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盆底腹膜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蒋自立(综述) 朱勇(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468-471,共4页
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盆底腹膜重建的方法及意义。通过检索直肠癌术后盆底结构重建技术及盆底腹膜重建相关文献,复习直肠癌盆底重建技术发现,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关闭盆底腹膜是有必要的,虽然增加了外科医师... 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盆底腹膜重建的方法及意义。通过检索直肠癌术后盆底结构重建技术及盆底腹膜重建相关文献,复习直肠癌盆底重建技术发现,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关闭盆底腹膜是有必要的,虽然增加了外科医师的手术难度,但可减少盆腔及会阴区域感染、肠粘连、肠梗阻及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文对盆底结构重建方法及盆底腹膜重建的方法及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盆底 肌皮瓣 会阴联合切除 生物补片 腔镜会阴联合切除 综述
下载PDF
负压吸引技术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纪建波 郑伟 冯燕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6期47-50,共4页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位居消化道肿瘤的第2位。直肠癌的特点为低位病变,以中青年多见,手术是临床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手术范围广,加上会阴部切口位置特殊,容易被污染而发生感染。严重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和术后...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位居消化道肿瘤的第2位。直肠癌的特点为低位病变,以中青年多见,手术是临床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手术范围广,加上会阴部切口位置特殊,容易被污染而发生感染。严重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和术后康复。随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的发展应用,经过改良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用于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感染创面的治疗,本文从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与切口并发症、负压技术的发展现状、负压吸引技术在会阴部切口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后患者伤口愈合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简易负压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伤口愈合
下载PDF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荐 李敏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普外科行APR的16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造口旁疝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普外科行APR的16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造口旁疝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3例行APR的直肠癌患者,术后有29例出现造口旁疝,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17.79%;其中Ⅰ型19例(65.52%),Ⅱ型4例(13.79%),Ⅲ型4例(13.79%),Ⅳ型2例(6.90%)。造口旁疝发生的时间为术后5~30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28 kg/m^(2)、经腹腔途径造口、手术时间>4 h与APR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8 kg/m^(2)是APR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02,P<0.05)。结论:BMI≥28 kg/m^(2)是APR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肥胖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应采取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减少APR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旁疝 直肠肿瘤 会阴联合切除 多因素分析 肥胖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复发和生存的Meta分析
4
作者 张纪伟 徐佶 +5 位作者 李金明 王中川 黄士勇 杜鹏 杨明 崔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8期534-537,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的根治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有关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文献,由两位独立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R...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的根治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有关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文献,由两位独立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2项随机对照研究和4项非随机对照研究,共500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LAPR手术组术后5年总复发率与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术(OAP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与32.0%,P=0.67);LAPR组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与OAP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与18.2%,P=0.28);LAPR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高于OAPR组(63.7%与41.2%,P=0.02),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7%与75%,P=0.50)。结论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5年的生存率不低于开腹手术,复发率不高于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腔镜 生存率 复发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声刀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任华 金慧成 +1 位作者 叶静 周春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05-306,共2页
目的:探索超声刀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患者61例中,31例采用超声刀,30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24h引流量。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 目的:探索超声刀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患者61例中,31例采用超声刀,30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24h引流量。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24h引流量显著减少。结论:超声刀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直肠癌 会阴联合切除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隋峰 李敏哲 沈荐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7月~2020年6月行APR的低位直肠癌病人172例,根据术后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切口愈合延迟组(42例)和切口正常愈合组(130例)。对两组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7月~2020年6月行APR的低位直肠癌病人172例,根据术后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切口愈合延迟组(42例)和切口正常愈合组(130例)。对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新辅助放化疗、肿瘤长径、手术方式、盆底修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肿瘤浸润深度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对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8 kg/m2、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新辅助放化疗、未行盆底修复与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是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病人经历新辅助放化疗会增加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风险,术前应筛选相关高危人群,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期减少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对病人康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会阴联合切除 切口延迟愈合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谢玲女 李德川 《护理与康复》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了解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病人的性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为其术后性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80例APR术后的直肠癌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术后病人的性生活质量低于术前。影响因素:心理因素占80%,... 目的:了解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病人的性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为其术后性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80例APR术后的直肠癌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术后病人的性生活质量低于术前。影响因素:心理因素占80%,手术导致的生理功能损伤占20%,医学知识缺乏、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对直肠癌APR术后的病人必须进行性生活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指导以及医疗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直肠癌 会阴联合切除
