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觉体悟式的创作思维——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景祥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82,共5页
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熏陶和前代文艺理论的影响,又在唐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下,唐代不少诗人形成了直觉体悟式的创作思维,在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追求“境生象外”的韵外之致,讲究化景物为情思,追求意境的氛围等几个方面,由此... 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熏陶和前代文艺理论的影响,又在唐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下,唐代不少诗人形成了直觉体悟式的创作思维,在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追求“境生象外”的韵外之致,讲究化景物为情思,追求意境的氛围等几个方面,由此形成唐代诗歌独具一格的风神情韵,让人味之无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人 直觉体悟 创作思维
下载PDF
直觉体悟与生存理想:汉语谐音文化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清俊 《美术教育研究》 2011年第11期14-15,33,共3页
谐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折射出民众的生存理想。谐音文化的产生可能来自于原始巫术,在远古的社会意识中,语言被认为具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力量,先民们相信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与它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效应关系,甚至认... 谐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折射出民众的生存理想。谐音文化的产生可能来自于原始巫术,在远古的社会意识中,语言被认为具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力量,先民们相信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与它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效应关系,甚至认为语言可以导致某种现象的发生或促成某种主观愿望的实现。尔后,当人们意识到这种发音上的一致与实际意义并无关联时,这种谐音现象依然存在,只是摆脱了宿命的观念而退居为一种心理暗示。由于汉语音节少、同音节字多,因此谐音修辞的手法在汉语文化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谐音的手法,结合祥瑞的物象符号表达民众日常生活理想的独特视觉艺术形式,汉语谐音文化在传统图案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音 直觉体悟 隐喻 双关
下载PDF
“直觉体悟”理论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金星 汪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53-155,共3页
"直觉体悟"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写作思维方式,是进行诗歌、散文创作时最常用的方法。在"直觉体悟"内涵解析的基础上,解构了其在中学语文写作中的实际意义,并提出了在中学语文写作中运用的五点建议:创建丰富的情景,... "直觉体悟"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写作思维方式,是进行诗歌、散文创作时最常用的方法。在"直觉体悟"内涵解析的基础上,解构了其在中学语文写作中的实际意义,并提出了在中学语文写作中运用的五点建议:创建丰富的情景,激发体验;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把握最佳直觉体悟时机;咬文嚼字、体悟细节描写;发挥直觉体悟的直觉功能,以期能进一步促进中学语文教学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体悟 中学语文 写作教学 策略研究
下载PDF
论传统直觉体悟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4
作者 张改娜 《课外语文(下)》 2013年第12期62-63,共2页
体悟教学的基本理论一方面来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哲学、心理学、知识论等背景性的时代理论成果,通过理性演绎和体悟思辨阐释新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体悟教学的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相对于基本理论而言,体悟教学的... 体悟教学的基本理论一方面来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哲学、心理学、知识论等背景性的时代理论成果,通过理性演绎和体悟思辨阐释新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体悟教学的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相对于基本理论而言,体悟教学的实践要丰富得多,尤其在语文学科,涉及理论研究、阅读教学、诗歌教学、习作教学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并存,教学模式多种多样。语文学科体悟理论的研究是语文课标要求的反映。体验和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体悟 语文教学 模式 价值体现
下载PDF
直觉体悟:获得概念的新路径
5
作者 张晓霞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第29期29-32,共4页
