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等数学直觉审美思维方式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英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2-85,共4页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等范畴中蕴含有简单性、统一性、相似性和奇异性等美的形式。运用数学直觉审美思维、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求解初等数学问题能够简约思维过程,寻求...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等范畴中蕴含有简单性、统一性、相似性和奇异性等美的形式。运用数学直觉审美思维、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求解初等数学问题能够简约思维过程,寻求到问题解答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直觉审美思维 初等数学 数学美
下载PDF
“隔”与“不隔”的审美分析——兼论少游美成词直觉审美的差异
2
作者 程安庸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王国维提出的"隔"与"不隔"的问题,其实就是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最初层次上的问题,属于直觉审美的范畴。在欣赏之初,作品能否唤起欣赏主体的审美快感,是隔与不隔的关键所在。而要迅速唤起欣赏主体的审美快感,就须使作... 王国维提出的"隔"与"不隔"的问题,其实就是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最初层次上的问题,属于直觉审美的范畴。在欣赏之初,作品能否唤起欣赏主体的审美快感,是隔与不隔的关键所在。而要迅速唤起欣赏主体的审美快感,就须使作品所传达的情绪与欣赏者的情绪快速产生对应交流,故语言易晓、意境空灵、韵律明快流畅的作品能获得这一效果,而艰深晦涩的作品就难有这样的效果。据此,检讨少游美成词风格的差异,正是在此点上见出了优劣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审美 不隔 情绪 明快流畅 艰深晦涩
下载PDF
初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直觉力培养研究
3
作者 张启志 《作文(高中版)》 2023年第2期23-24,共2页
审美直觉力教育主要是以各种手段影响一个人,在心间勾起对美好生活的认知,追求完美。这类教育模式能够极大地推动感情观念的发展趋势,产生恰当的审美意识,培养崇高的审美价值观念,塑造具备审美特点的想象力,推动全面发展。因而,初中教... 审美直觉力教育主要是以各种手段影响一个人,在心间勾起对美好生活的认知,追求完美。这类教育模式能够极大地推动感情观念的发展趋势,产生恰当的审美意识,培养崇高的审美价值观念,塑造具备审美特点的想象力,推动全面发展。因而,初中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尤为重要,初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引领者,要解决中国应试教育错误观念,以隐藏的陶冶和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替代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与知识技能的授课模式,把文字的审美直觉力发掘得淋漓尽致,注重文字蕴含的人文价值与情感,使学生领悟到深刻思想与审美人生境界,进而开展大量阅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练习 初中教育 审美能力培养 审美直觉 审美人生 授课模式 教学活动 应试教育
下载PDF
非表征视域下数字影像的审美重构
4
作者 李鲤 钟紫菱 《新媒体与社会》 2024年第1期81-89,392,393,共11页
非表征视域下的数字影像将“日常世界中无意的、非话语的、难以捉摸的”性质引入作品创作之中。在这一尺度中,数字影像不再囿于一味客观地描绘真实世界,而是造就了一种连接现实的新型关系。虚拟现实技术链接了身体在场、综合感官元素、... 非表征视域下的数字影像将“日常世界中无意的、非话语的、难以捉摸的”性质引入作品创作之中。在这一尺度中,数字影像不再囿于一味客观地描绘真实世界,而是造就了一种连接现实的新型关系。虚拟现实技术链接了身体在场、综合感官元素、媒介化的空间,并将其渗透到主客体交融的日常生活创作之中,以此型构了数字影像审美的新路径,赋予影像创作与研究崭新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表征理论 数字影像 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 审美升华
下载PDF
审美直觉与合情推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梁俊奇 刘孝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4-46,共3页
论述了审美直觉与合情推理及其之间的关系,重点阐明审美直觉强化合情推理的可靠性、审美直党调控合情推理的方向性。
关键词 审美直觉 合情推理 可靠性 方向性 数学直觉 数学教育 数学审计直觉
下载PDF
审美直觉的释放及其与艺术形象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姚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85-889,共5页
直觉在艺术创作或鉴赏过程中,对于艺术形象和鉴赏对象具有一种先于推理或独立于概念思维的能力或力量。由于柏拉图、笛卡尔等的理性主义哲学对理性的强调,使得直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贬抑为非理性而淡出学界的视野。与柏拉图、笛卡尔等... 直觉在艺术创作或鉴赏过程中,对于艺术形象和鉴赏对象具有一种先于推理或独立于概念思维的能力或力量。由于柏拉图、笛卡尔等的理性主义哲学对理性的强调,使得直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贬抑为非理性而淡出学界的视野。与柏拉图、笛卡尔等截然相反的是,鲍姆嘉通、康德及克罗齐、柏格森、胡塞尔、朱光潜、刘海粟、木心等却都已洞察了直觉的力量,并使得审美直觉不再遮蔽。审美直觉联结着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象,是将"物"化为"美"的中介。审美直觉起源于人的感性和人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是艺术家认识事物和反映世界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审美直觉又与理性、知识等密不可分,且其首先关涉的还是艺术形象。在浩如烟海的人类艺术宝库中,杰出的作品一定具有成功的艺术形象,成功的艺术形象则一定具有鲜明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感性 理性 艺术形象 创作 鉴赏