下载PDF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63例放疗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傅晓炜 叶英俊 郭颖英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4期81-82,共2页
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是局部中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 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为更好地控制肿瘤,放疗通常在术后1个月内开始,由于术后时间短、肠造口没有括约肌、俯卧体位放疗、放射性... 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是局部中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 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为更好地控制肿瘤,放疗通常在术后1个月内开始,由于术后时间短、肠造口没有括约肌、俯卧体位放疗、放射性肠炎、同步口服化疗药等多重原因导致患者排便次数增多,常为水样便,造口周围皮肤极易被瞬间排泄物浸渍后,形成底盘与皮肤之间残留缝隙[1],影响造口袋粘贴的牢固性,增加造口护理的难度系数。同步放化疗二者叠加的不良反应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未给予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将影响放射治疗顺利进行,严重者可能中断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联合切除 中晚期直肠癌 造口护理 放疗 切除 同步放化疗 标准治疗 周围皮肤
下载PDF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病人出院指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红军 苑红珍 《中原医刊》 2002年第1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直肠癌 会阴联合切除 出院指导 护理
下载PDF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前后的尿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甘露 马宏敏 罗耀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81-484,共4页
20例连续收治的直肠癌患者(男13例,女7例)在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前和术后13d及6个月分别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研究包括尿流率、膀胱压力图、尿道压力图及Lapid试验。结果发现尽管手术后排尿障碍很常见,但大多... 20例连续收治的直肠癌患者(男13例,女7例)在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前和术后13d及6个月分别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研究包括尿流率、膀胱压力图、尿道压力图及Lapid试验。结果发现尽管手术后排尿障碍很常见,但大多数都是暂时的。重要的是应注意区别暂时性和持久性排尿障碍。手术后期才出现的排尿障碍,提示有肿瘤复发的可能。尿动力学检查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排尿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直肠肿瘤 会阴切除 排尿障碍
下载PDF
肛提肌标识对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肿瘤学疗效和组织损伤的影响
11
作者 邹永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研究肛提肌标识用于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的肿瘤学效果和组织损伤状态。方法纳入8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提肛肌标识腹腔镜直肠癌APR,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APR... 目的研究肛提肌标识用于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的肿瘤学效果和组织损伤状态。方法纳入8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提肛肌标识腹腔镜直肠癌APR,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APR。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记录两组术后3年生存效益和组织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70. 14±12. 25) min vs (64. 86±13. 32) min],[(15. 76±3. 22)枚vs (16. 03±3. 59)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观察组环周切缘阳性率为7. 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 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3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x^2=0. 288,1. 293; P=0. 592,0. 25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中组织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肛提肌标识用于直肠癌腹腔镜APR可获得与常规APR相近的肿瘤学效果,且可显著减少术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会阴切除 提肛肌标识法 肿瘤学 组织损伤
下载PDF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改进(综述)
12
作者 吴祥德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60-61,共2页
1引言 1908年Miles首先报道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并对直肠的解剖和淋巴引流作了认真的研究,提出手术时必须注意:①作永久性腹壁结肠造瘘;②必须切除造瘘以下的全部结肠和直肠;③必须清除盆腔脉管周围的淋巴结;④尽量扩大会阴部手术... 1引言 1908年Miles首先报道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并对直肠的解剖和淋巴引流作了认真的研究,提出手术时必须注意:①作永久性腹壁结肠造瘘;②必须切除造瘘以下的全部结肠和直肠;③必须清除盆腔脉管周围的淋巴结;④尽量扩大会阴部手术切除范围,减少复发。到日前为止,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但Miles手术创口愈合时间长,且需要在腹壁再造人工肛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会阴 一期缝合 切除
下载PDF
折刀位与截石位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海锋 刘江 +3 位作者 王刚 赵健 胡加伟 江志伟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折刀位与截石位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先取折刀位行会阴部手术,后改平卧位行腹部手术(折刀组),5... 目的:探讨采用折刀位与截石位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先取折刀位行会阴部手术,后改平卧位行腹部手术(折刀组),53例以传统截石位行会阴部及腹部手术(截石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截石组相比,折刀组术中会阴部出血量少[(57.62±29.24) mL vs.(78.13±32.68) 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短[(5.15±1.73) d vs.(5.91±1.75) d],术后住院时间短[7(6,9) d vs. 8(7,12) d],术后会阴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5.08%vs.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腹部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卧床时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经口进半流质饮食时间、结肠造口排气时间、腹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截石位相比,折刀位可更好地暴露手术区域,确切止血,降低会阴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手术效果较好,可考虑优先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会阴联合切除 折刀位 截石位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永坤 张文娟 +2 位作者 贾廷印 张庆普 刘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8期643-645,共3页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行直肠癌APR手术的78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7例)和开腹组(31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切口疼痛耐受率、会阴部切口感染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骶...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行直肠癌APR手术的78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7例)和开腹组(31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切口疼痛耐受率、会阴部切口感染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骶前引流量和肠梗阻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腹腔镜组较开腹组在会阴部切口感染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骶前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切口疼痛耐受率及肠梗阻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直肠癌APR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与术中未关闭盆底腹膜密切相关;患者对切口疼痛的耐受性明显高于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会阴联合切除