数学概念是人类思维创造的抽象实体。直觉主义哲学特别强调人的直觉对数学概念的作用,认为"纯粹直观"是数学概念产生的基本依据。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为例,让学生在纯粹感知过程中实现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 数学概念是人类思维创造的抽象实体。直觉主义哲学特别强调人的直觉对数学概念的作用,认为"纯粹直观"是数学概念产生的基本依据。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为例,让学生在纯粹感知过程中实现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构造,精准回归倍数和因数作为"数"的身份特质,抓住它们表征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实施教学,是促使小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体悟 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
下载PDF
善心、本心、善性的本体同一与直觉体悟——兼谈宋明诸儒解读孟子“性善论”的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学智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6,共7页
对孟子“性善”论相关问题的争论一直绵延不断,近年来又被学者们一再提起。其争论不仅涉及孟子所说“善”的界定,也涉及孟子性善说立论的逻辑根据、思维路径等,由此引出孟子所说的“善”是“本善”还是“向善”、抑或“心有善端可以... 对孟子“性善”论相关问题的争论一直绵延不断,近年来又被学者们一再提起。其争论不仅涉及孟子所说“善”的界定,也涉及孟子性善说立论的逻辑根据、思维路径等,由此引出孟子所说的“善”是“本善”还是“向善”、抑或“心有善端可以为善”等问题。(参见傅佩荣,第188—189、193页;杨泽波,第192页)应该说,这些讨论对于深化孟子人性论的研究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孟子 直觉体悟 方法论 善心 本心 解读 宋明
原文传递
简论传统武术的直觉体悟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伟良 《中华武术(研究)》 2012年第3期28-31,共4页
直觉体悟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直觉"是指一种不经过逻辑证明就直接认识把握事物的思维形式;"体悟"则同样是指认识主体在对事物直觉认识过程中反复玩味、琢磨后的自我会意。它借助比附、联想、判断、... 直觉体悟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直觉"是指一种不经过逻辑证明就直接认识把握事物的思维形式;"体悟"则同样是指认识主体在对事物直觉认识过程中反复玩味、琢磨后的自我会意。它借助比附、联想、判断、推导和自我喻示的心理活动来作为觉与悟的方法路径,从一事物与另事物的某种相似或相近点出发,或通过对一事物的形象和本义的引伸,用一事物去比喻和表征另一事物,从而突破了事物间的时空界限,形成一种主客观高度融契后产生的内在张力。在这种思维方式作用下,传统武术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意象训练。当然,对于武技之道的直觉体悟,离不开习武者日积月累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直觉体悟 意象训练 主体实践
原文传递
浅论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华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2-134,共3页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往往与现代教学相关联并恰当融合后,其蕴藏的教育意义能够发挥到最大化。直觉思维,或称直觉体悟思维方式,对于极力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教育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传统文化因子之一。而在语文...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往往与现代教学相关联并恰当融合后,其蕴藏的教育意义能够发挥到最大化。直觉思维,或称直觉体悟思维方式,对于极力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教育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传统文化因子之一。而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承载着这一传统文化因子的古诗词,其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或直觉体悟能力,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可能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可能策略实现能力的培养:重视诵读练习、教师适时启发、加强知识经验的系统性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直觉思维 直觉体悟
下载PDF
直觉与创造性思维 被引量:2
9
作者 储金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31-35,共5页
直觉与创造性思维储金生一直觉,即直接的觉察,指主体综合运用经验体验、理论知识、各种认识形式和方法形成的整体洞察事物的能力,是一种以形象和概念共同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是一种突然对事物达到深入洞察和本质理解的思维活动... 直觉与创造性思维储金生一直觉,即直接的觉察,指主体综合运用经验体验、理论知识、各种认识形式和方法形成的整体洞察事物的能力,是一种以形象和概念共同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是一种突然对事物达到深入洞察和本质理解的思维活动。柏拉图时代,直觉被当作神赐的狂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思维 直觉体悟 逻辑思维 爱因斯坦 创造性思维 归纳逻辑 科学发现模式 经验事实 莱欣巴赫 唯心主义
下载PDF
语文教学应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莱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36-138,共3页