下载PDF
感官与心灵:中西方的不同命运——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谈起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畅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59-66,80,共9页
《视觉思维》不是一个偶然诞生的奇迹 ,西哲在重视抽象思维的同时 ,并不忽视感官的作用 ;重视感知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从不省略直观、实证的求知过程 ,是西方哲学一以贯之的传统。反观中国古代哲学 ,总是忽略、轻视甚至排斥感官的作用 ... 《视觉思维》不是一个偶然诞生的奇迹 ,西哲在重视抽象思维的同时 ,并不忽视感官的作用 ;重视感知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从不省略直观、实证的求知过程 ,是西方哲学一以贯之的传统。反观中国古代哲学 ,总是忽略、轻视甚至排斥感官的作用 ,而倾向直接以心灵去把握真理 ;而这种“心灵”,又是经过伦理精心过滤的 ,无所不能。其结果是 ,在古代思想家笔下 ,存在着两组既互为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思想现象 :一、圣化心灵与圣化王权同步 ,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同向互动关系 ;二、圣化心灵与奴化感官同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 阿恩海姆 视觉思维 感官 心灵 奴化 同构互动 艺术心理学 审美直觉心理学
下载PDF
审美直觉之真义:心的敞亮与物的解蔽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容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2,共5页
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 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文学艺术审美是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文学艺术语言是产生于直觉或被直觉所激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生存本体论 心物相通
下载PDF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论——中国美学史上审美直觉理论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3,25,共5页
审美直觉是审美活动中极为重要也极为普遍的心理状态,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中普遍存在。中国因为民族心理的特征,所以在美学史上审美直觉理论极为丰富和深刻。文章试图从中国美学史上一些重要理论家的理论如宗炳的"澄怀味象"... 审美直觉是审美活动中极为重要也极为普遍的心理状态,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中普遍存在。中国因为民族心理的特征,所以在美学史上审美直觉理论极为丰富和深刻。文章试图从中国美学史上一些重要理论家的理论如宗炳的"澄怀味象"说、钟嵘的"直寻"说、严羽的"妙悟"说、王夫之的"现量"说、王国维的"不隔"说等入手,梳理出中国审美直觉理论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论的发展轨迹,从而望能给当下的审美实践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本体论 认识论 语言论 中国美学史
下载PDF
审美直觉的涵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青运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3期97-101,共5页
审美直觉被认为是美学中最具特色的概念,美学家们期望运用它把审美和理论区别开来,以争取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然而,审美直觉也是最含混的概念。含混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审美直觉并不是美学独有的概念,而是从哲学那里借来的。这... 审美直觉被认为是美学中最具特色的概念,美学家们期望运用它把审美和理论区别开来,以争取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然而,审美直觉也是最含混的概念。含混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审美直觉并不是美学独有的概念,而是从哲学那里借来的。这样,美学家们在运用这个概念时,往往把它在哲学方式中的涵义和功能不加辨析地用于解释审美现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这个最具有美学意味的概念并没有确立美学的独立性,这种美学仍是理论的附庸。另一方面,概念要有意义,就必须有明确的对应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直觉相对于理性,无疑有着具体的涵义。而不同的人在运用审美直觉这个概念时,所表示的涵义显然是不同的。审美直觉对于美学家来说,是一种认识形式;对于艺术家来说,是艺术创作的一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审美现象 美学家 独立性 审美方式 理性 美学意味 审美活动 审美创造 美学理论
下载PDF
审美直觉与数学课堂教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俊奇 梁涛 《天中学刊》 2004年第2期52-54,共3页
结合实例阐明了审美直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审美直觉有利于激活知识结点,形成火热思考;有利于迁移数学知识,增加教育价值;有利于陶冶思维情操,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优化数学推理,构建认知体系.