下载PDF
老年人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15
作者 孙荣云 程磊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273-1273,共1页
关键词 会阴联合切除 护理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骶前大出血的紧急处理
16
作者 关治礼 陆立 +2 位作者 李继先 毕景明 李铁 《沈阳部队医药》 1995年第3期274-274,共1页
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 手术)中损伤骶前静脉丛出血凶猛,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本文总结了8例骶前静脉破裂大出血的紧急处理体会。临床资料我院自1970~1993年共做 Miles 手术治疗直肠癌241例,并发骶前大出血8例,占3.3%。男6例,
关键词 会阴联合切除 直肠癌 骶前大出血 紧急处理 破裂大出血 明胶海绵 治疗 出血部位 处理不当
下载PDF
30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护理
17
作者 朱桂凤 《桂林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直肠癌 会阴切除 护理
下载PDF
自制简易负压吸引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后会阴部切口换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纪建波 郑伟 罗丹丹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56-1358,共3页
目的探究简易负压吸引对于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的应用。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简易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换药治... 目的探究简易负压吸引对于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的应用。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简易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灭菌敷料换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愈合时间、换药时疼痛程度、换药次数、切口感染率及病人满意度等,以及手术后第1、3、5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感染率(0.00%比20.0%)、换药次数[(3.73±0.74)次比(12.07±2.26)次]、切口愈合天数[(8.53±1.33)d比(13.73±1.74)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3天[(3.23±1.01)分比(4.77±0.77)分]、第5天[(2.23±1.01)分比(3.99±0.87)分]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病人术后康复体验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6.55%,远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的研究中,与传统换药方式相比,简易负压吸引不仅可以降低会阴部切口的感染率、还可以减少会阴部切口的换药次数,加速切口的愈合,减轻病人的切口疼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改善病人术后康复的体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换药 直肠癌会阴联合根治 后切口愈合 直肠肿瘤
下载PDF
“十字”缝合法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切口重建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磊 马腾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6-93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十字”缝合法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切口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2—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会阴部切口重建中,采用“十... 目的初步探讨“十字”缝合法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切口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2—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会阴部切口重建中,采用“十字”缝合法的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5.5岁,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2.5cm,有3例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总结患者术中及术后切口情况。“十字”缝合法会阴部操作步骤:(1)标记切缘:以肛门为中心,标记椭圆形切口,前至会阴中间.后至尾骨尖端,于椭圆形切口3、9点截石位方向再作两个互角切口;(2)切除肿瘤:荷包缝合关闭肛门后。沿标记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脂肪,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进行肿瘤切除,在保证肿瘤R0切缘情况下尽可能保留坐骨直肠窝脂肪.创面确切止血后,逐层关闭盆底肌群及坐骨直肠窝脂肪,尽可能缩小会阴部残腔;(3)可吸收线关闭切口:切口上下方间断皮内缝合2针以利对合,后于两个三角形底角处行皮内4针环形缝合;收紧缝线后会阴切口呈“十字”形。留置骶前引流胶管1根。结果全组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中位出血量100ml,会阴部中位手术时问50min。术后前3d引流量中位数为95ml,术后中位拔管时间5d。除1例患者出现骶前脓肿延迟愈合外,其余7例患者会阴部切口均一期愈合,中位愈合时间11d,未见切口感染、液化、裂开及窦道形成等切口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1d。所有患者会阴部切口均无需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瘢痕小。结论“十字”缝合法用于APR术后的会阴部切口重建,手术步骤简单,骶前会阴部残腔引流通畅,切口一期愈合时间短。瘢痕小,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会阴切口并发症 “十字”缝合法 应用
原文传递
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盆底重建中的应用
20
作者 甘云辉 李凤霞 +2 位作者 李应军 温华生 王连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4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线应用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盆底重建中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因患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患者,共60例。根据术后关...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线应用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盆底重建中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因患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患者,共60例。根据术后关闭盆底腹膜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向倒刺线关闭盆底腹膜组、连续可吸收线关闭盆底腹膜组和不关闭盆底腹膜组〔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盆底关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的时间、术后骶前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盆底疝、肠瘘、腹腔感染、盆底脓肿、放射性小肠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无患者术中中转开放手术。单向倒刺线关闭盆底腹膜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盆底关闭时间较连续缝合关闭盆底腹膜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倒刺线关闭盆底腹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的时间、术后骶前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连续缝合关闭盆底腹膜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向倒刺线关闭盆底腹膜组、连续缝合关闭盆底腹膜组的术后骶前引流量均较不关闭盆底腹膜组小,引流管拔除时间均较不关闭盆底腹膜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内顺利出院,无因手术及术后并发症而死亡的患者。在术后,不关闭盆底腹膜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部分小肠进入盆底形成粘连导致的肠梗阻,行二次急诊手术后痊愈;有1例患者发生盆腔积液形成脓肿,经抗感染、调整引流管行双腔冲洗治疗后痊愈;有1例患者发生会阴切口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单向倒刺线关闭盆底腹膜组、连续缝合关闭盆底腹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不关闭盆底腹膜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进行盆底腹膜重建的效果较好,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盆底腹膜重建方法可作为进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盆底重建的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会阴联合切除 腔镜 盆底重建 单向倒刺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