情况、Ⅱ期手术情况、各个时间点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1对照组RR及DCR分别为62.16%及86.49%,均显著小于观察组(分别为78.95%及94.74%)(P<0.05);2在Ⅰ期手术中,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CD3+T、CD4+T、CD8+T及CD4+/CD8+T)水平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对照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各对应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SF-12生活量表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量表相关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为理想,但回肠袢式造口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乙状结肠 高位直肠 回肠袢式造口术 结肠造口术 SF-36生活量表
下载PDF
对比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单汉国 黄笛鸣 王春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3期42-44,47,共4页
目的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结肠造口组... 目的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结肠造口组采用结肠造口术治疗,回肠袢式造口组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效果,第一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回肠袢式造口组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结肠造口组的50.00%(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第一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23.51±1.41)h、(54.51±12.61)min,短于结肠造口组的(34.40±2.77)h、(77.40±23.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回肠袢式造口组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优于结肠造口组(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结肠造口组的20.00%(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优于结肠造口术治疗,可改善预后,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不大,可缩短手术和排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结肠造口术 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 高位直肠
下载PDF
4孔电钩法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保肛术(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泽荣 黄顺荣 余俊英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65-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主创新4孔电钩法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保肛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该手术方式的27例直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32例手术皆顺利完成,术中用电钩、双极电凝钳,未使用超声刀... 目的探讨自主创新4孔电钩法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保肛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该手术方式的27例直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32例手术皆顺利完成,术中用电钩、双极电凝钳,未使用超声刀、结扎速和直线切割闭合器,腹壁只有4孔微小伤口,手术时间(180±43)min,出血(65±20)mL,无术中副损伤,肿瘤距离肛缘最近为4cm,术后用24h硬脊膜外镇痛后都无需镇痛药,肛门排气时间平均48h,住院时间平均8d,术后30d内并发症:1例右下肺感染,1例吻合口瘘,随访1~20个月无复发。结论4孔电钩法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更微创美观、更利于保肛、省设备省耗材易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乙状结肠 直肠 电钩
下载PDF
减孔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文浩 陈文局 吴青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30例行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11例)和减孔组(1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腹腔镜(5孔)进行手术治疗,减孔组采用减孔(... 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30例行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11例)和减孔组(1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腹腔镜(5孔)进行手术治疗,减孔组采用减孔(3孔或4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饮水时间、半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标本切缘均为阴性。减孔组手术时间为(115.9±30.9)min、术中出血量为(45.6±42.5)ml、淋巴结清扫数为(12.1±5.5)枚、术后排气时间为(2.9±0.7)d、术后恢复饮水时间为(3.9±1.0)d、半流质饮食时间为(5.2±1.6)d、术后住院时间为(8.9±7.1)d均,优于常规组的(164.1±40.2)min、(83.0±40.3)ml、(6.3±2.5)枚、(5.3±0.6)d、(6.3±1.2)d、(8.5±2.2)d、(13.1±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2/11),减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2/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孔腹腔镜下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乙状结肠 减孔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IVIM全容积定量参数与直肠腺癌神经脉管侵犯、MSI状态及Ki-67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蒋雯丽 蒋伟 +4 位作者 韦鑫 陈媛媛 刘欣杰 陈金华 陈维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5,93,共7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全肿瘤容积参数与直肠腺癌患者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脉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及Ki-6...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全肿瘤容积参数与直肠腺癌患者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脉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及Ki-67指数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直肠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测量病灶IVIM全容积参数包括真实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根据病理报告中的LVI状态、PNI状态、MSI及Ki-67指数进行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定量参数与肿瘤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直肠腺癌PNI阴性组D值[(1.174±0.164)×10^(-3) mm^(2)/s]显著低于阳性组[(1.270±0.206)×10^(-3) mm^(2)/s](t=-3.033,P=0.003),LVI阴性组f值0.172(0.158,0.193)显著低于阳性组0.188(0.168,0.237)(Z=-2.435,P=0.015),Ki-67低表达组f值(0.175±0.035)显著低于高表达组(0.188±0.038)(t=-2.097,P=0.038),MSI高组和MSI低组的D、D*、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M全容积定量参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直肠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可作为术前评估直肠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神经侵犯 脉管侵犯 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 Ki-6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