关键词 审美直觉 激活知识结点 迁移数学知识 陶冶思维情操 优化数学推理
下载PDF
论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
12
作者 黄健云 陈肖容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9-54,共6页
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认为,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审美直觉是人类审美实践长期积淀的必然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直觉产生的原因是审美主体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被某种情景“激活”的结果... 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认为,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审美直觉是人类审美实践长期积淀的必然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直觉产生的原因是审美主体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被某种情景“激活”的结果;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审美直觉是欣赏者长期的审美经验的积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审美实践 审美经验 产生原因
下载PDF
唤起审美直觉——约瑟夫·阿尔巴斯作品艺术特色探析
13
作者 王宽宇 吴卫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2-35,共4页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阿尔巴斯是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大量的实验性作品中,展示了抽象几何构成的矛盾空间、简约的色彩组合等艺术特色,阐释了作品信息与审美直觉之间的关系,使观者沉浸于寻找完形的审美快感之中,将观者对...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阿尔巴斯是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大量的实验性作品中,展示了抽象几何构成的矛盾空间、简约的色彩组合等艺术特色,阐释了作品信息与审美直觉之间的关系,使观者沉浸于寻找完形的审美快感之中,将观者对艺术的认识带到一个全新的理性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巴斯 审美直觉 完形 矛盾空间
下载PDF
融通与歧异——中西审美直觉比较论
14
作者 程金海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审美直觉是美学中的重要问题,审美直觉的本质特征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但中国美学中的审美直觉是感性统一于实践理性,西方美学中的审美直觉是感性统一于认知理性,从而在审美直觉的发生机制问题上,中国讲“工夫”,西方更重“天才”。
关键词 审美直觉 感性 理性 工夫 天才
下载PDF
审美(艺术)直觉:方法与实践
15
作者 张中 《阅江学刊》 2013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在美学家眼中,"审美直觉"是创作与欣赏的根本方法或能力,它关涉思维、行动和创造,也关系到自由和超越。对克罗齐而言,直觉即表现,直觉就是美,而对柏格森来说,直觉即绵延,直觉即方法——普鲁斯特在艺术实践中进一步确证了这一... 在美学家眼中,"审美直觉"是创作与欣赏的根本方法或能力,它关涉思维、行动和创造,也关系到自由和超越。对克罗齐而言,直觉即表现,直觉就是美,而对柏格森来说,直觉即绵延,直觉即方法——普鲁斯特在艺术实践中进一步确证了这一点。直觉甚至本身就是意识的行动,它能打开一片自由的空间或创造一个无限世界,也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美的感悟与体验。马利坦认为,"诗性直觉"即创造性审美直觉。审美直觉就是创造性直觉,诗性直觉就是审美直觉,而直觉就是创造。审美直觉既是审美情感的发动,也是促使真善美贯通的中枢。审美直觉的起点与归宿都是自由,而它所带来的则是一种超越性的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艺术创造 审美体验 自由 创造 超越
下载PDF
音乐审美直觉的发生规律与特征
16
作者 邵桂兰 王建高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3-6,共4页
关键词 审美直觉 发生规律 审美主体 直觉思维 音乐创作 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 审美客体 音乐家 音乐作品