直觉思维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思维向语言转化、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都与直觉密切相关。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有特殊意义。根据语文教学现状,从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入手,在教学中注重整体感知、强化诵读体悟、引导... 直觉思维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思维向语言转化、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都与直觉密切相关。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有特殊意义。根据语文教学现状,从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入手,在教学中注重整体感知、强化诵读体悟、引导速读广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 直觉体悟 整体感知 思维水平 语言运用 语言表达 重要地位 语言习得机制
下载PDF
试论语文直觉能力的培养
11
作者 李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92-96,共5页
心理学已经发现,人脑有分管直觉思维的“直觉区”.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工作以及科学创造发明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直觉,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是直觉”.①“我相信直觉和灵感”.②在教学领域,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也逐渐受到重视.... 心理学已经发现,人脑有分管直觉思维的“直觉区”.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工作以及科学创造发明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直觉,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是直觉”.①“我相信直觉和灵感”.②在教学领域,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也逐渐受到重视.远在布鲁纳的早期著作《教育过程》中就指出:“过去在教学中只注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能力 逻辑思维方法 创造发明 言语实践 思维能力 教育过程 学习过程 布鲁 直觉体悟 道德风尚
下载PDF
《周易》: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源头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刁生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67,共9页
《周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其所奠定的天人合一、阴阳和谐、隐喻象征、直觉体悟等思维方式开启了中国美学的东方传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 周易 传统美学 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 阴阳和谐 隐喻象征 直觉体悟
下载PDF
太极推手与西方拳击之比较——兼论太极推手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7
13
作者 邱建华 李恩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61-65,共5页
太极推手和拳击是两种风格不同的技击运动。拳击以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太极推手以抽象的哲理为拳理。拳击的研究重理智分析,而太极推手的训练则注重直觉体悟。拳击造乎其极则“方中见智,”即“方以智”;而推手造乎其极则“... 太极推手和拳击是两种风格不同的技击运动。拳击以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太极推手以抽象的哲理为拳理。拳击的研究重理智分析,而太极推手的训练则注重直觉体悟。拳击造乎其极则“方中见智,”即“方以智”;而推手造乎其极则“圆和之中见神妙”,即“圆而神”。拳击与推手都强调斗智斗力,但拳击在强调斗智斗力时,更强调斗力;太极推手重智力合一,更侧重“意”、“气”、“神”、“知”。在实践中,拳击的技击招法较为简单,而推手的招法则甚为复杂。拳击攻防分明,凶猛剽悍,主要打撞击力,而推手则“不顶不丢”,“沾连粘随”,主要打渗透力。拳击以打准对方之有效点数胜,推手则以迫使对方失衡赢。总之,拳击与推手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各有其长,亦互见其短。以辩证观念作理论指导,强调技击技巧的揣摩和体验;在强调练力的同时,更注重意、气、神、知的训练,可谓推手之长处和优势,然而缺乏具体科学的实证研究,轻视理智分析,并存有一定程度的轻力的倾向是其不足。因而保持推手的独特风格,发扬其固有长处和优势,大胆地引进西方拳击的有益因素,实现推手的科学化,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推手 拳击 直觉体悟 斗智 渗透力 理智分析 实证研究 斗力 撞击力
下载PDF
试论中国哲学的五大特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承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4,59,共7页
如果哲学基本要素可分为研究对象、思维方式、学术旨趣、解释理路、建造境界等五个方面,那么中国哲学的特质就大致可断定为:研究对象上重人不重物、思维方式上偏重直觉体悟、学术旨趣上崇尚经世践行、解释理路上遵循生命生机、建造境界... 如果哲学基本要素可分为研究对象、思维方式、学术旨趣、解释理路、建造境界等五个方面,那么中国哲学的特质就大致可断定为:研究对象上重人不重物、思维方式上偏重直觉体悟、学术旨趣上崇尚经世践行、解释理路上遵循生命生机、建造境界上追求中和圆融。中国哲学这五大特点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从而使中国哲学在体系上成为自洽的哲学学说;因而,不仅理解中国哲学必须从这五大特点入手,丰富和发展中国哲学亦需由此五大特点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特质 重人不重物 直觉体悟 经世践行 生命生机 中和圆融
