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父子相隐”揭示的仁礼关系再论中西伦理之别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23,共9页
把“容隐制”视为中西法律发展史中的共同现象,并与现代法治建设中对“私权”的保护相关联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在当前也有积极意义,但实际上恰恰遮蔽了孔子的智慧,并忽视了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在核心理念上的差异。对孔子而言,道德... 把“容隐制”视为中西法律发展史中的共同现象,并与现代法治建设中对“私权”的保护相关联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在当前也有积极意义,但实际上恰恰遮蔽了孔子的智慧,并忽视了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在核心理念上的差异。对孔子而言,道德实践的情境化和具体性是一个必然。在父亲偷羊这件事情中,儿子到底选择哪一种处理方式,要看具体的情况,最终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仁”。每个人要根据自己对仁的体认决定此刻的行为,根据仁来决定如何执行“礼”、如何调整“礼”、如何把互相冲突的“礼”在现实中落实。而西方基于理性和信仰的法律具有神圣性和稳定性。中西方是两种不同的文明模式,西方文明实现的是空间维度价值,中国文明实现的是时间维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父子相隐 直躬攘羊 仁礼关系 中西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