下载PDF
审美直觉与演绎推理
17
作者 梁俊奇 王远民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6,共3页
在文[1]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数学审美直觉在演绎推理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数学审美直觉孕育演绎推理的思路、简洁性美感是优化演绎推理思路的内在动力因素、和谐性美感是涵润演绎推理思路的外在动力因素、奇异性美感是调控演绎推... 在文[1]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数学审美直觉在演绎推理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数学审美直觉孕育演绎推理的思路、简洁性美感是优化演绎推理思路的内在动力因素、和谐性美感是涵润演绎推理思路的外在动力因素、奇异性美感是调控演绎推理思路的灵感诱发因素"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演绎推理 内在动力因素 外在动力因素 灵感诱发因素
下载PDF
严羽审美直觉说试论
18
作者 席格 《中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80-83,共4页
严羽的“妙悟”说在中国美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妙悟的实质乃是现代意义上的审美直觉。在妙悟中,审美主体运用具象、凭借直觉的穿透力,跨越理性的迷障,对审美对象进行直指本质的审美观照。妙悟内在地要求人与物的返朴归真,... 严羽的“妙悟”说在中国美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妙悟的实质乃是现代意义上的审美直觉。在妙悟中,审美主体运用具象、凭借直觉的穿透力,跨越理性的迷障,对审美对象进行直指本质的审美观照。妙悟内在地要求人与物的返朴归真,回归超越后的生命本真状态,使人与物在自由的审美观照中,实现由极致而冲淡的自由审美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悟 审美直觉 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
下载PDF
“雎鸠”的迷雾与“兴”的审美直觉——《关雎》首章的美学意义
19
作者 滕春红 《美育学刊》 2012年第4期41-45,共5页
千百年来,《关雎》首章作为中国诗歌的开篇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围绕着"雎鸠"的考证与解说一直是理解《关雎》诗旨的关键,不同的训释和解诂使得"雎鸠"的所指被一层层浓雾笼罩,说诗者过于执著于"雎鸠"的... 千百年来,《关雎》首章作为中国诗歌的开篇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围绕着"雎鸠"的考证与解说一直是理解《关雎》诗旨的关键,不同的训释和解诂使得"雎鸠"的所指被一层层浓雾笼罩,说诗者过于执著于"雎鸠"的本意而忽略了它作为起兴的诗性思维的重大作用——审美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逻辑思维的产物,它非关功利,并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或许孔子正是发现了这一审美的奥秘才将其置于诗三百的篇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关雎》首章也成为现代审美理论的早期实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雎鸠 审美直觉
下载PDF
直觉与审美共通感
20
作者 张中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8-102,共5页
"直觉"在西方传统中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而"共通感"进入审美领域却仅仅是近代以来的事。然而二者都是审美判断或审美鉴赏所必需的基础、本源和重要环节。"直觉"在理性主义盛行的哲学中难觅踪迹,然而克... "直觉"在西方传统中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而"共通感"进入审美领域却仅仅是近代以来的事。然而二者都是审美判断或审美鉴赏所必需的基础、本源和重要环节。"直觉"在理性主义盛行的哲学中难觅踪迹,然而克罗齐和柏格森拯救和阐发了它,使其重现活力。而"共通感"在康德的设定和阐释之下,成为审美的不可或缺的基源。但二者一般并不被联结在一起考察、理解和分析——甚至往往被认为是毫无干系的。论文将努力扭转这一误解,使我们重新认识二者的重要意义以及二者的关联对于审美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共通感 审美判断 审美直觉 审美共通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