下载PDF
论汉民族传统哲学思维与语言的一致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剑平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16,共3页
思维和语言互为表征。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与汉民族的传统哲学思维有密切联系。本文论证了传统哲学思维与汉族语言的一致性。
关键词 哲学思维 汉语 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 对立统一 直觉体悟 一致性
下载PDF
请给文学写作一席之地 被引量:2
16
作者 贡如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26,共3页
对中学生而言,议论文写作当然是基本要求,但是记叙文写作,尤其是文学写作,可以滋养诗性,丰富情趣,对文学阅读以及人格修为都能带来积极影响,而这些又是语文素养赖以提升的内在动力,其作用自不容小觑。另外,文学写作的兴趣养成了,还会促... 对中学生而言,议论文写作当然是基本要求,但是记叙文写作,尤其是文学写作,可以滋养诗性,丰富情趣,对文学阅读以及人格修为都能带来积极影响,而这些又是语文素养赖以提升的内在动力,其作用自不容小觑。另外,文学写作的兴趣养成了,还会促进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用雪莱的话讲就是,"诗可以表达理念,也更能表达理念"。人是一个有机体,诗性和理性都是天性固有的,它们不容拆开,造物主给我们一份资质就有一份的用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写作 议论文写作 记叙文写作 文学阅读 朱光潜 雪莱 阅读教学 语言教学 直觉体悟 精神结构
下载PDF
略论《诗经》中的哲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则鸣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31-33,共3页
略论《诗经》中的哲理刘则鸣(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关键词:《诗经》哲理,直觉体悟,哲理诗《诗经)本来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于它而言哲理似乎总有些不那么恰当。但这也正是我们的误区。哲学作为人生百道之道,常被人们披上博... 略论《诗经》中的哲理刘则鸣(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关键词:《诗经》哲理,直觉体悟,哲理诗《诗经)本来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于它而言哲理似乎总有些不那么恰当。但这也正是我们的误区。哲学作为人生百道之道,常被人们披上博大精深的面纱,以为只有那些大部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哲理 直觉体悟 哲理诗
下载PDF
试论作为中国审美形态的“神妙”
18
作者 王建疆 王圣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5-90,共6页
按照普适性、统摄性和流传性的原则来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神妙是源远流长且在当代仍具有价值和活力的基本审美形态之一。这一审美形态的特点在于神与妙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共同体现了对具体的有形的事物的超越,具有直觉体悟的内审美性... 按照普适性、统摄性和流传性的原则来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神妙是源远流长且在当代仍具有价值和活力的基本审美形态之一。这一审美形态的特点在于神与妙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共同体现了对具体的有形的事物的超越,具有直觉体悟的内审美性和内在自由性,表现主体的精神和艺术的造诣所达到的出神入化的美妙境界,具有妙不可言、深不可测的审美特点。神妙作为中国独有的审美形态,源自于儒道两家对道的体悟和认识,并在中国古代丰富的艺术和审美实践中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形态 神妙 直觉体悟 超越 境界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汉语比喻与汉文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铁根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文化与语言具有双向互动性,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的语言哲学观,制约着该语言社团全体成员运用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摹写。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化基因对句法单位的象似组合,汉语比喻辞格的生成都具有某种编程式的钳控...  文化与语言具有双向互动性,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的语言哲学观,制约着该语言社团全体成员运用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摹写。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化基因对句法单位的象似组合,汉语比喻辞格的生成都具有某种编程式的钳控。汉语比喻的构建、喻体取舍、喻点的多"边"二"柄",无不潜存着丰富的汉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直觉体悟 象似思维 喻之“边”“柄” 编程钳控 文化信息
下载PDF
试论儒佛道对传播的认识与实践
20
作者 吴果中 《求索》 CSSCI 2003年第3期150-152,共3页
本文从文化学角度论证了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传播观 ,认为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中富含对传播的认识和应用 ,归纳起来 ,有三大传播流派 :儒家———“经世致用派”;道家———“自在无为派” ;佛家———“直觉体悟派”。
关键词 传播 儒道佛 经世致用 自在无为 直觉体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